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泊及流域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湖泊及流域科学学科发展回顾与进展1.1湖泊及流域科学发展的历程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人类文明大多起源于江湖流域,使之成为全球人口、经济与城市密集区.然而,人类长期的生息运作,使湖泊及流域系统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导致资源结构性短缺矛盾逐渐加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日趋脆弱;灾害频发损失剧增;湖泊及流域上中下游之  相似文献   

2.
《湖泊科学》2007,19(6):F0003-F0003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反映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湖泊科学》目前为双月刊,每1、3、5、7、9、11月6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湖泊科学》2007,19(5):F0003-F0003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反映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湖泊科学》目前为双月刊,每1、3、5、7、9、11月6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湖泊科学是研究湖泊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对生态系统、环境间的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为了探究湖泊科学研究的发展与研究前沿,通过对《湖泊科学》创刊30年(1989-2018年)来发表的全部2555篇论文的统计,分析了年发文量与影响因子年际变化趋势,并运用CiteSpace V软件绘制了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表明:30年来《湖泊科学》年发文量、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整体呈稳步增加的趋势,期刊拥有较为稳定与广泛的学术影响力.相关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全球气候变化、湖泊生态系统及群落结构、湖泊富营养化等方面,研究区域则多为湖泊分布较广、生态系统较脆弱且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地区.文献关键词的分析得出了研究热点与趋势的三个阶段.CiteSpace对作者所在机构的分析表明,近10年来,高校已经超过研究所成为期刊作者主体.关键词词频分析表明,"太湖"、"沉积物"、"富营养化"一直是刊发内容的热点,而近10年来,浮游植物及群落结构、三峡水库逐渐成为热点.随着湖泊研究与遥感技术、统计与模拟、环境化学等进一步交叉,湖泊科学研究向着深入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目前,湖泊科学研究已形成了湖泊水文与生态系统、湖泊生态恢复与环境评价、沉积环境与全球变化等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高校与科研院所成为湖泊研究主体,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集聚效应.期刊论文读者下载量统计分析表明,《湖泊科学》官网(www.jlakes.org)已经成为读者阅读和下载论文的主要渠道.根据知网数据库的统计分析,30年来,刊发论文均获得了不同数量的读者引用,单篇最高被引636次,篇均被引24次.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说明,湖泊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载体,加强湖泊污染问题的预防、湖泊富营养化预测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等业已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所在.同时,随着全国湖泊流域数据平台的建设与大数据融合,湖泊流域物质交换、人文影响定量评估、健康与管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快,而湖泊研究成果在区域的应用,将为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为湖泊生态保护及环境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湖泊科学》2020,32(1):F0003-F0003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反映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湖泊科学》目前为双月刊,每1、3、5、7、9、11月6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湖泊科学》2007,19(2):F0003-F0003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反映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湖泊科学》目前为双月刊,每1、3、5、7、9、11月6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湖泊科学》2007,19(3):F0003-F0003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反映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湖泊科学》目前为双月刊,每1、3、5、7、9、11月6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湖泊科学》2009,21(1)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反映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湖泊科学》目前为双月刊,每1、3、5、7、9、11月6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
《湖泊科学》2008,20(2)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反映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湖泊科学》目前为双月刊,每1、3、5、7、9、11月6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世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以描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目前已被广泛讨论。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作为与人类社会最密切的地球单元之一,受到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相关研究成果能为理解人类世做出贡献。本文从湖泊流域生态系统和人类世本身特征为切入点,讨论了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对人类世研究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湖泊具有相对独立的整体,清晰的内部作用关系、完备的理论支持和时空数据支撑,能够为人类世地球各圈层交互作用提供研究框架。湖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的稳态转换与地球环境进入新的地质时期具有诸多相似之处,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界定人类世开始时间、总体特征以及演变过程和机制。本文指出人类世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研究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并提出了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已成为实现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的最有效途径。数字地震科普馆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更深更广的时空范围内进行地震知识的普及,能够极大地提高地震科普宣传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以海南省地震局防震减灾数字科普馆为例,介绍其构建及实现技术,说明其应用情况,探讨了数字科普馆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启示及其对未来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In recent years, open and data-driven science has fostered very important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devoted to bed form dynamics research in adopting such scientific paradigms through, for example, engineered data sharing, formal recognition of scientists who collect the data, 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free accessible software. It highlights that once these actions are complet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could substantially improve bed form models and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bed form dynamics. Likewise, it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of Bedforms-ATM, a free available software, to standardize some bed form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We propose that the technical challenges be tackled by following scholarly accepted/proposed standards (e.g. FAIR Guiding Principles, Geoscience Papers of the Future), using the body of knowledge being built on the matter by some institutions (e.g. Federation of Earth Science Information Partners), and through technical discussions at scientific meetings such as MARID. © 202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合成孔径雷达( SAR)及其在地质和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陈立泽  申旭辉  田勤俭 《地震》2003,23(1):29-35
在遥感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 合成孔径雷达( SAR)因其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及对地物有一定穿透力等独特的特点, 已成为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概述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发展状况, 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机理及特征做了简要介绍, 同时对新兴起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 SAR)技术也做了简单描述, 并就SAR在地质和地震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 充分肯定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地质和地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Patterns,puzzles and people: implementing hydrologic synthe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calls made for hydrologic synthesis research: namely activities which unify diverse data sources across sites, scales and disciplines to uncover new connections and to promote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water science.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NSF‐funded Hydrological Synthesis Project (HSP) run by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to elucidate mechanisms,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hydrologic synthesis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articipants in a pilot research study. Two broadly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implementing synthesis were adopted in the HSP: 6‐week Summer Institutes in which Ph.D. students conducted team‐based research under the guidance of faculty mentors, and focused workshops which disseminated knowledge and shared experiences between scientists at many different career levels. The Summer Institutes were a test bed in which new ideas could be explored, assisted students in developing a wide range of skills, and were highly productive, but posed challenges for mentors and students because the ‘new’ research topics initiated during the Institutes' programmes needed to be completed in competition with students' ongoing Ph.D. research or mentor's existing research programs. The workshop‐based model circumvented this conflict and was also highly productive, but did not offer the same opportunity to experiment with new ideas as part of the synthesis research. Leadership, trust, flexibility and long gestation times were all important to bringing synthesis research to a positive resolution. Funding models that embrace the exploratory aspects of synthesis and provide adequate support to mentors and students over these long timescales would facilitate future hydrologic synthesis research.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生命科学有两大前沿领域: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前者研究人体生命过程的基因调控机制,而神经生物学则以探索人脑思维的奥秘为主要目标,正电子层析成像(PET)是研究人体内部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的和最有力的方法,并可研究脑的功能定位,PET的化学精度已达到p mol水平,其空间分辨率为毫米数量级。PET将对21世纪生命科学的巨大进展,起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震科学是一门观测科学,地震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基础数据的积累,需要国家多渠道财政长期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图书资料为例,概述了中国地震科学及其图书资料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分类与学科发展的不适应情况,最后就进一步完善分类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收集、整理和编译国外有关论坛和研讨会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目前国际风险科学研究的动态,综述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减轻地震易损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有关国家的地震灾害风险减轻的理论研究和减灾计划与行动。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地震科技档案管理与归档,以及如何提高科技人员的归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