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文骞 《测绘工程》1996,5(3):15-20
模式识别在地图制图中的应用,是实现地图制图自动化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模式识别,地图制衅,以及地图模式识别的发展回顾和现状分析,阐述了开展地图模式识别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其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地图合并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地图合并技术是空间数据集成中的核心技术之一。讨论了地衅合并技术的概念、功能、主要方法及典型应用,论术字地图合并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孙群 《东北测绘》1997,20(3):7-9
本文分析了地图生产与版系统的现状,并对地图生产与出版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介绍了具体地衅编图与生产系统的同时,提出了研制地图生产与出版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唐曦  黄余明 《测绘科学》2010,35(2):54-56
本文从地图制图专业视角出发,归纳互联网地图制图体系的要素及其关系,分析目前地图视觉质量仍待优化的必要性,并揭示现状问题的成因。进而结合互联网地图的特点、媒介环境和技术条件、受众认知与交互需求等,提出影响互联网地图视觉质量的用户考量、研究倾向、参与协同和介质技术等四大因素。由此,强调美学属性是地图必要的有机组分,网络地图服务的功能体验、交互体验、视觉体验相辅相成。最后,基于以用户为中心和跨学科协同的理念,回答了制图实践的方向性问题,从宏观指导、具体原则和实施细节三个层面,探讨了互联网地图视觉质量控制和优化设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络地图的配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超  陈毓芬 《北京测绘》2007,(3):9-12,42
网络地图的配色是决定网络地图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视觉感受效果。目前网络地图发展迅猛,但地图配色由于缺少理论指导,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网络地图的推广和应用。文中首先研究了网络地图配色的作用,接着对当前网络地图配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归纳,然后提出了基于视觉感受理论和地图美学理论的一般性网络地图配色原则。最后,举例说明上述原则在网络地图配色中的具体应用,并给出了几种较好的配色方案。  相似文献   

6.
“地图”两个字很有意思.“地”是一个场所,可意指场地与气场,有着“空间”和“精神”的概念,包括了地理与文化的关系.地图是一种信息载体形式,以图画表明内涵. 过去文化贫瘠的时候,人们看到白纸黑字就有幸福感,而今天,纯文本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为信息视觉化的时代到了.信息视觉化源于三方面:一是事实概念,就地图而言,它是科学性、客观性极强的证物;二是审美概念,对图形、视觉的美感需求越来越被关注;三是可读性概念,当今社会效率高,人们需要快捷地获取信息,图恰恰比文字快捷,更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地图可视化的技术和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樊彦国  孙秀玲 《测绘科学》2007,32(4):183-184
可视化技术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符号化及视觉变量表示法的水平,进入了在动态时空变换、多维可交互的地图条件下探索视觉效果和提高视觉工具功能化阶段。本文介绍了地图可视化的特点,分析了地图可视化的九项主要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目前可视化地图的三种分类,即动态地图、虚拟地图和超地图。由此了解到地图可视化在地图制图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种技术的提高,地图可视化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时空地图与视觉变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空地图是显示随时间变化所历过程的地图,既可能是静态的也可能是动态的。本文分析了时空地图的表现形式,对其视觉变量作了初步探讨,认为视觉变量应当由6个静态变量和3个动态变量构成。  相似文献   

9.
白娅兰  闫浩文  禄小敏  张鑫港  张剑 《测绘科学》2021,46(7):182-188,204
视觉变量是微地图在设计表达过程中的关键部分,该文针对现有视觉变量研究成果并不完全适用于微地图这一问题,研究并提出了微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通过对比分析微地图与常用地图的不同,得到了微地图符号简单化、多元化、个性化、模块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微地图符号特点的视觉变量表达方式;考虑用户、环境、地物3个方面的影响,应用微地图视觉变量设计了微地图符号;实现了校园导航微地图的设计,并运用问卷调查验证了微地图视觉变量表达及应用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提出的理论及方法能较好地表达微地图内容,能够为微地图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地图设计与视觉感受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皑雪 《四川测绘》2002,25(1):40-42
视觉地图的信息传递 ,实际上是地图作者的设计思想在地图读者视觉感受中的体现。本文在对人的视觉感受和影响感受效果主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读者视觉感受的效果是地图信息传递成败和效率高低的关键 ,也是评价地图设计的重要依据的观点 ,进而对地图内容选取和概括指标的确定、地图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图面配置及整饰设计与视觉感受的关系作了一定的分析 ,并提出了在地图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安晓亚  成晓强 《测绘学报》2020,49(2):245-255
互联网用户参与的地图制图容易出现视觉冲突、压盖、拥挤等地图表达问题,需要引入地图自动综合协助解决。网络地图中由于原图比例尺和综合后比例尺均难以准确量化,常规地图自动综合基于“原图比例尺-综合后比例尺”判断是否需要综合的方法已不再适用。矢量数据在可视化后会产生视觉粘连,视觉粘连越明显,地图表达效果越差,综合的需求也越强烈。基于此规律,本文提出对视觉粘连进行定量描述并据此判断是否需要综合。首先,从人类视觉感受出发,结合栅格化思想设计了矢量曲线视觉粘连的量化指标——视觉清晰度。然后,基于“金字塔式”的尺度空间计算曲线在多个比例尺表达的清晰度,并拟合了清晰度的变化函数。最后,将该函数应用于众源地理数据的网络地图综合决策。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准确判断每条矢量曲线是否需要综合,能有效解决地理数据尺度异质性带来的可视化难题。同时,清晰度变化函数将曲线的尺度描述由静态数值扩展到连续函数,有望更好地支持多尺度空间数据处理及网络地图综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位置信息服务已经成为目前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未来移动应用的发展方向之一。作为位置信息服务中的位置地图成为支撑位置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重点对位置地图服务中涉及的移动终端、移动地理信息和移动地图三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移动位置服务,尤其是移动位置地图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师云杰 《地图》1997,(3):35-37
【编者按】打孔定位对地图制版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国内外应用很普遍,特别是国外的三边打孔效果极佳,精度均小于±0.15mm。作者是在现有国内设备精度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两边打孔办法的经验之谈。打孔定位一般分为直线定位法和中央交会定位法,前者只适用于开幅较小的图幅,而后者适用范围较广,即使全开图幅,也能保证其套合准确。目前,地图印刷厂普遍使用的是国产直线边定位的打孔机,所以对大幅面地图制版,其套合精度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对如何提高大幅面地图制版的套合质量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众多地图生产厂家为此进行了不懈…  相似文献   

14.
《地图》1986,(3)
地图是采用一定形式的地图投影,经过不同程度制图综合的实际空间(地面)的缩影。具有定位、定性、定量的特点和形象,生动、富有自明性和对比性。地图的这些独特优点已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现在各种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已广泛为科学研究,尤其是地学研究;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农业、工矿和交通运输建设,以及国防建设事业服务。目前国内地图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为“四化”建设服务,制图工作者和国外的交往日益增多。1985年8月作者有机会参加去联邦德国进行国土整治方面的科学考察,从中看到了许多关于地图在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情景。联邦德国共有11个一级行政单位。这次我们重点考察访问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下萨克森、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和巴伐利亚三个州。下萨克森州的面积比  相似文献   

15.
万必文 《地图》2004,(1):38-41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地图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日趋深入,只要你走进书店,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各类地图就会映入你的眼帘:政区类地图、交通类地图、旅游类地图、生活类地图……大大小小,厚厚薄薄,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有一类地衅在这里却难以寻觅它的踪迹,那就是在我国各级学校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地图数字化误差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地图数字化误差的分类和主要来源,在目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了分形分维理论,作者主要研究了分形分维理论在地图数字化误差分析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电子地图屏幕显示与阅读的特点,应用地图视觉感受理论及地图符号学理论对电子地图符号的构图规律进行研究,是有效地改进电子地图设计所必需的。本文从电子地图符号构图规律研究的必要性入手,根据对电子地图视觉变量的理解,应用地图视觉感受理论和地图符号学理论,对电子地形图符号体系进行研究,同时根据符号库建库的需要,将所有符号分解为最小图元,提出了点状、线状及面状符号的构图规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字栅格地图的数据特性,运用小波变换工具,结合人类视觉系统特征,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数字栅格地图可见水印算法。首先,对可见水印信息进行扩展等预处理;然后通过计算数字栅格地图的视觉重要区域来选择水印嵌入位置,水印嵌入位置由人类视觉系统特征和地图数据特性共同决定;最后,将可见水印自适应地嵌入地图所选择嵌入区域的小波域中。对提出的水印算法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差性,同时还较好地保持了可见水印和原地图的视觉特征,以一种更积极有效的方式保护了数字栅格地图的版权。  相似文献   

19.
《地图》1992,(2)
数据的视觉显示和地图作品: 今天,地图学家不再局限于生产一种产品。一幅由符号组成的纸质地图,仅仅是地图学家给出的许多选择之一。一大批新的地图产品不仅包括印刷好的地图,也包括数字化文件,阴极射线管的暂时显示和人机对话地图的生产和使用。结果,一个新的专业术语词汇表——虚拟地图、漫游、变焦、刷新、只读存贮器、袖珍激光盘及许多其它词汇,被编入了传统的地图字典。理性地看,地图产品的这一变化对地图学家来说是重要的,而目前它的效应可能还为人们所低估。  相似文献   

20.
地图的视觉感受和显示效果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地图信息传输过程中地图所采用的符号体系、色彩搭配、内容选取等因素对地图的视觉感受和显示效果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地图的视觉感受和显示效果在地图信息传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