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区位于南天山早古生代大洋东段构造带.乌什塔拉地区阿拉塔格组火山岩为超基性—基性岩组合以及中酸性岩组合.其中超基性岩为大洋二辉橄榄岩,基性岩主要为玄武岩,中酸性岩主要有安山岩、英安岩、粗安岩和流纹岩.通过研究分析发现阿拉塔格组火山岩中基性岩产于大洋中脊环境,中酸性火山岩的构造环境应属于活动大陆边缘性质,由于这两套岩石组合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以及阿拉塔格组出现的蛇绿岩,可说明这两套火山岩应该不属于同一地区,是由构造拼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大陆边缘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边缘处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大陆边缘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是成矿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带之一,世界上众多大-超大型矿床分布于大陆边缘的事实也充分证实了这一认识。因此,认识和研究大陆边缘,包括其形成、演化、内部构造的时空配置结构以及构造属性和成矿系列专属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锡清  刘洪滨 《地理研究》2008,27(1):119-127
岛屿对于发展海洋经济,确定海洋权属,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岛屿的成因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传统上将岛屿分为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与珊瑚岛)和冲积岛。这种分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地球学科的新进展。本文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和大洋地貌体系,提出新的岛屿分类意见,即分为内力和外力两个成因系列,包括近岸大陆岛、隆起大陆岛、大陆火山岛、岛弧陆块岛、岛弧火山岛、俯冲增生岛、无震海岭火山岛、微型陆块岛、海山火山岛、中脊火山岛、构造断层岛、河口沙岛、障壁岛、侵蚀沙岛、珊瑚岛15个类型。  相似文献   

4.
北冰洋地质构造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冰洋及其周围的陆架海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油气和煤炭。但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调查程度很低,许多地质与构造问题尚未解决。区域构造的认识主要依赖航磁测量结果。本文试图综合各国对北冰洋地区的研究现状,形成对该区地质构造及其演化的认识:1)欧亚海盆磁条带清晰,对海盆构造和演化历史认识争议最小,识别的最老磁条带为25,因此海盆大致于58Ma开始张开。磁条带13,之后,Yermak高地与莫里斯?杰塞普隆起分离,欧亚海盆与北大西洋连通。2)从地壳结构与地壳厚度,以及其它资料来看,阿尔法海岭-门捷列夫海岭与罗蒙诺索夫海岭一样,应为陆壳,可能是先后从巴伦支陆架裂离形成的。3)马卡罗夫海盆为典型的洋壳,其形成方式和时代还很少约束,其中观点之一是在晚赛诺曼期-早始新世,随阿尔法海岭-门捷列夫海岭裂离巴伦支陆架,海底扩张形成,并随Gakkel扩张中心在晚古新世的形成而逐步衰退。4) 加拿大海盆可能是北冰洋最早形成的海盆,其形成时间与机制至今仍所知甚少,但可能是从140~135Ma至95~80Ma,随新西伯利亚-楚科奇-阿拉斯加微板块旋转裂离加拿大北部陆缘形成。5)北冰洋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新生代早期、新生代。第一阶段,加拿大海盆地的扩张中心形成、演化与消亡,第二阶段是拉布拉多-巴芬-马卡罗夫扩张中心的形成与演化,在始新世停止活动,第三阶段,极慢速的Mohna、Knipovich和Gakkel洋中脊的扩张,致使欧亚海盆形成。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春末夏初降水异常与大气环流及海温场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1961-2010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河西走廊月降水资料,在分析河西走廊春末夏初降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春末夏初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及其与早春3~4月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春末夏初降水变化主要以全区一致型为主,存在3 a、5 a、10a和13~15 a显著周期变化。春末夏初降水异常多年850hPa距平风场河西走廊盛行东风,散度场为辐合;500hPa欧亚中高纬度高度距平场呈"+-+"分布,类似负欧亚遥相关型(EU);距平风垂直环流为印度洋上升,高原下沉、35~45°N上升的经圈环流;整层水汽通量距平场上,我国西北以东地区的东风气流有利于东部暖湿空气向西北地区输送,河西走廊为水汽辐合区;前期3~4月赤道南印度洋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为大范围正异常。降水异常少年上述特征正好相反。通过3~4月海表温度与5~6月500hPa高度场相关分析表明,赤道南印度洋海温正(负)异常时,欧亚中高纬度会出现+-+(-+-)的类似EU遥相关型波列,说明前期赤道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对后期中高纬度EU遥相关型有激发或增强作用,进而影响河西走廊春末夏初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6.
柴北缘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的多旋回弧盆造山系;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新青界山、察汗诺、哈莉哈德山南以及橡皮山等地区,岩浆岩以中酸性岩为主,花岗岩类分异程度高,与稀有金属矿产关系密切,形成于印支期柴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碰撞环境。柴北缘地区伟晶岩脉断续出露200余公里,伟晶岩具有集中性、分片性产出特征,其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印支期是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重要时期;厘定出稀有金属主要成矿类型为伟晶岩型、花岗岩型。  相似文献   

7.
布兰斯菲尔德海槽——新生代裂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重力、地磁、火山和地震活动资料的分析表明,布兰斯菲尔德海槽为一新生代形成的裂谷系,其形态和特征同冲绳海沟有相似之处,但形成机制不同。它经历了两个阶段:(1)俯冲活动引起的弧后扩张;(2)大规模俯冲活动停止后,由于地幔物质上隆造成岩石圈拉张、减薄和破裂,形成一系列地堑、地垒,地幔基性岩浆在裂谷轴部涌出,扩张中心向大洋迁移,形成不对称裂谷。该海槽目前仍在扩张,将形成新的大洋。  相似文献   

8.
本文聚焦于人类活动在印度洋和中、高纬度大洋中遥远岛屿的表象,着重阐述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建筑、采矿、生物引进,以及旅游业开发等人类活动的若干方面的观察和考证,总结认为世界上不存在孤立地域,没有哪一个环境能够保持与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系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9.
乌伦古凹陷构造沉积背景复杂,改造强烈,主要残留发育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地区,凹陷在重力异常图上存在三个异常带,中南部地区存在乌北和乌南两个石炭系凹陷。通过电法和地震解析,认为中南部地区石炭系高阻层下存在低阻层,重力约束反演显示是套低密度层,推测石炭系下部存在烃源岩层。综合野外、钻井及电测曲线分析研究,证实凹陷内石炭系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优选石油地质条件好的乌南凹陷为下步油气勘探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典型年洞庭湖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红  李景保 《地理科学》2014,34(2):170-177
以洞庭湖各典型年的遥感影像、相关图件、社会经济数据及水沙、水质监测等实测资料为依据,基于湖泊健康 “PSR”响应模型,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指标权重和评价等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洞庭湖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差异,以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其典型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从各典型年来看,1986年和1998年洞庭湖处于不健康状态,1991年为临界健康;而三峡工程蓄水运行之后洞庭湖均处于临界健康状态。② 从空间分布上看,南洞庭湖系统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其次是东洞庭湖,最差的是西洞庭湖。③ 从压力-状态-响应健康指数来看,各典型年压力隶属度均为不健康,尤其是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其状态、响应隶属度一直保持在临界健康水平。这说明洞庭湖虽保持了较为完整的自然形态、结构基本合理、生态服务价值稳定,但已出现“病症”。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洞庭湖健康整体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小狐狸山铅锌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北山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具中——大型规模的隐伏矿床,赋矿岩体划分为三个相带,即边缘相、过渡相和中心相,其岩性分别为云英岩化细粒似斑状花岗岩,钠长石化中细粒似斑状花岗岩,钾长石化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辉钼矿呈浸染状、星点状或细脉状分布于小狐狸山岩体的边缘相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和过渡相中细粒似斑状花岗岩中,属典型的斑岩型铅锌钼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为三叠纪,属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该矿床成矿特征典型,总结其成矿规律,该地区继续寻找类似矿床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测区断层等构造形迹、构造变形及新构造活动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对矿产资源等作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测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结合带南缘,冈底斯弧盆系北缘,为国家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开发区。工作区构造复杂。并划分出了洋脊、洋内弧、洋岛等系统。侵入岩时代主要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晚古生代处于额尔古纳地块东南部边缘地带,兴蒙造山带的东段。晚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晚侏罗统玛尼吐组,下白垩统白音高老组,是研究区重要的赋矿层位,以深大断裂控制的火山岩浆活动为主,成矿作用受北东向构造控制明显,不同旋回的岩浆喷发—侵入活动控制了本区的成矿作用。矿床类型为中高温热液充填型矿床。地层、构造、侵入岩等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致使祁连山地区遭受了强烈的构造隆升,造就了祁连山地区复杂的构造格局和急剧变化的构造地貌,其典型水系流域地貌特征揭示了该地区的新构造活动和地貌演化过程。庄浪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东段,作为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前缘地区,庄浪河流域的地貌参数对构造活动非常敏感,提取庄浪河流域的地貌信息,有助于揭示祁连山东段庄浪河流域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及系统探讨该区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所蕴含的构造意义。庄浪河流域内及边缘发育有庄浪河断裂、天祝盆地南缘断裂、疙瘩沟隐伏断裂以及金强河-毛毛山-老虎山断裂。晚新生代以来,这些断裂仍在活动,并且控制着流域内的构造变形、山体隆升和河流水系地貌发育。本研究采用ALOS DEM 12.5 m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高程条带剖面、河流坡降指标体系(K,SL,SL/K)和Hack剖面、面积-高程积分值(HI)和积分曲线(HC)等方法,对庄浪河流域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庄浪河地区地形起伏由北西向南东递减,构造活动存在东西分异的规律;庄浪河流域内部K值、SL、SL/K、HI值西侧高于东侧,Hack剖面西侧相比东侧上凸更明显;H...  相似文献   

15.
阳山金矿带位于陕、甘、川"金三角"地区,是我国超大型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中朝板块、松藩地块的聚合地带,属西秦岭南亚带。矿区内方解石产出于三种不同构造环境的岩层:无明显构造现象的岩层,发生褶皱的岩层和断裂发育的岩层。根据对矿区内这三种不同环境下产出的方解石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研究区内构造活动明显的区域,方解石发生了明显的变形,产生了与构造背景相符的显微特征,正确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变迁;(2)研究区内构造活动不明显的区域,方解石同样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形,反映了宏观构造背景对其显微特征的影响;(3)位于褶皱和断裂构造位置的方解石,其显微特征存在较大差别,但基本上符合各构造期次的变化特征。可能是由于褶皱所受到的构造叠加较强,其方解石变形比断层处的更为复杂;(4)灰岩样本中方解石脉体较发育,笔者判断其为灰岩受构造活动影响而原地生成。  相似文献   

16.
东南极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是研究南极洲-澳大利亚晚白垩世裂解过程的关键部位,然而该地区的地质情况研究程度较低,特别是在构造-沉积演化方面。基于横穿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大陆边缘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对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区域性的两大不整合面,分别是土伦阶不整合面(tur)和始新世不整合面(eoc)。两大不整合面将研究区层序划分为三大构造层序:裂谷层序S3,后裂谷层序S2、S1。裂谷层序主要为裂谷期的火山碎屑岩,后裂谷层序多为半深海浊流沉积物如淤泥、黏土等。地震剖面解释发现,研究区不同部位构造变形及沉积特征差异显著,威尔克斯地西部S3较少发育,只在陆坡坡脚向深海盆地过渡的局部区域发育,而发育了厚层的S2、S1;威尔克斯地东部发育了厚层的S3,且S3内部普遍发育高角度正断层。阿德利地发育了一明显的裂谷地块——"阿德利地裂谷地块",其为裂谷作用下从大陆边缘裂离至深海区的海底高原,在其陆缘一侧可能发育了大型的控制断陷的正断层。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构造变形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南极洲-澳大利亚板块裂解过程中发生逆时针旋转,导致陆缘裂谷作用强度不均所形成。威尔克斯地-阿德利地陆缘在洋-陆过渡带(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COT)内发育了岩浆成因的基底凸脊,这些凸脊可能是在早期裂谷作用时,在地壳减薄最强烈处地幔物质上涌并遇水蛇纹石化的结果,并且导致了COT内的磁异常。  相似文献   

17.
辽东古元古代变质硼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硼矿资源,然而由于该区物质组成多样,构造演化复杂的特点,导致对于硼矿的物质来源、构造环境及成矿过程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辽东硼矿床经历了早期的盐湖硼酸盐沉积阶段及晚期构造热事件引起的变质作用阶段。当前的研究认为古元古代辽东地区处于活动大陆边缘,且发育大量的钙碱性岩浆活动,这与第三纪以来的大型硼酸盐沉积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岩浆活动相似。结合现代盐湖体系下的硼酸盐沉淀物理化学条件讨论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沉积硼酸盐特征,根据硼同位素组成探讨物质来源及构造环境,发现辽东地区的硼矿床存在钠硼解石、硬硼钙石两种硼酸盐的沉积,硼同位素组成显示其硼源应来源于俯冲板块下蛇纹石及海相沉积物的脱水作用释放的硼,这种硼随钙碱性岩浆活动及热液活动在局限海盆中蒸发形成含水硼酸盐。  相似文献   

18.
黄土广布于全球各地,而不同区域黄土沉积特征存在差异,记录环境变化的机制亦有所不同。对以色列西南部Har Keren(简称HK)地区黄土状沉积剖面进行野外考察,发现其沉积特征与风积黄土较为相似。研究结果表明,HK剖面粒度特征虽表现出风成成因,但粒径整体偏粗且缺少细粉砂组分,说明剖面沉积物主要由近源风力搬运而来,并且在堆积过程中受坡积作用影响,沉积过程较为复杂。HK剖面稀土元素结果表现为右倾型特征,且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中度负异常,与典型风积黄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REE明显偏低,可能与其物质来源、搬运模式和沉积环境的不同有关。HK剖面常量元素UCC标准化结果与腾格里沙漠边缘黄土分布曲线较为类似,化学蚀变指数(CIA)指示其处于中等化学风化程度,由于研究区气候干旱少雨,主要以物理风化为主,不可能发生较强的化学风化,认为其CIA异常偏高可能与源岩区的化学风化结果有关,由于搬运来的沉积物质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元素含量整体偏低而导致CIA异常偏高,因此不能真实反映剖面的化学风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南部勐野井钾盐矿床沉积了巨厚的钾石盐,岩盐层整体呈现盐构造特征,且发育较强,多期褶皱频出,与上覆碎屑岩之间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在喜马拉雅运动造成的强烈挤压和差异负载作用及盆地升降过程中的重力滑移作用下,岩盐形成较为复杂的盐构造体系。研究表明勐野井钾盐矿床盐构造受多重作用影响,重力滑移作用是盐构造初始动力来源,之后在差异负载作用及浮力作用下,盐构造发育相对缓慢,强烈的区域挤压作用是盐构造快速发育的重要原因,并促进差异负载、重力滑移作用和浮力作用进一步发展,形成较为复杂的盐构造体系。盐构造的研究对于探寻钾盐矿体的成因、运动规律和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中生代以来,特别是燕山期,本区成为欧亚板块滨太平洋大陆边缘的一部分,从而卷入太平洋西岸古陆边缘活动带,形成大兴安岭火山活动带,并发生了强烈的断裂、断块活动,控制了本区燕山期火山—侵入岩浆活动以及矿化活动,并伴随广泛的铜、铅、锌、银、锡等多金属成矿作用,从而形成了本区域重要的矿产资源。构造活动与岩浆活动紧密相关,大规模岩浆活动造成地壳强烈运动形成褶皱或大规模断裂带。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又有很大影响,是矿床形成(尤其是热液矿床)的重要条件。区内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的交汇部位为成矿有利地带。育林五队的铅锌多金属矿点产在北东和北西向构造的交汇处,多个矿点呈北东向排列。该区具有明显的化探异常,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