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秦岭南坡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在小秦岭陕西境内具有代表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为了揭示其成矿规律,本文在梳理区域构造演化的基础上,总结区内含金石英脉的空间展布特征,利用应变椭球理论对成矿构造进行应力分析,总结在探求Q602、Q901、Q902等含金石英脉深部成矿潜力同时,指出新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锡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比较齐全。在锡矿资源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主要是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从开采和利用角度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锡石—硫化物型和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主要集中在桂北、滇东等地,矽卡岩型集中分布在南岭中段湘南等矿集区、石英脉型则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的闽西、赣中、粤北、湘南等地;成矿时代以中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造山运动之后的大陆环境为主,构造变动剧烈,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活动频繁,特别是与锡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中生代花岗岩类非常发育,最具特色。本次在对全国873处锡矿矿产地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全国锡矿的成矿规律,厘定出20个以锡为主或锡较为重要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云英岩型)、石英脉型和岩体型4类锡矿类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44个成锡带,提出了19个重要工作部署区,并编制了中国成锡带图、中国锡矿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为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含金石英脉成矿可能性评价是脉状金矿定量评价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概率模型——加权成矿概率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含金石英脉赋存规律,统计预测石英脉有工业价值的可能性。从众多含金石英脉中筛选出可能有工业价值的石英脉。  相似文献   

4.
含金石英脉成矿可能性评价是脉状金矿是定量评价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概率模型-加权成矿概率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含金石英脉赋存规律,统计预测石英脉有工业介值的可能性。从众多金石脉英中筛选出可能有工业价值的石英脉。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中南半岛成矿带初步划分与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中南半岛成矿带是特提斯(地中海-喜马拉雅-东南亚)洲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基于该区的地质矿产图,结合前人的研究,分别以古地缝合带和深断裂为界,将其划分为5个一级成矿省,19个二级成矿带。研究表明:①在古老陆核结晶基底区形成沉积变质型铁、铜和稀土金属矿床;②在板(断)块的结合带形成典型的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铬铁和铜镍硫化物矿床;③在板内沉积凹陷区形成盐类矿床;④在造山带的各个演化阶段形成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铜金矿床、热液型铅锌矿床、热液脉状金矿床与热液脉状钨锡矿床。研究成果不仅为从整体上认识该区的成矿规律提供了基本框架,而且为在中国西南“三江”成矿带寻找与毗邻国家类似的矿床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脉状金矿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脉状金矿研究中,应当注重矿床自然类型。据矿床直观特征将脉状金矿分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糜棱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及微细浸染型。从地质天南地北和含金建造及裂隙构造系统和成矿流体作用方面分析了成矿环境与基本控矿要素。在勘查与评价中应加强矿体分布规律和矿石可选性研究及勘查效益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拉么锌铜矿床是大厂锡矿田中矿带的主要矿床。本文通过对矿山工作以及前人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了矿床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等因素在控矿、成矿上的规律,认为矿体具有一定空间分布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在研究区范围内对于寻找新的矽卡岩型矿体与陡倾斜脉状矿有着较大找矿潜力,提出了矿床成因类型应属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首次对本区的金矿化形态与围岩岩石物理性质的关系、岩石的变质程度和断错特征及其在剖面上的组合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这些原则将金矿化发育区分为陡倾矿化带、顺层脉型矿化区和石英脉状网脉型矿化区。  相似文献   

9.
广西大厂铜坑锡矿矿体数字化与找矿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利用MapGIS与"矿床数学模型软件包Ver2.0"等软件,完成了对广西大厂铜坑锡矿92号矿体、细脉带矿体的矿体数字化研究.在数字化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规律,进行了矿体周围及深部的成矿预测研究.结果圈定了五个找矿靶区,其中一个靶区经过工程验证,找到了盲矿.  相似文献   

10.
安徽庐枞火山岩矿集区东南部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邬宗玲  盛勇  黄博  杨艳 《华东地质》2017,(3):194-202
安徽庐枞火山岩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铁铜硫多金属成矿区。文章基于近年来在该矿集区东南部取得的找矿成果,提出该区有4个成矿系列:与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铜、金硫成矿系列,与橄榄安粗岩系有关的火山—次火山热液脉状铜多金属、铁成矿系列,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沉积—叠加改造铁铜成矿系列和与富碱侵入岩有关的铁、铜铅锌、铀成矿系列。分别论述了4个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认为成矿时间为两期三阶段成矿,成矿空间受盆地基底地层石炭系—侏罗系、基底断裂、火山机构及东南部"A型"花岗岩带和高钾钙碱性侵入岩带的控制,提出了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尼日尔特吉达地区砂岩中铀的热流体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详细地质调查、钻孔观察、岩芯编录、地质现象素描等方法, 结合室内工作及前人的研究成果, 对尼日尔特吉达地区的铀矿化的研究成果显示, 特吉达地区砂岩中铀主要为热流体成矿, 与前人的氧化带成矿作用认识完全不同。区内主要含矿目的层(白垩世早期阿萨乌阿组)为中粒—中粗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 多数含砾。根据阿萨乌阿组砂岩的磨圆、分选好和发育向上变粗序列以及冲洗交错层理等特征确定, 阿萨乌阿组形成于湖滨浅湖砂坝沉积。电子探针成分和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表明: 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吸附铀等, 沥青铀矿和铀石常紧密共生, 呈粒状、微脉状或浸染状, 伴有较强的铜矿化。热流体蚀变形成的方解石、棕色方沸石、绢云母等大量出现, 它们与铀成矿关系密切。成岩期的菱铁矿在后来的氧化中形成赤铁矿/针铁矿(褐铁矿)化。根据与方解石共生的白云石的摩尔数计算的方解石的形成温度表明, 最高温度为385℃, 最低为178℃, 平均为251~300℃。  相似文献   

14.
Many Cenozoic metal deposits have been found during the past decade. Among them, the Fuwan Ag deposit in Guangdong is the largest Ag deposit in China. Besides, the largest Cu deposit of China in Yulong, Tibet, the largest Pb-Zn deposit of China in Jinding, Yunnan, and the largest Au deposit of China in Jinguashi,Taiwan, were also formed in the Cenozoic. Why so many important "present" deposits formed during such a short period of geological history is the key problem. The major reason is that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control different kinds of magmatic activity and miner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southwestern China, porphyry-type Cu deposits such as Yulong were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the Himalayan orogeny,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 such as Jinding were formed within intermontane basins related to deep faults, and carbonatite-related deposits such as the Maoniuping REE deposit and alkalic magmatic rock-related deposits such as the Beiya Au deposit originated from the mantle source.  相似文献   

15.
QIU Tian  ZHU Yongfeng 《地质学报》2014,88(Z2):108-109
Please refer to the attachment(s) for more details.  相似文献   

16.
四川会理芭蕉箐地区位于上扬子成矿省西南缘,康滇地轴中段东部,是我国少有的元古宙铀矿区,其中1841铀矿点是本区最主要的铀矿点,区内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较低。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芭蕉箐地区1841铀矿点矿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铀矿化产出于构造与岩脉接触的构造蚀变带中,与断层和中基性岩浆岩脉关系密切;含矿岩系为中元古代的浅变质沉积岩及中基性岩脉,强烈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铀矿物以团块状、脉状、网脉状的沥青铀矿、次生铀矿的形式产出于岩石碎裂带中;研究区岩石的U、Th含量明显高于其本底值,为铀矿化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铀源;研究区普遍发育的退变质作用与后期的碱交代促进了铀的富集。铀矿化具有明显的构造-热液叠加改造的特征,属于热液成因铀矿。  相似文献   

17.
Mineralization Ages of the Jiapigou Gold Deposits,Jil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Jiapigou gold deposits are typical vein type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Archaean greenstone belt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ykesand auriferous veins, single hydrothermal zircon U-Pb dating and quartz K-Ar,~(40)Ar-~(39)Ar andRb-Sr datings,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stage of the Jiapigou deposit has been determined to be2469-2475 Ma, while mineralization superimposition on the gold deposit occurred in1800-2000 Ma and 130-272 Ma. They form a mineralization framework of one oldermetallogenic epoch (Late Archaean-Early Proterozoic) and one younger metallogenic epoch(Mesozoic) of gold deposits in Archaean greenstone bel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博茨瓦纳是世界上金刚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奥拉帕金刚石矿床是该国最大的金刚石矿,矿床的金伯利岩为Ⅰ型,其中的包体可以分为2种: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金刚石可以分为3类:橄榄岩型、榴辉岩型及两者的过渡类型-二辉岩型。其中,橄榄岩型和部分榴辉岩型金刚石来自于地幔结晶堆晶体,而榴辉岩型则与板块俯冲的构造-热事件有关。金伯利岩的形成时代主要为白垩纪,而金刚石则主要形成于元古宙和太古宙,金伯利岩和金刚石为不同时期的产物,金刚石为金伯利岩侵位期间捕获的上地幔物理破碎产物。其中年龄为900~1000Ma的金刚石为板块构造-热事件的产物,并对早期金刚石进行了改造破坏。  相似文献   

19.
Please refer to the attachment(s) for more details  相似文献   

20.
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其中作为土壤污染类型之一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可以矿化 固结重金属离子,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目的。本文实验对从土壤中分离的1株碳酸盐矿化菌的特性及其对Sr2+的矿化 结果进行研究,发现该菌对1.0g/L和0.5g/L模拟核素Sr2+的去除率可达98%和99%。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 (EDS)、X射线衍射(XRD)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结果显示,矿化产物为碳酸锶。可见,利用碳酸盐矿化菌 治理土壤中放射性核素Sr2+污染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将会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