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对塔里木未实现找到特大型油气田的目标有三种认识:(1)塔里木盆地本身不存在特大型油气田;(2)地下油气分布太复杂,投入的钻探工作量未达到一定程度;(3)对盆地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2.
特大型滑坡的产生多与特定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四川省地形高差悬殊,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环境地质问题十分突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初步统计,四川省目前有76个特大型滑坡。频繁发生的特大型滑坡灾害因其突发性与隐蔽性,常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事件;堵江特大型滑坡溃坝事件常形成“灾害链“,危害巨大。作者在充分收集四川省已有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地面调查、测绘和勘查为主要手段,开展四川省特大型滑坡调查。基本查明四川省特大型滑坡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危害和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研究特大型滑坡形成的主控因素和稳定性,进行灾害风险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对策,为防御特大型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危害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塔里木盆地形成大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玉柱 《现代地质》1992,6(1):39-45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查工作已有40年的历史,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和油气成果。特别是1984年塔北沙参2并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的首次重大突破,而后,该盆地的油气勘查工作出现了新高潮。从1988年以来又连续实现了新构造、新层位上的新型油气藏的重大突破。笔者从油气资源、构造条件、成藏条件等方面论述该盆地形成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邹才能  陶士振  谷志东 《地质学报》2006,80(11):1939-1951
我国低丰度岩性油气田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和储量规模,在中、古生代地层均有广泛的分布,具备良好的油气地质背景和成藏条件,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其形成条件及富集规律不明.本文在大量统计分析和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低丰度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富集规律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指出了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的几个地质背景:大面积高丰度烃源岩;平缓的构造格局;稳定的沉积背景;大规模的沉积体系;建设性成岩环境.系统分析了油气田形成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1陆相(或海陆交互相)大型三角洲平原—前缘主河道砂体、海相高能相带(台缘礁滩、滨岸砂体)是大型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2次生溶蚀相、白云岩化相、风化淋滤相、绿泥石薄膜胶结相和TSR相等建设性成岩作用是优质储层及大油气田分布的有利区;3古地形(古隆起、斜坡、起伏带、鼻隆等)、断裂(层/褶/坡/陷/块)带、构造反转带、裂缝发育带和地层剥蚀尖灭带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构造条件和富集地区;4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的分布和富集普遍受控于构造、沉积和成岩三因素控制的“甜点”.研究成果可为寻找油气勘探的后备领域和储量接替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特大、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发现一批特大、超大型矿床。文章通过对比这些砂岩型铀矿的共同定位特点,总结其形成的必备地质条件为:1)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大型沉积盆地;2)具有特大型的有利沉积相带;3)具有特大型构造斜坡带及其局部活化的断褶区;4)具有特大型的层间氧化带;5)具有以绿色或白色蚀变为标志的还原叠加富集中心。目的在于提高寻找特大、超大型铀矿的自觉性,用量化、半量化的判别条件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6.
<正> 在经历了长期、艰苦的摸索之后,中国石油地质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了中国油气地质构造的一些特殊性,目前可归纳为如下8个方面。(1)小型盆地多,大型盆地少,这对中国特大型油气田形成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2)中国板块构造在地史中强烈的活动性,不利于古生界海相油气田的保存,但形成了众多的中、新生代陆相油田。(3)盆地类型和沉积建造的多样性,导致中国油气资源在时代分布上的显著差异。(4)中国大多数沉积盆地发育多种烃源岩,但以中、新生界陆相烃源岩为主。(5)在中国沉积盆地中,常规与非常规性储集层并存给油气田勘探和开发造成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7.
文章收集了大湖塘矿田成矿信息资料,从成矿物源、成矿动力作用、成矿通道与赋存空间、成矿岩体化学特征、特别事件与成矿偏在性等方面,探讨了大湖塘矿田特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和成矿模式。认为燕山早期多次岩浆侵入这一特别事件造就了大湖塘矿田巨大的成矿空间、丰富的成矿流体、多次聚集成矿;讨论了矿田围岩具有形成特大型矿床的成矿偏在性,得出特大型矿床主要是在燕山早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成矿大爆发这一特别事件与矿田特殊围岩的耦合机制下形成的。认为原大湖塘矿区具有形成特大型矿床的条件,有可能成为大湖塘矿田内又一个特大型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油气田烃类的垂向微渗漏造成上覆地层的还原环境,油气田的开采则加剧了还原环境的形成。对新场气田还原环境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这种还原环境的形成机制;并从与油气渗漏有关的微生物、气田地表黄铁矿的分析、井水中水溶烃的分析三方面来说明气田地表的还原环境的形成。气田烃类渗漏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油气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因勘探、开发和利用油气资源的工程活动而诱发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油气田地质灾害具有诱发性、突发性、成因多样性、可预防性和日趋显著性等特征。对油气田地质灾害分类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可按灾害的载体和外在表现、空间分布状况、分布范围及动力作用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油气田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构造动力形成机制及非构造动力形成机制两大类。油气田地质灾害受地应力、油气地质环境及工程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和制约。对其防治应遵循油气田勘探开发与灾害防治并重等原则,深化地质研究,采取适当监测手段,并制定合理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案,将油气田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同时还应对油气田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预测预报以及恰当评估。  相似文献   

10.
辽东半岛自晚白垩世以来,长期处于抬升剥蚀阶段,地形向准平原化,自晚更新世起发生多次海侵、海退作用,在黄海沿岸形成断续的滨海平原;数个滨海平原中以东沟滨海平原准平原化最好。其第四纪沉积物最全,厚度大,砂金成矿条件最好,对辽东半岛黄海沿岸砂金的供源条件、成矿环境的研究,并与国外特大型滨海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东沟滨海平原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滨海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此外,东沟平原从丘陵到浅海具有沟谷砂金、河床砂金、滨海砂金、浅海砂金的成矿条件,砂金潜在远景较大。  相似文献   

11.
平湖斜坡带火山岩层发育构造环境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剖析平湖斜坡带八角亭组、宝石组火山岩层发育构造条件,探讨了火山活动与盆地裂陷演化关系。在梳理火山岩岩性、赋存层位和同位素年龄基础上,提出A油气田区八角亭组为西湖凹陷早始新世裂陷初始期火山岩层,宝石组为早始新世末向断陷期正常沉积过渡的含火山岩夹层,而B油气田区火山岩层形成时间明显早于西湖凹陷裂陷时代;通过对比分析认为,B油气田区与其西侧台北坳陷、海礁隆起在晚白垩世-古新世处于同一裂陷构造环境,形成相似的侵入-喷发岩浆活动序列。据此,建立了东海盆地两期裂陷演化模式,发育于晚白垩世-古新世的第一期裂陷范围包括现今的台北坳陷及海礁隆起,发育于始新世的第二期裂陷范围主要为西湖凹陷,2期裂陷在平北B油气田区存在叠合区域。在此基础上,从构造环境的角度,提出平湖斜坡带平北B区古隆起之上是有利的凝灰质砂岩层分布区,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2.
核技术探测油气田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田的具体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导致在油气储边缘的油(气)水界面附近形成氦与镭(氡)富集。上升的地下水流使上述元素的富集可能反映到近地表部位,呈环状分布于油气储边缘。在油气储正上方则显示这些元素的低场区,这是可能应用核技术勘查油气田的基础。我国和国外在油气田上的实测结果证实了上述论断。  相似文献   

13.
<正> 世界上天然气可采储量达0.1×10~(12)m~3的碳酸盐岩气田共17个,总可采储量约6×10~(12)m~3,其中10个(约占气田数量的59%)与“蒸发岩系”有关,储量为5×10~(12)m~3,占总储量的83.3%;其中的5个特大型碳酸盐岩气田都与“蒸发岩系”有关。在油气田(特别是超大型油气田),常发现膏盐层可达几百米,乃至上千米,如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蒸发岩”最大厚度达2000m。如此巨厚的膏盐层很难用蒸发成因来解释。有人曾计算过,1000m 厚的海水层,完全蒸发能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塔河大油田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玉柱 《中国地质》2003,30(3):315-319
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大油田是我国第一个古生界大油田.它是1990~1997年发现的,2002年已控制含油气面积约1000km2,已获探明油气储量为2 5×108t.它的发现对塔里木盆地乃至全国寻找这一类型油气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论述了塔里木大油田的沉积是属古克拉通盆地坳陷型的海相碳酸盐岩;它处于克拉通古隆起沙雅隆起上,而且断裂和区域性不整合十分发育,有利于油气富集;由于它南邻满加尔生油坳陷,成为油气运移的指向区;经海西期两次构造运动造就了本区奥陶系古岩溶十分发育,形成了孔-洞-缝良好的储集体.并有4期油气运聚和成藏过程等是形成大油气的基本条件.预测该油田可形成8×108~10×108t的特大型油田.  相似文献   

15.
轮南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位于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中部,是中国第一个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油气田发现于1988年,至2008年底控制+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为18.78×108t。塔里木盆地长期构造沉积演化形成了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古潜山及内幕背斜,潜山背斜具有古隆起控油,岩溶斜坡油气富集及准层状油气藏等特征。油气田区域性盖层为中—上奥陶统、下石炭统、上三叠统泥岩,主力烃源岩为寒武系—下奥陶统与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及泥灰岩,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石灰岩顶面之下200m范围内的潜山岩溶缝洞型储集体与内幕层间岩溶缝洞型储集体。通过缝洞系统预测评价、酸压储层改造、稠油掺稀开采等技术攻关,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创新了复杂碳酸盐岩勘探开发理论与配套技术,实现了轮南奥陶系油气产量储量的快速增长。论述油气田勘探与发现的历程,剖析了取得勘探突破的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控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开展塔里木、准噶尔-吐哈、走廊、鄂尔多斯、四川、松辽、渤海湾等8个(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深刻认识到油气田分布主要受各类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建立了五类低序次扭动构造体系控油模式,包括帚状构造体系、旋扭构造体系、雁列构造体系、入字型构造体系和反"S"型构造体系。文章分别以具体典型实例系统概述了其各类低序次构造体系的形成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认为构造体系的形成受不同构造环境和应力场控制;不同低序次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分布规律各异。这些控油模式的建立对当前和今后油气勘探和油气田发现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气田(藏)规模序列法是油气资源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不但可以给出总的资源量,而且还可以给出各油气田(藏)的规模和序列,不足是其预测结果带有多解性。在多年的资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求取规模序列中关键参数的科学方法:依据其他方法(成因法等)求取的资源量来约束规模序列法求取的地质资源量;依据高勘探区地质资源量与最大单一油气田(藏)规模统计关系来约束评价区最大单一油气田(藏)规模;根据预测单元可能存在的圈闭数(包含隐蔽圈闭)来限制预测的油气田(藏)个数。通过采用总量约束、最大单一规模约束和油气田(藏)个数约束,获得的结果克服了原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评价结果更科学,更符合地质实际。以该方法在黄河口凹陷等地区的应用实例证明了评价结果与勘探认识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 2 0年来国外在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如在南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北海、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诸盆地深水区都相继发现了一些大型油气田。然而 ,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是 ,取得重大突破的区域主要是在被动边缘盆地的陆坡区及深海平原区。据不完全统计 ,在被动边缘盆地中已发现石油储量 60 0× 10 8t ,天然气储量 2 1× 10 12 m3;而主动大陆边缘仅找到 67× 10 8t的石油储量 ,天然气 1× 10 12 m3(不含前苏联地区的油气储量 ,据 1993年统计 )。文章是在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被动边缘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 ,包括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沉积充填模式、油气富集条件及含油气系统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其中着重分析了被动边缘盆地深水区形成大型和巨型油气田的基本要素 :( 1)不同演化阶段发育有多套烃源岩 ,包括断陷期湖相烃源岩—过渡期烃源岩—坳陷沉降期海相烃源岩 ;( 2 )裂谷盆地深水区坳陷层序中的浊积岩体发育形成及产状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 ,同时还对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进行比较性讨论。指出珠江口盆地珠II坳陷及琼东南盆地中央裂陷带深水区属准被动边缘盆地 ,具有形成大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 ,将是我国深水  相似文献   

19.
禹城地区第三系构造特征与石油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清坳陷禹城地区的构造特征入手,阐明了该区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提出了苏集洼陷是在沙河街组一段沉积以后形成的观点,指出了该区油气勘探方向。认为在禹城地区寻找大型油气田困难较大,但仍有希望找到中、小型油气田、勘探层位应以沙河街组三段,四段为主;近期期探目标则为近油源的构造及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20.
根据辽东半岛滨海砂金调查资料,对辽东半岛黄海沿岸砂金的供源条件,成矿环境及成矿远景进行初步探讨。经与国外特大型滨海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滨海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也具有兰德砾岩型金矿床的产出地质背景。根据兰德砂岩的成矿模式划分了陆上与水下滨海砂金成矿远景区。此外,辽东半岛具有从沟谷砂金、河床砂金、滨海砂金、浅海砂金的成矿系列。砂金潜在远景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