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剥片高岭土的有机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醋酸钾进行插层形成高岭土—醋酸钾复合体。通过X射线检测,高岭土层间距明显增大。将此复合体通过水洗,除去醋酸钾,高岭土即被剥片。剥片后高岭土粒径变小,但保持了高岭土的基本层状结构。用偶联剂对剥片后高岭土进行有机改性,形成高岭土有机复合物。“有效活化指数”的测定实验表明,利用此种方法制备的剥片高岭土有机改性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川西地区发现的一种新型矿物资源微晶白云母,以硅烷偶联剂KH-550为改性剂,对微晶白云母进行改性研究,并将表面改性后的微晶白云母加入聚氯乙烯(PVC)材料中制得微晶白云母/PVC复合材料。测试改性粉体与石蜡体系的粘度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研究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50能有效改善微晶白云母表面与有机物质的界面结合,并且将经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的微晶白云母加入PVC基体中能提高微晶白云母/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硅烷偶联剂的用量为1.2%、微晶白云母用量为35%时,微晶白云母/PVC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有机改性有利于改善蒙脱石等粘土矿物与有机物的亲和性,提高其在聚合物中的分散及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等。传统的蒙脱石有机改性方法主要利用蒙脱石的离子交换性能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引入  相似文献   

4.
改性纳米高岭土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钛酸酯和硅烷偶联剂对纳米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红外光谱、沉降实验、容重对粉体的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偶联剂与纳米高岭土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且复配改性的效果最好;改性高岭土在液体石蜡中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沉降速度下降;颗粒之间的团聚减少,容重为原矿的一半左右,且改性后样品的白度提高了近5%。  相似文献   

5.
基于蒙脱石层间域二维纳米空间厚度的可扩展性,采用有机插层、单体引入及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TG-DSC、SEM和四探针电阻牢测量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热性能和导电性能,并讨论了复合机理.结果表明,当m(OM)/m(An)<0.3时,苯胺单体原位聚合后,蒙脱石晶层被充分剥离,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当有机蒙脱石与苯胺的质量比为0.09时,所制得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最大达到2.34 S/cm.  相似文献   

6.
采用经铝酸酯偶联剂改性的伊利石粉做填料,对PVC进行了填充改性,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伊利石/PVC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改性后的伊利石对软质PVC材料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其拉伸强度随着伊利石填充量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填充量为6质量份时达到最大值15.01 MPa,较纯PVC提高30%,填充8质量份时拉伸强度开始下降但依然有18%的提升。随伊利石的添加量增大,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比纯PVC低,其塑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高岭土/聚丙烯酸高吸水材料合成及表面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温快速的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高岭土/聚丙烯酸高吸水性复合材料,探讨了复合材料合成过程中各种因素,如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中和度、高岭土超细粉用量等对复合材料吸水倍数的影响,还对该高吸水性复合材料进行表面亲水改性研究,结果表明表面亲水改性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吸水速率。  相似文献   

8.
纳米纤维状白碳黑是失镁率(MLD)超过90%的纤蛇纹石酸蚀产物,具有独特的纳米纤维状多孔结构,制备方法简单,是一种新型超微细无机纳米级白碳黑,适合作为橡胶、塑料填充补强剂和催化剂载体[1-3].本文对纳米纤维状白碳黑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从四个方面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二甲基苄胺为固化剂,经结构修饰和有机改性的金云母为增强相,制备了环氧树脂/金云母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环氧树脂/金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力学和电学性能。研究了金云母添加量、混合时间以及固化剂添加方式等因素对金云母在环氧树脂中剥离程度的影响。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金云母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与纯树脂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32.33%,弯曲强度提高了53.77%,冲击强度提高了127%。电学性能测试表明,当金云母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体积电导率和表面电导率分别比纯树脂提高了2个和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废旧轮胎胶粉-黏土混合土的击实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旧轮胎橡胶颗粒用于填埋场衬垫材料改性,有望提高衬垫系统的有效性。击实性能是衬垫设计和施工的基础,但目前缺乏针对性研究,击实机理不够明确。开展废旧轮胎胶粉-黏土混合土的击实试验研究,探讨橡胶颗粒粒径、掺入比等因素对混合土击实性能的影响规律和压实机制。研究表明,当橡胶掺入比从0增大到25%时,胶粉-高岭土的最优含水率增大,胶粉-红黏土的最优含水率减小,变化在2.4%范围内; 混合土的最大干密度从1.65gcm-3减小至约1.40gcm-3; 试验选用的橡胶颗粒粒径对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差异不显著。在击实过程中橡胶颗粒回弹和橡胶颗粒比表面积变化两种效应下,最优含水率随橡胶掺入比的增加表现出减小(大颗粒时)、不变和增加(小颗粒时)的变化规律,并与基质土的性质密切相关。给出了初步设计时改性黏土含水率和干密度的控制方法,能够基本满足规范中对压实黏土的含水率和压实度的要求,且其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