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了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发展与演变,并对每一个时期的烈度表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无论哪一个时期的烈度表在被评定者使用时,均会受到评定者经验的多寡、认知的不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即使是同一调查点不同调查人员得出的烈度结果也可能相差甚远。对新《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张家口涿鹿县MS4.3级地震应急调查工作,了解到震区一带的震感现象和地震影响的分布情况。依据《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以《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2008)》为烈度评定标准以及其对现场实地调查的要求,确定了此次地震震中区一带的地震影响烈度为Ⅴ度,并圈定了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区域。同时,依据震源机制解和现场调查情况,分析了此次地震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0日盈江5.8级地震Ⅷ度区烈度评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0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5 8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盈江县城盈江农场一带,与微观震中基本一致.调查发现,极灾区有房倒屋塌、地表开裂、喷砂冒水、工业构筑物破坏等现象.通过对这些震害现象的调查,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17742-2008)的相关判别指标,将本次地震最高烈度评定为Ⅷ...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GB17742-2020)中规定的仪器烈度计算方法处理门源M6.9地震强震动记录数据,得到测点仪器烈度值,将宏观烈度图Ⅵ度区以上站点与仪器测定烈度进行对比,发现44.44%站点测定的仪器烈度值与宏观烈度图中烈度区值完全吻合,88.89%站点的误差在±1度以内,说明《中国地震烈度表》建议方法获得的仪器烈度可以表征记录站点周边的震害程度;对比分析了基于PGA、PGV计算的仪器烈度值,发现在此次地震PGV中较PGA对于建筑物影响要明显,对震害的指示作用要优于PGA。基于仪器地震烈度值绘制了仪器地震烈度分布图,分布图整体上呈北西—南东方向展布,与宏观烈度走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外烈度表“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震害经验的积累以及人们对地震认识的深化,不断修改烈度标准,使烈度评定更加客观与科学是地震工程界一直所追求的.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都是评定一次地震时相应烈度的宏观标志,是烈度表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历代地震烈度表(《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中国地震烈度表( 1999...  相似文献   

6.
强夯地震效应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估强夯地震效应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从时域、频域等角度分析强夯地震效应的衰减规律,给出了强夯地震动加速度。与距离R的衰减关系。对强夯地震信号做频谱分析表明,强夯地震波振动主频一般都小于10Hz,其地震效应与天然地震较为接近,因此,选用《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1999)作为衡量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影响的标准,并由此确定一定能级的强夯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地震烈度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比较分析以往烈度表的基础上,着重增加了社会反响标志;对Ⅹ-Ⅻ度的房屋建筑物和地表现象标志进行了调整与补充,完善了作为12阶烈度表相应的《中国历史地震烈度表》.文中对烈度表的各项标志作了简要说明,并列举了国内外10次历史地震事件的评定实例.本文提出的历史地震烈度表,保持了以往烈度表的适用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2020年修订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烈度表》引入仪器测定的地震烈度,即仪器地震烈度作为评定地震烈度的指标之一,在震后烈度评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仪器地震烈度根据实测地震动记录计算得到,国际上现行地震烈度标度和计算方法并不一致,对于深入应用不同国家和地区仪器地震烈度造成不便。应用大量中国和日本4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动观测记录,计算了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仪器地震烈度及相关地震动参数,对比分析了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关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和统计关系,并给出了3种仪器地震烈度之间的经验换算关系。  相似文献   

9.
地震烈度这一概念在地震学和地震工程上一直广泛使用。在我国一直以烈度作为地震活动性强弱的标志来进行地震区划;工程上又以一定的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的标准。但是烈度是依据宏观地震烈度表的规定来评定,而宏观地震烈度表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尺度,现今世界各地使用的烈度表有多种,其中的一些规定也存在差异。烈度表的尺度是否合理,对国家的防震减灾事业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近年来多次现场地震的考察资料,提出了一种评定Ⅴ—Ⅹ度地震烈度的方法——“民房受害程度百分比”。采用“民房受害程度”作为评定标志,由类比统计方法直接得到烈度值。实际结果表明,用“民房受害程度百分比”估算的烈度值与用《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评定的烈度值有较好的一致性,与“震害指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1992年以来,我国经国务院批准颁布旅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此图为各地和规划提供了地震基本烈度。该文介绍了该区划图的使用及淮阴市工程抗震设防的情况。包括:《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淮阴市工程项目设防情况,抗震设防存在问题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12.
现行中国地震烈度表中,给出了Ⅴ度以上烈度区水平向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和峰值速度(PGV)两个物理参数与地震烈度的参考关系。当分别用PGA和PGV计算仪器烈度时,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烈度相符率很低。文中提出了基于相符率的加权方案,利用PGA和PGV综合评定烈度。评定结果表明,相符率有较大提高,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地使仪器烈度更加接近宏观烈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以及2008年8月30日凉山州会理县—攀枝花市间6·1级地震中获取的四川省境内的地震加速度记录数据,分析了有效峰值加速度(EPA)与加速度峰值(PGA)对比结果及加速度数据有效值与地震烈度的相关性。得出了有效峰值加速度(EPA)与烈度的相关性较之地震峰值加速度(PGA)与烈度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地震烈度表》(2008)对地震烈度的评定,依靠人的感觉、房屋震害、其他震害现象及水平地震动参数等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命线地震工程研究的深入,在震后依据现行地震烈度表判定某地区的烈度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这种背景条件下,考虑在地震烈度表中引入一些典型的生命线工程指标,用于辅助地震区地震烈度的评定,有一定的社会需求。本文以生命线工程地震烈度评定为研究的切入点,选择系统中典型结构物或设备进行地震烈度的评定,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我国破坏性地震中典型桥梁震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按照桥梁的结构形式、地震烈度、破坏部位、破坏部位的数量、桥梁的破坏等级、是否发生间接震害等分类整理汇总。根据现有桥梁的占有量,选择两类主要的桥梁类型——梁式桥和拱桥作为研究对象,以地震烈度为基本分类依据,寻找梁式桥和拱桥宏观震害与地震烈度间的关系。经统计分析,得到各烈度下梁式桥和拱桥出现各种震害的概率;得到各烈度下梁式桥和拱桥在完好、轻微、中等、严重和毁坏等5种破坏等级下出现的概率;得到各破坏等级下桥梁不同部位出现震害的概率;得到在各烈度下桥梁出现破坏部位种类的概率。将统计得到的概率简化,采用"个别、少数、多数、绝大多数"等不定量数词对各种震害或破坏等级进行限定,依据桥梁的破坏等级和破坏部位两种震害方式评价地震烈度,给出基于桥梁震害评定地震烈度的建议指标。该建议指标与现行地震烈度表模式相近,不定量数词范围定义一致,为地震烈度表中引入生命线工程的评价指标提供参考。(2)对我国破坏性地震中的变电站内的电力设备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震害分析,总结电力设备的自身结构形状及材料构成特点,通过比较和综合归纳、统计分析,对变电站中变压器本体位移、变压器套管、断路器、隔离开关、CT、PT和避雷器等设备宏观震害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烈度进行分类统计。得到各烈度下各类设备震害出现的概率;判断各变电站的破坏等级,并得到各烈度下变电站出现完好、轻微、中等、严重和毁坏等5种破坏等级的概率;得到变电站各破坏等级下各设备出现震害的概率;得到各烈度下变电站内出现破坏设备种类的概率。将统计得到的概率简化,采用"个别、少数、多数、绝大多数"等不定量数词对电力设备各种震害或变电站的破坏等级进行限定,依据变电站的破坏等级和电力设备震害两种方式评价地震烈度,给出依据电力设备震害评定地震烈度的建议指标。该指标与现行地震烈度表模式相近,不定量数词范围定义一致,为地震烈度表中引入生命线工程的评价指标提供参考。(3)对我国破坏性地震中的供水管道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震害分析,对国内外供水管道震害进行分析,总结其震害特点和震害规律。由于供水管道在地震中的易损程度较高,在VI度区庭院管道就可能发生破坏,且随地震烈度的增大,管道破坏也相应加重。此外,供水管道的震害受地震动参数、场地条件、管材特征、管材的设计、使用年限和施工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时很难给出精准的关系。本文从供水管道的区域平均破坏率和系统功能状态为切入点,对国内供水管道震害进行分析和统计,总结震害规律。选择单位长度内管道的破坏处数进行统计,得到各烈度下的供水管道破坏等级;总结各烈度下供水管线的震后水压、漏损率和功能失效时间一级系统功能恢复的难易程度,大范围内衡量了管道震害破坏程度。参考日本和前苏联地震烈度表中对管道的描述,结合震后供水管道的破坏等级和功能失效模式给出基于供水管道震害评定地震烈度的建议指标。(4)应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找出各级地震烈度下,桥梁各电力设备中选定的震害之间的因果联系,确定各破坏同时出现的概率,相较于传统统计方法得到的"和/或"结论更为合理。这是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在地震工程学领域的初次使用,为今后该方法在地震工程领域的应用奠定了一些基础。本文研究给出的建议指标与现行地震烈度表模式相近,不定量数词范围定义一致,可为地震烈度表中引入生命线工程的评定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M7.4地震,造成玛多县境内的野马滩大桥和野马滩2号桥发生落梁破坏.中国地震局公布的地震烈度表明野马滩大桥处的地震烈度为Ⅸ.然而野马滩大桥附近无强震台站,未能记录到大桥附近的加速度时程,这也阻碍了野马滩大桥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机理的研究.因此,本文尝试采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并参考医学上自身异位皮肤移植的理念,尝试评估野马滩大桥处的地震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的可能的取值范围和加速度时程],并与已公布的玛多地震的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20)、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GB18306—2015)中的设计反应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本文得到的PGA的取值范围(320~620 cm/s2)与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20)中地震烈度为Ⅸ区内的PGA的取值范围(402~830 cm/s2)匹配程度较好;(2)本文合成的地震动反应谱与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中,野马滩大桥处的极罕遇地震动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整体匹配较好,表明本文合成的加速度时程可以造成野马滩大桥落梁破坏.研究表明本文给出的野马滩大桥附近的地震动强度特征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野马滩大桥处的加速度时程输入,为研究该桥的坍塌机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历史地震烈度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国地震烈度评定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中国大陆1966年以来464个地震的烈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长期以来不同震级的震中烈度及灾区面积评定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对比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震级相同的地震,震中烈度和灾区范围的评定均存在波动,且在不同震级区间和不同时间阶段,波动的显著程度也有所不同。此外,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地震烈度评定虽然存在差异,但随着震级增大,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发表作者所编制的一种新烈度表,这是用来确定一个观测点的地震烈度的。文中阐述了新烈度表的编制原则和它所根据的资料。至今苏联仍沿用1 931年所探用的地震烈度表(OCT BKO4637)-"榷定地震烈度的等极表"。在这个表中烈度是以度数来榷定的  相似文献   

18.
2020年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新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简称"《公规》")。本文比较了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2009年版)(以下简称"《铁规》")与《公规》的抗震设计相关内容,并分别采用两本规范对25m墩高(D类)、35m墩高(C类)和40m墩高(B类)简支梁进行抗震设计,比较二者地震力和配筋设计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公规》和《铁规》的抗震设计框架和内容基本一致,在具体规定上如E2或罕遇地震设计最大加速度响应值以及桥墩强度和延性验算方法等方面不同;D类桥梁《铁规》地震力明显大于《公规》,C类和B类桥梁《铁规》和《公规》地震力相当;地震力相同时,《铁规》配筋率计算值大于《公规》,因《铁规》配筋设计基于容许应力法,而《公规》基于极限状态法。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建立了一个详细完整的汶川地震滑坡编目图。该编目图显示,汶川地震中滑坡主要分布在约110000km。的区域内,滑坡的面积为1160km2。这些滑坡是依据地震前后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和航片,使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圈定出每一个单体滑坡,每个单体滑坡对应一个区要素,并对部分滑坡进行了现场调查验证。基于此,本文选择一个面积为44031km2的滑坡高密度区域作为研究区,区内滑坡数量为196007个,面积为1150.622km2。在原汶川M8.0地震烈度分布图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LAP)分析,建立了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滑坡密度)与地震烈度匹配定量标准:LAP≥70%,为XII烈度区;20%≤LAP〈70%,为XI烈度区;5%≤LAP〈20%,为X烈度区;1%≤LAP《5%,为IX烈度区;LAP〈1%,为VIII烈度区及低于VIII烈度的区域。对原烈度图覆盖约123832km。的VII及VII以上烈度区边界进行了修正。修正前后的烈度图与地震滑坡的匹配度分别为93.8%和95.8%,可见修正后地震滑坡与地震烈度的匹配度提高了2.0个百分点。本文所制定的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与地震烈度的定量关系,可为其他地震事件,尤其是发生于高山峡谷区地震事件的烈度分布图制作提供方法参考、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回顾,展望及对现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有关条文的理解,论述了历史地震研究在工程地震中的重要作用。历史地震研究,不仅在甄别历史地震参数、评定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编制地震烈度区划图、分析地震资料的时空不均匀性和历史地震对场地的方面是主要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在提供具有概率含义的抗震设防参数、编制综合性的设防区划图、确定背景地震强度等方面,也可能成为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