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陈保钢 《地理教学》2013,(21):28-29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都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需要认真研究分析的部分。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及年较差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是一天中的最大值,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角为全球最大值,即为90度。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角自直射点开始向四周呈同心圆式递减Ⅲ,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等于零度,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角大于零度,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角小于零度。  相似文献   

2.
正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涉及的知识内容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3.
徐文 《地理教学》2007,(7):17-18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二)”这节内容主要是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季节更替和四季、五带的划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和人地观。其中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季节变化,而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弄清产生上述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引起的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则是教学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不仅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而且在南北两个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这些现象出现,是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问有规律地移动而产生的。因此,上述三种现象的出现是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步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呼晓侠 《地理教学》2009,(12):35-36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总会有自己的影子,影子的朝向、日影的长短与太阳光来向、太阳高度直接相关。由于太阳光来向的不同,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正午影子的朝向会不同;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物体日影的长短也就不同。同样是地方时正午时刻,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同一纬度地区在不同季节,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角也是不一样的,因而正午日影的朝向和日影的长短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施兵 《地理教学》2012,(15):59+58-59,58
题目 图1为“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与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完成l~3题。  相似文献   

7.
孟志三 《地理教学》2010,(13):52-53
题目:夏至日这一天.北极点和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是多少?  相似文献   

8.
罗华明  金春 《地理教学》2011,(7):33-37,42
一、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s小题,每小题2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表示南极点附近太阳周日视运动方向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当某日太阳周日视运动如丙图所示时( ) A.我国北方常受寒潮侵袭 B.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C.地中海沿岸正在西风带控制之下 D.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9.
熊国权 《地理教学》2013,(15):43-44
正对于竖式我们并不陌生,早在小学算术运算中我们就接触到大量的加、减、乘、除等竖式运算,作为一种运算工具,其好处人人皆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四个相关变量之间的换算,一般也可以运用竖式法进行计算。一、竖式法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中的运用对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解法。其中,公式法如下:H=90°-︱Ψ-δ︱或:H=90°-︱纬度差︱(其中:H为所求地正午太阳高度,Ψ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相似文献   

10.
题目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旗杆的影子分别位于正南和正北方向,且影子位于正北方向时太阳高度为30度,位于正南方向时太阳高度为10度,求该地的纬度?解析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题很难。纯文字描述,还是考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无从下手。怎么办?只有一步步理解题意。首先依题意画图。30°N 10°S然后进行思考。旗杆影子位于正北,太阳就位于正南;旗杆影子位于正南,太阳就位于正北。这两个时  相似文献   

11.
熊万英 《地理教学》2013,(22):28-30,46
正图形语言是地理教育中的特色语言,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把握好地理图形语言是教好学好地理的捷径,也是形成地理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必修1的有些内容对许多学生来说抽象而难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把以文字为主的地理知识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或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文图转换,对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高三二轮复习中"正午太阳高度"为例,谈一谈如何通过运用图形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及分布变化规律的掌握,既  相似文献   

12.
卢钢  柯健 《地理教学》2009,(9):43-43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人教社必修1)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授,通常的办法是讲授法(照本宣科)+图示法(板图演示),教师讲得是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一楞一楞。我们尝试课堂模拟实验活动,模拟实验活动结束后,再用上述“复合动片”投影演示的办法加以总结,实际教学效果比单一使用上述方法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相似文献   

13.
饶水平 《地理教学》2005,(5):26-27,25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基本知识及判读技巧。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等值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判读、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大小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的变化及与图示时间和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等。判读时掌握以下一些技巧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地球运动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月相变化规律、地方时与区时等等。这些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求学生要能够构建立体空间想象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某地的纬度,利用某地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的时差可以计算某地的经度。于12月22日和23日两天测量竹杆影长以及记录测量地点地方时正午时刻的北京时间,计算得出测量地点的纬度是22°49′N,经度是113°26′E,并验证了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体验了利用太阳高度、地方时测量经纬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马小雪  王彦超 《地理教学》2023,(4):25-27+31
本文通过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片段进行分析,揭示太阳直射点与五带的形成、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等“中介—要素”的内在联系,通过“实践”过程探索出基本关系形式,从部分与整体联系的视角构建太阳直射点移动位置的教学,从时间与空间联系的视角构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又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造成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这部分内容是传统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制作旋转式投影片简便易行,能有效地帮助建立起完整的运动图像。  相似文献   

18.
周义钦 《地理教学》2012,(19):11-13
月相变化规律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月相的出没方位角和地平高度变化很大,而不是像太阳视运动那样随四季有规律地变化。但只要根据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和运动特征,月球的地平高度变化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寻的。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当3月21日和9月23日时.下列叙述正确是的是:A、太阳直射赤道;B、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两极递减;C、地球位于远日点和近日点附近;D、全球各地均是6点钟天亮,18点天黑。  相似文献   

20.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存在着以一年为周期的变化。其分布又随地点和时间体现出不同的差异性;还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