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青白口系一直归属新元古界.近年来,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斑脱岩U-Pb同位素SHRIMP法测年为1368±12 Ma,1370±11 Ma,1366±9 Ma等,时代为中元古代.长龙山组至景儿峪组含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组合,与北美劳伦古陆西缘加拿大西部麦肯齐山地区新元古界小达尔群所含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宏观藻类化石组合完全可以对比,而骆驼岭组(=长龙山组)206pb-238U测年为930±10 Ma,长龙山组至景儿峪组的时代应为新元古代.长龙山组与下伏下马岭组在燕山地区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则青白口系应解体为下部属中元古界,上部归新元古界.因此,青白口系的含义显然应该重新修订,“青白口系”一名应废弃不用.下马岭组与下伏铁岭组也为明显的沉积间断,通过地层区域对比,金县群与下马岭组地层层位相当,金县群的时代相应也为中元古代,并且地层连续,出露较全,金县群提升为系一级的地层单元就更为恰当(同位素年代推测为1400 Ma~ 1000 Ma或1400Ma ~ 1200 Ma).青白口系含义的重新厘定与区域对比和金州系的建立,理顺了我国中-新元古代的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格架,为建立系一级的年代地层单元提供了地层基础,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砚耕 《贵州地质》1998,15(3):246-253
瓮福磷矿是我国著名的特大型富磷块岩矿床,产于新元古代Ⅲ纪(中国称晚震旦世)地层中,是介于成冰系与寒武系是的海相高水位域一套碳酸盐-磷酸盐组合,其主体属台缘滩相。该区的磷块岩类型多样,按结构-成因的原则,可分为颗粒磷块岩,隐藻磷块岩,凝胶磷块岩和磷结岩4大类,其中,文中新分出的磷结央系古暴露产物-次生淋漓成因。根据该地质历史时期普遍而广泛的成磷作用,按照以地质历史概念划分前寒武地层的原则,建议将新地  相似文献   

3.
辽宁地区广泛分布中元古代地层,自中元古代长城纪起,华北陆块在结晶基底形成之后,进入了稳定的盖层发展阶段.从岩相古地理特点、构造演化方面探讨了辽宁地区中元古代长城系—新元古代青白口系的形成与演化.其中,长城系为晋宁旋回的第一个盖层,发生了两次海侵;蓟县系—待建系为晋宁旋回的第二盖层,组成了海进—海退—海进序列;青白口纪时期,受郯庐断裂影响,古地理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辽东半岛形成了新的盆地,辽西、辽北继承了前期构造格局,构成了第三盖层.  相似文献   

4.
南岭成矿带前寒武系为金、铁、锰、磷及铅锌的赋矿层位,近年来由于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应用,建立了较为清晰的年代地层格架,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前寒武系岩石地层序列在湘黔桂赣粤交界地区存在同物异名现象,不利于地质矿产图的编制,需要重新厘定完善。本文以武陵运动构造面为界,将南岭成矿带大地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按中元古代至青白口纪早期、青白口纪晚期至震旦纪划分出不同地层区。早期划分出两个地层区—扬子与华夏地层区,晚期同属于华南地层区,依据处于盆地不同位置,再划分为六个地层分区。本文重点对湘黔桂交界地区的青白口系上部层位、赣湘桂地区南华系和震旦系进行了梳理,初步形成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序列,不再采用部分岩石地层单位,以便于编制该地区地质矿产图。  相似文献   

5.
新元古界生物多样性及上元古系的命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全球上远古系命名上存在的分歧,从整个元古界系级单位划分命名的基本原则出发,结合未元古纪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提出了交示上远古用多细胞后生生物(包括各种微体和宏体的多细胞、植物)首次大量的,以多样化和物色化形式广布全球这一重要事件给予正式命名,称其为“后生生物系(纪)”,简称为“后生系”(Metabiotian)这一新的命名方案不仅符合国际地层季员会1989年通过的前寒武系划分方案中关于元古界系级单位划分命名的基本精神,而且充分体现了未元古纪全球生物发展演化的重要特色,同时有利于消除目前世界许多国家争用各自的地名来命名上元古系所造成的分坡。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及新近系碳酸盐岩沉积相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和新近系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沟组上段到油砂山组,其中,下干柴沟组上段和上干柴沟组的碳酸盐岩更发育。碳酸盐岩主要岩石类型有泥晶灰岩、藻灰岩和颗粒灰岩等三大类,此外,还普遍发育由石灰质、白云质和陆源碎屑等3种组分构成的混积岩。碳酸盐岩沉积相可划分为滨湖灰泥坪、滨湖藻坪、浅湖颗粒滩、浅湖藻丘以及半深湖泥灰岩相。滨湖灰泥坪的主要岩石类型有泥晶灰岩、含陆屑泥晶灰岩、陆屑泥晶灰岩以及陆屑泥灰岩等;滨湖藻坪为藻泥晶灰岩、藻纹层灰岩、含陆屑藻泥晶灰岩;浅湖颗粒滩有亮晶或泥微晶的鲕粒灰岩、生屑灰岩和内碎屑灰岩,其次为含陆屑颗粒灰岩;浅湖藻丘为藻叠层灰岩、藻团块灰岩、藻泥晶灰岩和含陆屑藻泥晶灰岩;而半深湖泥灰岩相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灰岩、泥灰岩以及含少量陆屑泥和粉砂的泥晶灰岩或泥灰岩。碳酸盐岩沉积相表现出很强的由西南向东北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7.
Calculations,according to some open-system models,point out that whil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wo U-series methods,^230Th/^234U and ^227Th/^220Th(or ^231Pa/^235U),attests a relatively recent and important uranium migration,concordant dates cannot guarantee closes-system behavior of sample.The results of 20 fossil bones from 10 Chinese sites,19 of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wo U-series methods,are given,Judging from independent age controls,8 out of the 11 concordant age sets are unacceptable,The results in this paper suggest that uranium may cycle into or out of fossil bones,such geochemical events may take place at any time and no known preserving condition may securely protect them from being affected.So for the sitew we have studied,the U-series dating of fossil bones is of limited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8.
从华南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含金性论康滇地区找金问题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晚元古代青白口纪(晋宁期)华南地区发育着神农架-龙门山-康滇裂谷和东南裂谷系,成为我国重要金矿床形成的时间和空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找到一批大,中,小型金矿床,康滇地区也取得较大进展,这些金矿床主要属于层控矿床。文章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或典型的金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可供借鉴,最后提出了良滇地区找矿方向和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1:5万区调工作发现,在哀牢山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顺层”构造滑脱带,并以该滑脱带为界装哀牢山群变质岩系分割为上下、二部分,两者在变质作用,构造变形,原岩建造及岩浆活动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茫崖坳陷是青海油田的主力油气产区,对该区古近系一新近系镜质组反射率(Ro)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其垂向分布有两种规律:一是Ro与垂深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多分布在坳陷中央,反映了沉积环境、物源和构造的稳定性较好;二是Ro与垂深呈右阶状,反映了逆冲叠覆。此外,通过EASY%Ro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地层剥蚀厚度,认为干柴沟—油泉子为英雄岭隆起的主轴,因为剥蚀了3600—3750m,所以英雄岭主峰在地形上呈现出隆起主轴的假貌。通过地层剥蚀厚度的研究,还发现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剥蚀梯度带上。这一结论对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54与80坐标系转换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书煌 《福建地质》2004,23(1):9-20
54北京坐标系与80西安坐标系转换计算,属54系与80系不同参考椭球下高斯—克吕格投影数据转换计算,因全国不同区域重力场的变化而无法用一个固定的参数或公式推算,能否另辟途径实现其精确算法。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基础理论,研究二者互换随机数学模型,以福建省区域为例,成功实现大批数据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13.
在野外观测与遥感综合解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内已积累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从7个方面分别计算分析了汾渭与贝加尔裂谷系的相似性系数。显著性统计检验表明,两裂谷系在几何形态、三维构造格局、历史与现今活动性各方面都存在显著的相似性。
结合空间测量与两裂谷系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实测资料分析,推断汾渭与贝加尔裂谷系高度相似性产生的动力学机制与东亚大陆这一地带南、北块体间不等速西向运动所造成的大规模S形张裂作用存在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4.
柳赞油田位于河北省滦南县与唐海县交界处,是冀东油田的主力油田之一。构造上处于燕山褶皱带前缘,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东部。受柏各庄断层活动及古斜坡地形的影响,该区古近系沙三段地层属于近源快速堆积沉积,分选差,成熟度低,岩相复杂,为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通过对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带展布的分析,建立了工区扇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以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为手段,应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通过不整合面、湖泛面等层序界面和沉积旋回的识别,将柳赞油田沙河街组地层划分为4个准层序组,12个准层序,建立了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准层序在垂向上的叠置样式,把准层序组归纳为进积式和退积式两种类型,确定了优质储层在准层序和准层序组中出现的位置及分布规律。论文在分析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古地形、古气候与古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砂岩厚度等值线图,恢复了柳赞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工区内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分支水道是主要的砂体微相,砂体沿北东-南西向延伸,与古物源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柴北缘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结合测井和录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相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建立了相应的辫状河相沉积序列及沉积模式、间歇性湖泊沉积相模式。研究区辫状河相发育两套不同地层,中下部广泛发育粒度粗的河床亚相沉积,河漫滩亚相发育不多;而中上部河床亚相沉积较少发育,粒度细的河漫滩亚相沉积则急剧增加。这是由于降水量及气候变化造成冲积扇及河流水动力变化形成的。这种变化还造成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以及湖平面升降的变化,导致湖盆湖岸线的迁移与河流及三角洲沉积范围的变迁,这种变迁最终造成了沉积序列上粒度粗细的频繁变化及有利储集岩和区域盖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17.
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标定及地层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区域上涉及中国上、下扬子地区,包括中国地层表中的青白口系、南华系和震旦系,时代上分别对应国际地层年代表中拉伸系、成冰系和埃迪卡拉系。传统划分是以晋宁运动(四堡运动)为标志划分为中元古界和新元古界,近年来,通过地层中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的测定,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年代表已进行了有效年代学标定,突出了地层对比的可靠性和新的构造观点解译。华南古陆构造演化研究需要以构造为纲,明确了古陆周缘地层发育了中元古代晚期相关沉积记录,而华南古陆内部,特别是江南造山带为武陵运动的构造运动产物。本文将报道桂西地区青白口系拱洞组底部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测定数据(799.8±5.5)Ma,江西与湖南交界长安组底部获得凝灰岩锆石年龄(770±10)Ma,湘西北长安组底部获得凝灰岩锆石年龄(758.6±5.4)Ma和湾溪口村长安组冰碛岩距底部十多米处获得凝灰岩锆石年龄(743.8±4.1)Ma。上述年龄进一步提供华南地区冰碛岩地层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塔里木板块南华纪成冰事件及其地层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雪球地球"假说为全球新元古代冰碛岩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国地质学家根据新元古代冰碛岩全球各大洲发育的特点,并依据同位素年龄、δ13C/δ18O和Sr的比值和化学蚀变指数(CIA)为全球的新元古界划分出4个冰期,但国际上的4个冰期的限定,是各大洲不同剖面冰期的集合。新元古代冰期事件周期变化视为早期生物复苏和早期动物分异的起点。由于国际埃迪卡拉系底界(GSSP)年龄,即成冰系顶界年龄确定后,使成冰系底界年龄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中国新疆塔里木板块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冰碛岩是目前世界各大陆中发育有4套连续的新元古代冰碛岩和多期火成岩事件的唯一剖面,它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备考全球冰期的同步性,以期建立全球新元古代冰碛岩标准剖面。本文报道了来自塔里木西南缘南华系波龙组的碎屑锆石年龄,有助于我们对塔里木板块西南缘南华系时代的限定。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分析黔东新元古代早期沉积时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关于Sturtian冰期、南华系底界、青白口系年代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期沉积(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高涧群、芙蓉溪群、丹洲群、下江群、登山群、历口群等)时限为740~820Ma,是南华纪冰期前的非冰成沉积,是Rodinia裂解机制下的填平补齐沉积;而青白口系沉积可能是与Rodinia形成相关的板块碰撞机制下坳陷盆地沉积,南华系是与国际成冰系相对应的冰期沉积,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第一个盖层,因此,将板溪群、下江群等归入南华系或青白口系均不合理。由此提出了"板溪系"概念,它包括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一套楔状地层。结合目前华南裂谷盆地开启年龄和南华纪冰期的起始年龄,板溪纪的时限暂定为850~740Ma。板溪系的提出不仅将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南华系划分对比问题,同时也必将有利于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期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冰期形成等关系的研究和相关重大气候、环境巨变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端生 《吉林地质》1998,17(3):12-21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论证了东亚地区新华夏系第四隆起带和第四沉降带的存在。阐述了其形态特征、构造成分与展布规律以及和其它构造体系的关系。概括了第四隆坳带自身的特点,并深入浅出地对诸如我国地势的三个“踏步”、中国的“母亲河”、“母亲江”缘何绕行,大地构造单元与地方病等问题一一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