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变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其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调整 :从认识地球系统基本规律的纯基础研究为主 ,扩展到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生存环境实际问题的研究 ;从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扩展到研究人类如何适应全球环境的变化 ;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地球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文中对日益受到重视的全球变化区域响应和适应研究的背景进行了分析 ,并着重介绍了一些概念和研究进展 :( 1)对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适应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两者应存在协调统一的关系。同时 ,适应应是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适应 ,不应是局部的和片面的。( 2 )“有序人类活动”的研究框架。介绍了对“有序人类活动”的一些基本认识 ,以及在虚拟试验研究、示范区建设和长期监测研究等方面的进展。( 3 )集成研究。以东亚区域环境系统和北方干旱化的集成研究为例 ,介绍了集成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年雾研究方法及研究热点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关于雾的各项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包括气候统计方法对雾特征的研究、数值模拟方法对雾的机制研究、雾微物理结构研究、雾的监测识别与预报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雾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包括高速公路大雾天气的研究、霾研究、雾与城市化相互作用以及沿海和复杂地形地区雾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在"雾"研究领域,我国在论文产出上处于世界前列,而影响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研究团队的形成与国内高校在"雾"研究方面的研究团队建设密不可分。一、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下简称CAJD)和Web of Science平台SCI-E数据库,检索了国内外有关"雾"的研究论文,分析了全球和我国的雾预报和研究的现状,试图揭示近年来雾预报和研究的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CAJD数据  相似文献   

4.
1 引言 辽宁省的农业气象研究,自50年代兴起以来,经历了长足的进步。全省农业气象研究机构和服务网络齐全,研究和服务效能显著。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业气候资源考察与区划赢得了社会信誉;在农业气象研究中,如低温冷害研究,辽东和辽西山地气候资源利用与改造研究,模糊概念和微机在农业气象中应用研究,自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雷恒池  洪延超  赵震 《大气科学》2008,32(4):967-974
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近5年(2003~2007年)的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内容涉及云和降水物理研究、云和降水数值模拟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和云化学研究等诸多领域。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人工影响天气需求的日益增加,云降水物理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会随着观测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而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于1993年5月19日在安微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主任和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庆存教授主持。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和项目顾问叶笃正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绍武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黄荣辉教授及有关专家共2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理论、试验角度对大气边界层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尤其对近年来倍受关注的非均匀地表条件下的边界层研究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大气边界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20世纪50年代,Monin和Obukhov提出的Monin-Obukhov相似理论,为现代大气边界层物理学奠定了基础。之后进行的多次大型综合性外场试验,不仅揭示和发现了大气边界层中的许多现象和规律,也验证和发展了Monin-Obukhov相似理论。80年代以后,非均匀地表条件下的大气边界层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新的现象被揭示,新的问题被提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未来10 a,除大气湍流机理等需长期坚持研究外,还应进一步开展非均匀复杂下垫面边界层研究、城市边界层研究和局地边界层气象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8.
台风发生发展和变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钮学新 《浙江气象》2008,29(1):7-10
台风的发生发展和变性对于有关研究和天气预报十分重要。本文简要介绍台风的发生发展的理论和变性研究的进展,可供台风研究和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夏季江淮地区降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文献综述和展望。首先回顾了中国大陆东部夏季降水进退研究情况,然后重点概述了中国大陆东部降水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江淮梅雨气候变化和该地区夏季极端降水的研究成果、中国大陆中东部对流降水与层状降水的气候变化研究现状,随后对引起江淮地区夏季降水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做了回顾。文章最后指出未来要加强五个方面的研究,即江淮地区降水气候变化的综合机理研究、天气学研究、大气污染作用研究、云物理学研究和观测技术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美国气候变化研究沿革,分析美国制定和实施气候变化科学计划(USCCSP)的背景,综述USCCSP的研究目标、研究领域和组织管理方式。首先重点阐述USCCSP的关键科学发现以及全球和美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科学结论,介绍USCCSP综合评估产品。然后论述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理事会(NRC)对USCCSP进展的评估,评述未来美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战略框架和领域。最后在归纳美国气候变化研究特色的基础上,阐述对我国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深化基础研究、强化模式创新、推进观测系统和资料系统建设、加强科学评估和应用服务、加快立法进程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持续推进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其中,申请代码调整是优化学科布局改革的切入点。在战略研究类专项项目的支持下,工作组对大气科学学科申请代码和下设研究方向及关键词进行了优化调整。D0514(大气环境与健康气象)由原二级申请代码D0513(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调整而来,属于新申请代码的“发展领域”板块,延伸了大气环境的知识链,拓展了内涵,有利于不同研究方向的交叉融合。本文梳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D0514下设研究方向的总体框架,解读了各研究方向的关键词设置,并提出基金申请人选择研究方向和关键词需注意的事项。D0514下设四个研究方向,即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防治、室内空气污染、大气环境流行病学与毒理学和健康经济损失评估。四个研究方向既相互支撑、紧密关联,又可相对清晰地区分。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科学问题等角度,每个研究方向下设20~30个左右关键词。为提升基金智能辅助指派的效率,建议申请人优先选择关键词库中的词汇。通过本文的解读,让科学界了解申请代码下设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设立过程,服务于申请人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壤中流是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流域径流调节、水源涵养、泥沙迁移、养分流失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水文学研究的难点和前沿科学问题。论文介绍了壤中流的概念、研究背景和重要性,对壤中流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态势和热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壤中流形成的影响因素,总结并讨论了径流小区实验法、地球物理法、模型模拟法、示踪剂方法的研究现状和优缺点,提出了目前壤中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壤中流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中I肝是我国在云物理学和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最高学术和研究中心。它的前身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入工影响天气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云物理学室内和外项研究、云物理学和入工影响天气的数值模拟和云播撒剂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中心主要有三个研究组,它们是人工增水和防雹研究组、云雾环境实验室和人工影响天气网络指挥中心。入工影响天气研究中心具有我国最先进的室内和外场云物理实验设备、云播撒技术和可用于云物理学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云微物理模式和中尺…  相似文献   

14.
半个世纪的云雾、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半个世纪的云雾、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的进展,内容涉及云和降水物理研究、雷暴探测和雷电物理研究、云动力学研究、云和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云化学和酸雨的研究等诸多领域,论述了各研究领域问题的提出、创新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2000~2011年中国关于气候变化归因和责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归纳总结了中国最近十余年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于现阶段研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我国在气候变化归因与责任领域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大体趋势已经确立,"气候变化原因"研究,应在强化多方全面研究和改进研究工具的同时,注重人为原因的探究,将人为原因的探究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气候变化责任的研究,应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立场的前提下,寻求更有力的技术支持,特别是需要构建"全球有序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体系,开展更为全面的地球系统科学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地球环境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心的研究目标是针对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新的分支学科”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系统”和气象业务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相关高新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研究中产心旨在提高我国环境和气候系统变化及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检测和预测水平,并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成为我国一流水平的研究中心。中心有部门级大气化学开放实验室、计算机室、青海瓦里关山大气本底观象台、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3个臭氧观测站、包括86个站点的酸雨网、中南极长城气象站和中山气象站。具有装备先进的大气化学和大气边界层野外科学试…  相似文献   

17.
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特殊的地域、气候背景和该地域降雹的特点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外冰雹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阐述了在该地域加强冰雹和冰雹云研究的必要性,指出了在当地从事本项研究的注重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综述   总被引:108,自引:3,他引:108  
文中综合论述了近 2 0年来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状况 ,包括对大气气溶胶的直接采样分析 ,地面和卫星的遥感 ,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以及沙尘暴的形成、输送及气候效应的研究等。直接采样分析不仅研究了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子谱分布等特性 ,而且也对其化学组分做了分析 ,高空气球采样得到了对流层和低平流层的气溶胶样品 ,并用X能谱电子显微镜进行了分析。地面遥感和多种卫星资料 ,包括AVHRR ,SVISSR ,TOMS ,POLDER等 ,被用来研究大气气溶胶的辐射特性 ,并提出了用消光和前向散射相结合和利用天空散射光分布反演粒子谱分布相函数等方法。开展了有关气溶胶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并对非球形粒子以及吸湿性粒子的作用做了专门的计算。对沙尘粒子的直接观测为研究其生成条件和输送特性提供了基础数据。文中对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评述 ,并对气溶胶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半个世纪, 我国对热带气旋作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热带气旋的运动机理和路径预报方法、发生发展及结构和强度变化、登陆和变性过程、登陆后的衰减和维持机制及其引起的暴雨分布等。在此院庆之际, 该文主要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热带气旋领域的研究作一回顾, 与此发生关联的国内其他单位的工作也可能提及, 但决非全面总结。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数理统计、天气动力机理分析、数值模式发展和模拟研究、物理诊断分析及外场科学试验等, 这些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在不同时期对推动国内热带气旋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上述研究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实际紧密结合, 研究成果在实际台风预报业务中应用并不断改进, 研究成果不断转化为业务能力, 对改进预报技术、提高业务预报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城市规模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因城市下垫面结构的急剧变化和城市人为热排放的迅速增加所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已逐渐成为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和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已成为城市气候和区域气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更好地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及时追踪国内外最新进展,综述了城市热岛的概念和形成机制,重点介绍了地面气象资料观测法、遥感监测法和边界层数值模式模拟法等3种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方法,总结了城市热岛效应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基于现有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不够完善和深入,研究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尺度局限于宏观大尺度以及各种方法自身的局限性等不足,指出在未来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应突破现有的大中尺度,注意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多尺度多平台监测以及综合考虑气溶胶粒子对辐射强迫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