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钢 《贵州地质》1990,7(4):352-360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排列了贵州奥陶系14个牙形石带,论述了牙形石生物地层特征、层序、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和宏观化石的关系,并和中国南部奥陶系牙形石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赫章的奥陶系零星分布于郎家冲、杉树林等地。杉树林剖面是贵州奥陶系出露最西边的一个剖面。赫章的奥陶系仅残留下统湄潭组灰绿、紫红、黄绿色的砂岩页岩,产笔石:Didymograptus,三叶虫:Taihungshania等。笔者等在杉树林朗家冲附近的长冲两剖面的野外工作中,采集了Skolithos等遗迹化石标本,认为这些遗迹化石的发现对该区早奥陶世湄潭期沉积环境的研究很有意义。文内共计描述遗迹化石6种,分属于5个遗迹属。本文描述的遗迹化石为笔者与沈建伟、梅朝勇两同志共同采集。在本文写作的过程中,得到陈文一、颜承锡两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颜承锡帮助鉴定了部分遗迹化石;梅朝勇同志提供了岩石薄片的粒度分析资料;贵州地矿局113地质大队陈宗义总工程师,刘功欧、曾鼎  相似文献   

3.
王琨  奥陶纪 《贵州地质》1993,10(3):192-194
本文首次报导了贵州铜仁一带毛田组底部及中上部牙形石及头足类化石,其地质时代均为早奥陶世早期。这些化石的发现对于铜仁—带寒武—奥陶系界线地层学的研究及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西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的野外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室内研究、整理、分析,对奥陶系岩溶发育特征及成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系统研究京西奥陶系岩溶发育规律和矿井奥灰水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少荣 《贵州地质》1996,13(3):213-219
根据所获的丰富的牙形资料,较系统地将黔北地区上寒武统顶部及下奥陶统底部建立了四个可进行区域性对比的牙形石带,把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界线控制在M.S带与C.P带之间18.29m的范围之内,这是我省目前已知的寒武,奥陶系界线控制的最短距离资料,为准确划定黔北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界线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6.
贵州黔北分区属扬子地层区,北与黔东北分区和黔北分区接壤,西与黔南分区毗邻,东南与江南地层区—三都分区紧靠。该区从未发现过中奥陶世宝塔期的地层,奥陶系最高层位普遍只达到大湾组。1983年6月,笔者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于施秉齐家坝发现了中奥陶统宝塔组,并详测了剖面,从而对此区奥陶系重新进行了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奥陶系厚度大,富水性强。本文以兖州西部水源地勘探、抽水试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奥陶系的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将奥陶系含水岩组划分为7个含水层段。该方案在鲁西南的水文地质勘探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临汾西山地区奥陶系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汾西山为吕梁山南延山岭,其东缘以大断与汾河地堑相接,山边陡峭,基岩裸露,奥系剖面十分清楚,因该区近代剧烈上升,地表保留了奥陶系多个层位的石膏矿产,是研究华北奥系蒸发沉积和华北西部奥陶系沉积相的优良剖面。七十年代后期以来,不少生产、教学、科研单位,先后在此区进行了许多工作,笔者曾参与了该区奥陶系沉积相剖面的测制和研究工作,现综合有关资料,对其沉积相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北京西北奥陶系岩溶发育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北京西山奥陶系碳酸岩岩溶的野外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室内研究、整理、分析、对铁系岩溶发育特征及成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系统研究京西奥陶系岩溶发育规律和矿井奥灰水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储层问题是麦盖提斜坡奥陶系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以录井、岩心和薄片资料为基础,分析奥陶系储层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利用测井资料,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分析储层类型,明确储层分布规律。分析认为,斜坡东段风化壳断裂发育带和内幕白云岩分布区是奥陶系储层发育有利区。  相似文献   

11.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层位进行了分析,认为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甲烷碳同位素值与石炭-二叠系气藏的接近,在平面上变化趋势相似,而与风化壳之下奥陶系自生自储的油型气相差较大。奥陶系风化壳气藏的来源是以石炭-二叠系煤成气为主,定量计算表明,在中部气田的大部分地区,石炭-二叠系来源气的比例大于70%。  相似文献   

12.
渭北煤田奥陶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最新地层研究成果,首次将渭北煤田的奥陶系与华北地层区相应层位进行对比,建立了奥陶系的完整地层层序、确定了华北区奥陶系的最高层位为晚奥陶世阿什极期,查明了本区耀县组和晋冀鲁地区峰峰组的层位关系,并对奥陶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八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测井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河油田八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基质致密、缝洞发育、纵横向强非均质性等突出特点,根据15口井取心井段的岩心观察、钻井资料、测井资料、FMI成像测井资料及试油资料对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的缝洞体系进行识别。在对测井资料标准化、归一化等预处理计算的基础上,提取8个常规测井特征参数,识别出5种类型储集层的典型电性响应特征,作为缝洞体系的常规识别标准,建立研究区储集层测井分类识别模型,通过对比和检验,获得了较高的识别符合率,为塔河油田复杂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和流体类型识别提供了一种实用、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岩性组合及牙形石化石资料为基础,同时以油气勘探所倚重的测井曲线为主要参考,对冀中油气区众多钻井所揭示的奥陶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统一了油气区内部地层划分标准,理清了横向对比关系;以岩性组合及牙形石化石群特征为主要依据,同时借助于海平面变化这一线索,讨论了冀中油气区奥陶系与鄂尔多斯盆地钻井剖面、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以及河南北部露头剖面奥陶系的对比关系;进而对冀中油气区奥陶纪岩石地层序列进行了修订,使之可以在华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塔河地区奥陶系中下统碳酸盐岩主要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海西期古岩溶作用,前人对海西期岩溶特征研究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共性认识,但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与古水系的发育特征研究较为薄弱。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相关技术,对塔河地区西北部奥陶系古水系进行识别和刻画,并结合区域地层沉积和构造演化等,尤其是不整合面上覆地层接触关系,发现奥陶系上统良里塔格组顶面和桑塔木组顶面分别存在相互独立的水文体系,实现了对加里东中期Ⅱ幕和Ⅲ幕岩溶古水系归属的厘定,首次提出了良里塔格组末期的加里东中期Ⅱ幕运动具有优越的岩溶发育条件,初步探索了加里东中期古岩溶发育模式,从而为深入研究塔河地区奥陶系加里东中期构造特征和古岩溶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台东部奥陶系地层南北向沉积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振远 《沉积学报》1986,4(4):41-51
前言笔者与地矿部第二石油指挥部地质大队下古生界专题队合作,对山东莱芜,龙古1、2、3井,嵩山、峰峰、唐县、京西诸剖面(图1)的奥陶系进行了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方面的工作。根据所得资料,对华北地台东部奥陶系南北向沉积特征提出一些认识。华北地台东部是指华北地台太行山以东的部分。现在,大量资料证明,华北地台东部与西部在奥陶纪有诸多不同。本文仅讨论东部沉积环境南北向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查明南屯煤矿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正确评价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对下组煤开采的影响,本次研究利用井下现有的水文地质观测孔,对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进行了群孔放水试验,进行三个落程的放水,并应用GM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水文地质参数,预计奥陶系石灰岩疏水量。该结果表明,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放水基本上对十四灰含水层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奥陶系石灰岩水尽量采用避让措施,通过物探等手段寻找导水通道,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地震正演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延召  冯江 《沉积学报》1999,17(12):734-741
针对鄂托克前旗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形态,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畏之以钻井及测井资料,利用概念性地震模型正演法,通过地质模型-模拟响应-实际地震剖面三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起研究区淡同古地貌单元同实际地震测线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藉此识别掌握了研究区奥陶系古风化壳的单测线特征,对在地震测线上风化壳标志层的及奥陶系风化古地貌的恢复都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睿  张子平 《地下水》2014,(6):31-32
利用本地区钻孔资料,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宁东地区奥陶系灰岩地下水系统的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奥陶系发育的厚层-中厚层岩溶灰岩有良好的隔水性和储水性,研究区四周受到断层所包围,并初步确定本地区可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含水系统。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奥陶系原油油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滩海区奥陶系古潜山钻遇工业性高产油气流,使奥陶系古潜山成为南堡油田重要勘探目的层之一,但目前对奥陶系主要产油层中油气的来源问题仍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通过对奥陶系原油与古近系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3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探讨了奥陶系原油的油源。结果表明:南堡油田奥陶系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沙三段烃源岩的相似,二者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同时,区域性的不整合面、油源断层可以成为沟通奥陶系古潜山储层与沙三段油源的运移通道;奥陶系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