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何焘  汪在聪  胡兆初 《地球科学》2021,46(12):4452-4469
地质样品中卤素是反演与流体和挥发分相关的地质过程的重要示踪元素.由于卤素含量低和强挥发性,准确测定地质样品中卤素一直是分析地球化学的难点.近年来,针对地质样品卤素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开发开展了大量工作.高温热解法、碱熔(溶)法、酸性消解法和碱性提取法能够满足土壤、沉积物和岩石中高含量卤素的分析要求.针对低含量卤素,仅有中子活化法和稀有气体质谱法能够准确定量.随着分析地球化学的发展,地质样品卤素分析技术逐渐向更高效的消解方法、更简便的操作以及更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分析方向改进.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地质样品卤素分析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对比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地质样品卤素分析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丹寨汞金矿床卤素元素与古油藏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丹寨汞金矿床是与古油藏共生的金属矿床,产在古油藏的边缘,矿区内发育大量的油气化产物沥青、含烃有机包裹体等机质,可见该矿床与古油藏有密切的地质关系。对矿区内卤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溴、碘的富集程度远比氟、氯高,这与古油藏油田卤水的形成演化有关,而且,油田卤水是该矿床成矿热液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铁在各种地球化学过程中大规模地分散、运移和集中,十分活跃。它常以氧化物(磁铁矿、赤铁矿)等形式富集成矿床。在地球化学理论中,认为铁在酸性成矿热液中以氯(氟)络合物形式运移的看法十分流行。一些地质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种观点。WT.霍塞和C.J.施内尔研究了高温时磁铁矿在水和HCl溶液中的溶解度,并进行了酸  相似文献   

4.
何江  马东升 《地质论评》1996,42(1):6-86
本文针对湘西低温矿化集中区的地质实际,在100-300℃,40MPa压力条件下,进行了含硫、氯中-低温溶液对地层岩石中金、锑、汞、砷等的多元素淋滤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配合物的种类和浓度是控制元素活化能力的重要因素。实验得出了Hg-Sb-Au-As的活化序列,认为200-250℃的富硫低氯热液是金、锑矿化的有利条件,低温低硫富氯热液有利于汞矿化。据实验结果并结合含矿建造及包裹体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认为成矿流体性质的差异是控制湘西低温矿化集中区中金、锑、汞矿化分带的主要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四川大梁子和天宝山铅锌矿床地球化学差异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矿床宏观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讨论,认为天宝山和大梁子矿床是构造-岩浆-热液形成的矿床,形成于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作用诱发的陆内造山有关.天宝山和大梁子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是构造-岩浆-热液运移路径所在地质环境的差异所致,反映了双会地区在复杂地质演化过程中,沿构造带走向所形成的地质环境差异.  相似文献   

6.
岩浆-热液系统中氯的地球化学行为对于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氯在岩浆-热液系统中的地球化学研究的最后成果,重点探讨了氯溶解度的变化机制,以及对于成矿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的高盐度水盐流体的形成机理。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氯的研究仅限于简单体系,氯对多组分复杂体系流体出溶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萤石是丰宁银矿最重要的标志性脉石矿物之一,对其产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银成矿与萤石具有极其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空间上可密切伴生产出.紫色萤石于热液活动早期酸性介质中沉淀而成,距矿体最近;绿色、白色萤石在热液活动中-晚期于中性介质中沉淀而成,距矿体较远;无色萤石在热液活动晚期于碱性介质中析出,距离矿液活动中心最远.  相似文献   

8.
岩浆黑云母和热液黑云母矿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黑云母是岩浆岩和斑岩型矿床中重要的含水铁镁质成岩硅酸盐矿物。黑云母化学成分可以有效地指示岩浆性质、热液蚀变以及成矿过程。文章基于前人和作者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总结了黑云母矿物化学在黑云母分类、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氧逸度等方面的应用,对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卤素和卤素逸度评价岩浆热液过程,成矿潜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为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预测和勘查评价提供了最新的找矿矿物学证据。并提出了黑云母矿物化学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全面总结了我国主要热液铀矿床类型及其产铀地质体的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特征,指出REE的研究不但有助于阐明产铀岩体(岩石)的成因,而且可以有效地追溯铀的来源。与围岩相比,铀矿石通常具有稀土元素总量(∑REE)偏高,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并具有明显的铕负异常等特征。REE和铀在热液中主要呈碳酸盐、氟化物和磷酸盐的络合物形式搬运,在适宜的条件下又共同沉淀。热液铀矿床中的REE主要来自矿源岩(以燕山期岩浆岩及古生代地层为主),并通过成矿前和成矿期的热液蚀变作用进入古矿溶液。最后强调,加强热液铀矿床的REE地球化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可以指导找矿和勘探。  相似文献   

10.
碲化物型金矿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中是属于研究较为薄弱的一种类型,本文对碲化物型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和总结,然后指出了该类型金矿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同时指出Te的地球化学异常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有效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热液成矿系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金属矿物来源,其中的S和Cl是流体中最为重要的两种配体,对地壳内金属在流体中的迁移起到重要作用.在中低温(25~300℃)的温度范围下,根据最新的可用热力学性质,利用地球化学模拟软件GWB(Geochemist's Workbench),对Cu-Fe-NaCl-H2O-S体系进行了地球化学模拟,比较了氯配合物和硫氢配合物在Cu金属迁移当中的作用.模拟流体的各组分浓度均以天然热液的流体范围相当,该模型解释了热液中Cu对于S和Cl的配合模式.在较低的温度下,硫氢配合物是体系中主要的Cu迁移物种,但这种优势也与所处的pH值和氧化还原环境关系密切.而较高温度下则主要为氯配合物形态进行迁移.作为硫氢配合物或氯配合物的输送则决定了金属富集的模式,该模型可用于参考评估自然界中的热液流体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金属矿床中卤素元素参与了金属元素的活化,迁移互沉淀成矿的全过程,然而,除F能作为萤石和云母类矿物的组成部分有时富集于矿石中外,Cl,Br,I很难在矿石中富集。在成矿过程中尤其在成矿孤后期,它们能在矿体上部形成范围较广的卤素扩散晕,在茶洞矿床,这种上部扩散晕范围可达200米,其中以I扩散范围最大,Br扩散晕在距矿体50-130米的范围内最明显,Cl扩散晕在距矿体30-110米范围内最明显,卤素元素的这种变化特点,一方面可用来解释成矿热液的演化过程,另一方面可用来作为勘查深部隐伏矿体的地球化学标志,成矿流体中卤素元素与金属元素的配合物着成矿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被破坏,金属元素作为硫化物等矿物的组成部分沉淀下来,随着热液蚀变的发生和进行,部分瞄卤素元素被带入蚀变带,大部分仍残留在流体相,在成矿的后期,和残余热液一道,以排泄和渗透等方式,在矿体上方或残余热液流经的途中形成大范围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孙增战 《西北地质》2011,44(4):33-43
马坞金矿分布于岷-礼成矿带的东部,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和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获得了丰富的矿体地质及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为主,蚀变强度与金矿化程度呈正相关,从地质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对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铜山岭矿田庵堂岭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山岭矿田是湘南多金属矿田之一,庵堂岭铅锌矿床位于铜山岭矿田的北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成矿元素与岩体关系密切,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同时在运移和沉淀的过程中受构造制约.通过对硫、铅同位素特征分析,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并具深源性;矿床成因为与深源中酸性岩浆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5.
何江  马东升 《地质论评》1996,42(1):76-86
本文针对湘西低温矿化集中区的地质实际,在100-300℃,400MPa压力条件下,进行了含硫、氯中-低温熔液对地层岩石中金、锑、汞、砷等的多元素淋滤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配合物的种类和浓度是控制元素活化能力的重要因素。实验得出了Hg-Bs-Au-As的活化序列,认为200-250℃的富硫低氯热液是金、锑矿化的有利条件,低温低硫富氯热液有利于汞矿化。据实验结果并结合含矿建造及包裹体地球化学的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流体包裹体和地球化学热力学方法研究了九嶷山锡矿田W,Sn的迁移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钨在热液中主要以WO3CI^-,WO2Cl4^2-,HWO4^-和WO4^2-等氯-氧离子团的形式迁移;锡在热液中主要以SnCl2^o,SnCl3^-和SnCl4^2-形式迁移。钨锡矿床是在含矿热液由于温度、压力、pH,fO2和fS3降低等综合作用,W,Sn配合物发生化学解析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7.
已有的野外观测和室内实验研究表明,铂族元素除通常在基性岩浆中迁移和富集成矿外,在表生和热液条件下同样表现出一定的地球化学活动性。因此,铂族元素的热液迁移和富集规律已成为铂族元素成矿作用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总结了表生和热液环境中铂族元素活动性的地质证据与溶解度实验研究成果,以加深和丰富对铂族元素成矿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张理刚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稳定同位素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金属活化热液成矿作用及找矿》一书,是应用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知识,探讨和研究地质学中的有关问题,特别是热液成矿作用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找矿问题。全书除绪论外,共分八章。在绪论中作者对热液矿床成因研究作了历史的回顾,并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热液矿床成因研究的重大进展和新发现;第一、二章系统地概述了氢、氧、硫、碳等稳定同位素的一些  相似文献   

19.
热释卤素找矿方法是一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但一直未推广应用。笔者选择了湿润中低山丘陵冲洪积物覆盖地球化学景观区的狮子山矿田胡村深部铜钼矿,开展了热释卤素找矿方法可行性研究。将土壤热释卤素及常规土壤测量结果对比发现:土壤热释卤素(F、Cl)异常能够有效指示深部矿体,且能有效排除岩体等因素的干扰;常规土壤卤素异常对深部矿体指示意义有限,但不具普遍性;常规土壤测量元素异常受岩体、接触带及浅表矿化影响较大,对深部矿体指示意义具有局限性,其中Ba负异常对热液蚀变带具有一定指示意义。土壤热释卤素异常位置与深部矿体赋存空间有良好的对应,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异常表现为多峰形式,而且异常一般形成于矿体垂直投影正上方,这与前人研究结论相似。初步认为,在长江中下游冲洪积物覆盖区深部矿体定位阶段,可以试用土壤热释卤素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云南腾冲-梁河地热系统与现代热泉型金矿化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侯宗林  郭光裕 《地质论评》1991,37(3):243-249
本文从研究腾冲-梁河地热区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和热液循环系统产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热泉型金矿化作用的控制条件,金矿化强度等进行了分析,提出金沉淀的最重要机制是含矿热液的沸腾作用。沸腾作用和热液循环的最主要的动力足频繁的断裂构造活动和热液本身具有的超临界高温、高压性质。指出“热海”二级热液循环系统表现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热泉型金矿化模式完全可以对比,是该类型金矿生成的良好环境。预测地表以下400m范围内有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