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为了深化遥感监测方法在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本文以吉林西部为试验区,设计了一种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该方案以物候信息为主,结合地物特征变量(植被、水体和土地信息)构建的多维特征空间数据集用于土地覆被分类。该遥感分类方案提取了9种地表覆被类型,结果表明:地表植被季节变化信息和土地利用信息的引入能明显改善土地覆被的分类精度;与基于原始波段的分类方案相比,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的分类精度最好,总体分类精度为95.50%,Kappa系数为95.04%。  相似文献   

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图像建筑物识别与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更精细地描述地物目标的几何特征、空间特征和纹理特征等信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建筑物作为地物信息分类中的主要部分,是地形图成图的主要组成元素,对建筑物的识别与提取,直接影响到地物测绘的自动化水平,对它的识别和定位可以为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图像理解、制图和作为其他目标的参照体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建筑物的遥感影像特征,研究了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在建筑物识别与分类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交叉验证的方法对参数敏感度进行分析,通过使用GridSearch算法确定模型参数设置的最优方案,并对分类结果中建筑物进行轮廓提取。通过实验表明,优化后的SVM算法对建筑物的分类精度达到90%,对比随机森林算法、最近邻分类器优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温目标在短波红外发射辐射的方向性,建立多角度观测物理模型;以燃烧竹炭作为小面元高温目标,在暗室条件下使用ASD FieldSpec3光谱仪对高温目标的辐射亮度进行多角度观测和分析。仅使用一台光谱仪无法同时获取多个角度的观测数据,且以不同角度观测时,高温目标温度发生明显改变,本文采用一种自定义的降温模型计算多角度观测的参比辐射亮度,并提出一个概念-辐射亮度比(多角度辐射亮度/参比辐射亮度),用以消除高温目标降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模型精度很高,辐射亮度比这一概念很好地刻画了高温目标在短波红外辐射的方向性,余弦函数、傅里叶级数均可实现对辐射亮度比随角度变化的高精度拟合。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时间序列密度影像对地物分类影响,笔者以敦化市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以Sentinel-1为数据源,建立10 d、15 d、20 d、30 d等不同时间间隔的时间序列数据集,对建立的时间序列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回归树和最小距离3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实验,探究3种分类方法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与分类回归树和最小距离相比随机森林更能准确识别作物,时间序列密度的增加能提高分类精度。选取随机森林分类器对10 d时间间隔的时间序列数据集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98.04%。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铀矿床的沥青铀矿/晶质铀矿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组成,其组成可作为判别铀矿床类型的重要指标。采用基于Python语言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结合的分类模型,对收集到的全球已知6种类型铀矿床的216组沥青铀矿/晶质铀矿稀土元素数据进行研究。以216组数据为训练集,通过数据清洗、特征缩放、PCA特征提取、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参数寻优构建SVM分类模型,对24组同变质型胡家峪晶质铀矿进行智能识别。研究结果显示:仅使用稀土元素的14维训练集最优模型判定胡家峪晶质铀矿类型的测试准确率为0.4%;由稀土元素、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铕异常组成的17维训练集最优模型的测试准确率为75.0%,较14维训练集提高74.6%,模型泛化能力强;而通过传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w(ΣREE)-(LREE/HREE)N图解不能有效判定胡家峪晶质铀矿类型。本次研究表明,PCA-SVM算法对增有传统稀土判别指标数据集进行挖掘可有效厘定铀氧化物成因类型,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稀土元素数据集以及传统的稀土配分曲线、w(ΣREE)-(LREE/HREE)N图解。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煤层含气量定量解释问题,将煤层测井数据与煤心解吸数据作为输入和输出参数,构建深度置信网络(DBN),进而预测煤层含气量。研究以甘肃合水地区测井数据为例,筛选出该地区120组煤层样品作为DBN样本分析数据。选择短源距自然伽马、自然伽马、密度、长源距自然伽马和浅侧向5条测井曲线,作为DBN的输入参数,煤层气含量作为DBN的输出参数,研究RBM数量和隐藏神经元数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概率统计法、BPNN、DBN和SVM计算了30组煤层的煤层气含量,比较不同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①受限玻尔兹曼机(RBM)对DBN计算结果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RBM数量达到7层时,预测结果准确性更高;②选择合适的隐藏层神经元数量,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神经元数量为20时,预测结果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③RBM使得DBN的准确性高于BPNN,此外,DBN的计算准确性和稳定性高于概率统计法和SVM。  相似文献   

7.
杨玲  魏静 《地球科学》2023,(5):2011-2023
岩爆烈度等级的准确预测对减轻乃至消除岩爆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模型特征选取模糊和预测准确度不高问题,提出了一种ReliefF-Pearson特征选择下基于SSA-SVM-AdaBoost算法的岩爆等级预测模型.结合ReliefF的权值思想和Pearson系数的相关性原理对特征指标进行选择,利用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以获得最优模型初始参数,将多个SSA优化后的SVM作为弱分类器组成自适应增强学习算法(AdaBoost)的强分类器.首先通过收集分析国内外岩爆案例数据,选取7种特征指标构成原始特征空间,然后利用ReliefF-Pearson从原始特征空间中筛选出4维优势特征,采用随机过采样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将其输入到SSA-SVM-AdaBoost模型中进行分类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ReliefF-Pearson的特征选择方法能够有效提取优势特征;基于多SSA-SVM的AdaBoost模型预测准确率相较于SSA-SVM和单层决策树AdaBoost模型均提高12.5%,相较于SVM提高31.25%,说明SSA-SVM作为弱分类器在分类性能上要优于单层...  相似文献   

8.
钾盐的紧缺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加大钾盐的勘探开发力度有助于提高我国钾盐的自给自足能力。四川盆地钾盐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重要的钾盐勘探开发研究区域之一。杂卤石作为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固态钾盐矿物,常夹杂在硬石膏、岩盐和白云岩等岩层中。针对常规测井解释方法难以精确识别杂卤石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杂卤石识别方法开展四川盆地杂卤石的分类识别研究。以PSO和SVM理论为基础,结合测井解释方法,选择对杂卤石测井响应灵敏的有效数据作为输入样本,随机产生训练集和测试集,并采用PSO优选出径向基核函数参数,建立杂卤石分类预测模型。与录井结果对比,基于PSO的SVM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7.5758%,在识别精度和速度上明显优于交叉验证方法优化的SVM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四川盆地钾盐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四种常用的全球1km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区域的精度评价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冉有华  李新  卢玲 《冰川冻土》2009,31(3):490-500
精确的全球及区域土地覆盖数据是陆地表层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对数据质量的了解与数据本身同等重要,定量的数据精度评估不仅是对数据本身包含信息的丰富,而且对有助于发现问题,从而促进土地覆盖制图方法的发展.基于一个新的分类系统(森林、灌木草地、农田、裸地、城市、湿地和水体),以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为参考数据,从类型面积一致性、空间一致性两方面对4种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在中国区域的分类精度进行了评价,包括美国地质调查局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IGBPDISCover);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UMd);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空间应用研究所(SAI)的2000年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产品(GLC2000);MODIS 2000年的土地覆盖数据产品(MOD12Q1).并对4种土地覆盖产品误差的空间和类型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土地覆盖分类产品中,GLC2000和MODIS土地覆盖数据有更高的整体分类精度,IGBP数据的整体分类精度次之,但是3种数据在局部都存在明显的分类错误;UMd的分类精度整体最低.通过对4种数据分类精度的空间和类型分布规律的分析,认为4种数据都不能很好的满足陆地表层过程模拟的需要.建议发展土地覆盖类型决策融合方法,将现存多源土地覆盖分类信息融合起来,制备更高精度的中国土地覆盖分类图.  相似文献   

10.
高宝龙  胡正旺  李端  杜劲松 《地球科学》2021,46(5):1881-1895
随着地磁场观测数据的不断积累,高效利用观测数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研究表明,仅对单一观测手段获得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往往很难达到目前解决相关地质问题的精度要求.因为各观测方法获得的地磁场数据集通常在分辨率、精度、高程及覆盖范围方面存在局限性和差异性,造成单一数据集仅能有效表征地磁场某一频段信息的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数据间的融合.为此,基于等效源方法,提出一种多层等效源技术方案,应用于航空和地面磁测数据融合,提高地面数据插值补空、扩边及航空数据下延的精度.该方法针对观测信息的频谱特征,采用3个位于不同深度的等效源层模拟实测数据;较传统的单层等效源方法,减少了等效源设置的盲目性,增强了观测信息在等效源模型中分配的有序性和结构性.理论实验表明,多层等效源模型设置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航空与地面磁测数据融合可以起到显著的相互丰富及改善的作用.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北金牛火山岩盆地航空与地面磁测数据融合,获得了丰富的、平面上规则分布的地磁场数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图像理解理论原理,采用面向对象分类软件作为基础软件平台,模拟人类大脑对图像的认知过程,概括出不同地类的知识表达,并构建函数作为类别的特征描述,更大限度地挖掘中低分辨率卫星数据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图像理解的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地类的检出效率和分类精度,为中巴卫星应用于国土资源宏观监测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支持向量机在遥感数据分类中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新型机器学习算法,它通过解算最优化问题,在高维特征空间中寻找最优分类超平面,从而解决复杂数据的分类及回归问题.随着应用面的不断扩大,支持向量机在遥感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该算法已经成功的应用于遥感数据的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分类,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变化检测,多源遥感数据信息融合等,并且在高光谱遥感数据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综述了支持向量机算法在遥感数据分类中的应用.首先对支持向量机的理论进行简要介绍,进而综述了该算法在不同遥感问题中的应用进展,最后阐述了新型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发展以及在遥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贵州耕地主要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数据资料,统计了全省454431件表层耕地土壤样品中21种化学元素和有机质含量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其置信范围值。总体来看,贵州省耕地土壤有机质、N、P等养分的背景值较高,K的背景值略低;Se、Ge特色元素的背景值较高,表明我省具有发展富硒、富锗特色农业的巨大潜力;As、Cr、Hg、Pb等环境元素的背景值较低,但Cd的背景值略高,在耕地开发利用时应关注其安全性。贵州省耕地土壤化学元素背景值的统计对全面认识全省耕地土壤养分质量、环境质量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制定耕地土壤质量保护法规及地方标准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影像的决策树分类,结合土地利用图,将北京市农业地表覆盖划分为春玉米、冬小麦、果园、林木苗圃、牧草地、设施农业和畜禽饲养地。考虑海拔、坡度和土壤质地三个因子将北京市分成10个景观区,在景观分区和不同农业用地基础上划分出39类农业景观单元。利用基于遥感影像计算的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结合实地调查验证,分类出北京市冬春季裸露农田。结合景观分类,分析了不同景观单元冬春季地表裸露情况。结果表明:2007—2008年冬春季裸露农田共8.05×104 hm2,主要分布在延庆盆地、密云水库北岸和城区边缘的近郊农业区;海拔和土地利用方式对裸露情况影响较大,其中山区春玉米和平原果园裸露情况绝对面积较大,分别占到总裸露农田面积的40%和17%,牧草地、林木苗圃与设施农业地裸露程度较高。基于不同景观单元裸露程度,结合绿肥种植、保护性耕作、生草覆盖等裸露农田治理方法,探讨了北京市农业产业和景观一体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北京市平原区含水岩组和压缩层进行了划分。通过天竺地区两个不同深度土层压缩固结试验,及地面沉降站分层标和地下水位2005年具体监测数据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
李梅娜  印萍  段晓勇  董超  曹珂  杨磊  陈选博 《中国地质》2022,49(4):1114-1126
研究目的】近20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地区土地类型结构发生显著转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凸显。本文旨在开展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为海岸带地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海岸带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利用美国Landsat卫星系列遥感影像和中国资源卫星系列遥感影像,采用自动监督分类并结合目视解译,获取了研究区1995—2015年共5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趋势,探讨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典型区城镇发展、围填海时空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典型区(南通、上海、嘉兴、宁波和舟山)1995年至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耕地大幅度减少,比例从1995年的68.8%降为2015年的55.7%;城镇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年平均增加192.8 km2。【结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单位面积能源消耗等快速增加,环境问题凸显,大量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围填海使滨海湿地面积快速减小和消失,导致CO2和污染物释放与吸收严重失衡,海洋环境受流域和沿海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明显,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近20年来赤潮频发,研究区陆域和海洋环境压力增加。创新点:选取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典型区,首次以1995—2015年5期序列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着重分析了建设用地和围填海区域的时空演化特征;以人类活动为主线,综合多种海洋环境指标,分析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和围填海导致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based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to assess the liquefaction potential from actual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SPT) and 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 field data. SVMs are based on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and found to work well in comparison to neural networks in several other applications. Both CPT and SPT field data sets is used with SVMs for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and non‐occurrence of liquefaction based on different input parameter combination. With SPT and CPT test data sets, highest accuracy of 96 and 97%, respectively, was achieved with SVMs. This suggests that SVMs can effectively be used to model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soil parameter and the liquefaction potential. Several other combinations of input variable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put parameters on liquefaction potential. Proposed approach suggest that neither normalized cone resistance value with CPT data nor the calculation of standardized SPT value is required with SPT data. Further, SVMs required few user‐defined parameters and provide better performance in comparison to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曾是科尔沁大草原,现在是农牧交错区,该区的土地利用关系到生态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该区域“坨甸相间”地貌特点造成不同地形部位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通过卫星影像数据解译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与土壤图进行叠加,获得了显性沙地和隐性沙地数量与分布信息。首先保留耕地以外的其他地类,再利用卫星影像数据反映不同降水年型耕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偏欠水年NDVI低于平均值的耕地退耕还草,消除这些耕地的冬春沙化风险,以进行土地利用布局调整。这种直接利用遥感数据获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耕地的NDVI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的方法,十分简单实用。本文还根据地貌和沙地降水入渗快的特点,提出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不同但与区域地理环境相吻合的农田整治模式,即利用自然沙丘作为区域风沙防护工程,土地开发不做大平整,不修建灌溉系统,发展雨养农业。以上根据区域地理环境条件进行土地利用布局和确定农田开发建设模式,可将农业生产与荒漠化防治和谐结合在一起,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