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土地定级是制订基准地价的基础,也是有效进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主要探讨空间插值方法在北京城市土地定级中的应用,认为空间插值算法是一种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同一区域其它未知点数据的计算方法,在土地市场发达,土地交易案例较多的城镇,可以适用于运用市场交易地价划分土地级别。  相似文献   

2.
区域城镇土地价格体系研究——南京市域城镇案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浮  彭补拙 《地理科学》1998,18(5):449-456
建立了区域城镇土地类(型)、等(级)、级(别)和基准地价、宗地地价、商业路线价的城镇土地价格体系,为区域城镇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南京市域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北省40个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成果统计分析,揭示了城镇土地基准地价内部结构比率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城镇土地基准地价结构比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河北省40个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成果统计分析,揭示了城镇土地基准地价内总结率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的比较——以淄博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维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104-106,112
基准地价更新是我国土地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准地价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确定;但不同方法测算的结果会有差异,对这种差异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对基准地价的确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淄博市基准地价更新当中所采用的3种方法:区域(级别)样点地价均值法、地价-级别模型法、地价-分值模型法的对比,探讨了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测算模型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不同模型在确定基准地价中的作用,最后给出了常用的测算模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均值-方差法剔除异常样点的过程,指出均值-方差法存在剔除标准难以确定、无法体现级别基准地价的内在联系、破坏样点地价空间分布的连续性、影响宗地地价评估的科学性等缺陷,提出了改进完善均值-方差法的思路和方法:将样点地价与其所在位置的土地质量联系起来测算定级总分值理论地价,并将理论地价作为均值;计算样点地价的理论标准差,用理论标准差代替方差.最后,以理论均值和理论标准差为标准来判断样点地价是否异常,从而完成异常样点剔除,并应用实例对改进的均值-方差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呼和浩特市旗县城镇基准地价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裕凤  李静 《地理研究》2007,26(2):373-382
本文在介绍基准地价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法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呼和浩特市5个旗县城镇基准地价的特点,阐述呼和浩特市城镇基准地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城镇基准地价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结论是城镇商业、住宅和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呈递减的趋势,商业、住宅、工业用地的平均基准地价比为4.22∶1.50∶1。商业用地的地价分布由于受到道路的影响,临路形成较高的基准地价区域,住宅用地基准地价由中心向外,级别和价格呈较均匀递减的变化规律,城镇规划因素在基准地价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基准地价与区位的影响因素密切相关,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地价的高低。各旗县应积极改善地价影响因素,缩小基准地价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该项研究为今后呼和浩特市土地市场的发展,引导土地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在价值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镇基准地价平衡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城镇基准地价平衡,是为了协调区域地价,充分发挥地价在调控土地市场中的作用,使基准地价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城镇间真实的经济差异和地价水平,促进土地市场的均衡发展。基准地价平衡以土地分等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在区域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城镇间的经济差异、市场地价总体水平等情况确定,形成各等城市、县、建制镇的基准地价序位。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例,研究了基准地价平衡的过程,把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地价纳入到同一个体系中,使城镇间的地价建立起可比性,为城镇地价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定我国实行基准地价公布制度。这一法律规定的实质是我国在法律上要求建立以基准地价为核心的地价管理体系。福州市是全国最早实施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的城市,多年的土地有偿使用及城市改造实践,为土地市场及房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也为基准地价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市场资料。但是,福州市至今未公布基准地价。本文对福州市规划区基准地价测算进行初步研究,以求对福州市基准地价公布及地价管理有所裤益。一、基准地价的性质与测算的技术途径(一)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用地价格体系的征用地价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用地价格体系和估价成果应用是当前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的难点和争论焦点,该文提出了农用地价格体系应以资源基准地价为基础,通过一系列修正,得出分级分区的征用基准地价、不转变用途的农地流转价、转变用途的农地转用价;以佛山市南海区的农用地估价成果为例,就其与现行征地补偿标准进行了比较,并与南海城区、广州市区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相互衔接性进行了验算,应用成本逆推法,从城镇基准地价导出建设用地生地地价,在内涵一致的条件下相互比较。结果表明,按此地价体系建立的农用地征用价能够与城镇地价相衔接,可为城乡地价一体化的建立提供实证。  相似文献   

11.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的应用与更新--以灵宝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我国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的应用,并结合实例研究,提出了更新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电子地图集的设计与技术实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丁琳  刘岳  王全科 《地理研究》2001,20(2):220-228
在电子地图设计的研究中,“用户界面设计”、“三维景观表达”、“多媒体的使用”、“动态注记”、“图形冲突”和“屏幕地图的交互功能”等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然而在电子地图日益普及的今天,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结合《北京市电子地图集》的创作实践,详细讨论了电子图集的功能设计和界面设计,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较为理想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新中国农用地评价研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有农业部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体系两大类.两大体系在评价的目标、内容、指标和方法体系上存在着区别,但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农用地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理的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环境友好利用.新时期,在农用地流转的背景下,通过论述比较两大评价体系,指出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源地图信息重组的土壤侵蚀背景值图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土地利用图进行信息的挖掘,结合岛状地的界定,提取了其中的岛状地信息;与天然性程度的信息源进行融合,得到了天然岛状地信息;再与土壤侵蚀图、地貌图信息重组,最终得到了土壤侵蚀背景值信息,生成土壤侵蚀背景值图。通过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内的试验研究,说明基于土地利用图、土壤侵蚀图和地貌图的多源地图信息重组,编制土壤侵蚀背景值图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黄世鑫  蔡云楠 《热带地理》2021,41(2):256-264
基于知网1996—2019年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对中国城镇开发边界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系统梳理研究动态和发展脉络。结果表明,中国开发边界研究逐渐繁荣,学者彼此间合作呈现“整体分散,局部紧密”的局面,相关研究机构合作不足,研究热点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并受政策导向影响明显。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和时区图谱,将中国开发边界研究划分为理论初探、认识深化、划定探索、划管结合4个阶段,反映了中国开发边界研究经历了从控制城市蔓延、保护耕地、保障生态安全到塑造美丽国土、控制城市形态、促进城市转型、兼顾平等发展权以及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最后从生态补偿机制、边界划定精度、多样化的管控模式、边界试行期制度、人的需求5个方面提出城镇开发边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期产业用地变化图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隽  臧淑英  郭红  倪超 《地理研究》2015,34(10):1911-1919
运用地理信息图谱的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资源枯竭城市——大庆市的网格信息图谱模型,分析了研究区1996-2010年产业用地的演变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用地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不丰富的城市外围地区,并呈现聚集和增加趋势;主要工矿区的第二产业用地变化最为剧烈,第二产业用地正逐步从资源地的传统矿区向规划新建的工业园区迁移;第三产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呈点状分散于核心居民区周围,第三产业用地仍表现为粗放模式发展。图谱研究说明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土地规划在土地类型转化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博语义分析的重庆主城区风貌感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社交网络数据对城市进行感知与评价是一种新的城市感知定量研究方法。本文将新浪微博签到数据作为城市感知的数据来源,通过文本挖掘和语义分析方法,探索用户对重庆主城区城市风貌的感知与评价。针对重庆主城区特色风貌片区,研究形成了签到地图、情绪地图和对象地图。签到地图客观反映重庆主城区新浪微博用户活跃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情绪地图挖掘活跃用户对空间的情绪表达和正负面态度;对象地图解析出现这种签到热力分布和情绪分布的原因,发现引发正负面态度的情绪对象。通过分析用户对规划师所设定的风貌要素载体的典型意见,将要素载体归纳为有感知积极、有感知消极、无感知和有感知未设定4类。今后应进一步从要素识别和价值判断两个方面为规划师塑造和管控城市风貌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为明晰福建省近10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和时空分异特征,在构建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福建省9个设区市市辖区2008~201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引入变异系数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10年间全省整体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变化不明显;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类型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异,空间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略呈扩大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东南部沿海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明显高于西北部非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潜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城市土地潜力是城市建设者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的基础。该文利用GIS对土地、规划、环保、人口等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建立测算最低经济容积率的模型,求得每块城市土地的经济容积率;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最低经济容积率,并用地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数据对结果进行修正,得出南京市城市土地潜力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