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宜昌市连续运行参考站(宜昌CORS)系统建站、并网、新增参考站的流程,以及宜昌CORS并网方式、数据中心运行和提供服务情况,以期给其他运行中的CORS系统并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基础设施,对于组网后的系统而言,参考站的建设是系统能够提供有效、准确的服务基础,其建站质量决定系统质量。针对参考站建设成果质量检验研究的不足,文章以国家级全球卫星导航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的检验为研究对象,对检验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研究,旨在为各级CORS参考站建设成果质量检验提供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检验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银川市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共建站5个,当时站网的初步设计主要根据收集的资料和踏勘情况结合网络的布设等工作进行,为了确保建成的GNSS参考站的解算质量以及将来能够满足在省级或更大区域的连续参考站网络系统的运行,在站址选择的时候,有必要对接收机的观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现结合银川市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选址,对点位进行了实地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评定,根据数据质量分析结果确定了拟建基准站点的位置,对确保系统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2013年建成使用的三亚市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SYCORS)的五个参考站点为例,通过采集2014—2015年多期观测数据,并结合建站数据成果进行对比,研究利用GAMIT软件进行CORS站点的稳定性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的CORS系统参考站网间稳定性较好,同时证明了利用GAMIT软件进行CORS站点稳定性监测分析的方法可行,可在CORS系统站点稳定性常态化更新维护等工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5.
提出采用数据实时分流和Ntrip并行服务设计进行北斗系统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更新升级的新方法,可用于北斗系统兼容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建设,提供多种北斗系统多模组合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服务。利用惠州市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进行北斗系统双模连续运行参考站更新升级试验,实现了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北斗系统、北斗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双模三种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组合定位服务的区域覆盖。开展野外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定位试验,以全球定位系统为参考目标,对北斗系统双模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组合定位性能进行定量比对分析,通过11个测试样本对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定位精度和初始化时间等指标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与全球定位系统相比,北斗系统及北斗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双模网络连续运行参考站定位初始化时间可减少50%以上,定位精度水平也达到3~4cm水平,卫星观测条件和环境适应性更好,北斗系统双模网络连续运行参考站已具备很好的应用性能,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连续运行参考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简述国内外连续运行参考站建设状况以及广泛的应用,描述连续运行参考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与软件设计、数据自动传输、系统报警和远程监控等多种关键技术,为今后设计和建设连续运行参考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青岛市统一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QDUNICORS)的运营经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维护方案,旨在保障青岛市统一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及尽可能的缩短系统停用时间,确保用户成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数字化和数字城市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趋势,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的基础,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阐述了建立该系统的基本步骤和所具备的功能,重点论述了参考站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的有关概念,结合HNCORS系统的建设运行,详细探讨了CORS系统在电力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福建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建设原则与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建省连续运行GPS参考站系统的建设原则与关键环节以及系统为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景,为其他城市建立类似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中GNSS卫星跟踪基准站网构建问题,利用Delaunay三角网技术构建了基准站三角网,设计最优基准站三角形应选择的算法,解决了流动站在GNSS卫星跟踪基准站网中的定位问题,为VRS技术的具体实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应用系统于2007年5月末投入试运营,该系统利用VRS技术,以市区为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永久性连续运行GNSS参考站,经过处理后按不同要求向用户发布国际通用数据及国际通用格式的差分数据。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高层建筑物的安全保障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本文就大型建筑物的形变在哈尔滨GNSS下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连续运行GPS参考站系统的研究及建设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详细论述现代昆明和数字昆明对GPS参考站系统的需求,介绍了昆明市连续运行GPS参考站系统的设计、选址,叙述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LEICA主副站技术的特点,以及本系统的创新点,最后介绍系统测试及运行的状况,系统为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杜国庆  龚越新 《测绘科学》2007,32(5):147-149
具有实时定位服务功能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是当代GPS发展的热点之一,江苏省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是我国首批省级的连续运行的参考站网络系统。基准站分布设计是JSCORS整体设计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基准站址,有利于高质量、高稳定地发挥JSCORS的作用,其选址试验也为今后在其他地区建立CORS基准站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甘肃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以下简称GSCORS)运行中RTK测量、静态测量的测试方案,分析了该基准站网在RTK实时定位测量精度和RTK实时动态测量精度、静态测量精度,并进行了可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其各项测试结果均优于设计指标,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为甘肃省省级CORS系统投入试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自然资源和规划,建立合肥市统一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针对当前合肥市三套卫星定位CORS独立运行、基准框架和服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从基准站深度融合建设、系统软硬件升级、现有软硬件的兼容性、组网设计和CORS基准框架坐标联测与扩展服务的实践展开探讨. 综合运用了多种共享融合技术,通过外业实测验证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城市CORS融合改造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BDS)监测站建设是在北斗一代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方便管理,监测天线安装在各监测站楼顶上,稳定性不够,同时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目前采用的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归算误差较大。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由时变效应引起的位置变化量和地表沉降对监测站坐标维持的影响,论述了目前时变效应处理方法存在的误差的量级,讨论了美国GPS所使用的WGS-84坐标框架的维持与更新方法。最后,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的建设现状,从监测站的建设、数据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建立测站坐标时间序列,维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坐标的可行性方法,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戴伟 《全球定位系统》2022,47(1):111-114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城市基础点位的准确坐标,往往采用与当地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联测方式进行静态解算.?通常采用徕卡LGO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静态解算,而LGO软件有时无法识别南方测绘公司生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的天线类型,使用LGO解算该设备获得的静态观测数据时会遇到天线未定义的情况,从而导致天线高...  相似文献   

19.
王铎  黄观文  杜源  白正伟  陈孜  李杨 《测绘学报》2022,51(10):2117-2124
实时相对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实时滑坡监测,其高精度定位依赖于连续稳定的基准站数据。然而基准站数据由于供电、通信等原因时常发生中断,严重影响滑坡监测结果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顾及运动状态改正的GNSS滑坡监测基准站切换方法,首先根据待切换新基准站长期监测时间序列确定其运动状态,然后基于滑坡体变形演化规律,结合运动状态建立新基准站位移模型并定期对模型检核,最后根据新基准位移对各监测点位移进行修正。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甘肃黑方台滑坡监测基准站切换,且改正后各监测站位移与真实变形接近。以改进型切线角作为滑坡预警判据,使用改正前后的监测位移-时间序列进行预警,预警结果表明,不进行改正可能导致预警的误判。本文方法针对基准站数据中断问题,通过切换新基准并对基准误差进行修正以获取连续可靠的滑坡监测序列,保障了滑坡监测的连续性和预警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主峰高程测量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基于GPS连续运行站观测模式进行单点测高和通过引入国家IGS连续运行站的数据,解算出观测点的大地高,利用区域精化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通过加入重力数据求得正常高的方法,阐述了武当山主峰高程测量作业流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