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莺 《地理教学》2012,(7):13-15
地理是一门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实用学科,教授学生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球万象、自然人文等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但由于考试体制的缘故,长期以来学生和家长主观上不够重视,把其视为"副科",应付了事。2010年上海市全面恢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学科更是首当其冲,成为高一学生的必考科目之一。作为一线教师,面对新形  相似文献   

2.
何友丽 《地理教学》2012,(5):16-17,64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以来,教师和学生所面临的较多状态是练习、考试与讲评。地理习题讲评是提高地理复习质量很重要的环节。积极高效的讲评有利于学生学习薄弱环节的解决,也有利于学生错误知识的纠正,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效地评讲也使高三地理教师综合业务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从“综合科目”谈地理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入手,论述了综合科目测试的性质、目标、内容,分析了地理学科在综合科目中的地位和具有的特殊功能,提出了今后的地理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毅 《地理教学》1992,(6):16-16
一、温故导新,复习提问。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提问复习,所提出的问题是上一节课或以前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本节新知识的学习又密切相关。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旧知识的情况。这一环节具有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5.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单科试卷和科综合试卷,“区位”问题的考查非常突出,几乎每套试卷均有涉及。从考试技术层面看,“区位”类型多种多样,设问角度灵活多变,命题素材十分丰富,能有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知识迁移、分析归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多方面能力,命题容易达到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因此,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地理高考试卷中,“区位”问题仍是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一、储备知识。架设知识经验与教材新知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地理科目是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选考科目。俄罗斯地理高考试卷由简答和论述两部分组成,考查从五年级起到高中毕业前所学习的地理学科内容,要求考生掌握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并能够在实践和生活中独立地、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区域地理作为考查的主要内容,强调考查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基本知识的记忆,对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思考等内容。现实情境化的题目设计意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杨柳 《地理教学》2023,(4):4-6+36
2019年广东省颁布《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确定推行“3+1+2”选科模式。新模式、新教材背景下,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掌握情况如何,选科组合是否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模块的掌握情况,对某种选科组合的学生是否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这些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分析试卷结构以及不同选科组合下学生在各知识模块、各题型的得分情况。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学生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城市的辐射功能”“资源跨区域调配”“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流域内协调发展”等模块的掌握相对欠缺;学生解答综合题的难度较大;学生选科组合差异对知识模块的掌握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永飞 《地理教学》2014,(19):42-44
一、问题的提出试卷讲评课是以分析学生的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矫正教学偏差、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型。因而,讲评的目的就不是再纠结于某个问题正确与否,也不是针对某个题目的简单分析,而是借助某个问题或题目帮助学生复习和内化所学知识,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代璇  张海 《地理教学》2021,(8):59-64
德国高级完全中学毕业证书考试(Abitur)相当于我国高考,针对不同科目选择的学生,其考试试题分为基础版和进阶版两种版本。文章从试题结构、试题情境、知识考查、能力考查四个方面对德国北威州Abitur地理试题基础版与进阶版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选用国际背景真实情境,侧重对学生信息加工能力、地理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对我国高考试题命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秀梅 《地理教学》2014,(17):52-53
正掌握高考动向、科学高效地组织第二、三轮地理复习,是高考成败的关键。而做好第二、三轮地理复习,必须深刻领会《考试大纲》精神,掌握有关考试信息,重视对以前各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分析。经过多年的实践,依据《考试大纲》命制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已形成了突出能力立意、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强调主干知识、培养创新意识等特征。因此,要提高高考复习效率,就必须重视教师的高效指导与学生的高效复习。具体而言,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周益青 《地理教学》2005,(9):38-39,13
揭开2005年全国文综卷面纱,仔细研读其中的地理试题可见,高考大纲中设计的四个能力考核目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四个能力考核目标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积极追求和确定的新的考试评价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考地理考试范围虽说涵盖高初中八册教材,但近年试卷中考查原原本本的课本知识却逐年减少,更多的是通过创设新情景来考查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不单概念、原理、规律死记硬背地念。甚至连试卷中较新的没见过的试题也背。在高考升学压力的重负之下,很多师生无奈陷于题海战术中而不能自拔,负担重、效率低,经年累月、苦不堪言。不少教师在高考地理考完后直呼:怎么我教的都没考、考的都不是我所教的?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更多的是一种惯性和个人的教学理念、素养使然。因为作为教学“指挥棒”的高考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尤其是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这种新的背景下,重新探寻教学的本质规律,乃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综合测试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想单纯依靠一个可几个知识点,一种或几种能力,无法正确理解和完整地解答问题,因而地理教学既不能是地理数据和知识点的简单堆积,也不能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当对学生进行地理能力和地理科学观念的培养,基于此地理教学必须在学生掌握知识网络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得到材料分析、比较判断、逻辑推理、归纳综合等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注重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只要求学生懂得、记住、会做习题.考试拿个好分数,这已逐渐不适合时代的要求。为了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敏捷灵活并有一定开拓精神的人,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潘建 《地理教学》2006,(11):41-42
到底什么程度才算真正学好地理?到底什么样的准备才能应对高考?笔者经常遇到许多的高三学生如此提问。高三一年学生复习得很苦,知识积累了很多,但考试之后,有时得不到很好的成绩,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有的学生甚至比喻“地理难,难于上青天,和物理一样难学”。其实真正的复习好,掌握好,除了好的学习方法外,学生要达到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17.
蔡明忠 《地理教学》2005,(10):17-18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升人高中时就选择了以学习理科类为目标,而理科类在高考中没有将地理列为单一的考试科目。因此,学生形成了一种学习地理对自身成长没用的错误认识。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所应有的价值的正确认识,进而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影响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赵东宇 《地理教学》2005,(12):38-39
有人认为:地理是小学科,受中考没有列入考试科目的影响,学生不重视,特别是高一起始年级的学生更是不愿意学。笔者认为上述现象的原因不能只怪学生,更多是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和谐的、有趣的情境。在“陆地自然环境一土壤”一节教学时,本人事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布置预习的题目:本节内容的理想上课场所在哪里?学生几乎都想到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相似文献   

19.
能源分类的方法很多。且与前后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各类考试中成了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但不少试题资料。甚至一些省级会考指导书,常常出现有关这一内容的错误命题,从而产生了对学生学习的误导作用。特摘录几例分析之.  相似文献   

20.
陆海芳 《地理教学》2011,(2):11-12,19
一、问题的提出 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近二十年过程中,发现总是有学生喜欢地理学科,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也是学习很轻松的一门学科。自06年以来,地理学科被列为中考科目,要求为考查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更是重点放在让每一位学生完成完成新课标中的地理教学任务,达到考查科目的完成情况。但在实际教学及考试中本人也发现的确有一些学生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许多老师也用了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帮助这些学生,但成效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