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水淡化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淡水资源紧缺已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海水淡化能够缓解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但海水淡化投资大、成本高,是始终制约这一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不同规模、不同工艺的海水淡化工程,目前投资情况如何?产水成本多高?应用前景如何?这些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海水淡化成本分析方法 海水淡化产水成本分析方法与一般产品成本分析方法应是一致的。然而,由于海水淡化是属于水资源建设工程,世界各国在对待水资源工程上,政策差别很大。不少国家尚未把淡水作为有限资源,没有实现水资源商品化。因而对各种水利建设等水资源工程不作产水成本分析,淡水无偿使用或低价使用  相似文献   

2.
一、海洋的定义 什么是海洋?一提起海洋,人们便会想起烟波浩淼、湛蓝湛蓝的海水。不错,海水是海洋的主体,但是海水不等于海洋。海水只是海洋的一个要素,而且海水不同于江河湖泊的水体。海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海水是咸的。然而湖水也有咸的,如我国青海湖等干旱地区的内陆湖。为了区别海水和咸水湖的水,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河口中居然有盐“舌”?这是怎么一回事? 是的,河口中确实有盐舌。舌,指舌头。说的是海水像“舌头”侵入到了河水之中。海水由于含有盐分而总是咸的,当然也比较重,当你用一升的海水与一升的淡水相比较,海水的重量总比淡水大一些。河口,是陆地河水流到海里的地  相似文献   

4.
从海水开始!     
莫知 《海洋世界》2010,(12):57-59
<正>什么是海水?海水当然指的是来自于海洋或大洋的水。全球范围内,海水的平均盐度大约为35,这意味着每千克海水里(大致是一升海水的体积),会含有35克左右的溶解盐类。大洋表层海水的平均密度是1.025克/毫升。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和纯水的都要大,后两者的密度是在4摄氏度时为1克/毫升。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溶解在海水中的盐类并不会显著增加海水的体积,因此海水的密度就自然会变大。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6,(11):22-27
在海水中,我们会遇到哪些有危险和潜在危险的动物?它们分别通过什么手段对我们造成伤害?受伤的症状是怎样的?受伤时我们该怎么办?请一定收藏好本期《海洋世界》杂志的这份速查手册,它将成为您在海水中畅游时的良伴。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人问你:海水的盐度是多少?你怎么回答呢?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大洋水的平均盐度约为35,即每千克大洋水中的含盐量为35克。为什么要称“大洋水”和“平均”盐度”呢?因为海水的盐度在各个不同的海域、海区是不同的、变化的,即使在同一海区的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水样中,盐度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甚至有人就同一地点、同一深度的海水在不同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7.
方雅娟 《海洋科学》1979,3(4):21-25
到过海边的人,在看见海水时涨时落的潮汐现象时,总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此如,海水为什么会有涨落现象?海水时涨时落,光是白天发生,还是黑夜也有呢?这种涨落现象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又是谁来主宰这个规律?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祖先很早以前,就对这个自然现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文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内海?     
什么是内海?内海包括哪些部分?我国的内海由哪几部分组成? 内海是指领海基线向内一侧的全部海水,包括:  相似文献   

9.
于庆东 《海洋科学》1998,22(6):64-65
1996年与1995年比较,山东省海水养殖的平均单产由12.551t/ha降至9.875t/ha,降幅达21.32%,这成为导致1996年山东省海水养殖业在面积增加22.57%的情况下,养殖产量反而减少3.56%的主要原因。那么,造成1996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的平均单产下降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对平均单产变动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显然,若能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明确增加山东省海水养殖产品产量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1 平均单产变动的因素分析模型平均单产变动的因素分析是以平均单产指标的指数体系为依据的[1,2]。平均单产指数是反映海水养殖平均单产水平变动的相对数,它…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0年4—5月国家基金委南海多学科综合航次在南海中部和北部的调查资料,利用抽真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溶存甲烷浓度,分析了该海区上层海水中溶存甲烷的浓度、饱和度及海气交换通量。南海中部和北部表层海水中溶存甲烷浓度范围为1.15—5.6nmol·L?1,平均值为2.2nmol·L?1,饱和度范围为59.7%—298.8%,59%站位的溶存甲烷处于过饱和状态。甲烷海气交换通量范围分别为?17.7—61.3μmol·m?2·d?1(根据 LM-86方程计算)和?27.9—119.6μmol·m?2·d?1(根据 W-92方程计算)。南海是大气中甲烷的来源之一,年甲烷辐射量估算值为2.7×10?2—4.0×10?2Tg·a?1。  相似文献   

11.
宽广无垠的海洋,烟波浩渺,蔚蓝色的海水深邃莫测,令人神往。可是,海水又成又苦,口渴者只能望洋兴叹,不敢问津。有关海水的含盐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海水的来源海水是怎么来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追溯到60多亿年以前。当时,无数微粒物质在太空中聚集,它们相互混合,成为一个一个的块团。后来,这些  相似文献   

12.
不言而喻,海水中含有可溶性气体,否则鱼类靠什么来呼吸呢?海洋学家们对不同深度海水中的气体构成进行研究,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绘制海水流程图、海中物质上下移动变化图等。迄今为止,海洋学家从水中采集溶气试样一直是使用专门的海水采样器。这种办法存在严重缺陷,因为当水样采集到船上后,其中大部分气体已挥发出去。科学家们也就得不到真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海水温度影响生物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世界》2007,(1):68-68
科学家可以通过海水温度的变化来预测海洋生物幼体在海水中的迁移距离,以此来达到对海洋鱼类、贝类和其他生物进行检测、保护和管理的目的。这听起来很玄乎,海水温度的高低、升降与海洋生物的生存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4.
采用色谱法分析获得了10种常见海藻中的 F–、Cl–、组成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阴离子组成与海水环境的初步关系.结果表明,主要无机阴离子总含量褐藻高于绿藻和红藻,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褐藻和绿藻门的羽藻容易富集碘,是良好的生物碘源.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显示 Cl–与 I–相关程度最密切(r=0.681),其次是主要是F–、SO ?和缩因子与海水中该元素逗留时间的对数相关统计表明,孔石莼、浒苔和鼠尾藻的相关系数大于0.9,说明某些海藻与海水中的非金属无机元素的分布迁移有密切的联系,研究近岸区域海藻中无机非金属元素的组成可为揭示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重要讯息.PO ?与 I–以及34 PO ?与 Cl–;主成分 1 34 24 NO?贡献比较大,主成分2主要是3 PO ?、Cl–及I–贡献比较大.海藻中阴离子的浓34 SO ?、24 PO ?、34 NO?、I–等无机阴离子的3  相似文献   

15.
正海水是一种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的混合溶液,为什么海中能有大量动植物生存?海水的成分是关键!首先,海水中有溶解的气体存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溶解于海水中的分子态氧——溶解氧。溶解氧是海洋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大气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力、水温以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越大、水温越低、盐度越小,则溶解氧含量越高,反之则越低。在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海域,表层海水的溶解氧含量不但昼夜不同,而且因季节而异,加上海流等因素的影响,使海洋中的溶解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和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海水淡化法虽然很多,但从有关的技术和经济指标来衡量.它们不仅需要许多设备。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热能。这些方法,如果与自然界中某些动物的海水淡化本领相比较,那就大为逊色了。生活在我国沿海的海鸥和信天翁。人们常见它们把海水一口一口地渴进去。然后再一滴一滴地吐出来.它们是这样的喝喝吐吐吗?不是的。那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7.
Phillips (1966)指出,Brunt-V?is?l? 频率的分布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动力学特征之一。它是研究海水内部运动的一个重要参数,特别是关于海洋内波的研究。Brunt-V?is?l? 频率又称静态稳定性频率,更确切地应称作浮力频率,因为它与分层流体中作绝热移动的流体元的浮力变化相联系。Brunt-V?is?l? 频率(以下缩写成B. V. f.) 记作N。 根据B. V. f. 分布特征研究海水结构及动力学特性的论述颇多,但绝大多数侧重于深海大洋的研究,且时常将其上层撇开,从而可求得一个比较简单的解析式,这显然是由于海洋上层较其下层复杂的缘故。对于浅海陆架的情形,研究得比较少。前田明夫(1974)曾根据日本近岸(5公里以内)三个观测站上1-3天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日本近海上层海洋短周期海水温度起伏的动力学特性。本文试图对我国东海陆架浅海B.V.f.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与珊瑚礁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变暖对珊瑚礁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是人类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现有资料对海平面上升、海水淡化、珊瑚白化和海水中CO2浓度增高等对珊瑚礁的影响进行汇总分析,对其可能的影响程度和珊瑚礁的前途做一评估。  相似文献   

19.
海水又咸又涩,不能饮用,但是却有这样的海,它的水几乎尝不到咸味,您知道是什么海吗?  相似文献   

20.
吕文超 《海洋科学》1981,5(1):52-53
两极海域海水的表面温度只有1.85℃。生活在这个水层中的生物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就是适应低温。如果把南极海域中的某种鱼放在4℃的海水中,它们就不能自由地游动;如果放到7℃或8℃的海水中就会很快死掉。 那么,它们适应冷环境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