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西康系”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30年譚錫畴和李春昱在四川西部(原西康省)进行地貭調查吋,曾将康定以西的一套黑灰色板岩、頁岩和砂岩,以及綠灰色板岩和砂岩的地层命名为“西康系”,并在雅江以西地区采得植物化石。化石多为Podozamites,故将“西康系”与香溪煤系对比,并将它划归侏罗紀(見譚錫畴、李春昱,1959:四川西康地貭志)。黄汲清在1945年所著的“中国主要地貭构造单位”一书中,曾列举了五点証据,否定“西康系”为侏罗紀地层,并认为主要属古生代。在1955年所出的“康藏路线地貭图”中,将“西康系”地层另命名为“札科系”,将其时代定为二迭紀。1958年甘孜地貭队将它划为石炭二迭紀,另外亦有人将它定为石炭紀。总之,这套地层的时代,长期以來是爭論不休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运动”之否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玉文 《地质科学》1979,14(4):374-377
“四川运动"的由来“四川运动”一名,为谭锡畴、李春昱1929-1931年在四川及原西康进行地质调查时所拟,其调查报告《四川西康地质志》文字部分于1959年出版,在这之前,李春昱等(1943,1948)”、侯德封等(1945)已引用了这一名称,但正式命名和论述是在1950年。  相似文献   

3.
“泥河湾层”的古地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外的地质和古生物学者曾对桑干河谷两岸出露的所谓“泥河湾层”进行过不少工作。1954年我国地质界正式提出把“泥河湾层”划归早更新世,从此“泥河湾层”就成为我国华北地区这一时期的标准地层。  相似文献   

4.
论江西“鸣山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恒 《地质科学》1975,10(1):49-55
“鸣山层”一名为刘季辰(1925)所命名,标准地点在江西乐平西南七公里之鸣山,当时定其时代为石炭纪。此后黄汲清、高平等采到Lyttonia而将其时代改为晚二迭世。自此“鸣山层”一名在江西被广泛采用,甚至邻省亦有采用者。  相似文献   

5.
河南李官桥盆地“红层”划分的意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官桥盆地位于秦岭东段南侧,横跨豫鄂两省边界,分布于淅川、均县境内,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盆地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出露完好,化石丰富,是河南省下第三系的代表性地区(图1)。该区“红层”的研究,始于1930年,李捷、朱森在盆地内范庄、指甲坡发现属于始新世的哺乳动物、龟类化石后,将其定为范庄统,隶属第三纪。1961年河南省石油队,首次将该套“红层”划分为玉皇顶、大仓房、核桃园、上寺四组,时代归于第三-白垩纪。嗣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地质研究所、北京地质学院及豫十二地质队等单位,对地层和矿产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表1)。  相似文献   

6.
郝晓光 《地学前缘》2018,25(6):338-338
传统世界地图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由西方传教士在广东肇庆绘制,并从此传入我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国地处东、北半球,但是,我国现行的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中国与东半球的地理关系,却不适用于表达中国与北半球的地理关系;而国际上通行的传统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其投影方法采用经线分割地球仪,是一种“经向世界地图”。与“经向世界地图”对应的是“纬向世界地图”,其投影方法采用纬线分割地球仪,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为了准确和完整地表达中国与东、西、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项目组于2000-2002年提出并成功实施了“双经双纬”的设计方案:新编世界地图一套四种,“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为“经向世界地图”,“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为“纬向世界地图”。 在“新编世界地图”之前,国际上通行的“传统世界地图”有两种:一种是以东经150°为中央经线的太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图,我国现行的世界地图就是这种模式,另一种是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大西洋格局的世界地图。这两种传统世界地图以不同经线为中央经线,沿着经线方向切割地球仪,就如同将苹果纵向切开,故可称为“经向世界地图”。“经向世界地图”适用于表达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但却不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例如,南极大陆的实际面积为澳大利亚面积的1.8倍,但在“经向世界地图”上,南极大陆的图形面积却为澳大利亚图形面积的3.8倍;再如,2002年9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北京经北极直飞纽约的航线,这条北极航线在“经向世界地图”上无法直观标注。 新编世界地图包含了以上两种“经向世界地图”,同时创编了两种“纬向世界地图”。“纬向世界地图”以不同纬线为中央纬线,沿纬线方向切割地球仪,如同将苹果横向切开,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 新编世界地图的“东半球版”是以东经150°为中央经线的太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图,“西半球版”是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大西洋格局的世界地图,“北半球版”是以北纬60°为中央纬线的北冰洋格局的世界地图,“南半球版”是以南纬15°为中央纬线的印度洋格局的世界地图。 新编世界地图的“经向世界地图”与“纬向世界地图”互为补充,扬长避短,克服了数学投影所带来的不可抗拒的局限性。在“纬向世界地图”上,南极大陆恢复了原有的面积和形状,北京经北极直飞纽约的航线可直观标注。所以,“新编世界地图”具有不同视角的“全球化功能”和不同内容的“专题化功能”两大基本功能:以东、西、南、北四种视角,从经度、纬度两个方向,准确地将世界地理和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能直观地表达航海、时区、航空和南北极科考等专题内容。 新编世界地图已被国家科考采用并由国家图书馆收藏,所提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北扩方案”被国家采纳,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编世界地图中的“南半球版”(大全开,1∶3 100万竖版《世界(知识)地图》)已于2014年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何宇彬 《地质科学》1975,10(3):279-284
“相对隔水层”这一术语在我国水文地质界已广泛使用。在碳酸盐岩层分布地区寻找微弱的岩溶化岩层作为相对隔水层,对大比例尺水电工程地质测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例如广西红水河流域,大面积分布着厚层石灰岩及白云岩,很少见到碎屑岩夹层;从而寻找相对隔水层对论证水库、坝址渗漏是有特殊意义的。但是,如何确定相对隔水层?这个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广东曲江-仁化地区早二叠世“当冲层”的放射虫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天锐  王乃文 《地质科学》1977,12(4):390-393
放射虫岩是指主要由放射虫壳体堆积的一种“化学-生物化学岩”。放射虫吸收海水中的硅质组成以含水的SiO2为成分的壳体。在放射虫岩中,常常还有海绵骨针和硅藻等生物遗迹。卡洛瑞(Carozzi,A.V.1960)把已发现的放射虫岩分为四种:砂质放射虫岩、钙质放射虫岩、铁质放射虫岩(红放射虫岩)和炭质放射虫岩(黑放射虫岩)。实际上放射虫岩主要是硅质为主。广东曲江-仁化地区早二叠世“当冲层”的放射虫岩是一种硅质放射虫岩,本文试就其成因、古地理环境的变迁及与成矿和古构造活动的联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氨基酸是生命物质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是构成蛋白质的“砖块”。一个最简单的氨基酸分子至少必须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的官能团。在生物的蛋白质中通常只包括有二十种氨基酸,叫做蛋白氨基酸。但是自然界还存在其它种类的氨基酸,因为它们一般不存在于蛋白质中,所以叫做非蛋白氨基酸。除了最简单的甘氨酸外,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一个以上的不对称的碳原子。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氨基酸可以存在L和D型两种结构的对映体。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都属L构型。  相似文献   

10.
“白云石(岩)问题”与湖相白云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红  柳益群 《沉积学报》2013,31(2):302-314
 近30年来,微生物白云石模式推动“白云石(岩)问题”前进了一大步,大量的实验和实例证明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古菌、中度嗜盐有氧细菌等)的代谢活动对于促进白云石低温沉淀起了关键作用。微生物白云石特殊的微结构、微形貌和稳定同位素特征是其主要识别标志。然而,该模式在微生物成岩规模、诱导机制、是否存在纳米细菌化石以及现代微生物白云石成因模式能否用来解释古代白云石的成因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我国古代湖相白云岩因其时空分布广、成因机制多样等特点可为“白云石问题”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张忠英 《地质科学》1975,10(3):203-204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代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法家,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晚年所写《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部宝贵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评注沈括的《梦溪笔谈》,对研究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儒法斗争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都是很有意义的。地质科学1974年第4期和1975年第1期,连续刊载了继进同志的《<梦溪笔谈>评注选辑》,对与地质科学有关的21条作了评注,在这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丁奎首 《地质科学》1980,15(2):167-171
1974年于祖相等同志著文报导,在我国某地含铂岩体中发现了红石矿这一铂族新矿物,该矿物不久得到国际新矿物委员会的通过。1976年红石同志在地球化学上发表了产在同一地区的另一新矿物,即等轴铂铜矿。从两篇文章来看,这两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颇为相近,但前者被定为六方晶系,而后者为等轴晶系,所求得的晶胞参数更是大不相同。对此,国内一些矿物工作者曾提出一些疑问。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除对上述矿物所有资料进行认真对比和分析外,又补做了一些实验研究,认为此两种矿物完全属于同一矿物。以下简要地报导我们的分析结果及看法,以资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3.
夏树芳 《地质科学》1977,12(2):179-182
最近十几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年间,由于广大地质工作者积极贯彻“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不断努力,在华东(主要是苏、浙、皖毗邻地区)的志留、泥盆纪地层中陆续发现了鱼类化石,达15处以上。因此,对于讨论这些地层划分问题时,一改过去主要依据无脊椎动物化石的局面,而根据脊椎动物化石的特点,也获得了发言权。  相似文献   

14.
继进 《地质科学》1975,10(1):1-11
无名异[原文]熙宁中,阇婆国使人入贡方物,中有摩娑石二块,大如枣,黄色,微似花蕊;又无名异一块,如莲菂,皆以金函贮之。问其人“真伪何以为验”?使人云:摩娑石有五色,石色虽不同,皆姜黄汁磨之,汁赤如丹砂者为真。无名异色黑如漆,水磨之,色如乳者为真。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工作概况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科学》1976,11(2):116-119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地震记载丰富。地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132年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地震仪,曾记录到138年甘肃发生的陇西大地震。16世纪已有关于地震前兆和抗震建筑方面的记述。  相似文献   

16.
继进 《地质科学》1975,10(3):199-202
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指出:“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海陆变迁正是这种运动着的大自然留下的一种最明显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昆阳磷矿磷块岩的矿物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阳磷矿是我国下寒武统最大的磷块岩矿床之一,矿层赋存于下寒武统渔户村组的中谊村段地层中(罗惠麟等,1982),矿层有上、下两层,分别称之为“上磷层”和“下磷层”,中间为一“白泥层”(含磷粘土页岩)分隔(Yeh Lien-tsun et al.,)。含磷岩系的岩性序列特征见图5。罗惠麟等认为,本段地层均为台凹相沉积,其中“下磷层”的形成环境为潮下低能及间歇性高能带,“白泥层”为潮下低能带,“上磷层”为潮下高能带,再往上则向潮间坪过渡。本文研究磷块岩的矿物组成,主要是矿石矿物磷灰石和粘土矿物的特点,并讨论磷灰石成份同矿石类型和形成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对地堑的研究才由描述性阶段而发展到对其成因的探讨。1930年,德国地质学家克鲁斯(H.Cloos)最先用实验方法使湿粘土受侧向拉伸,而再现了地堑构造,从此对地堑的力学成因,展开了讨论。H.克鲁斯认为,这种构造是与地堑相垂直的地壳球面张力所造成的,它可能是区域性的,也可能是由于地堑所横过的部分地块的拱起而成。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热演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显杰 《地质科学》1986,(2):101-113
对“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近代隆起成因的探讨,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地质命题之一,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家对隆起的时代、幅度、速度、形式和过程,作了大量探讨和论述,并发表了一批隆起速率和起迄年代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谨向中国地质学会致以热烈的祝贺,谨向全国广大地质勘测、教学和科研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