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不同下垫面上和不同作物群体中,由于太阳辐射分布和湍流交换的差异,其小气候特征是有差异的,最后会影响农田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形成。为此,我们于1988年11月2日上午8:00时至晚上20:00时(天气晴朗),在浙江农业大学农场以二小时为时间间隔对黄熟末期水稻(密植5×4、株高85厘米)、吐絮末期棉花(密植4.5尺×8寸、株高85—90厘米)和露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6,(8):5-8
近年来,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华北平原地区,耕作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小麦,玉米间作套种面积迅速扩大。我们在1974、1975两年中着重研究了在中等肥水条件下,不同田间结构套作玉米的生育特点、产量形成以及与田间小气候条件的关系。试验地套作玉米的畦埂,按埂宽分一尺窄埂与2尺宽埂二组,在一尺埂宽类型中又按不同畦宽分2.2尺,3.4尺,4.6尺畦宽三种,埂上套种一行玉米;在2尺埂宽类型中分5.0尺,6.2尺,7.4尺,8.6尺,9.8尺畦宽五种,埂上套种两行玉米,各种畦宽均按2500株/亩密度套种玉米。1974年试验地为冬麦套种玉米,1975年为春麦套种玉米。具体试验小区配置见表1。  相似文献   

3.
王修兰 《气象学报》2000,58(6):745-749
利用一套CO2浓度调控装置及微环境测量系统,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大白菜在350×10-6、500×10-6、600×10-6和700×10-6CO2浓度下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建立了CO2光合速率模型.小麦、玉米、大豆、大白菜的模拟精度分别达到±2.4%、±2.2%、±4.4%和±2.2%.  相似文献   

4.
农气报表审核中有关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作物观测部分1 .1 “产量结构”分析中 ,样本称重和各项计算 ,平均值、比值、百分率取值范围规范和国家局技术解答已明确 ,应以此为准。1 .2 “产量结构”分析中 ,“籽粒与茎杆比”规范明确为“样本总子粒重 /样本总茎杆重”即小麦为 40 0茎、玉米为40株总籽粒重、总茎杆重 ,其重量在观测簿上填入“备注”栏 ,在报表中抄入注明。同时 ,玉米观测中 ,“样本总籽粒重”不等于“株籽粒重”中样本总粒重 ,后者为 40株中有效茎的总粒重。1 .3 “籽粒与茎杆比”比值省气象局《审核办法》中备注为“玉米一般为 1 :3~ 1 :5之间 ,小麦一般为 0 …  相似文献   

5.
带状种植是我国集约耕作的传统经验之一。为使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自然资源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内蒙古以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指导带状套种。1带形设计带形设计系根据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日辐射总量和通风等条件确定带套形式比例。我们在土默川和伊盟沿河地区多年试验得出:采用1.65m带(即玉米0.85m、小麦0,SOm)增产效果最显著。近年示范推广,许多农户亩产达1000kg以上,比平作增加产量300kg以上。另外,3.3m带(即玉米0‘85m、小麦245m)的带形也受到了土地较多,劳力较少农户的欢迎,这种带套形式的优点是便于机械化作业和亩产细粮多,…  相似文献   

6.
定量分析了盆丘中陵地区小麦、玉米等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量、日耗水量及水分盈亏值的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不同台地作物需水关键期的干旱情况。指出(1)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抽穗)水分亏缺多达24.8~32.4mm,各台地小麦普遍发生干旱,以二、三台地更严重:(2)玉米需水关键期多夏旱,频率高达40%~60%。容易导致玉米受旱;(3)小麦有最少需水期与最多需水期之分,玉米则只有最多需水期,但玉米对水分反应更敏感;(4)提出了该地区抗御土壤——作物干旱的若干气候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县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在栽培技术上普遍推广了麦田套种,这对延长玉米生长期,增加积温,提高产量起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夏玉米适当提早套种,是解决夏玉米高产与有效积温不足矛盾的主要途径。什么时间套种为好呢?1977年我们以官庄公社坡庄大队农科队为基点,进行了夏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结果分析如下: 试验田前茬小麦,品种为太山一号,亩产700斤左右。玉米品种为中晚熟的群单105,播种期自5月15日至6月25日每5天播一期,种植方式为大小垄,大垄2.4尺,小垄1.0尺,株距1尺,每亩3.500株。试验小区面积为0.127亩,按顺序排列,重复两次。  相似文献   

8.
1997年新疆玉米总产只有294.3×104t,比1996年减产5.8%,除了因种植面积比1996年减少2.8×104hm2造成的减产外,单产几乎无增也是重要原因。单产几乎无增是春玉米单产下降所致,而春玉米单产下降则主要由于开花吐丝期持续的高温致使开花授粉不良,玉米严重缺粒秃尖所致。1  相似文献   

9.
利用FY-2E资料,通过对云系分类,用云带长度指数和强度指数分析云系与降雨强度关系,初步得到降雨强度预报指标:(1)逗点云系更容易产生强降雨(机率56%),强降雨机率与云系强度指数强成正比;(2)斜云带比横云带更容易发生强降雨(比例5:2);(3)带状云系产生强降雨必要条件:云带长度指数≥1600和强度指数≥200;(4)带状云系产生弱降雨阈值:云带长度指数1400和强度指数190。  相似文献   

10.
平衡气候敏感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衡气候敏感度(equilibrium climate sensitivity,ECS)指平衡全球平均温度对大气中CO2浓度相对于工业化前加倍的响应[1-2].一般公认工业化之前大气中CO2浓度为280×10-6,因此开始多取560×10-6为CO2加倍后的浓度,后来多采用600×10-6,约相当对1900年加倍.最初ECS的值只是专家的估计[3],包括IPCC第1次[4]、第2次[5]及第3次[6]评估报告,均采用3℃±1.5℃,或者1.5~4.5℃.大量的研究出现在第3次评估报告发表之后的21世纪.  相似文献   

11.
孙一  陈权亮 《气象科技》2017,45(6):1083-1089
青藏高原是对流层水汽和污染物进入平流层的一个重要通道,这些大气成分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利用MLS探测资料和ERA-Interim资料,对2012年7月5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次强对流活动中对流层上部平流层下部(UTLS)H_2O、O_3、CO和IWC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Wei公式估算穿越对流层顶的臭氧和水汽通量。分析结果表明:(1)O_3混合比在100hPa附近相对多年平均略微增加,从0.3×10~(-6)(V)增加到0.9×10~(-6)(V);CO混合比在150hPa以下最大值增加了0.08×10~(-6)(V);H_2O混合比在215hPa附近增加了80×10~(-6)(V);IWC在对流过程中增加明显,在215hPa处的含量最大达到了0.027g/m~3,比多年平均值增加2倍多。(2)对流活动开始前,向上穿过对流层顶的运动逐渐增强,且总的臭氧和水汽通量输送主要由垂直方向的瞬时运动变化贡献。因此高原上的强对流活动对对流层低层大气的抬升作用会使UTLS的大气成分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农田林网防御干热风的作用,我局与林业部门合作,于1980-1982年在兖州县漕河公社歇马亭大队进行了农田林网防御小麦干热风效益的观测对比试验。供试林网为 250米× 220米,网内农田83亩左右,地势平坦,土质为壤土。林带每侧植四行太青杨,株行距2×1米,树令5-7年,树高11米,平均树径11-12厘米。测点设置,前  相似文献   

13.
立体多熟种植中玉米产量是实现其高产的关键。通过对其关键生育期根系、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净光合强度及其果穗经济性状等多年的研究,表明,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采用大小行种植的四行玉米中存在着3个边行优势。指出,选择优良品种,采用机构覆膜种植技术,提高玉米整齐度,是充分发挥其边行优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陕南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和涝渍灾害的有效防御,利用陕南28县(区)近40年气象资料、灾情资料以及陕南地理信息数据和玉米产量、面积数据,采用历史灾情反演结合专家评估的方法,建立陕南玉米涝渍灾害指标体系,并通过典型玉米涝渍灾害个例对指标进行验证。基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陕南玉米涝渍灾害形成的气候危险性、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建立陕南玉米涝渍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风险区划。结果显示,用暴雨日数(D1)、暴雨过程降水总量(D2)、8月下旬—10月上旬连阴雨日数(D3)划分陕南玉米涝渍灾害等级的指标分别为:轻度涝灾,1≤D1≤2、50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株型因素的相关性及其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技术思路 ,以两优培九 (培矮 6 4S/931 1 )、6 5396、931 1、E32、汕优 6 3、培矮 6 4S、399等 7个株型特性不同的品种 (组合 )为材料 ,测定了 4类 2 0项株型因素并作相关分析。认为株高和叶角是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两项最主要的株型因素。通过对生态条件和两优培九株高变化关系的分析 ,有平均株高的 1 2 .6 %是由温度引起的 ,并建立了株高的生态预测模型。通过对抽穗后顶部三叶的 8种叶角度配置的单位受光量的理论模拟计算证明 ,理想的株型应以剑叶与倒二叶距离 ( d1 2 )为 1 5cm,倒二叶与倒三叶距离 ( d2 3)为 2 5cm,叶角配置应以 4°~ 6°(剑叶 ) ,9°~ 1 1°(倒二叶 ) ,1 4°~ 1 6°(倒三 )为宜。这些结果可以为超级杂交稻株型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玉米开花后的持续干旱对其生理过程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在玉米灌浆阶段持续控水的方式开展干旱胁迫试验,对主要光合参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光响应参数、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及产量结构进行观测和计算,分析它们对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玉米花后干旱可导致P_n、T_r、WUE以及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随干旱持续时间延长而减小,干旱持续15—27 d,1200μmol·m-2·s-1光强处P_n和T_r减小幅度分别由50. 0%增大到75. 1%、71. 7%增大到83. 6%; WUE和Pnmax减小幅度分别由21. 7%增大到47. 9%,由50. 9%增大到73. 2%;玉米百粒重和茎秆重分别显著减小11. 6%和23. 2%,果穗长、果穗粗和籽粒与茎秆比没有明显受到影响,秃尖比和株籽粒重虽有大幅增大和减小,但并不显著;研究时段内干旱导致玉米减产11. 7%。  相似文献   

17.
双差分激光雷达——一组可以提高臭氧测量精度的波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了气溶胶影响三波长双差分 (2 6 6 - 2 89- 30 8nm)方法和双波长差分 (2 6 6 - 2 89nm和 2 6 6 - 30 8nm)方法测量对流层臭氧的误差 ,并在合肥测量了对流层 2~ 3.6km高度的臭氧分布。结果表明 ,三波长双差分方法比常规的双波长差分方法能更有效地克服气溶胶的影响 ,三波长差分测量的结果比常规的双波长差分的结果更精确。同时还揭示了气溶胶影响双波长差分方法测量臭氧的规律。模拟结论与测量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态暗箱采样—气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南地区盐碱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裸地土壤夏、秋季(2008年6~10月)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秸秆全还田(FS)、秸秆一半还田(HS)和秸秆不还田(NS)处理土壤—大气间CH4、CO2、N2O和NO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8±2.7、-1.4±2.3、-6.5±1.8μg(C).m-2.h-1(CH4),267.1±23.1、212.0±17.8、188.5±13.6mg(C).m-2.h-1(CO2),20.7±3.0、16.3±2.3、14.7±1.7μg(N).m-2.h-1(N2O),3.9±0.5、3.4±0.5、3.0±0.4μg(N).m-2.h-1(NO)。交换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灌溉、降雨和温度变化是影响该趋势的主要因素。相对于NS处理,FS和HS处理降低了累积CH4吸收量(66%和59%),增加了累积CO2(42%和12%)、N2O(41%和9%)和NO(30%和13%)排放量,因此,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得到FS和HS处理小麦秸秆的CO2、N2O、NO排放系数分别为73.4%±1.6%和43.3%±1.0%(CO2)、0.37%±0.01%和0.17%±0.00%(N2O)、0.06%±0.00%和0.05%±0.00%(NO),FS处理的排放系数显著高于HS处理,且均低于同一实验地种植玉米、施肥农田的小麦秸秆排放系数(N2O和NO排放系数分别为2.32%和0.42%)。可见,在采用排放因子方法估算还田秸秆CO2、N2O和NO排放量时,应考虑秸秆还田量、农作物种植和施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临安大气本底站2003-2004年冬、夏季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臭氧(O3)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NO2和SO2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19.48×10-9和35.74 x10-9,而夏季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4.81×10-9和8.12×10-9,冬季高于夏季;O3在夏季的平均体积分数为33.55×10-9,略高于冬季的25.44×10-9;夜间NO2和SO2体积分数比白天高,并且NO2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分布,O3也呈单峰型但峰值出现在白天.NO2、SO2体积分数存在着明显的“假日效应”,假日比非假日低,周五高于假日和非假日;但O3体积分数没有明显的假日效应.降水对S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但对NO2的清除作用不明显.与风向对比发现,夏季高体积分数的NO2、SO2都受到NW、WNW风的影响,冬季则分别受NE和SW、SSW风的影响;而O3受风向的影响较复杂,与局地光化学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棉花不同密度和打顶时期两项栽培措施的试验研究,得出在温宿县于7月21日左右打顶,以分层分批的打顶方式最能获得高产.在中等肥力条件下,6行30万株/hm2比4行20万株/hm2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