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经济、有效地获取地质找矿信息。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蚀变信息提取已在地质填图和找矿工作中广泛应用,近几年,中国高分五号(GF-5)高光谱数据以其较高的光谱分辨率为地表蚀变矿物的精细化识别提供了基础数据。文章结合Landsat-8 OLI多光谱和GF-5高光谱数据,对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及周边开展蚀变信息提取,分析有利成矿区域,并进行野外验证,进一步发掘外围矿产资源潜力并探究遥感地质勘查的可信度。笔者基于Landsat-8多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铁染、羟基类蚀变,并对其异常等级进行了划分;基于GF-5高光谱数据运用最小噪声分离(MNF)算法、纯净像元指数(PPI)算法、混合调制匹配滤波(MTMF)填图方法,在研究区内提取出白云母、绿泥石、高岭石、磁赤铁矿和褐铁矿5种矿物。将两者蚀变信息提取结果叠加,笔者发现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区及外围存在热液蚀变特征,具备金属成矿潜力,野外验证发现研究区除萤石外,还伴生有铅锌多金属矿。因此,笔者认为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的蚀变信息提取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成矿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区重要的金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为进一步对武夷山成矿带的岩矿蚀变信息进行识别与对比研究,该文利用机载航空高光谱SASI短波红外数据和星载高分五号(GF-5)高光谱数据,在充分分析不同蚀变矿物的实测波谱典型吸收特征和矿化蚀变信息识别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基于迪开石、高岭石、石膏、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镁绿泥石等6种蚀变矿物的实测光谱特征,应用光谱角填图法(Spectral Angle Mapper, SAM)对闽中永泰—德化—尤溪矿集区的两类高光谱影像的蚀变矿物信息进行自动匹配识别和信息提取。研究表明:(1)两类高光谱数据都能较好地提取出上述6种典型蚀变矿物的分布范围,且结合地质资料能够推测出火山机构,暗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2)通过对提取的蚀变矿物信息的效果和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并经野外实测岩矿样品的光谱验证,SASI数据提取的蚀变矿物信息与实际验证点吻合更多;(3)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应用高空间分辨率SASI数据的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结果较空间分辨率较低的GF-5数据更加稠密和精确,与空间分辨率越低,像素光谱混合越明显、地物精细区分程度也相对较差的常规认识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应用ASTER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根据与锰矿相关的蚀变矿物光谱特征,采用主成份分析算法,提取了中钢集团所属的澳大利亚Carpentaria锰矿矿权区铁染、羟基、碳酸盐化、锰和硅化的蚀变信息。ASTER数据在锰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中能更好的识别不同类型含羟基蚀变矿物,能更好的提取含三价Fe离子的蚀变信息及锰矿物蚀变信息。对这些蚀变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矿权区锰矿地质研究和勘查目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遥感找矿在大多植被覆盖区效果并不明显。在重庆高燕锰矿区采用了Landsat 8多光谱遥感数据的植被覆盖区矿化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提取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找矿的方法不同,通过提取植被覆盖相对较小的含矿层顶底板岩层的遥感异常,查明含矿层位置。该方法采用特定的膜技术剔除植被、水体、云雪等干扰,再利用比值法在高植被覆盖区提取有价值的遥感蚀变信息,然后将多个波段比的遥感异常进行假彩色合成,再将遥感异常与地质事实结合,最终解译出锰矿含矿层顶底板遥感异常特征,确定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5.
石玉龙  林子瑜 《世界地质》2015,34(2):543-550
应用 ASTER 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根据与锰矿相关的蚀变矿物光谱特征,采用主成份分析算法,提取了中钢集团所属的澳大利亚 Carpentaria 锰矿矿权区铁染、羟基、碳酸盐化、锰和硅化的蚀变信息。ASTER 数据在锰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中能更好的识别不同类型含羟基蚀变矿物,能更好的提取含三价 Fe 离子的蚀变信息及锰矿物蚀变信息。对这些蚀变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矿权区锰矿地质研究和勘查目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GF-5观测卫星拥有着330个谱段的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是我国2019年自主研发的首颗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基于GF-5卫星开展的地质找矿应用的研究较少,文章选取了基岩裸露程度高、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的甘肃省龙首山铀成矿带作为GF-5高光谱遥感适宜性和可行性验证研究区,开展了数据预处理研究,构建了GF-5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和流程,运用MNF算法、PPI算法,结合SAM光谱角填图技术,在研究区内共提取到包括钠长石、赤铁矿、高岭石、石英(硅化)、绿泥石和方解石在内的6种蚀变矿物。提取的蚀变矿物空间展布与区内铀矿(化)点、断裂构造和龙首山岩群分布特征关系密切,并通过开展地面光谱测量验证了蚀变矿物提取结果的可靠性。基于研究成果,丰富了GF-5高光谱的铀矿找矿工作思路,为国产GF-5高光谱遥感应用于地质找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黔东北锰矿矿集区为例,通过分析含锰岩层、矿床和矿体特征,确定以伴生的黄铁矿、绿泥石和次生的锰氧化物作为锰矿化遥感信息提取的间接标志;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和蚁群算法的组合式数据挖掘方法,提取了研究区ASTER遥感图像的锰矿化信息,进而圈定了遥感光谱异常区。经与已探明的矿床对比,在空间分布上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伴生和次生矿物遥感数据的组合式挖掘隐伏方法体系,圈定"大塘坡式"锰矿成矿有利区,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丽华  朱恺军  陈鹏  张强 《地质论评》2011,57(1):133-140
桂西—滇东南区域植被覆盖茂盛,高覆盖的植被遥感信息相对于地质遥感信息而言是一个很强的干扰。本文以桂西—滇东南的锰矿化信息较为丰富、植被覆盖度高的下雷—大新区域TM遥感影像为例,利用基于主成分变换的铁染遥感异常信息、羟基异常信息和泥岩碳酸岩异常遥感信息提取,以及基于SAM和实地地物光谱测量的基础上提取的氧化锰露头的遥感信息,研究结果与已知锰矿化信息的空间分布区域有较高的吻合度。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对于遥感找锰矿的宏观靶区框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矿物蚀变信息是地质找矿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利用遥感数据提取蚀变信息是遥感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近年来蚀变信息提取涉及的遥感数据、矿物类别、常用方法等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不同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效果,总结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遥感数据朝着高空间分辨率发展,蚀变信息的地面精度随之提高;光谱分辨率的提高使得可提取矿物越来越多;数学方法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升了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谱曲线特征峰提取的岩石蚀变信息提取方法。对于目前Hyperion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所得到的混合光谱,用该方法对精细矿物的识别尚难做到,但可以用于半定量提取矿物蚀变信息。文中提出的方法作为一种航天高光谱数据挖掘手段,目的在于探索基于高光谱数据的蚀变信息提取方法,为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航空或未来航天高光谱数据的处理抛砖引玉、探索先行。  相似文献   

11.
表生沉积型锰矿在桂北分布较为广泛,该类型的锰矿主要是由滨海—浅海相锰结核组成的沉积岩经抬升后,经氧化风化淋滤后沉积在一定坡度坡向的空间位置,由于其沉积的不均一性,造成地表植物的生长胁迫环境不一致,形成了植物的波谱异常。因此可以借助于遥感技术识别矿区植物植被指数的差异,进而确定沉积锰矿的赋存空间位置。以桂北研究区的遥感Landsat8Oil数据、高分一号GF-1pms数据、高程DEM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与信息挖掘,建立多种植被指数并提取其异常分布,从中确定出胁迫植物锰矿异常区。结果表明,植被指数异常区与其成矿点的空间位置符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数据对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开展了蚀变信息提取与成矿预测.首先利用OLI数据波段多,视域广的特点,利用其进行了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及大规模地质体的固定,同时利用其多光谱特点,对工作区进行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提取工作.其次,利用GF-1卫星数据,对工作区进行地质构造详细解译,确定区内断裂构造规模、性质、形成顺序;进一步划分区内各地质单元界线,确定地质体地质产状、接触关系、生成顺序;追溯与成矿作用相关的地质信息,结合其它资料,圈定遥感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3.
桂西南是中国重要的锰矿聚集带,近地表分布的沉积型锰矿通过遥感的方法能较好地获取异常,然而由于桂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较高,地形地貌特征明显,因此依据传统遥感的铁染和羟基异常提取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充分分析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桂西南沉积型锰矿的成因与特殊地形地貌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将植被指数与已知锰矿区进行偏相关分析,探索锰矿分布与植被指数之间的敏感关联,建立锰矿的遥感胁迫植被指数异常综合模型。将该模型与遥感构造解译得到的地质构造信息相结合,在高分二号(GF-2)遥感影像上对靖西县周边进行初步预测并圈定了新的锰矿靶区。预测验证的结果表明,遥感胁迫植被指数异常综合模型与锰矿地质构造能够更好地叠合。  相似文献   

14.
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在铀矿地质勘查中具有重要作用,遥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新方法研究则是各种铀成矿要素光谱信息和空间特征识别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基于曲波变换技术,开发了卫星高光谱数据(Hyperion)和高空间分辨率(SPOT5)的影像融合方法,融合影像在数据噪声消除、信息增强与信息提取方面应用效果显著;利用离散小波变换技术,高精度提取了主要铀成矿要素的光谱参数,建立了典型四价和六价铀矿物的光谱识别谱系。另外,通过钻孔岩心和探槽工程的高光谱编录、地质编录和物探编录,建立了典型蚀变带的物谱关系模型,重点分析了赤铁矿化蚀变(Fe3+)光谱特征与铀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上述遥感数据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在桃山地区铀矿地质勘查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冯博  段培新  程旭  卢辉雄  李瑞炜  张恩  汪冰 《现代地质》2022,36(6):1594-1604
为深入研究和探讨高分五号(GF-5)航天高光谱遥感技术在铀矿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力,基于龙首山成矿带航天高光谱数据,开展高光谱数据处理和蚀变信息提取工作,创新实现了GF-5高光谱波段修复,通过构建标准光谱库和诊断光谱,运用MNF算法、PPI算法,结合SAM光谱角填图技术,完成蚀变矿物端元提取和光谱匹配,实现研究区钠长石、方解石、石英、绿泥石、赤铁矿和高岭土蚀变矿物的提取,综合区域铀矿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开展地面波谱测量和野外调查,在验证蚀变准确度的基础上,剖析航天高光谱蚀变信息和成矿规律,构建了区域找矿定位模型,圈定找矿预测区3处,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为国产GF-5高光谱遥感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四川宁南铅锌矿集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矿成矿区之一,区内铅锌矿床广泛分布,其围岩蚀变主要为白云岩化、方解石化、黏土矿化、硅化、黄铁矿化及赤铁矿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同时也为遥感提取铁染、羟基、碳酸根离子蚀变信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由于遥感卫星传感器类型的不同,同一研究区内不同种类影像所得到的数据会有所差异,且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到的蚀变信息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同一区域进行单一影像或单一提取方法的研究往往存在偶然性与不充分性。据此,文章基于对研究区内Landsat8与GF-5两种影像数据的详细解读,采用3种有效方法进行蚀变信息提取。①波段比值法,对影像数据采用波段比值计算,并对波段比值进行密度分割,从中突出铁染,羟基、碳酸根离子蚀变信息;②主成分分析法和主分量密度分割法对铁染蚀变信息,羟基、碳酸根离子蚀变信息进行提取并作分级处理,结合GF-2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以及依据同谱异物、同物异谱、混合像元等原理剔除伪异常,以得到有效的蚀变信息;③光谱角匹配法,通过提取GF-5高光谱影像数据的纯净端员,结合光谱角匹配技术提取有效的蚀变信息矿物。对2种影像数据分别用3种提取方法所得到的蚀变信息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其差异性,并通过叠合已知矿产地信息的方法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蚀变信息,将选取出的结果进行综合比对,最终在宁南矿集区圈定出预测靶区,经过室内化探数据验证及野外实地工作验证,证实其真实性,同时也为该地区下一步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高光谱遥感由于其精细的光谱分辨率,在定量分析物质成分上独具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提取蚀变矿物信息。探讨了不同空间分辨率高光谱遥感数据对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的影响,采用最邻近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和三次卷积插值法3种重采样方法对美国Cuprite矿区空间分辨率为20 m的AVIRIS影像做空间尺度扩展,分别扩展到空间分辨率为25,30,35,40,45,50 m。采用SAM分类方法从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中提取蚀变矿物信息,使用混淆矩阵评价提取结果。一方面比较不同重采样方法对后期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精度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比较不同空间分辨率对高光谱遥感影像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采用不同的重采样方法做空间尺度扩展,会影响后期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的精度,但是数值变化相对较小。相比之下,最邻近插值法重采样下影像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的精度稍好一些。②在中等空间分辨率(20~50 m)范围内,基于50 m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影像,蚀变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较20 m的明显下降。其中最邻近插值法重采样下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下降了7.94%,0.09;双线性插值法重采样下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下降了6.87%,0.08;三次卷积插值法重采样下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下降了6.68%,0.08。较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整体上均高于较低空间分辨率的情形。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地区,植被稀少,为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蚀变信息提取提供了便利条件,对寻找内生矿床尤其是热液矿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OLI数据和ASTER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都兰县通突尔铅锌多金属矿区进行了羟基蚀变信息提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知矿点与提取的羟基蚀变异常吻合程度较高。由于ASTER数据对可见光-短波红外部分的谱段进行了细分,故基于ASTER数据提取出了两类羟基蚀变信息,含铝羟基蚀变(高岭土、绢云母、伊利石等)和含镁羟基蚀变(绿帘石、绿泥石)。通过两类数据蚀变信息的相互补充,为快速寻找矿产勘查靶区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探测油气已是一项近年来逐渐推广的新技术,也是当前遥感地质领域研究的前缘和热点。由于地表干扰因素复杂,信息真假识别困难,遥感探测油气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的"油气资源选区调查"项目,利用CASI/SAAI/TASI航空成像系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伊犁盆地示范区获得的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遥感数据,开展了航空高光谱遥感的油气探测示范研究。笔者通过构建油气渗漏异常的光谱识别模型,借助油气渗漏异常的光谱曲线与干扰因素光谱曲线的对比和烃与蚀变矿物丰度值的消长关系,解决了油气渗漏异常信息提取中干扰因素的排除难题。同时,开发了适合油气信息提取的波段分类方法,并强调将油气地质知识,贯穿于信息提取的全过程,改变了以往只按已有程序处理,结合野外实际不够的倾向,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航空高光谱油气探测的效果。经示范应用表明,航空高光谱遥感在油气探测中可以快速、大面积地提取油气信息,区分含油地层和非含油地层;提取油页岩和含油煤层,直观其展布特征和控制要素,分析其不同地段的含油丰度;提取油气渗漏异常,尤其是第四系覆盖区地质人员不易发现,而对油气勘查有重要价值的弱渗漏异常信息,圈定油气渗漏异常区。上述这些探测效果,正是油气资源调查、选区和评价需要掌握的重要信息。高光谱遥感探测油气的技术优势,是其它油气勘查手段无法替代的。因此,在油气资源调查和勘查中应充分发挥高光谱遥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充分挖掘赋存于地学数据中的有用信息服务于铀矿勘查是地学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研究的关键。高光谱遥感作为反映地物光谱特征内在物理属性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能用于基岩裸露区岩性、矿物及蚀变识别,但岩石和矿物通常不完全裸露,单一的高光谱遥感数据无法满足矿物、岩石识别高精度的要求。伽马能谱数据不受植被覆盖的影响,能够反映浅地表及地下不同岩石、地物的放射性强度,在区分岩性和钾化蚀变信息方面效果好,弥补了高光谱数据受植被干扰的影响。高光谱数据和伽马能谱数据能够分别反映地物的光谱信息、空间信息及放射性信息,及其表征的岩石、矿物及蚀变特征,因此两种数据各具优势、能够互相补充。文章提出了基于航空高光谱和伽马能谱数据信息挖掘的铀矿控矿要素。首先,对两种数据分别进行矿物、断裂构造与伽马能谱放射性异常等多元信息提取,以二者数据的优势互补效应为基础,从空间相关性、内在地质规律的关联性进行协同应用。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多源数据信息协同应用技术能够有效克服单一数据源分析结果的不足,可以提高铀成矿要素遥感解译和信息提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