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矿类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人才的“断层”现象。通过对矿类专业人才“断层”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缓解目前矿类专业人才短缺现象,要以矿山为主体采取内培外引、努力服务、“订单式”培养方式,长期克服类似的人才“断层”现象要以高校为主体,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培养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体制、管理等种种原因,勘察科技队伍不是按需要成比例协调发展,因而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尤其是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大批科技人员相继退出岗位,这种人才“断层”现象愈加明显,以致影响工程勘察单位的生产和进一步的发展。为此,本文就勘察科技人才“断层”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矿产资源供给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正式出台,地质工作大发展、大转变的机遇也来临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充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离不开人的作用,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升温,找矿人力资源却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人才危机日益凸显,特别是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的断层已成为制约地质队地勘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程学江 《地下水》1989,(3):177-179,176
在地壳上,有一半左右的断层不含水或含水微量,成为“干断层”。这类断层用地质分析或电阻率法较难区分,成为基岩区找水的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激电法鉴别“干断层”的机理、技术方法、资料解释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煤田地质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据1998年干部统计报表反映,各类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面向新世纪,如何培养跨世纪煤田地质人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实际问题。笔者拟从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1煤田地质系统技术干部队伍概况1-1学历结构明显提高现以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为例,作概略统计分析如下。①1998年与1990年相比,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增长了5倍,增长的幅度最大。②大学本科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1996年以前基本上是每年都有一定的增加。由于“文革”前…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龙口矿务局北皂矿四采区的工区地质特征及地震技术难点,介绍了该区开展采区高分辨率地震补勘所采用的“三小”、“三高”、“两保持”工作方法。该采区地震区查明断层35条,其中基本一致断层6条,新发现断层20条,修正断层9条。  相似文献   

7.
“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也将取决于地质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地质专业人才的培养.40年来广大地质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辛勤劳动培养了地质类专  相似文献   

8.
王萍  郭良田  董好刚  盛强  欧阳立胜  尹行 《岩石学报》2011,27(10):3129-3140
广从断裂是粤中地区一条重要的北东向基底断裂,对于该断裂在珠江三角洲隐伏段的晚第四纪活动性的认识存在分歧.针对最近在广从断裂东侧佛山市西淋岗发现的断错晚第四纪地层现象,开展了地质地貌调查、探槽揭露、第四系年代测定和浅层人工地震探测等工作.对“西淋岗断层”的几何学特征及与基岩断裂的相关性进行了探测和分析,论证了其成因.“西淋岗断层”是新生的重力滑动面,并不是晚第四纪活动断层,与地震无关.目前尚未发现广从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因此不能说明该断裂具备发生强烈地震的构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党的十四大提出“加速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的任务,为满足地矿系统在当前针对地质找矿困难而采取开展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等一系列关键性战略措施的需要,应培养一大批既懂现代地质科学理论又能利用高新技术研究基础地质及解决地质找矿等问题的综合性高级地质人才(朱训部长称之为“大地质”人才),造就新一代地质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三十多年来,地质院校为地质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随着地质事业的不断发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地质行业在改革、开放、搞活的  相似文献   

11.
我和紫云山同志过去并不认识,我们第一次见面是1972年在贵阳。当时渔阳鼙鼓仍在一阵紧似一阵,谁也摸不清喧嚣吵闹的“文革”将会翻出什么新花样。柴云山同志这个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党委副书记,为了祖国的建设和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就由该所发起,联合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和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在贵阳召开了“125”会议(全国稀有元素地质会议)。由此可见,他的胸襟豁达,胆略过人,对党的事业是有远见卓识的。  相似文献   

12.
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已经认识到CO2地质封存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在地质封存过程中,注入的C02的存在形式对C02地质封存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十分重要.相较于“气体”储存机制,残余“气体”储存、溶解储存和矿物储存机制对于CO2地质封存而言是更为安全的储存形式.积累于低渗透性盖层底部的C02溶解使附近区域水溶液密度增加,从而引起“对流混合”现象.这一过程可降低储层中的超临界CO2通过垂直路径(如裂隙、断层和废弃井)向上逃逸的风险,因此增加了CO2地质封存的长期性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CO2地质封存中“对流混合”过程的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以期为CO2地质封存中“对流混合”过程的研究在中国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T11”多边断层非构造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晓飞  宋岩 《地质学报》2008,82(6):738-749
地质学家过去一直关注松辽盆地“T2”高密度断层系,其成因机制存在很大的争议,但并没注意到“T11”也为高密度断层系。笔者系统研究了三肇凹陷肇州地区“T11”断层系几何学特征和形成的地质背景,首次提出“T11”断层为典型的多边形断层,仅从目前构造演化历史难以解释其成因,基于断层与较厚的青山口组具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的泥岩分布一致,认为多边断层为长期发育断层反转期再活动诱导青山口组泥岩层密度反转的成因机制,随着超压的积累断层周期性活动,是葡萄花油层油气运移的长期通道。  相似文献   

14.
在找矿勘探、矿山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地质等实际工作中,正确地查明断层位移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获得精确的断层位移数据,才能推算出矿体、含水层或特定地质体的错断位置,从而合理布置工程,获得更佳经济效果.然而,在以往的资料中,对一些断层的测量和描述,多侧重于断层带的长度、宽度、深度,断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及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性质.这些资料固然很重要,但只是解决了断层构造的  相似文献   

15.
地质索源     
“地质”一词何时始见于我国文献,众说不一.较为流行的说法,是率先出现于1903年(清光绪廿九年)鲁迅所发表的《中国地质略论》一书中,是从日本引进的名词,在此之前则称“地学”,如华衡芳所译的《地学浅  相似文献   

16.
活动断层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断层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常伴随很多复杂的构造地球化学作用,并导致诸如应力矿物的生长、断层泥矿物颗粒表面微形貌的形成、气体同位素异常等地质现象的出现,它们都可以用来判识活动断层的活动性、启闭性以及断裂带的三维展布状况,尤其是断裂带的深度等问题.因此,有关活动断裂带的断层泥、流体地球化学以及相关的水一岩相互作用等问题一直吸引众多科学家的密切关注,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构造地质作用的极端复杂性,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探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古生界走滑断层及中新生界继承性正断层是轮东斜坡带最主要断裂构造类型.在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基础上,研究分析该区断层特征、成因及演化,探讨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该区古生界走滑断层切面上具形迹丰富、共轭、雁列构造特征,中新生界正断层密集发育.剖面上走滑断层具断面陡直,中新生界正断层呈花状构造特点,并具典型“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受区域剪切作用形成的挤压应力场影响,区内走滑断层形成于海西中晚期,并在中新生界长期继承性活动,形成花状构造.该断层对区内石油运聚及再分布具重要影响,它控制了轮东斜坡带寒武—奥陶系地层构造样式,改善了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储层储集性能,提高了岩溶发育程度,从而影响着区内油气成藏和油气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为一巨型水电站,库首区发育一逆冲推覆构造--马家河坝断层.该断层,尤其是右岸的飞来峰群,在工程运行期间将没于水下,因此,断层活动性研究及稳定性评价十分重要.通过基础地质、第四纪地貌、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年代地质等方法综合研究,认为马家河坝断层不具活动性.控制性剖面极限平衡分析计算表明,右岸飞来峰群在各种工况条件下总体保持良好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九甸峡工程区断层测年结果研究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层的年代测定是研究断层活动性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 一个工程同一条断层会出现不同的测年结果, 从而引起争议和难予决断。近年来我们通过几个大型工程区域稳定性研究, 对此获得了一些认识。本文以洮河九甸峡地区几条主干断层为研究对象, 采用同位素年龄测定与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构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断层测年问题作一分析和讨论, 也许对岩土工程断层活动性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