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区域协调发展观的引领下,国家在继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后又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在海洋开发浪潮逐渐高涨、海洋经济大有可为的背景下,把海洋开发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结合起来,不失为老工业基地的复兴的一大方略,文章主要论证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中辽宁海洋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内外沿海地区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举措。辽宁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对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辽宁”,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在分析海洋经济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海洋经济在振兴东北中重要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内外沿海地区实现经济振兴的重要举措。辽宁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对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辽宁”,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在分析海洋经济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海洋经济在振兴东北中重要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全面展开和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重大课题.在全国海洋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辽宁省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大连地区海域资源的实际情况,就海洋产业如何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尤其是大连市如何在振兴东北战略中选准发展定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加快我国东北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文章对辽宁沿海经济带融入“一带一路”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地缘区位、海洋产业基础、港口物流设施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具有优势条件,但在区域联动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海洋开发利用方式和海洋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应进一步激发海洋资源新动能、推动陆海统筹与区域联动发展、创新跨境海洋合作机制、推动海洋产业开发与合作以及推进跨境海洋经济合作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东北经济区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又一经济热点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加快辽宁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文章在分析辽宁沿海港口发展现况态势的基础上,以协同优势理论为指导,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为基本思路,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开局之初,全国首部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区域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确定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这是落实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生动实践,是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预示着山东一个新的海洋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发展海洋高等教育服务海洋经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l世纪是人类向海洋进军的“蓝色革命”世纪,海洋经济是一个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实施“海上苏东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江苏沿海经济带,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促进全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1二程,是缩小南北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加快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提高海洋经济开发水平,壮大蓝色产业,努力实现海洋经济的新跨越,沿海各省、市、自治区已经充分注意到海洋的巨大经济价值,纷纷制定了海洋发展战略和海洋经济发展计划,树立教育先行观念,推出“科技兴海工程”,从而实现“科教兴省”、“科教兴海”、“富民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开局之初,全国首部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标志着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大提升,预示山东省新的海洋时代的到来。《规划》的批准实施,对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综合管理是集海洋空间布局规划、海域使用法制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监察执法管理、海洋公共事业服务于一体的海洋管理新模式,它不仅是沿海各级政府的重要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所在,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主战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前沿城市,东营市是唯一全部纳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