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光雨滴谱仪测速误差对雨滴谱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研究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的测量误差并提出订正方法。对2014年在广东阳江的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采集的两次降水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雨滴下落速度V随粒径D变化与静止大气中雨滴下落末速度随粒径变化的Atlas-Ulbrich曲线分布趋势一致,但D < 1 mm及D > 3 mm的速度偏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大粒径雨滴形变造成速度偏离较大,仪器测量误差造成小粒径测速偏大,激光雨滴谱仪所在高度的大气垂直运动影响雨滴下落速度。根据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测量原理,基于雨滴形变与粒径关系,给出形变订正后的Atlas-Ulbrich修正曲线,并用于对小粒径测速订正。比较订正前后的雨滴谱分布,订正后的小雨滴浓度明显增加,大雨滴浓度略有减小,订正后浓度参数和斜率参数均增加,形状参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国外雨滴谱分布函数的数值试验结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严采蘩  陈万奎 《气象》1993,19(9):14-18
采用文献[1]方法,对国外温带地区(北威尔士)^[2]、亚热带地区(瓜得罗普岛)^[3]和热带海洋(GATE-1977)^[4]雨滴谱分布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伽玛分布(n(D)=a.D^ae^-λD)能很好地拟合这些实测雨滴谱,特别是非单调下降谱用伽玛分布拟合明显优于M-P分布拟合,M-P分布仅是伽玛分布的一个特例(α=0)。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滤纸法观测到的2003年和2004年绥化地面雨滴谱资料,利用称重法得到的地面降水量资料以及2003~2006年哈尔滨雷达站观测到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地面雨滴谱谱型、雨强、含水量以及雷达回波强度随时间的变化、雨滴各档尺度对总雨强的贡献等宏、微观特征,雨滴直径和斑迹直径、斑迹面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地面雨滴谱观测和资料处理方法的研究以及获取资料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不同直径雨滴对地面雨强的贡献分析中发现,贡献较大的降水粒子直径集中在0.7~1.3 mm,也就是说这一范围的雨滴直径对地面降水贡献最大,起主要作用;雨强、含水量和雷达回波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步调保持一致;层状云的降水谱比较窄,积层混合云较宽;层状云的降水强度范围较窄,对流云的降水强度范围较大,混合云居中;对于层状云降水,M-P分布拟合的效果比较好,混合云效果稍差一些,但也符合M-P分布。  相似文献   

4.
周文贤  陈金荣  齐久成 《气象》1996,22(4):13-16
作者计算了3次降不过程的雨滴尺度谱参数,并进行M-P分布拟合和Г分布拟合。同时还计算了雨滴谱形状因子S(Z,R),分析了形状因子与雨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空中、地面雨滴谱特征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1982年7月9日宁夏银川站的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中地面、空中观测的雨滴谱资料,分析了宁夏地区层状云降水过程中地面、空中的雨滴谱特征,并对地面和空中雨滴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面雨滴谱以指数型为主(61.9%),空中雨滴谱以多峰型为主(86.4%);对于空中、地面雨滴平均谱,Gamma分布拟合的相关系数更高;地面雨滴谱中小滴较多,空中雨滴谱中大滴较多,可能受到碰并、蒸发、破碎的共同影响。研究地面雷达反射率因子Z、雨水含量W、雨滴数浓度N与雨强I的关系,Z-I关系和W-I关系的相关性很好,而N-I、N0-I、λ-I关系的相关性不是很好。  相似文献   

6.
南海位于太平洋西部边缘,雨季局地的热力、动力结构配合副高的移动变化,使得这一海域对流活动十分活跃.南海海域与大陆距离较近,海陆之间的相互作用(热力环流、气溶胶浓度)对这一区域降水的形成可能产生较大影响.雨滴谱是研究降水微物理特征最基本的物理量,分析研究雨滴谱特征对加深云降水微物理过程的认识、提高雷达反演降水精度、改进数...  相似文献   

7.
雨滴的近似椭球模型及其近红外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磊  李浩  高太长 《气象科学》2008,28(3):271-275
将雨滴近似成椭球体,建立了雨滴的近似椭球模型,与已有模型进行对比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实际雨滴的形状.在此基础上利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射线追踪,分别计算了单个雨滴和单位体积群雨滴在近红外波段下的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在计算单个雨滴散射特性时,将雨滴近似成球形将会有较大的误差,尤其在后向表现的明显;单位体积群雨滴散射特性与降水性质和雨强的变化关系不大,降水的不均匀性是造成群雨滴散射特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庐山不同高度雨滴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在庐山不同高度处测得的一次对流云降水过程资料,结合Hu等相关研究结果,分析了雨滴下落过程中各种物理机制的重要作用,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水滴下落末速度经验公式,分别比对了不同高度处雨滴下落的末速度.所得结论如下:蒸发作用降低了小雨滴(D≤0.3 mm)和较大雨滴(1.5 mm<D<3.0 mm)的数浓度,增加了中等大小雨滴(0.3 mm<D≤1.5 mm)的数浓度.大小雨滴在降雨不同时期和不同高度对含水量的贡献是不同的.雨滴直径在0.5~5.0 mm区间内,下落末速度经验关系式V(D) =9.65-10.3e-0.6D适用于海拔较高处;雨滴直径大于5.0 mm时,经验关系式V(D)=3.778D0.67适用于海拔较低处.  相似文献   

9.
河南干旱年地面雨滴谱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MS公司生产的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对河南省唐河地区17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其中层状云降水14次,积云降水3次。17次降水量都很小,5次有降水而无量,8、9月总降水量分别为8.3mm和31.3mm,占常年降水量的15.6%,属特别干旱的季节,该文利用观测获得的13928个样本,分析了干旱年降水的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三类降水云雨滴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在沈阳夏季测得的积云、层状云和积层混合云的降水资料,分析了三类云降水雨滴谱的谱型、微结构参量及其短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2年4月30日湖北省发生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收集到的地面雨滴谱资料,对不同站点对流性降水和层云性降水雨滴谱特征进行分析,并将激光雨滴谱所测降水与自动站雨量计降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降水粒子平均体积直径、优势直径、中数体积直径差异显著;对流性降水粒子谱为单峰型分布,层状云降水粒子谱为双峰型分布特征;激光雨滴谱仪和自动站雨量计观测到的小时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定量分析发现,激光雨滴谱仪测值相对与雨量计测值存在系统性偏低的情况,且雨强越大,测量偏差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一次飑线过程的雨滴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4台Thies激光雨滴谱仪组成的观测网和CINRADA/SA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通过单点雨滴谱和积分参数时间序列分析、以及γ谱拟合参数和Z-R关系等的统计分析,研究成熟平行层状飑线不同部位雨滴谱和积分参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雨滴谱和积分参数演变特征存在明显差别,但有一致的基本特征,即在雨强增大阶段为较小的小粒子数浓度,较大的大粒子数浓度和谱宽,而雨强减弱阶段为较大的小粒子数浓度,较小的大粒子数浓度和谱宽,所以,雨强增大阶段具有较低的雨滴浓度和较大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以及较小的γ谱斜率参数λ和形状参数μ。但有时雨强减弱阶段存在较大的大粒子数浓度和谱宽,因此,具有较大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统计表明,γ谱三参数N0、μ、λ与雨强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拟合, N0随雨强增大而增大,μ、λ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减小。λ-μ关系可以用二次多项式拟合,对流云Z-R关系为Z=324R1.60。不同部位雨滴谱演变特征的差异对Z-R关系等统计关系影响明显,但对λ-μ关系影响较小。平行层状飑线不同部位雨滴谱和积分参数演变特征与拖曳层状飑线对流带典型雨滴谱演变特征类似,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别,这些差异是否与平行层状飑线动力结构的不同有关,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几类强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媛  陈钟荣  戴建华  胡平 《气象科学》2015,35(3):353-361
用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仪资料对2013年上海地区4—10月份期间4种类型 (层状云、对流暖云主导型、对流冷云主导型和强台风影响下的混合暖云型) 降水过程的雨滴谱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平均雨滴谱及其拟合特征、雨滴数密度与含水量分布、雨滴尺度与速度二维谱分布等对比分析发现:各类降水中, 雨滴谱的峰值结构与雨强大小有关, 其中直径介于0.187~1.312 mm的小雨滴均出现峰值且总数最多。各尺度雨滴数密度及其比例决定了其降水量贡献比, 在冷云强降水中的雨强贡献最大的雨滴尺度要显著大于其他3种类型。雨滴谱宽按大小排列依次为对流冷云主导型、混合暖云型、对流暖云主导型和层状云。最后综合运用雨滴谱、雷达、雨量站、闪电等观测资料对9月13日对流冷云主导型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在雷暴的演变过程中, 雨滴谱特征与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液态水含量、自动站雨强、闪电频次等要素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冷云产生的冰晶和冰雹融化后的大雨滴进入中低层的广谱小雨滴群, 并通过破碎分裂增加了大雨滴的形成概率, 尤其是捕捉碰并过程更加快了大雨滴的增长速度, 使雨强在短时间内迅速加强。雨滴谱中各档粒子数的演变, 揭示了降水强度的变化, 用雨滴谱资料可有效弥补现有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偏差, 且在冷云中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6—2017年河北省中南部暴雨过程的OTT 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观测资料,对3种类型暴雨过程的降水微结构特征参量、不同尺度降水粒子对雨强的贡献、分雨强下的雨滴谱分布、速度谱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中南部暴雨不同雨强下雨滴谱基本呈现单峰型分布,低槽冷锋类暴雨雨滴谱谱宽最窄,低涡类暴雨次之,暖切变线类暴雨最宽。不同类型暴雨过程粒子平均直径和峰值直径平均值以低涡类最小,低槽冷锋类次之,暖切变线类最大。雨滴体积中值直径和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均值以低槽冷锋最小,低涡类次之,暖切变线类最大。河北省中南部暴雨过程主要以直径D 1. 0 mm的小雨滴为主,其中1. 0≤D 3. 0 mm的雨滴雨强对总雨强贡献接近70%,D 4. 0 mm的大雨滴数浓度占总数浓度百分比最小,其雨强对总雨强的贡献也最小。3种类型暴雨分雨强对应雨滴谱多呈单峰型分布,呈双峰分布时对应雨强不同。速度谱上不同类型暴雨雨滴数极大值中心位置一致,且位于经验曲线下方。与目前雷达系统采用的标准Z=300~(I1. 40)关系相比,河北省中南部暴雨过程Z-I关系低估低槽冷锋类暴雨降水,高估低涡类和暖切变线类暴雨降水,其中低涡类暴雨偏差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一种激光雨滴谱仪小雨滴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马尚昌  杨笔锋 《气象科技》2013,41(4):603-607
针对激光雨滴谱仪中接收端信号非常微弱、小雨滴信号容易受噪声干扰的特点,为提高系统的信噪比和小雨滴检测能力,基于微弱信号检测原理,优化前端模拟电路设计,采用数字锁相放大(DLIA)技术,构建了以OMAP3530的DSP Core为核心的数字锁相放大器.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避免模拟器件的零漂、非线性等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数字锁相放大器能实现微弱信号的恒定放大,抑制了对带外噪声的放大,提高了信噪比(SNR),能有效提高激光雨滴谱仪的小雨滴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激光雨滴谱仪是天津人影部门近年新引入的探测设备,它对降水过程的即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PM-THIES激光雨滴谱仪探测资料,对天津地区2015年7月19日的对流性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雨滴谱仪和翻斗雨量计所获取的逐时降水其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但雨滴谱仪获得的累积雨量要偏大;降水过程的时空差异性大,不同测站雨强差异明显,4站降水粒子平均直径介于0.40~0.64mm,且2.0mm以下的降水粒子占到了粒子总数的95%以上;降水时段的雨强与雷达反射率的起伏变化十分明显,雨滴数浓度基本上处于103量级;蓟县站3个时次的瞬时谱均呈现单峰型分布,且峰值位于0.5mm附近。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年5月27日,祁县、介休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中地面、空中观测的雨滴谱资料,分析了山西层状云降水过程中地面、空中雨滴谱特征,并对地面和空中雨滴谱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面雨滴谱资料分析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的特征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刘红燕  雷恒池 《大气科学》2006,30(4):693-702
根据由声雨滴谱仪器测量得到的雨滴谱资料,结合降水云的结构来将降水云系划分成为对流云降水云系和层状云降水云系.分析这两种降水云系中的稳定雨滴谱特征,包括雨滴谱的各种特征直径(平均直径Dm、众数直径Dd、平均体积直径Dv、优势直径Dp、中数直径Dna和中数体积直径Dn)、峰值结构和Z-R关系等.通过对这些量的分析,进一步分析划分降水云系的判据.  相似文献   

19.
GBPP-100地面雨滴谱仪外场实用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祥国 《气象》1997,23(4):43-47
利用1993年4—6月共4次南京降雨过程中取到的GBPP-100资料与滤纸斑点法所取资料,通过对应资料的雨滴谱基本参量的计算分析,研究GBPP-100用于外场观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瞬时雨强度变化缓慢且雨强小于160mm·h-1的阵性降水和非阵性降水过程中,GBPP-100完全可代替滤纸斑点法用于外场观测,对雨强变化迅速阵性降水GBPP-100与滤纸斑点法取样结果差异较大,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雷暴云中闪电放电条件下的雨滴增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葛正谟  董万胜 《高原气象》1996,15(2):212-220
从考虑雷暴云中电场力作用的水滴运动方程出发,利用球的正面阻力系数ψ和雷诺数Re的实验关系,计算出水滴在外力作用下的瞬时运动速度,从而计算出环境电场作周期性变化时水滴增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