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轨迹大数据的挖掘,揭示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引入时间、空间和方向相似度对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进行了改进,选择典型的红色旅游目的地遵义市为案例,对2010—2019年的红色旅游者轨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所构建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能够有效提取轨迹大数据中隐含的旅游者的时空行为模式;(2)遵义市红色旅游以半日游为主,夏季是红色旅游旺季;(3)红色旅游有6类模式,分别为“红色+购物娱乐”、“红色+历史文化”、“红色+登山旅游”、“红色+生态休闲”、“红色+古镇旅游”、“红色+乡村旅游”,主要分布于遵义市的西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模式长度12.03~18.42 km,模式持续时长0.65~13.60 h;(4)所有模式中共提取出24条旅游线路,包括全红色旅游线路(58.33%)和混合线路(41.67%),平均长度为17.69 km,平均时长2.36 h;(5)遵义会议旧址作为核心吸引物,支撑了38.46%的线路的形成;(6)蓉遵...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三省大豆虚拟水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分布不均制约了地区农业生产。从虚拟水角度研究作物需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提高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效率,缓解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和GIS地统计分析工具,从虚拟水视角分析1986-2012年东北大豆生长季内的需水量变化和虚拟水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6-2012年,东北地区大豆生长季增温明显,平均风速下降显著,相对湿度整体下降,日照时数有增有减,气候暖干化趋势加剧。②东北大豆生长季内需水量西南多东北少,南部地区需水量减少而北部增加。平均风速的显著下降导致大豆需水量减少,其余气象因子变化均导致需水量增加,温度变化对需水量影响最大,相对贡献率为36.9%,其次为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③大豆虚拟水的空间分布整体为西多东少,虚拟水变化以下降为主(80.6%站点)。虚拟水高值区集中于东北地区西部,向东虚拟水含量降低。气候变化导致了大豆需水量的增加,进而使虚拟水上升,大豆生产变化尤其是单产增长则使得虚拟水下降,气候变化对大豆虚拟水的影响抵消了部分大豆生产变化导致的虚拟水下降。因此,针对大豆虚拟水的时空分异特征,适当调整东北地区大豆的生产布局、选取如耐高温耐旱等大豆品种以及调整灌溉、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等是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大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适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出游时长与旅游行为密切相关。基于携程网游记数据,综合利用文本挖掘、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挖掘1~3 d、4~6 d和7~10 d三种出游时长下旅游景区到访特征。结果表明:(1)短途旅游受景区知名度、可达性与城市配套的影响,随时长增加,旅游景区“多核摄动”且密织成网;(2)旅游景区到访空间异质性显著,随出游时长增加,从金三角逐步发展为钻石四边形结构,知名景区溢出效应显著;(3)短时旅行只能走马观花,时间充裕有助于灵活多样的线路设计;(4)三种出游时长下旅游景区共现网络整体密度较低,且随出游时长的增加而逐渐变密,均呈现显著的等级层次性和核心–外围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MOD16产品的我国2001-2010年蒸散发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蒸散发的时空格局分析对理解气候变化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MODIS全球蒸散发产品(MOD16),分析了2001-2010年我国陆面蒸散发的时空格局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站点尺度和流域尺度的精度验证结果表明,MOD16产品对于我国森林、农田生态系统类型,以及辽河、海河、黄河和淮河流域的模拟精度较高;(2)2001-2010年,我国年均蒸散发为532±10 mm,年内蒸散值变化最大的是东北区,月均蒸散变异系数为0.87,而西北区变化幅度最小,变异系数为0.19;(3)2001-2010年,我国陆面蒸散发年际变化总的趋势不明显,占陆地面积11.2%区域的蒸散发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及新疆北部,只有2.3%的区域的蒸散发增加趋势显著,(p<0.05),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黄淮海平原及东北平原;(4)通过对比干旱指数变化趋势、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蒸散发显著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干旱加剧的半干旱地区,而蒸散发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植被变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正6月的青藏高原满眼绿意,6月的河湟谷地孕育生机。大地织锦,收获可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占国家下达任务的106.57%、100.23%;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分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既保护了耕地红线、又保障了发展;土地综合整治,提升耕种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十三五"以来,青海省各市(州)、县(区、行委)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金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对珍稀动物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保护,本研究以广西金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长尾雉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以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海拔和坡度为评价因子,采用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对黑颈长尾雉潜在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黑颈长尾雉最适宜的生境是海拔1000~1850 m、坡度为5~25 o、盖度大于70%的落叶阔叶林,这些区域应该成为重点保护的生境;(2) 保护区内黑颈长尾雉分布的生境类型有25种,鉴于保护的有效性和成本,选择面积占主导的15种生境类型为潜在生境,其中,54.31%的潜在生境分布在核心区内,15.75%分布在缓冲区,29.94%分布在实验区;(3) 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适宜栖息生境的面积达74 k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30%。最后,基于黑颈长尾雉在金钟山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适宜性研究范围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采取四项措施做好耕地和黑土地保护工作。一是严守耕地红线。全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66亿亩,保护率达到80%,占全国10.77%,居全国第一位。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规划计划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重点对"两大平原"黑土耕地集中区域给予特殊保护。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补充耕地储备制度,确保黑土耕地总量不减少。二是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大力推进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17年底,已下达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土库曼斯坦马雷绿洲为研究区,建立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模型,利用2期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赋予相应属性;用正六边形网格采样,计算每个网格单元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利用Kriging方法,对整个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插值和预测,分析马雷绿洲土地利用程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可利用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耕地和撂荒地,占研究区的50%左右,呈减少态势;(2)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由中心向外围呈带状分布,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值线0.5为研究区绿洲与荒漠分界;(3)研究区中等及以上土地利用程度面积以年均0.079%递减,主绿洲与荒漠的面积比也由2001年的45.14∶54.86分别降为2010年的42.06∶57.94,说明研究区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4)低、较高、高土地利用程度自身转移率均大于80%,而较低、中等土地利用程度自身转移率在50%左右。本文得到了马雷绿洲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布及变化,对研究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指导意义,其技术流程和方法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企业间的联系是城市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基于企业间联系的城市功能网络分析对丰富城市网络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0—2020年上市公司与其前五大客户间的贸易关系数据构建了中国城市网络,基于企业间的贸易联系视角分析城市网络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 2010—2020年间城市网络规模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位于0.014~0.018之间;网络重心呈现“S”形空间轨迹变化和整体向南移动的趋势,网络总体空间结构由沿海向“T”形结构转变;(2)网络流量集中于少数节点城市,资金进出量前20城市总额占资金总流量的71.9%,北京、上海是网络的绝对核心,杭州、武汉、深圳、广州等省会或副省级城市承担着区域中心的功能,佛山、齐齐哈尔、南通等制造业发达城市是重要节点;(3)五大城市群中珠江三角洲网络密度最高,位于0.324~0.334之间,长江三角洲贸易总流量最高,为783.5亿元,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网络发育相对滞后;(4)新冠疫情对整体网络的贸易流量和网络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网络社团进一步分化重组,广州—深圳社团明显增强,上海社团明显减弱。研究结果对推动国内大循环和统...  相似文献   

10.
近日,6位今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应邀走进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与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促进黑土资源保护与利用.这场探讨始于东北黑土地资源,由此延伸到全国范围内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并拓展到对粮食安全的重新审视:粮食安全的关键筹码在于“良田、良法、良用、良制”,而这些也正是创新耕地保护制度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蓝绿空间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谷歌地球引擎(GEE)提取2005、2010、2015与2020年的植被与水体指数数据,构建了包含272个地级城市建成区的蓝绿空间数据库。运用蓝绿空间覆盖率、300 m服务半径覆盖率、分维数与分离度4个指标分析其时空格局与演化模式,并进一步探讨其气候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地级城市建成区蓝绿空间整体呈现为“南高北低”的格局,且南方“西高东低”、北方“东高西低”,但环渤海地区为蓝绿空间覆盖率“洼地”;时间格局为“总体增长、局部降低”,华中地区呈下降趋势的城市最多;(2)就分区而言,西南地区城市建成区蓝绿空间覆盖率最高(平均高于65%)、分离度最低(平均低于0.60),西北地区覆盖率分异较大,华北地区覆盖率最低(平均10%~30%)且分离度最高(平均约0.98);(3)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所得R2为0.85(校正R2为0.83),其中,降水量对城市建成区蓝绿空间的影响最显著,降水量变化成正相关,气温则成负相关;整体上气候影响与比人为影响相当,但在某些时段间更大。  相似文献   

12.
分布广泛的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分析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控制机制,对于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开发与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之间权衡提供科学依据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南方山地丘陵分布较广泛的江西省为例,在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支持下,利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基于Landsat遥感解译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江西省土地利用结构与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形因子是影响江西省土地利用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1)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南坡耕地面积和比例都大于北坡的耕地面积和比例;(2)在低海拔区,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随着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当海拔高于400米时,基本稳定;(3)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较大,受坡向影响较小;(4)草地的面积随着海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其面积比随着高程增加呈缓慢增加,受坡度和坡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西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建立土地结构定量评价模型和建设用地最优供应模型;以西安为例,对城市用地结构效能进行定量评价,测算土地最优供应比例。结果表明:西安城市用地结构效能指数为0.691,属于潜力级别的Ⅱ级,城市用地结构趋于合理,尚具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优化后的西安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城市交通用地占比分别为10.7%、25.7%、22.2%、18.9%、4.0%、18.5%,适当提高商服、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城市交通用地,降低工矿仓储、居住、特殊用地。最后,提出了西安城市用地结构的优化建议:增加商服用地比例,提升主城区经济发展能力;优化工矿仓储用地布局,引导工业企业入园;放缓商品房供地,优化保障性住房用地结构;适度增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加城市交通用地面积,提高配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科学评估县域可持续发展潜力是制定县域发展战略的基础。现有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估方法多是基于县域发展现状的多维度综合分析,在体现发展的动态性上仍存在不足。本文构建了面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潜力指标体系,采用系统动力学和FLUS模型对发展潜力指标进行预测,提出了一种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多情景县域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估方法。本文以山东省招远市作为案例区,基于2009—2018年的社会经济以及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模拟2030年招远市基准情景、SSP1、SSP2、SSP3、SSP5共5种情景下的县域发展态势,对比评估了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 经济发展、居民福祉维度的多数指标在所有情景下均呈增长趋势,而生态维度指标则呈显著的下降趋势;② 相比2018年,SSP1、SSP2情景下县域发展潜力均值分别提升了17.36%、9.80%,而在SSP3、SSP5情景下分别下降了0.50%、4.20%,可见,SSP1情景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招远市发展可持续性,SSP5则将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③ 招远市未来发展应持续优化SSP1路径,重点关注不同产业劳动力占比、人口老龄化、碳固持等滞后指标。本研究建立了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县域发展潜力的映射关系,提供了一种面向未来的多情景县域发展潜力评价技术框架,预期为招远市未来发展政策制定与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拓宽广西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渠道,加大补充耕地资金投入,切实保障全区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广西国土资源厅会同广西财政厅相关处室,于2018年3月20日—23日赴河南、四川、山西三省就土地整治创新模式和耕地占补平衡先进经验开展了专题调研。一、河南等三省土地整治创新模式和耕地占补平衡基本情况(一)多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多渠道落实补充耕地任务1.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沁水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动态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必要性及意义,介绍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的计算方法,并对山西省沁水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分析及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措施。结果表明,山西省沁水县201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总潜力为642 hm2,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19.02%,主要来源于河谷平川、低山丘陵地区的宅基地超标面积,废弃建筑物压占,建筑废弃地以及居民点内的零星农用地。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泰顺县县域土地总面积为176801.90公顷,其中农用地166382.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11%,建设用地5737.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24%,未利用地4682.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5%。  相似文献   

18.
严守三条控制线,是形成科学适度有序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的必要条件;分析三条控制线内土地利用状况,是确保国土规划能落实、三条控制线不可逾越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湖南省一定区域为例,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分析三条控制线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及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土地以自然利用为主,耕地与建设用地占比仅有0.73%;该区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形势存在一定压力,耕地占比86.45%;该区域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开发潜力充足,建设用地占比37.26%,可建设部分占比62.74%。总体来看,该区域三条控制线按各自功能分类管控,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9.
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处处生机盎然的河南省漯河市. 近年来,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日益深入,该市的耕地保护出现了日益规范,土地违法案件呈现连年下降的喜人局面.据统计,在2009年比2008年在违法占地宗数、占地面积分别下降了43.2%和89.6%的基础上,2010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市土地违法宗数和占地面积分别又大幅下降了67%和47.5%.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永康市辖区土地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70%以上,土地资源十分稀缺.近年来,为缓解日益突出的用地矛盾,永康市认真贯彻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深入挖掘土地利用潜力,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努力寻求保护资源及保障发展之间的结合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