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是我国新启用的地心坐标系,但我国目前用以测图及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其他用途的地图坐标系一般又都是基于北京54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如何将这些坐标系转换到2000国家坐标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西安80坐标系到2000国家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基于ArcGIS环境下将1980西安坐标系转换到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有效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确定全国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改正量是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全国已有大地控制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试算与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利用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改正量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理念与改正量计算方法 -移动转换法,同时利用全国127 210个高精度的控制点成果,在椭球面上建立了控制点上误差很小、能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转换精度要求的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改正量模型,该模型现已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不同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确定全国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改正量是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全国已有大地控制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试算与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利用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改正量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理念与改正量计算方法 -移动转换法,同时利用全国127 210个高精度的控制点成果,在椭球面上建立了控制点上误差很小、能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转换精度要求的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改正量模型,该模型现已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不同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4.
介绍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线划图(DLG)由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高精度、无缝隙转换方法,可以满足各种比例尺、任意范围数字产品的坐标转换.利用实例数据通过大量试验分析、研究,证明该转换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00国家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的椭球参数及定向参数,通过实验证实了在ArcGIS中采用WGS-84坐标系的大地坐标代替2000国家坐标系的大地坐标的可行性.本文在自编写的程序中,使用不同大地坐标转换的布尔莎公式计算出了1980西安坐标系与2000国家坐标系的7个转换参数,并将该参数输入到AreGIS的坐标转换参数文件中,从而实现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从1980西安坐标系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通过对转换结果进行精度分析,认为可选用控制测区范围的3~5个转换公共点,使用本文所述方法与流程可以满足1∶1 000或更大比例尺图件的坐标系统转换.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新疆某铜矿1980西安坐标系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利用IGS站数据进行GPS联测,通过GAMIT/GLOBK等专业软件进行基线和坐标解算,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向WGS-84坐标系再到CGCS2000坐标系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采用多种坐标系,比较常用的坐标系如1980西安坐标系、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以及城市地方坐标系,由于不同的部门采用的坐标系不完全一样,需要进行坐标系的转换,以满足相关部门的要求。本文以永安市1∶1000比例尺DOM产品为例,利用ArcGIS的Model Builder建模方法,实现CGCS2000国家坐标系批量转换到1980西安坐标系。  相似文献   

8.
颜金彪  胡最  禹信 《测绘通报》2015,(12):54-56
目前,CORS已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实现CORS系统得到的CGCS2000坐标与1980西安坐标之间简单、快捷且高精度的转换已成为制约CORS推广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CORS网络RTK与GNS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求得区域CGCS2000与1980西安坐标系的高精度转换参数。通过实际工程验证,该方法得到的成果转换精度较高、可靠性较强,不仅可以将CORS系统得到的CGCS2000坐标实时转换到1980西安坐标系,而且为局部1980西安数字线划图转换到CGCS2000坐标系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测绘行业的大部分测绘数据都是基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随着技术的进步,上述两个局部大地坐标系,已经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发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中国新一代大地坐标系,21世纪初已在中国正式实施。如何将已有数据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落实《关于加快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本文通过对现有测绘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基于AutoCAD进行测绘数据坐标转换的方法,有效地将测绘数据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相似文献   

10.
在ADS 80数据处理时,平面涉及到3种坐标系,高程也要把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本文结合辽宁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阐述了1980西安坐标系、CGCS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WGS-84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方法及高程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是我国新启用的地心坐标系。讨论了如何将1954北京坐标系(BJ54)下的平面坐标转换到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转换方法,并通过实例,对其误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启用后,城市原有的测绘成果需完成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针对DGN格式的图形文件开发了一套转换软件;采用格网改正法,结合武汉市系列比例尺DGN图形数据转换试验,分析比较了3种格网改正数方法的转换精度;总结了各种比例尺适宜的转换方法,对各地参心坐标系成果向CGCS2000的坐标系统转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是我国新启用的地心坐标系。采用七参数转换模型且计算区域内使用一套转换参数计算了1954北京坐标系(B JS54)下的经纬度坐标以及高斯平面坐标转换到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改正量,分析了这些改变量所对应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旧地形图的影响,提出了对纸质地形图和数字地形图的改正方法。垂线偏差和高程异常的改正量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WGS-84(G1674)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背景,说明两者之间进行坐标转换的必要性,举例说明了坐标转换模型及可行的模型参数求解策略,最后评定了可达到的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15.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在我国启用将使得许多测绘成果的坐标面临转换,需要研究具有较高精度的坐标转换方法。由于我国天文大地网存在较大的局部系统差和累积误差,采用Bursa模型完成向高精度地心坐标系的转换时往往还剩余较大的残差。为了提高转换精度,这里提出了一种方法,通过将转换区域划分为小的格网单元,然后利用Bursa模型、加权平均模型计算得到每个格网节点的坐标转换改正量;最后再通过格网内插得到其中任意位置的坐标转换改正量,从而完成坐标转换。该方法保证了局部的细致拟合和整体上的连续。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天文大地网的局部系统差和累积误差得到有效地控制,避免了转换后较大残差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针对CGCS2000与城市独立坐标系转换中,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转换模型,使产生的转换坐标具有高精度或者高符合性问题,利用CGCS2000与独立坐标系边长差和方位角差比较方法,分析转换模型特性。并通过实例对常用转换模型进行验证,归纳出模型的适用性,解决坐标转换中不同需求模型选择问题。文中方法对其它坐标转换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转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南省大地控制点布设现状、各等级控制点成果以及信息扩散估计理论,分析现有CGCS2000坐标成果和北京54、西安80两类坐标系建模共点的数据质量,为后续模型优选和模型质量保障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类大地坐标系统转换算法,实例计算各类算法的坐标转换结果,进行精度比较与分析,提出适宜于湖南省CGCS2000坐标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CGCS2000启用后城市平面坐标系的选取和确定为研究内容,提出了以投影改正平方和最小与投影变形大于2.5cm/km的点数最少为原则进行最佳中央子午线和抵偿高程面选取的方法,并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实际控制点的CGCS2000大地坐标予以实现.相比常规方法,该方法更科学、严谨,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区域地形起伏对平面坐标系...  相似文献   

19.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我国新一代地心坐标系,启用至今有近7a的时间,推广使用已经全面展开。本文主要评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框架体系建设中取得的进展,介绍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框架点的精化情况,并重点描述在框架维持关键技术中建立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板块运动模型和格网速度场模型,给出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框架更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