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宋玲  刘奉银  李宁 《岩土力学》2011,32(Z1):787-0792
由于现有静力触探机械设备提供的动力有限,使得静力触探技术无法应用于较硬土层或较深土层中(应力较高)。保证探头顺利平稳地探入较硬土层,是触探技术应用于硬土层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旋压式触探时探头上的受力进行分析,推导了不考虑侧壁摩擦力的旋压式触探的总锥尖阻力和扭矩的理论模型,同时也推导了用旋压式触探测试成果计算锥土间摩擦系数的数学模型,并在室内旋压式触探仪上进行相应的试验,试验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而且试验结果表明:对同一土体制成不同含水率、干重度的试样进行相同的探入速度和旋转速度下的旋压式触探,所得的扭矩与总锥尖阻力呈线性关系。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的锥土间摩擦系数要比土体的内摩擦系数大得多,但两者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结合土层的各向异性的特点、锥土间的摩阻力的存在等因素分析了旋压式触探方式能够降低总锥尖阻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在形成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土由于成因相似,其物理力学特性指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这种空间自相关性可以用随机场理论进行研究。为估计天津港地区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空间随机场特性,采用了现场钻孔取样、静力触探等方法获取了大量的描述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参数。由于静力触探试验能够连续取样以获得足够多的数据来进行随机场分析,文章主要应用静探数据检验了该地区土性指标的平稳性和各态历经性,指出应用Vanmarcke的随机场模型对土性指标进行分析具有可行性。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探讨了天津港地区随机场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应用改进的完全不相关距离方法估计了天津港地区典型土层剖面的随机场特征参数。为随机场理论应用于天津港地区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同的方法可用于其他地区土层随机场特征参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3.
静力触探参数相关范围的估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傅旭东 《岩土力学》1999,20(4):76-80
应用随机场理论,对静力触探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得到了扬州运河大桥处各土层的静力触探参数qc和fs的相关范围δ的经验值。  相似文献   

4.
昆明巫家坝地处滇池流域,部分地区其第四系土层厚度超过百米,含有多层泥炭质土及软弱层,常规静力触探手段无法满足要求,严重制约昆明地区建筑基坑与基础设计。为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改进静力触探试验方法,对场地90 m深度内土层进行超深静力触探测试,结合室内土工实验结果,对比静探数据与钻孔数据,结果表明:(1)静探反映的地层信息与现场钻探获得的土层信息基本一致,且与周边类似项目数据吻合。通过分析数据发现:(2)地表10 m深度以内的地层,受以往工程活动影响,静力触探侧摩阻力较经验值偏大;(3)深度90 m以内地层的侧摩阻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4)泥炭质土与粉土常相伴出现,结合各类土层地质成因分析,此特征是滇池水位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曹子君  胡超  苗聪  王轩毫  郑硕 《地球科学》2023,(5):1730-1741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划分土层依赖于经验图表和主观判断,划分的土层剖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土体分类指数Ic的土层界面快速识别和不确定性量化方法 .在分层贝叶斯学习框架下,所提方法采用全高斯概率模型表征土体空间变异性,通过引入正态-逆威沙特共轭分布实现似然函数的快速计算,高效求解模型证据,识别最可能土层数目和厚度.所提方法基于Ic的统计特性自动划分土层,提高了识别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王君鹏  沈水龙 《岩土力学》2013,34(11):3335-3339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通过孔压静力触探(CPTU)确定土体的渗透系数,但是存在偏差大,而且不能从机制上清楚地解释孔压静力触探确定土体渗透系数的原因。为了应用孔压静力触探现场快速地确定土体的渗透系数,在总结前人对孔压静力触探确定土体渗透系数方法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孔压静力触探时锥头处呈球冠形孔隙水流动的计算模型,假定锥头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为负指数型分布,推导出土体渗透系数的表达式,并且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将所提出的方法与已有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所提出的方法扩大了现有方法的应用范围;渗透系数计算结果受锥头角度的影响较大,随着锥头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针对国际上通用的60°角的标准锥头,所提出的方法计算的渗透系数大于前人的方法,而且更接近室内外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姚环 《福建地质》1993,12(1):68-77
静力触探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辅助手段,它能很好地表征与再现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状在剖面上的变化和差异特性。静力触探曲线的形态特征、分布相对位置、特征参数(?)(?)及(?)的数值等与土质的种类、物理力学性状指标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归纳分析和研究大量现有福州地区的静力触探资料及与其相关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静力触探成果资料划分与命名福州地区常见土层的综合标准,并给出了定量推算评价各相关土层的物理及力学特性指标的相关经验方程式。  相似文献   

8.
较硬地层中旋进触探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玲  李宁  刘奉银 《岩土力学》2011,32(2):635-640
为了突破由于静力触探机械动力不足而使触探技术无法应用到较硬土层或软岩的限制,对墙体砌块试样用角片式探头在室内旋进式触探仪上进行不同探入速度和旋转速度控制条件下的试验,以模拟较硬地层的旋进式触探试验。测试所得的轴向压力和扭矩值随探入深度的变化可分成3个阶段:初探段、上升段和平稳段。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证实了将圆锥探头单纯地压入岩土体的方式,改变为具有切削功能的探头,被旋转压入岩土体的探入方式能在现有机械设备的探入动力条件下实现探头在较硬土层及软岩中探入。从理论和室内试验两方面验证了探入方式的改变是确保探头在坚硬黄土、冻土及软岩地区顺利平衡地探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以粉土与粉质黏土为主的层状土地基中,利用桩端装有全截面压力传感器的试验桩,连续高密度采集贯入全过程中的桩端阻力。根据多个贯入行程的桩端阻力曲线,明确了桩端阻力初始贯入土层的变化阶段及连续贯入同一土层的变化阶段,分为线性陡增段、非线性缓增段、平台段、非线性缓降段、线性陡降段;桩端连续贯入穿越多个土层界面时桩端阻力的变化阶段与初始贯入土层相比缺少线性陡增段;连续贯入时,前一行程的陡降初始值与后一行程的陡升终值较为接近,该值能够体现土体弹性压缩的极限,并可以通过土层静力触探Qc平均值进行推算,作为桩基设计依据;对同一土层的多次贯入,最大桩端阻力发生在该土层的初始贯入阶段。沉桩过程中的桩端阻力曲线与静力触探Qc曲线有相似性。分析发现,层状土中每层的最大桩端阻力与静力触探Qc平均值及标准贯入平均击数呈线性关系;稳态的残余桩端阻力与静力触探Qc值及标准贯入平均击数呈线性关系。提出了弹性极限桩端阻力、极限桩端阻力及残余桩端阻力拟合公式,其中极限桩端阻力拟合公式较经验参数法、静力触探法、极限平衡理论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根据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与静力触探贯入阻力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能代表上海地区晚更新世末期暗绿色亚粘土及上部全新世土层的双桥探头触探曲线线型特征和贯入阻力值的变化规律,作为利用静力触探直测图象较确切地划分土层、确定土名及其特征的地区性解释标志。  相似文献   

11.
选择3种不同规格的焊接土工格栅,完成了格栅在粗颗粒土中的一系列拉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和土工格栅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了各种格栅在土中的锚固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网格尺寸相同的情况下,节点剥离强度越大,则土中锚固强度越高;焊接土工格栅的节点剥离强度是其土中锚固强度的控制指标,但非唯一影响因素,网格尺寸和填土性质也对格栅土中锚固阻力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孔小昂  蔡国庆  赵成刚 《岩土力学》2016,37(8):2285-2292
现有的土体强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土体受到压缩剪切作用,而针对单轴拉伸、拉剪耦合或多向拉伸作用的研究较少。当前土的联合强度理论仍建立在土体受压缩剪切作用的基础上,不适用于分析土的抗拉强度和拉剪耦合强度。针对饱和黏土中的拉剪联合作用,建立了饱和黏土的张拉-剪切耦合强度模型,给出了饱和黏土张拉-剪切耦合强度公式以及多向拉伸作用下的强度公式;基于已有的饱和黏土试验数据以及所做的饱和黏土室内试验数据对所建立的强度模型预测能力进行了验证,并与其他联合强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了强度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强度模型全面、合理地描述了饱和黏土的压剪强度、张拉-剪切耦合强度及多向拉伸强度特征,为饱和黏土张拉-剪切耦合问题的解决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残积土抗剪强度的环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迪  简文彬  徐超 《岩土力学》2011,32(7):2045-2050
残积土风化剧烈,研究其大变形下的工程特性很有必要。利用环剪仪的试验特点,可以研究土体在较大剪切位移下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残积土残余和峰值强度的环剪试验测定和对试验数据的整理与对比分析,得到了含水率与残余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证明大变形下残积土具有浸水软化的特性;从应变阈值角度分析了残积土应变软化的性质,不同剪切位移下的残积土具有不同的抗剪强度,所研究的残积土达到峰值强度对应的应变介于0.02~0.06之间,而到达基本稳定的残余强度所需要的应变介于0.06~0.20区域内。研究还发现,矿物成分不同直接影响到残积土的残余强度,是残积土不均匀性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模拟基坑开挖过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采用三轴剪切试验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卸荷的应力路径进行模拟,研究了由于侧向卸荷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产生的影响,并从土的微观结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侧向卸荷过程土样的抗剪强度指标与常规三轴试验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胡明鉴  汪稔  孟庆山  刘观仕 《岩土力学》2006,27(9):1549-1553
砾石土因其级配宽、不均匀系数大、透水性强等特点在工程防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强度和力学性质受粗细粒含量和粒间咬合程度、黏接状态等影响。通过人工降雨原型试验、模型试验、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松散砾石土斜坡在降雨作用下坡面土体的形态特征和土体性状的变化以及斜坡稳定性和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临界状态,探索坡面松散砾石土触变液化的过程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砾石土斜坡在降雨过程中,坡面土体形态、坡面径流泥沙含量具有阶段性特性;各典型现象土体含水量分布具有区段性;土体强度和斜坡稳定性随着土体含水量的增加均存在明显的临界特征。  相似文献   

16.
黄星  李东庆  明锋  邴慧  彭万巍 《冰川冻土》2016,38(5):1346-1352
在寒区工程建筑物设计中,冻土的抗压、抗拉强度是两个重要的力学指标.在负温条件下,对粉质黏土、黄土和砂土进行单轴抗压和劈裂抗拉试验,研究冻土破坏时的破坏形态、破坏机理、应力-应变曲线和拉应力与径向位移关系曲线的形式,分析单轴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差异以及这两种强度随土质特性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单轴载荷作用下试样破坏后呈鼓状,且表现为应变软化型塑性破坏特征;劈裂作用下产生沿直径向试样两侧延伸的裂缝,不同土质破坏后裂缝扩展的宽度和深度不同;冻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均与负温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性,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冻土的抗压强度大于其抗拉强度;对于同一种冻土,其抗压强度的温度效应比抗拉强度的温度效应显著.本试验分析结果可为寒区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毛管水对土体强度、变形和渗流的影响。粉性土既有较高的毛管水头,又有一定的渗透性,水压传递快;毛管水对此类土的地基、基坑和堤坝等工程有明显的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有:①根据试样浸水与否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较试验及理论分析,证明毛管水张力增高了土体强度,强度增高的数值,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相符;②计算分析雨季粉性土地表层毛管水张力消失和土体膨胀的过程;③借砂模试验和电拟试验,分析了毛管水对堤坝渗流流态的影响,毛管水增高了渗流量和出逸点高度;④提出了砂土和粉性土毛管水头hc和渗透系数k新的经验计算式。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粉性土地基、基坑和堤坝等工程。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shear strength with respect to the matric suction of unsaturated soils was studied. For this purpose, unsaturated triaxial testing procedures were applied to the undisturbed residual soil specimens. A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riaxial tests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In the tests, matric suction was controlled by using the axis translation technique, and pore water volume changes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a volume change transducer with 10−8 m3 sensitivity.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tric suction contributes to the shear strength of unsaturated soil specimens, and this contribution called suction strength varies non-linearly with respect to the matric suction. The logarithmic model needing to know the air-entry value and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a soil specimen for prediction of the suction strength we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est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suction strength values predicted from the proposed model were in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滑带土厚度及含水率对其强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黄两种不同颜色的滑带土为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先对两种颜色的滑带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定,然后以力学性质较差的红色滑带土作为夹层,运用正交设计,研究夹层土的厚度、含水率等对滑带土强度参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c)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夹层土的含水率对滑带土强度参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c)影响最大,夹层土的厚度对强度参数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Many existing highway bridges in the New Madrid Seismic Zone are located in the Mississippi Embayment, consisting of deep soil deposits and liquefaction susceptible near surface soil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of deep soil deposits and liquefaction on the response of the bridge foundations under seismic loading. A nonlinear soil model is then presented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the deep soil deposit and liquefaction on response analysis. The soil model has the advantage of using input parameters that can be obtained from conventional field and laboratory testing methods, which makes it attractive to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model calibrations used field recorded motions and laboratory test data,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provides an acceptable outcome based on simple input parameters. The model is implemented into the site response analysis for a typical Missouri highway bridge site in this seismic zone. The effect of the deep soil deposit and liquefaction on the site response analys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