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太阳能热水器防雷隐患 1.1太阳能热水器遭雷击的方式根据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使用材料及安装位置分析,它遭雷击的途径可分两种:一是直击雷,二是感应雷击。(1)直击雷击。太阳能热水器绝大多数都安装在建筑物的制高点位置上,住宅楼顶直击雷防护设施一般只有避雷带,其接闪器一般也都低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暴露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一旦云地放电,太阳能热水器首当其冲,成了接闪器,雷电可以直接击在太阳能热水器上,直接击坏太阳能热水器。  相似文献   

2.
雷电破坏性极强,如何防雷避雷,降低雷击损失,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根据一次雷击实例,详细分析了701C测风雷达被雷击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预防雷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这一特点使场地内仪器设备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增加了雷击的危险。虽然场地内均有较大型的避雷设施防止直击雷,但电子仪器设备和通讯线路都很容易受到雷电流所形成的感应雷电过电压波影响,引发自动气象站设备故障。现以DZZ4型自动气象站为例,阐述地面气象观测场遭遇雷击后,如何按故障处理流程,有序和快速地排查并维修自动气象站。  相似文献   

4.
2011年6月23日故宫博物院锡庆门、箭亭等5个场所遭雷击.利用该日常规天气资料、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大气电场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该次雷击事件的天气背景和雷击时段大气电场、闪电分布的相关特征;根据雷击现场调查,分析了故宫遭雷击的具体原因和防雷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整改建议;提出了采取小范围雷电监测预警措施,进行故宫精细化雷电监测预警,改善故宫防雷现状.相关结论可以为文物古建场所的雷电监测预警以及防雷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宅福田村是全国有名的“雷击村”。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的20年间,该村因雷击造成数十人受到伤害,牲畜死亡多头。有房屋被雷电击坏的,有的墙壁被击成洞的,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5日贵州东北部梵净山景区出现强雷电天气,导致34名游客遭遇不同程度的雷击伤害.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天气图、雷达卫星资料、高空资料,对这次雷击事故的雷电特征和雷电天气成因的分析结果表明:1)雷击事故发生时,闪电密度不大,但正闪强度高达259 kA,这在铜仁的冬季属于万分之二的小概率事件.2)高山以及山体上的金属物充当了引雷载体,完全石质结构的山体,因防雷设施不健全,强雷电不能扩散,而产生了直接雷击伤人.3)复杂的大气电场产生球形闪电接地后不能顺利放电,发生爆炸,分解成多个球形闪电,四处飞窜伤人.4)500 hPa波动气流与850 hPa弱切变配合,为对流天气产生提供了条件,但高空要素和相关的对流参数量级较小,不具备强对流产生的条件.5)地形辐合(边界层辐合带)叠加在移入的切变系统上,使风场气旋式切变增强,D(散度)值大幅度降低,ζ(涡度)值大幅度增加,垂直上升运动加强,促成了弱对流向强对流演变;同时辐合线附近冷暖空气交替,使得条件不稳定能量增加,促进暖湿气流加速上升,产生梵净山景区强雷电天气.  相似文献   

7.
杨绍勇 《四川气象》2007,27(1):33-34
雷电破坏性极强,如何防雷避雷,降低雷击损失,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根据一次雷击实例,详细分析了701C测风雷达被雷击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预防雷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雷电反击过电压是避雷针、避雷带起到防雷作用的同时所带来的明显副作用之一.当雷电流通过防雷装置时,雷电流经过接地装置泄流入地.如果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过大,将产生高电位.因此,与接地装置相连或相近的杆塔、构架或设备外壳也将处于很高的对地电位.从而使设备外壳与设备的导电部分之间产生高电压,称为反击过电压.反击过电压是电气设备遭受雷击损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风力发电技术迅猛发展,单机发电量不断增加,风电机组高度已增加到上百米,风电机组叶片遭受雷击风险也随之加大.通过雷电损害实例分析风机叶片雷击灾害机理,分析雷电击中风机叶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总结大型风机叶片的特点和风电场的环境因素,以大气电场仪的预警数据为基础,结合前沿的等离子体防雷新技术,针对风力发电机的具体情况进行改进,提出实现风电叶片主动避雷的防雷技术构想,探索一种实现风电机组设备避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云南高原地区雷击频繁,应用于该地区的风力发电机因雷击造成巨大损失,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就是经常遭到雷击的部件之一。为保证风机偏航系统安全运行,本文从云南高原地区雷电特性、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遭雷击过程、冲击波冲击风机试验三方面分析和讨论云南高原地区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的防雷问题,得出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遭受雷击时造成损坏的原因:(1)雷电流过大,偏航系统发热严重;(2)感应电流过大,造成系统故障。同时结合原因分析,提出通过保证雷电流泄放路径的畅通、减小接地电阻、增设避雷带、在风叶与偏航系统之间增加绝缘层减小雷电对偏航系统的损害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某电厂国税局信息系统办公大楼位于双鸭山市东部地区55km处。2003年7月16日,双鸭山大部分市、县、区出现雷雨天气,该电厂国税局部分信息系统遭受雷击侵害,对计算机和通讯设备造成了很大损失。通过与有关人员座谈,了解当时的雷电情况,进行调查,对雷击现场进行详细分析,找出了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家启 《气象科技》2013,41(2):412-416
通过对重庆地区1999-2008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地闪资料进行数理统计,重点对采用IEEE和DL/T620提供的公式获取的雷击建筑物绕击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重庆全市进行雷击建筑物绕击率区划.结果表明:雷击建筑物绕击率随着滚球半径增大而增加;对于相同滚球半径,IEEE方法获取的雷击建筑物绕击率略高于实际,而低于GB/T21714提供的绕击率;在滚球半径小于120 m时,IEEE方法得到绕击率明显低于DL/T620方法,反之则高于DL/T620方法;采用IEEE公式获取的雷击建筑物绕击率与实际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能客观反映重庆地区雷击建筑物绕击率表达式,并对不同防雷类别建筑物雷击绕击率进行了区划,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防雷设计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直击雷的防护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击雷的防护通常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做接闪器,把雷电流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地输入大地。通常的避雷装置能大大减小被雷击的可能性,但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地避雷,即使能生产出这种装置,其造价也是十分昂贵的。1 避雷装置的避雷原理  常用的接闪装置都是用金属做成,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如屋脊或屋角最易受雷击的地方(明敷或暗敷),然后用截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物与大地连接。当高空出现雷雨云的时候,大地因静电感应作用,必然带上与雷雨云相反的电荷,而接闪设备(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处于地面上建筑物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雷电灾害现场实地勘查的结果,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天气雷达回波、地理信息资料以及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2010年6月2日发生在湟中县大磨石沟村雷电灾害事故的天气过程以及造成雷灾事故的成因。得出此次雷击事故是雷电流经崖壁泄放入地时,由于旁侧闪络作用,导致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5.
雷击行人导致伤亡的报道或研究论文屡见不鲜。但是,有效的避雷措施,击毙行人的雷电的电学特性以及遭雷击后的救护措施研究还很不够。1971年笔者进行了雷击模拟人体或动物的实验,取证了一些定量数据。通过实验和调查,探明了人体遭受雷击的特征。下面简要介绍一下部分结论。1 袭击人体的雷电特性1.1皮肤、服装、雨衣、橡胶长靴等在雷击中均无绝缘效果。人体对雷击来说,相当于  相似文献   

16.
李红梅  时瑞琳 《山西气象》2006,(1):19-19,26
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普及全国每一个角落,移动通信基站在任何状况下保证正常工作状态是移动通信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基站完整的防雷系统,供大家参考。1完整的防雷系统传统上,人们为保护建筑物免遭受雷击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带将雷电引入地,在使用电气设备时为保障生命安全安装接地装  相似文献   

17.
我县防雷减灾工作已进行 4年多了,我觉得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充实防雷理论,向群众大力宣传防雷知识,搞好防雷设计、检测及设施改造工作。  我们知道雷电危害分两类:一类是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雷电的高压、大电流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使建筑燃烧、爆炸、倒塌、崩毁。第二类危害是雷电二次危害,即雷电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静电感应和雷电波等。现代防雷技术措施有:躲、均压或搭连、传导或拦截、分流、接地、屏蔽。其中接地是分流和排泄直接雷击和雷电电磁干扰能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避雷检测把测量接地体电阻放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雷电灾害现场实地勘查的结果,结合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和FY2C卫星云图等多种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2008年6月29日发生在济南市遥墙镇新码头村的雷电灾害事故,得出直接雷击和跨步电压是导致此次雷灾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呼和浩特市区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中某汽车4S店遭受雷击的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和实地勘察,并综合各种调查结果,对雷击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电源及信号系统防感应雷设施方面,对该汽车4S店电子信息系统提出了雷电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古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雷电灾害是威胁古建筑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较完整地介绍了古建筑雷电灾害的总体研究进展,分别综述了古建筑构件的雷击破坏特征和机理,以及古建筑雷击起火灾害成因、方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现状,建议在雷击模拟试验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雷击破坏基础性问题。分析了古建筑绝缘避雷与采用防雷装置接闪泄流两种方法,认为后者科学合理。通过归纳古建筑雷电防护技术研究进展、古建筑防雷新技术方法和装置,分析了古建筑防雷技术标准现状。最后,提出古建筑防雷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包括开展古建筑雷击破坏机理、实用的防雷新技术、古建筑雷击选择性、雷击精细化监测预警等,特别是加强古建筑防雷新技术研究,尽量减小对古建筑原貌的影响,做好古建筑的防雷保护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