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土资源通讯》2005,(8):47-47
苏政办发〔2005〕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为加快废弃露采矿山环境的恢复整治,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和保护自然景观,推进生态省建设,现就加强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实施以来,各地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划定了禁采区、限采区,并对禁采区的开…  相似文献   

2.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矿地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是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我省自1999年编制和实施《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来,全省各类矿山总量按照“禁采区关停、限采区收缩、开采区集聚”的原则,已从原有的13620个,到2004年年底已压缩到4824个,矿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在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实施“百矿示范、千矿整治”工程,积极探索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废弃矿山矿地整治的新路子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废弃矿山矿地的整治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据统计,…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迁安市黑龙山铁矿先后投资400余万元,以“排岩与废弃地整治相结合、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新模式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累计开发造地320亩,并栽植果树等14.5万株,建成了远近有名的“绿色矿山”,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此举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采矿工程数字化监测和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研究一种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手段动态监测露采矿山储量变化的方法,并设计开发储量动态检测软件系统。利用标定过的普通数码相机采集矿山近景影像,采用光束法处理影像;针对普通数码影像的特点,研究一种基于SURF特征点提取和短核线搜索的一维匹配方法;通过多期影像建立的三维模型分析,实现对矿山的动态监测。工程实例证明该建模方法快速有效,软件系统极大地提高露采矿山的作业效率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信息,对研究区域内因区域地壳运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影像标志、矿业开发活动影像标志和因矿业开发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影像标志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解译标志,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地质环境保护、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重建及矿山地质环境监督实施工作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澳大采取利亚是矿山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不仅具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而且注重技术应用。近几年来,不断采取新的举措来促进矿产环境保护,推行矿业可持续发展框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生物多样性补偿,建立“保护库”,以及改进酸性和含金属废水的管理,等等。从世界角度来看,未来世界矿山环境的管理不仅需要建立矿业公司和环境保护组织之间的互信,提供有关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信息,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协调环境保护与矿产开采之间的冲突,寻求多种方法来保护矿山生态环境,而且需要在矿山环境恢复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各种制度。不仅大型矿业公司面对着更脆弱的生态环境恢复的挑战。而且小型矿山、废弃矿山或者“孤立”矿山也面临着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杨宇鸿 《东北测绘》2013,(2):142-144
以ArcGIS为平台,根据陕西省某钼矿区矿山自然地理、地质背景、矿山开发影响等实际因素,选取对2008年和2011年两期与矿山地质环境有关的影响因子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人类采矿活动对矿山环境变化趋势的影响。通过对两期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结果相叠加和统计分析,得到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结果数据,由此分析两个时期的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实现对其动态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杨彪  严丽英  李浩 《测绘科学》2014,(4):165-168,159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露采矿山储量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将普通数码相机进行高精度标定,用于矿山宕口摄影,经过影像畸变校正、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影像匹配与坐标转换,对开采宕口进行三维重建,再根据前期地形数据,计算矿山储量变化。基于该方法开发的露采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系统,经过实际应用证明能够显著提高储量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矿山测量学科的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矿山测量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矿山开采环境学研究的特点,讨论了矿山开采环境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途径,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矿山开采环境信息系统”深入开展该方向的研究,促进矿山测量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该领域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并使之成为地学信息乃致整个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煤矿开采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地质环境问题。以东胜矿区2007年Quick Bird遥感影像和2012年World View2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提取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信息,计算矿山地质环境类型时空数据的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及转移矩阵等,揭示不同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的时间变化过程;以采矿权为空间单元,通过计算各类矿山地质环境的年均增幅与综合动态度,描述其空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随着东胜矿区开采规模持续扩大,不同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的面积逐年增加且增幅各异,由"污染"(采坑、排土场及积水区)向"治理"(恢复治理区和工业广场)转移的趋势显著;尽管矿区地质环境已得到足够重视,并呈现西北区域恢复治理优于东南区域的特点,但"治理"力度总体上慢于"污染"程度,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赫建忠 《测绘通报》1999,(10):35-36
本文从我国矿山测量的现状,矿山测量仪器及井下测量,新技术的应用,采动变形,“三下”采煤,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矿山测量的任务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矿山测量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和高龙金矿区近20a来生态环境人为破坏情况,采用了Quickbird-2和SPOT-1卫星遥感技术。研究表明,Quickbird-2的1、4、2或2、4、1波段与Pan波段融合影像具有很好的矿山生态环境识别效果,可以用于米级尺度的大比例尺矿山环境调查任务。SPOT-1 Pan波段与Landsat-7ETM^ 7、5、4波段数据融合可以用于10m级的中比例尺矿山环境调查任务。本文还从遥感角度讨论了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卫宁北山地区是宁夏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关键节点区域。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内采场空间信息,监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进展,已成为自治区矿政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卫宁北山地区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联合深度学习与面向对象分析的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露天矿山采场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支持小样本学习的U-Net模型进行露天采场的初步识别;然后结合面向对象分析与空间分析方法实现露天采场边界的精细化提取。经验证,该方法识别露天采场空间位置的精度为0.71,平均空间范围的提取精度为0.78。在此基础上,对卫宁北山地区露天矿山在2019—2021年的恢复治理情况开展识别与分析,识别出的125处露天矿山采场中有43.2%已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含44处采坑填埋与覆土整平、6处重新开发利用及4处人工复绿。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无须进行特征工程的前提下能够较为快速地对露天采场空间信息进行精细化提取,可为宁夏矿山遥感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他有着研究型学者孜孜不倦的品格,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有着环保主义者不知疲倦的背影。姜建军,一个地球母亲的忠实守护者,从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国家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到矿山环境整治、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讲述了他与地球母亲的难解情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察尔汗盐湖区的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利用2008—2010年获取的3期SPOT5卫星图像的遥感解译资料,对该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及矿产资源开发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工厂数量和泵站数量均有所增加,开采盐田、尾盐、老卤汇集区占地面积扩展迅速,采卤渠、输卤渠长度均在延展。同时,从监测目标以及遥感数据源入手,进一步探讨了对青海省察尔汗盐湖进行矿山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案,为最终形成系统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本文以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今后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数据信息化的可行途径,提出了今后开展此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北国土资源》2006,(11):20-21
去年以来,我市提出了“减量、整合、严管、提高”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工作思路,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强力推进整合矿产资源调整矿山布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我市已对17个矿区进行了资源整合,将涉及的276个矿山整合为66个,减少矿山数量210个,现已完成采矿许可证换发56个,整合效果尤为明显的是隆尧县双碑石膏矿区、内邱县杏树台矿区和沙河市王窑矿区。这三个矿区由原有的34个矿山,整合为12个矿山,其中大型矿山6个,中型矿山1个,小型矿山5个。通过整合减少边界矿柱损失储量达2000万吨,减少因范围划定不合理损失储量达3100万吨,不但提高了办矿规模,矿产资源也得以充分利用,矿区范围划定更加合理,有效防范了矿山越界开采,促进了安全生产,为实现我市矿业经济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的重要矿产资源基地,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调查该区域废弃露天矿山占用损毁土地情况和研究生态环境修复对策,以2016—2018年国产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解译和信息提取技术,获取长江经济带内距长江干流(包括金沙江四川、云南段,四川宜宾至入海口)及主要支流(包含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清江、湘江、汉江、赣江)两岸50 km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的分布信息和10 km范围内与矿山相关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信息。调查结果表明,在距长江干流5 km,10 km,15 km,30 km和50 km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占用损毁土地面积分别为4 655. 14 hm~2,8 787. 57 hm~2,12 207. 59 hm~2,21 040. 85 hm~2和30 034. 47 hm~2;在距长江主要支流5 km,10 km,15 km,30 km和50 km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占用损毁土地面积分别为5 080. 04 hm~2,8 644. 25 hm~2,12 345. 53 hm~2,21 290. 29 hm~2和33 491. 49 hm~2。基于遥感调查结果对距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各10 km范围内的废弃露天矿山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主要问题是露天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长江中下游金属类、化工原料类矿山引发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结合目前矿山环境修复的先进技术,研究并提出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对策,即采用降坡削坡、加固稳定的方法消除废弃采场的崩塌隐患,根据坡度大小采用相应的复绿技术来防止水土流失;采用人工隔水层、人工增肥和微生物法进行土壤改良;引进耐受植物、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属;构建人工湿地进行水生态修复。调查结果和建议可为当地矿政管理部门开展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露天矿测量     
郭达志 《四川测绘》1999,22(3):101-105
1露天矿测量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在我国采用露天开来的方式开采有用矿物和建筑材料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黑色冶金矿山的矿石总产量中约有叨%来自露天矿山。在露天矿山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统称为露天矿测量。在露天矿测量中所运用的基本测量原理、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与地面测量类似。但由于露天矿山本身的条件和生产的特性,使露天矿测量具有下列特点:(显)露天矿测量的主要对象是采矿场,它包括许多采剥台阶和各种工程,它们随着采矿工作的进展而经常变化着;(2)在测量条件方面,由于露天采场高差大、灰尘大、…  相似文献   

20.
谷延群  郭庆十 《测绘通报》2012,(Z1):306-310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类和调查是其评价的基础,针对河北省迁安铁矿矿业开发特点,基于遥感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客观真实地评价示范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经实地验证所得到的结果客观合理,可信度高。研究的开展为后续进行矿业开发区的发展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