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哨兵”。是防止和消除海洋环境污染,减少损害的重要手段。是关系到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立足海洋环境监测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地位,系统阐述了中国海洋环境监测制度的概念与分类、任务与意义、管理职责与网络体系以及海洋污染的监测等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所面临的形势,找出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方 《海洋科学》1981,5(3):1-3
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埸所之一,海洋科学已成为当代几大科学之中的一个。我国海域辽阔,大力发展海洋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建国以来,我国的海洋科学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海洋环境科学起步较晚。七十年代初期,鉴于国外“公害”的严重教训,我国开始注意环境保护问题,开辟了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3.
海洋环境的退化和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和经济问题,也是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最活跃的分支学科领域之一。随着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把海洋环境保护列入“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优先项目计划,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质量演变过程、规律和影响,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我国海洋环境与水环境发性灾害和减灾对策以及全球海洋变化问题,总结和交流一九八七年上海首届海洋环境会议以来我国在该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和最新成果,研讨新形势下本学科的发展战略和任务,“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海洋湖沼水环境海洋学专业委员会”、“国家科委海洋组海洋环境保护分组”和“全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五方,于1990年10月4日至8日在黄山市屯溪联合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二届海洋环境与水环境学术讨论”,会议由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何悦强研究  相似文献   

5.
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于2000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政府强化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海洋法制建设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这部法律高度概括了党和国家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深刻总结了原《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16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它的颁布实施,为进一步搞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保护海洋环境直接关系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事…  相似文献   

6.
为了交流我国近海工程在科研、设计,施工、制造和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经验,促进我国海洋石油开发事业发展,为四化建设服务,经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和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离岸工程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于1986年4月下旬在大连联合召开“第三届全国近海工程学术讨论会”。会议讨论内容如下:1.海洋环境资料的收集、分析及海洋工程结构物外载荷的确定;2.各种海上平台、海洋开发特种船舶、浮式生产系统、海底工程设施的总体、型式、性能研究、设  相似文献   

7.
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成立于1977年,2000年7月加挂广东省海洋预报台牌,持有国家颂发的《海洋环境预报甲级证书》,是国家海洋局设在广州专门从事南海及周围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评估、海洋环境评价的事业单位,其宗旨是为华南沿海地区的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陈波 《海洋信息》1997,(5):26-27
海洋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世界许多沿海国家把它列入当今海洋科学研究重点之一。我国对海洋环境极为重视,1982年8月,国家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到了90年代,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共制定了近十项有关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内容已包括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以及海洋倾废、船舶、拆船、陆源、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等污染防止的各个方面,并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监视机构,实施有效的保护办法,涉及海洋环境的开发活动正朝着规范、有序展开,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但沿海各省市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由于起步不一,故发展很不平衡。那么,广西海洋环境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切实得到了加强,业务体系不断创新发展,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沿海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海洋环境监测所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国家调整人们在使用海洋环境、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它既是国家环境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海洋法律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于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并予以公布,于1983年3月1日起生效实施。该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对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实施十几年来,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海洋环保的领导和投人,有关…  相似文献   

11.
海洋调查是按照确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获取海洋环境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的全部过程。它是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为了进行运载火箭试验,开展的“太平洋中部特定洋区综合调查”,为研究特定海区的地球动力学和地壳结构特征,进行的“西太平洋地球物理考察”;为研究大洋锰结核的生成机理,富集规律,开展的“北太平洋锰结核调查”;为开发利用海岸带的丰富资源,我国沿海九省二市开展的“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  相似文献   

12.
当代,随着对海洋开发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展,人类对海洋的依存性也越来越大。然而,全球的海洋环境质量每况愈下,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政府对海洋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从70年代末至今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1989年)、《海洋环境保护法》(198年)及《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3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1983年)、《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年)、《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等…  相似文献   

13.
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石雕之乡的崇武海洋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崇武站”),虽然只是一个实际工作人员不足10人的基层海洋站,但在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厦门中心站”)党委的领导下,近几年该站以“建设一流队伍,强化服务支撑”为主题,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主线,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仅在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监视监测、服务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会议消息     
为了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贯彻执行,以及交流海洋石油污染防治技术方面例的科研、生产成果,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学会和秦皇岛市环保设备厂共同商定,将于1986年5月20日左右在秦皇岛市召开《海洋石油污染与防治技术讨论会》。为了落实会议的准备工作,筹备组于1986年2月22日在大连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付理事长万邦和付教授,中国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学会理事长廖云和高级工程师、海洋局大连环保所史鄂候付所长、秦皇岛市环保设备厂刘文生厂长等筹备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了《海洋石油污染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海洋科技发展50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海洋大国,发展海洋事业,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对于实现国家“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海洋科技是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必须依靠海洋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洋环境科研工作如同其他事业一样,在发展进程中,既有其有利条件,也存在制约因素。据一份资料介绍,我国海洋污染事故的30%~50%是管理不善或缺乏管理造成的;海洋环境科研不能与海洋开发和海洋环境管理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宏观协调和科学管理。其主要表现是: 1.竞争机制尚难落到实处。海洋环境科研  相似文献   

17.
浩瀚的海洋,占据着整个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对人类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人口的激增、陆地资源的消耗、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国家纷纷提出了“向海洋进军”的口号,于是由传统的开发方式转向海洋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尤其是正在兴起的世界范围“新的产业革命”,更加展示出海洋事业的广阔前景。随着海洋开发事业的蓬勃发展,不能不对海洋环境科学提出许多新要求,除了要更进一步地调查、研究和保护海洋环境外,还要及时准确地提供海洋资料情报和环境预报服务。众所周知,大风、海浪、海雾、气温、海水温度、盐度、海流、海冰、潮汐和风暴潮等水文气象诸要素,都与人类开发海洋活动息息相关。及时准确地提供这些资料情报和要素预报,不但可以保证规化设计的管理,保障海上工作人员、运输工具和各种海洋工程设施的安全,而且还可以提高开发利用海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的海洋环境预报服务及其它服务工作正在积极开  相似文献   

18.
一、《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颁布出台,对加速发展江苏省海洋事业具有深远意义“九五”以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苏东”战略决策的推动下,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海洋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海洋管理工作,大力发展海洋事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海洋经济迅速发展。一是海洋综合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省、市、县海洋管理机构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海域使用许可和有偿使用两项制度逐步推开。全省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海洋监察执法进一步加强,海洋开发秩序…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9,(8):4-4
2009年7月18目,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海洋中国60年”,重点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海洋规划体系、海洋法制建设、海域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以及海洋科研调查等方面的发展和成果。在主场活动现场,还揭晓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十大海洋事件”和“十大海洋人物”。同时,首届中国海洋博览会暨“海洋事业60年成就展”在珠海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我国首个综合展示海洋产业发展的博览会。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面临的海洋环境问题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环境污染是20世纪下半叶困扰人类的难题之一,也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首次将环境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提到各国政府的面前。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作为重要的行动领域之一。1996年国家海洋局发布并执行了《中国海洋对世纪议程》及《中国海洋ZI世纪行动计划》。在已建的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基础上,加强了与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相关的科学调查研究,开展了海洋污染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