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稀有和贵金属矿产资源地,拥有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或"成矿大爆发"(毛景文等,1999;华仁民等,1999,2007)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钨锡密集成矿区。目前普遍认为该区钨锡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上与该区燕山期花岗岩成因具密切联系(陈毓川  相似文献   

2.
王艳忠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215-1221
[摘要]吉黑东部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金属矿产地之一,区内地层岩性组合较复杂,地质 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 成矿地质背景优越。根据吉黑东部地区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其在空间上的 分布特征,结合该地区近几年的地质勘查成果,将吉黑东部地区划分为五个成矿区带,即太平岭成矿带、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吉中-延边成矿带、佳木斯-兴凯成矿带、完达山成矿带,并对每个成矿区带 的地质特征,成矿特点进行了阐述,对五个成矿带的找矿潜力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四川甲基卡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扬子板块西缘巴颜喀拉地块,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远景区,分布其中的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床,形成了Li-Be-Nb-Ta等成矿系列。通过对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分类、稀有元素矿物期次划分及产出特征、稀有元素品位变化规律及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区锂矿的成矿规律,总结出了寻找甲基卡式锂矿的一系列重要找矿标志,对矿床外围及区域其他相似地质条件地区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福建东部火山岩地区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布规律及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部发育的含矿斑岩体,按其岩石化学特征大致可与环太平洋斑岩铜矿带其它地区的同类岩体相对比,至于可用作判别斑岩体成矿与否的Feiss指数对我国岩体的不适用性,则是由于我国某些斑岩体成矿物质的多来源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铜成矿环境、成矿规律、找矿类型分析,提出析的铜矿找矿类型,探讨铜矿预测,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贵东岩体东西部花岗岩岩石学特征和铀成矿条件差异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贵东岩体花岗岩岩石学特征和铀地球化学性状的系统研究,认为贵东岩体主体花岗岩是由有一定时间间隔的三期花岗岩在空间上的复合,即东部的下庄岩体、东南部的鲁溪岩体和西部的隘子岩体,三期花岗岩为不同源区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东部下庄岩体的富铀性和铀的强烈活化,使它成为该区唯一有利的成矿铀源体,阐明了贵东岩体东部成矿西部不成矿的根本原因,指出今后的找矿重点还应放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正>1问题的提出"铀煤兼探"是在鄂尔多斯陆相能源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中提出的找矿新思路。在该新思路指导下,使我国铀资源勘查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重大突破,结束了我国无世界级大铀矿的历史。大营超大型铀矿床的发现既冲击了传统的中亚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也为我国东部构造域中生代能源盆地成矿建造组合和共生机制、盆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宁芜型铁矿形成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部环太平洋地区广泛发育着一套中生代基、中、酸性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杂岩体,可将它们概括为安山岩建造。解放前,因受“火山岩地区无矿”或“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等论调的影响,这方面的工作进展较慢。建国以来,通过大量地质勘探工作及生产实践,逐步否定了上述看法。现已查明,我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地区不仅有矿,而且有大矿,其广阔的前景愈来愈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广大地质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总结其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并进行成矿予测,推动找矿工作迅速前进。1976年以来,我们参加了一些重点地区铁矿会战中的科研工作。在我们面前提出一些重大课题:一、铁矿的成矿过程错综复杂,什么是主要矛盾?二、在我国东部11个省份、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广泛分布着中生代火山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重分形的“C-A“模型(即含量-面积)方法,对云南个旧地区的水系沉积物样品的20项元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成矿元素以及伴生元素呈模式Ⅱ的高丛集多重分形分布,非成矿元素呈模式Ⅰ的简单连续多重分形分布;根据个旧地区东部与西部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对比发现,在东部的分维值普遍比西部小,有的成矿元素如Cu、Au在东西部呈现不同的分布模式,而非成矿元素分布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部区域成矿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矿床学研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了,在这期间它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初期为满足矿山开发与地质勘查的需要,多以阐明矿床基本特征为主;50—60年代随着矿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始进行成矿机理与物质来源的研究;70年代后随着全球性构造兴起,区域成矿的研究则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东部地区近年来也进行了各种比例尺的区域成矿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使这项工作进一步开展,我们依据所掌握的信息.并结合我们工作体会,对中国东部区域成矿研究作如下评述。中国东部地区濒临太平洋,因此,讨论中国东部区域成矿时不能与太平洋成矿带相联系。关于太平洋成矿带概念的形成已行半个世纪了。早在1922年翁文灏先生就提出“燕山运动”的概念,从而开始了对中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   总被引:143,自引:22,他引:121  
华仁民  毛景文 《矿床地质》1999,18(4):300-308
中国东部在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发生了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了一批重要矿床,其成矿强度之高,密度之大,矿种之丰富,在全球中生代成圹作用中首屈一指,故可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是该地区在特定地质背景下下发生岩石圈大减薄和构造格局大转折相结合,从而导致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的产物。深入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背景和过程,不仅能解决矿床学学院发展中的许  相似文献   

13.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铅锌矿产资源丰富且具有比较典型的成矿规律。位于西秦岭东部的陕西凤太地区是我国较为重要的铅锌矿基地之一。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从矿体赋存的特定地层-岩性-构造组合,空间展布的规律性以及其他一些典型的成矿要素入手,对凤太矿集区铅锌矿的成矿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凤太矿田成矿受矿集区地质背景、铅锌矿床展布特征、地层岩性、构造等成矿特征的控制,并归纳了凤太矿田铅锌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冀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的对接及我国东部濒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交叉点上,加上中生代中国东部岩石圈深部地幔柱隆升的联合作用,导致这里成为内生有色金属成矿的天然有利场所,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尤其是在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体内部及其边缘和构造动力学机制转换的地带是找矿预测的最为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东部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键  孙炜 《吉林地质》2003,22(2):27-33
将吉林省东部地区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在成矿作用时间上与全球性成矿事件及区域性成矿事件对比分析,总结成矿的相似性和本区成矿的特点及具中国特色的燕山期成矿的重要性,提出区内大型矿田(或矿集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及主控因素,对成矿预测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个旧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的多重分形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重分形的“C-A”模型(即含量-面积)方法,对云南个旧地区的水系沉积物样品的20项元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成矿元素以及伴生元素呈模式Ⅱ的高丛集多重分形分布,非成矿元素呈模式Ⅰ的简单连续多重分形分布;根据个旧地区东部与西部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对比发现,在东部的分维值鲁遍比西部小,有的成矿元素如Cu、Au在东西部呈现不同的分布模式,而非成矿元素分布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吉林延边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带成矿系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边地区是我国东部滨太平洋的一个重要金、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带在时、空和物质组成上主要受控于中生代火山-岩浆侵入作用,形成多种矿床类型组合的成矿带。在分析成矿带内不同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成矿带的成矿系列:火山、次火山热液-斑岩型金铜及钼铅锌银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部主要类型银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部地区银矿床赋矿层位以古生界和中生界为主。具有“矿源层”特征;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是燕山期中酸性-酸性小岩体;不同类型银矿床中的元素组合以Ag、Cu、Pb、Zn和As为主,并各有特征元素;成矿温度属于中低温型;成矿物质具多源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糜棱岩型目前仍然是我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金矿床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丛聚性,在矿床类型及成矿时代方面,东、西部表现出明显差别。东部地区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碎型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铁帽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铁帽型及红土型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西北部地区主要有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和石英脉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西南部地区主要为微细浸染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东部SAR与TM复合图像处理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本善  潘蔚 《铀矿地质》1998,14(4):200-206
利用航天SAR与TM复合图像对准噶尔东部将军戈壁地区铀成矿环境与成矿条件进行研究。讨论了将军戈壁的地质背景、铀源条件、铀矿化与氧化还原带的关系,提出了铀成矿的若干有利条件,预测了铀成矿远景区并选出找矿的重点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