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作物育种组,自民国十六年起,即着手小麦选种试验,藉以改良品种,所用方法为单穗;以南京26号小麦为标准品种,试验结果,於四千五百二十九品种中以2905号小麦得选,此小麦不仅产量甚高,且易早熟,嗣後经七年之试验结果,其产量超过标准品种(南京26号)者百分之二十五;超过普通农家品种者百分之三十二,故从民国廿三年起标准品种即改用2905号小麦,今本文即就2905号小麦,专论其与气候之关系。  相似文献   

2.
施来成  杨喜林 《中国沙漠》1995,15(2):196-197
1991-1993年,在山东省夏津新垦沙地上引种了小麦、花生、大豆、棉花共20个品种。经筛选,小麦以小偃6号产量最高,产量达300kg/亩;花生以鲁花9号产量最高,达222kg/亩,大豆以502产量最高,达183kg/亩;棉花以豫棉4号产量最高,籽棉产量达282kg/亩。以上各作物单产分别比原来提高55.14%、9。13%、52.50%、20.17%。  相似文献   

3.
我国以农立国,农民成数约占全国总人口之百分之七十五,各地经济,大多以自足自给为主,因此国内外商业活动,殊不若欧西诸国之繁盛;试以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为例,我国对外贸易,仅占全世界国际贸易总额之百分之二,不特英美德法诸国,均在我国之上,即如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我国视之亦有逊色焉。  相似文献   

4.
中国商业地理大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以农立国,农民成数约占全国总人口之百分之七十五,各地经济,大多以自足自给为主,因此国内外商业活动,殊不若欧西诸国之繁盛;试以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为例,我国对外贸易,仅占全世界国际贸易总额之百分之二,不特英美德法诸国,均在我国之上,即如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我国视之亦有逊色焉。  相似文献   

5.
江宁位於江苏省之西南,与安徽省之当涂毗连,西北两面,滨邻长江,东界句容,南接溧水;昔日全县面积叫,原有二一九八方公里,就中陆面积二○九九方公里,水面积九九方公里;自民国十六年,南京定为首都,其城区(四二方公里)下关后湖各地,首先划分为南京市,计共面积五方公里;其陵园(二三方公里)及八卦洲之一部(五○方公里)亦以特种关系,不再隶属於江宁,因此江宁全境,计共减少一三一方公里,实余面积二○六七方公里,是为民国十六年以迄二十三年八月,实际行政所及之范围。  相似文献   

6.
江宁位於江苏省之西南,与安徽省之当涂毗连,西北两面,滨邻长江,东界句容,南接溧水;昔日全县面积叫,原有二一九八方公里,就中陆面积二○九九方公里,水面积九九方公里;自民国十六年,南京定为首都,其城区(四二方公里)下关后湖各地,首先划分为南京市,计共面积五方公里;其陵园(二三方公里)及八卦洲之一部(五○方公里)亦以特种关系,不再隶属於江宁,因此江宁全境,计共减少一三一方公里,实余面积二○六七方公里,是为民国十六年以迄二十三年八月,实际行政所及之范围。  相似文献   

7.
泗阳张相文先生在清宣统二年首创中国地学会于天津,民国元年迁至北平,以迄于今,是会宗旨首标国防与民生二义,先生诚中国地理学之先觉也。其文字散见于地学杂志,民国十八年结集为南园丛稿,对于近年治人文地理者影响甚大。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十六日逝世,年六十八岁,其生平事跡,详见哲嗣星烺先生所撰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载于地学杂志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本报创刊之始特请柳先生撰一别传,俾知先生晚年思想之大略焉。  相似文献   

8.
泗阳张相文先生在清宣统二年首创中国地学会于天津,民国元年迁至北平,以迄于今,是会宗旨首标国防与民生二义,先生诚中国地理学之先觉也。其文字散见于地学杂志,民国十八年结集为南园丛稿,对于近年治人文地理者影响甚大。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十六日逝世,年六十八岁,其生平事跡,详见哲嗣星烺先生所撰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载于地学杂志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本报创刊之始特请柳先生撰一别传,俾知先生晚年思想之大略焉。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东北春麦区为例,实证分析了1978—2020年生长季积温、降雨和小麦单产的变化趋势,并分别应用一次多项式、二次多项式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拟了气候因素(尤其是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和积温存在显著的升高趋势,而降雨的时间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在对小麦产量和积温变量进行平稳化处理后发现,二次多项式可以更好地模拟天气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且在近50年来积温对小麦产量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降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认为气候变暖导致积温升高,从而对小麦产量产生不利影响。为规避积温升高对小麦产量的负面影响,建议开发抗高温小麦品种,调整播期,以及开发金融衍生品或指数保险等方式应对气候变化风险。通过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研究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对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一年中之雨量集中於夏季,夏季雨量之损益,足以影响年岁之丰收,在长汗流域耕种,以稻作物为主,稻米之产量,占全国平年百分之四五·其重要可以概见。稻田自秧种以至成熟,据中央大学农科实验,历时约十一周,平均需水量近五百公厘,需水量最多在发穗时期,自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一年中之雨量集中於夏季,夏季雨量之损益,足以影响年岁之丰收,在长汗流域耕种,以稻作物为主,稻米之产量,占全国平年百分之四五·其重要可以概见。稻田自秧种以至成熟,据中央大学农科实验,历时约十一周,平均需水量近五百公厘,需水量最多在发穗时期,自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最近出台了土地休耕政策,其目的之一在于退耕冬小麦,以恢复华北平原的地下水环境。考虑到华北平原是中国的小麦主产区,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会影响国家小麦的稳定供应。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进行小麦的优化配置,以实现国家粮食生产和水资源保护的"双赢"。然而,小麦优化配置的潜在区域在哪里?近年来小麦面积和产量的时空变化分析很有可能对潜在区域的找寻有所裨益。本文即利用农业统计数据揭示了1990–2014年中国县域小麦面积和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自然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社会上可接受"三个原则,最终确定了两个空间连片地区作为小麦优化配置的潜在区域,分别被称为淮河沿线区和东北冷凉区。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小麦产量提高的措施及多项农业政策,以促进小麦向上述潜在区域转移。  相似文献   

13.
干旱沙漠地区春小麦的水分与氮肥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沙坡头试验站养分循环池进行的水肥正交试验中, 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水肥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 在设计水肥条件下, 肥料因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大于水分因素; 中高水肥条件下, 水肥协调有利于小麦生长和获得高产。灌浆期植株上部有效叶面积的大小和维持时间与经济产量的形成有很显著的正线性相关。该地区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适宜土壤水分范围在田间持水量的40%左右, 适宜的肥料(N肥)经济施用量为300kg·hm-2左右, 目标产量为7.0t·hm-2。  相似文献   

14.
沿海淤泥质滩涂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之一,滩涂围垦新增的大量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能反映滩涂土壤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小。本文以江苏省如东县滩涂围垦区为例,在现有的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的基础上,引进基础地力贡献率和盐分限制因子作为土壤有效性系数,构建沿海地区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并通过水稻和小麦产量对模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滩涂围垦区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5%~59%;小麦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0%~80%。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围垦区水稻和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的系数分别为0.73和1.00。2007年垦区由于盐分太高不能种植水稻,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系数为0.35。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垦区土壤基础地力修正后的水稻和小麦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2235.84和6502.23 kg/hm2;土壤盐分修正后的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5677.42和10329.39 kg/hm2;土壤基础地力和盐分共同修正后的土地水稻和小麦生产潜力分别为8934.97和6502.23 kg/hm2。与实地调查的水稻产量(9750 kg/hm2)和小麦生产潜力(6000 kg/hm2)相比,目前土地生产力远小于盐分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与基础地力和盐分双重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接近,改善土壤施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沿海淤泥质滩涂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之一,滩涂围垦新增的大量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能反映滩涂土壤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小。本文以江苏省如东县滩涂围垦区为例,在现有的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的基础上,引进基础地力贡献率和盐分限制因子作为土壤有效性系数,构建沿海地区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并通过水稻和小麦产量对模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滩涂围垦区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5%~59%;小麦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0%~80%。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围垦区水稻和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的系数分别为0.73和1.00。2007年垦区由于盐分太高不能种植水稻,小麦产量受到盐分阻碍系数为0.35。未脱盐的1982年滩涂垦区土壤基础地力修正后的水稻和小麦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2235.84和6502.23 kg/hm2;土壤盐分修正后的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15677.42和10329.39 kg/hm2;土壤基础地力和盐分共同修正后的土地水稻和小麦生产潜力分别为8934.97和6502.23 kg/hm2。与实地调查的水稻产量(9750 kg/hm2)和小麦生产潜力(6000 kg/hm2)相比,目前土地生产力远小于盐分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与基础地力和盐分双重限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接近,改善土壤施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主要作物物候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海河流域30 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的实测资料,分析该流域1960年以来农业气象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利用VIP模型模拟分析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降雨和日照时数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季温度的显著上升使冬小麦种植北界在50年间向北移动大约70 km;在品种和灌溉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小麦产量平均每10年上升0.2%~3.4%,其中CO2浓度增加、温度、降雨及日照时数变化对其产量的影响分别为11.0%、0.7%、-0.2%和-6.5%;大气CO2浓度增加的产量正效应大于日照时数减少的负效应。气候变化使夏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0.6%~3.8%/10年),其中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降雨及日照时数变化对其产量的影响分别为0.7%、-3.6%、-1.0%和-6.8%,温度上升和辐射下降是玉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和适应性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不同品种耐盐性差异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龚家栋 《中国沙漠》1996,16(1):61-66
马铃薯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本项试验目的是为了就6个马铃薯品种对盐胁迫的生长反应和耐盐性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根据试验结果, 马铃薯是一种对盐分很敏感的作物, 高盐分(EC12.0ds/m)处理使植株高度、生物量、产量严重下降, 而低盐分(EC4.0dS/m)和中盐分(EC8.0ds/m)处理则由于品种的不同各显示出差异。由产量和生物量确定6个品种的耐盐顺序为: V-3>Mariva>Piratini>CFC-69.1>CEW-69.1>Muziranzara, V-3和Mariva推荐为进一步实验品种。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主要作物物候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海河流域30 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的实测资料,分析该流域1960年以来农业气象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利用VIP模型模拟分析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降雨和日照时数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季温度的显著上升使冬小麦种植北界在50年间向北移动大约70 km;在品种和灌溉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小麦产量平均每10年上升0.2%~3.4%,其中CO2浓度增加、温度、降雨及日照时数变化对其产量的影响分别为11.0%、0.7%、-0.2%和-6.5%;大气CO2浓度增加的产量正效应大于日照时数减少的负效应。气候变化使夏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0.6%~3.8%/10年),其中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降雨及日照时数变化对其产量的影响分别为0.7%、-3.6%、-1.0%和-6.8%,温度上升和辐射下降是玉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和适应性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影响农作物之生长率,生长期,产量之多寡以及死亡率或死亡期之因素固多,然以气候为最著。而决定农作物之分布与种类,尤以温度与雨量为最重要。例如稻米之优良环境为三十吋以上之雨量,与至少八个月之生长期。小麦集中於冬季乾燥之黄河三角洲及淮河流域。高梁与小米具有耐旱性,故在雨量极不可靠之华北,为夏季之主要作物。此二种作物对於环境之适应已甚悠久,但其收成之丰歉则受制於雨量之变率。  相似文献   

20.
影响农作物之生长率,生长期,产量之多寡以及死亡率或死亡期之因素固多,然以气候为最著。而决定农作物之分布与种类,尤以温度与雨量为最重要。例如稻米之优良环境为三十吋以上之雨量,与至少八个月之生长期。小麦集中於冬季乾燥之黄河三角洲及淮河流域。高梁与小米具有耐旱性,故在雨量极不可靠之华北,为夏季之主要作物。此二种作物对於环境之适应已甚悠久,但其收成之丰歉则受制於雨量之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