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青海省现有的5个地电场观测台(点)场地背景及布极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2015~2016年间地电场观测资料进行了连续率与完整率计算。其中,都兰地震台连续率与完整率均达到99.8%以上。同时,对反应观测质量的相关系数与归零差值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都兰地震台观测质量为5个台站中最高,其各测向长短极距相关系数平均为0.98以上,各测向平均归零差值低于0.08 mv/km。在此基础上,对地电场的年变化、日变化、暴时变化以及供电干扰的典型形态及青海省2次6.0级以上显著地震前后的地电场观测曲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都兰和大武地震台地电场观测资料,收集整理了影响地电场观测的干扰源;利用常规变化干扰的识别方法,对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由于观测物理量的原因,地电场观测所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通过对典型干扰事件进行列举论证,阐述了如何正确识别干扰异常和非干扰异常,对今后正确排除各类干扰源,鉴别地电场震前异常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弥渡地震台地电场观测系统,对经过两次技术改造后的弥渡台2012年地电场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弥渡地电场观测数据能够反映出地电场时空变化特点,数据质量符合地电场观测的技术要求,数据可以为地震前兆研究和地震监测预报实践提供相应信息。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系统,并对2009年以来更换电极后,观测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表明,临汾台大地电场观测数据能够反映出地电场强度的时空变化,数据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相应信息。  相似文献   

5.
选取成都基准地震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对其进行数据的可靠性、正常变化特征、干扰因素等的分析研究,获取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统计出邻区符合条件的灾害性地震,研究成都基准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在这些破坏性地震前后的变化特征,探索观测数据在周边破坏性地震前后变化规律及短临异常特征,并进行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平凉中心地震台地电场观测系统,对观测资料的连续率、完整率、观测精度(包括相关系数和差值)、变化形态、频谱特征、长短极距的相关性、矢量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平凉地震台地电场观测数据质量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能较好地反应区域地电场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平凉台周围中强地震与地电场异常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大同中心地震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对大同台6个测道2014年以来的地电场预处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工作日志统计日变情况,对雨雪、雷电、大风等天气变化、周边环境改变、外空磁场环境变化以及观测系统本身变化等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地电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观测环境、观测系统和人为干扰等方面对都兰地震台地磁FHD-2B自2015年1月以来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仪器工作参数偏离、数采内部线路松动、交流电磁、信号线长度及人为干扰是影响都兰台地磁观测资料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典型畸变形态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可更好地分辨干扰,进行合理、准确地预处理,进一步提高地磁数据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ZD 9A-Ⅱ地电场仪试运行期间记录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从记录的数据中,甄别出异常变化形态,分析了造成异常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指出,地电场仪自运行以来,该仪器能较好地反映测区地电场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台站地电场观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必须快速发现并消除干扰源,以保障观测数据的正常输出。2019年5月17日—6月4日,昌黎地震台地电场观测受不明原因干扰,观测数据产生畸变,与已知干扰类型数据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常见干扰源所致数据变化形态特征不同;按照干扰数据变化特征,假设干扰源与观测台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布设简易的野外观测点,成功定位本次观测干扰源。最终确认,昌黎台地电场干扰由位于台站东南方向的铁件铸造厂变压器电缆漏电所致。此次干扰源排查,可为同类地电台站观测数据干扰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谈山西地区数据共享测震资料的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山西测震台网观测历史、地震观测报告基本情况、数据共享资料收集、整理的总体思路以及采取的措施,认为,其中一些经验对地震数据整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相关处理程序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地壳形变监测的一种手段,地应变观测可监测微尺度下的地表应变变化,其分辨率一般为10-9。目前地震地球物理观测台网在网运行的洞体应变观测台站有111个,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站59个,钻孔体应变测站有68个,产出数据包括原始观测数据、台站预处理数据和产品数据,可为地震研究、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对延庆地震台水温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水温变化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针对观测中出现的典型干扰提出解决办法:在泄流管最高端加装排气管解决憋气问题;在水温地线接入地网前加装电感,解决气氡观测造成的干扰问题等,并提出其他日常观测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单井综合观测的"循环法"及其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作馨 《地震》2001,21(3):70-76
主要介绍在地下水前兆观测中采用“循环法”实现静水位-水化学单吉综合观测技术方案,该方法通过设置一循环系统,在保持静水位状态观测的同时,位于井口处的循环回路上部可获取深部含水层水化学观测,从而为实现同时满足水位和水化学观测要求的单井综合观测提供了基础,还变该方法在水化学观测方面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定量描述,推导了井孔观测系统的水化学平衡方程,为该方法的有效性给出了理论证明,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有关实验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张家口地震台的地质构造和形变观测数字化改造情况,对2002年数字化和模拟资料的一致性、观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差别的原因,探讨辅助观测和观测值的相关性,得出张家口台的数字化改造是成功的,资料连续率高,质量高,数字化资料完全能替代模拟资料,同时注意数字化观测系统应从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及精度评定上逐步完善,才能提取真实的前兆异常,更好地应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6.
多网重力数据联合平差和系统误差改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真  陈石  秦建增  卢红艳  徐伟民 《地震》2012,32(2):95-104
华北地区现行的地震重力监测网由于独立联测, 自成体系, 绝对控制点较少, 获得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在绝对控制较弱的地区会产生畸变, 也不能有效的消除仪器标定系统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本文以华北大网作为控制网, 结合绝对重力点进行联合平差计算, 使各省区地震重力监测网平差精度提高了(0~4)×10-8 m/s2, 平差起算基准相统一, 绝对控制较弱的地区畸变减小。 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 对华北地区各省区地震重力监测网2010年二期重力平差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部分重力点位系统误差高达60×10-8 m/s2, 经过系统误差改正后, 重力场动态变化趋于一致。 经过各项改正后, 华北地区2010年重力场动态差分图像对地震前兆具有更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山西前兆台站水位模拟与数字观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前兆水位观测点介休、孝义、祁县、静乐与朔州并行的模拟与数字水位观测资料,从数据完整性进行对比,运用相关性分析对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验,与气压进行相关性分析,记录地震的能力进行对比。发现,数字观测优于模拟观测,可以替代模拟观测。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明确山西忻州奇村水汞观测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分别对硫酸单一试剂、综合试剂、空气湿度、同一个水样多次观测等项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现用硫酸及其他试剂的汞污染均不明显,对水汞观测构不成于扰;观测室内空气高湿度对水汞观测有一定干扰,且湿度越大,干扰越强,高湿度导致测值大幅突跳;通常所测的水汞含量实为在鼓泡延续时间及空气流量固定不变特定情况下的相对含量,两者的改变会对测值的可比性产生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热田区多利用自流热水井开展地震地下流体物理化学多测项综合观测,但是随着各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很多观测井已经断流或即将断流,这使地下流体观测项目大幅减少,甚至全部停测,蒙受很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山东聊城聊古1井先后引进与开发了人工激发自流观测技术与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观测技术,实现了原有热水自流井的稳定出水,保持原有地下水化学观测项目,并新增井水位与井水温度观测,确保该井地震监测能力.这种技术的开发,性价比很高,且大大延长了观测井的观测寿命,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增大测量极距和提高供电电流2种实验途径,探讨提高兴济地电台地电阻率观测精度,结果表明,提高供电电流能明显提高兴济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且与供电电流提高倍率相当,而增大测量极距效果甚微。其原因是,提高供电电流是在干扰幅值不变情况下增大人工供电电位差,而增大测量极距使人工供电电位差和干扰幅值同比例增大,二者相抵,对观测精度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