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对卡拉麦里地区1号金矿的地层、构造、侵入岩、围岩蚀变等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该研究区内的金元素富集成矿主要由地层和侵入岩提供物质来源,构造作用形成导矿通道和容矿空间,围岩蚀变提供了金元素富集的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五河地区金矿床与岩浆岩、构造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重磁异常推断隐伏岩体的分布特征,研究岩浆岩与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关系、成矿流体的同位素特征以及郯庐断裂带对金矿床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金矿床大多位于已知岩体或隐伏岩体的边缘,区内各矿床的成矿流体相似,H-O同位素图解中石英样品点大部分落入岩浆水范围,部分落入变质水范围。岩浆岩为金矿成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岩浆的侵入引起了变质岩系的活化,两者形成的混合流体为金元素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热源,在金矿和形成过程中活化了金元素,成矿流体沿主干断裂的NNE—NE向次级断裂运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了田湾金矿田韧性剪切带的成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田湾矿田各个矿点在空间上均受剪切带的控制 ,表明剪切带是重要的控矿因素。田湾矿田剪切带制约着成矿流体的来源、运移和演化 ,剪切应力、应变作用对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金的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桂东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桂东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金矿成矿时代和物质来源,认为金的富集成矿是处在造山带构造环境,经历加里东期及其以后构造—岩浆活动多次叠加的长期演化过程.矿床成因应属复合叠加型金矿.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洼子店金矿床已有勘查和研究工作,对洼子店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洼子店金矿床具有"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的特点,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斑岩体,岩浆活动产生热源并促进金元素迁移富集,区内构造构成有利的含矿热液运移通道和容矿赋矿空间;继而对控矿因素和找矿方向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地区Au、Sb成矿与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远辉  廖莉萍 《贵州地质》2015,32(3):163-170
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结合矿产分布特征的总结分析,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幔源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地质事件,深部岩浆活动为区内成矿提供了另一部分物质来源和重要的热源,断裂和沉积不整合界面是深源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从成矿系列的角度对黔西南金等中低温热液成矿进行了探讨,物源、热源和液源为成矿系列的形成、运移、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成矿系列与印支—燕山期沉积作用—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初步分析认为黔西南地区金等中低温矿床属南盘江—右江地区燕山期与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构造活动有关的金、砷、锑、汞(铊)矿床成矿系列。通过成矿分析提出本区域横向和纵向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区域成矿作用背景及河台地区加里东-燕山期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条件,认为燕山期华南地幔柱活动对河台金矿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深源流体携带的大量成矿物质是金的主要来源,地幔柱构造、深大断裂、深部构造及韧性剪切带-韧脆性构造构成了完善的金的运移和再富集成矿体系。河台地区在燕山期具备了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北淮阳构造带老湾金矿区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淮阳构造带内老湾金矿区构造变形过程中的物质迁移、流体变化及其与成矿关系的初步研究,提出老湾金矿是一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在龟山—梅山断裂带的韧性推覆、右行走滑、脆性变形3阶段过程中,金元素随差应力和流体变化存在不同的变化。在韧性变形阶段,水/岩比值相对较低的变质热液作用使金元素发生初步富集;在脆性变形阶段,岩浆活动和强烈的水 岩相互作用使金元素富集成矿。因此老湾金矿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一经历了早期韧性变形(低水/岩比值)和晚期脆性变形(伴随岩浆活动、高水/岩比值)两阶段金元素富集的成矿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广西右江盆地微粒型金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右江盆地内部丰富、翔实的区域地质和矿产资料的基础上,从金的物质来源、富集方式、迁移途径和沉淀机理等方面对盆地内部金矿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右江地区的金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沉积物和海底基性火山喷溢、喷气作用,生物、炭质、粘土吸附使金元素初始富集,生物所产生的有机质热解、分异从而导致金的络合物形成、金元素活化、运移,在碳酸盐台地顶部超覆面(不整合面)上的细碎屑岩中因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沉淀。深大断裂的旁侧和碳酸盐台地边缘是金矿成矿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0.
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对王格尔塘地区元素的富集、分异、聚类特征和单元素异常、综合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推断成矿与区内断裂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根据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划分出麻尕—完尕金锑、答浪沟—扎不浪可金、小河沟—西干河金铜和达赫—佐岔沟金多金属4处成矿远景区,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试用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解释黔西南金矿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邵麟 《贵州地质》1992,9(2):150-160
根据区域地质。区域化探资料,通过黔西南地区基性玄武岩浆活动、沉积相区分布、地层和岩性、构造等控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以及其相应的元素组合、分布特点的时、空对比分析,认为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是由区内火山作用、沉积相区沉积作用、构造及地下水热液作用等综合性、继承性、阶段性地质作用演化形成。成矿过程可能为火山活动提供区内金矿的最初物质来源;经过特殊沉积相分异沉积成岩阶段的初步金富集,分别形成了陆源碎屑沉积矿源层(P_(1-2)、碳酸盐岩—粘土岩沉积矿源层(P_2—T_1)及浊流碎屑沉积矿源层(T_(1-2))等,并伴有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元素组合,最后,由构造或地下水热液活动再富集金形成了黔西南分布广泛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胶东牟平—乳山热液脉状金,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控制规律的研究,说明了建立热液成矿反应体系的方法,并得出以下认识:(1)区域断裂构造活动,通过影响成矿反应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条件,控制元素的富集和分散。(2)热液成矿过程中容矿断裂活动可划分为两种作用方式:脆性破裂和韧—脆性张开,构成热液成矿的两种构造动力学环境。(3)热液成矿反应体系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热力学体系。断裂的脆性破裂阶段,使体系处于强烈的过饱和状态,矿质在远离平衡状态下快速结晶,加剧物质分异;在脆—韧性张开阶段,矿质在接近平衡态体系中缓慢晶出。(4)热液演化晚期,金在残余溶液中富集;当断裂再次发生构造脉动震颤时,早期形成的块状黄铁矿矿石碎裂,富金溶液充填其中,形成含裂隙金和晶隙金的富矿石。成矿体系热力学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条件有利的匹配控制着富矿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小秦岭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的讨论 ,认为区域变质、混合 (花岗 )岩化等促使基底岩系中金被多次活化析出 ,在变质核杂岩持续隆升背景下 ,成矿流体向控矿剪切带运移沉淀 ,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为金矿富集定位创造了热—构造环境。提出金矿分布与变质核杂岩构造具有对应性 ,本区金矿化具垂向构造分带性。  相似文献   

14.
以位于西准噶尔的阔尔真阔腊、布尔克斯岱、哈图、包古图金矿;东准噶尔的科克萨依、野马泉金矿;东天山的康古尔,石英滩,红石金矿为研究重点,着重探讨了S、Pb、C同位素在本区特定构造地质条件下对金成矿作用的示踪。结果表明。主成矿期矿化剂元素硫来源于深部,有少量地壳物质混染,金属元素铅主要来源于地幔及下地壳,少量浅部铅混染。反映了本区金的来源以深源为主的特征,各类金矿矿化剂元素碳为无机碳与有机碳不同程度的混合,表明地层有机质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金的运移与卸载成矿,这是本区金成矿的重要特色。本区年轻的基底、深大断裂、火山活动及地层中有机质的参与等地质条件成就了本区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  相似文献   

15.
邓军  方云 《地球科学》2000,25(4):428-432
运用定量计算和计算机模拟与传统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胶东矿集区中剪切构造变形和围岩蚀变与物质迁移及金矿富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在剪切-蚀变作用过程中, 各种物质组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迁移, 存在较大的流体/岩石比值, 体积应变为增加型.成矿作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剪切挤压-拉张构造作用引起的成矿元素活化→运移→富集.成矿早期, 形成以包体金为主的贫矿石; 成矿晚期, 形成含裂隙金和多金属细脉的富矿石.   相似文献   

16.
林仟同 《福建地质》1993,12(4):239-247
福建何宝山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在崇安—石城构造带,特别是中、南段金矿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文从矿区宏观地质特征入手,结合成矿元素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氢氧硫同位素特征以及K-Ar年龄证据等。认为何宝山矿区金矿化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期断裂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和(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构造动力作用两次叠加、富集成矿过程,前者是金富集成矿的“基础”,后者是形成具一定工业意义金矿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多次交变的应力引起岩石磁性的变化称之为动磁。本文以吉林夹皮沟矿集区为例,通过磁力与成矿元素之间吸引或排斥关系,应力与岩石磁化率和应力与岩石剩余磁化强度等变换规律,探求大陆动磁变化对成矿元素富集的下列影响。1)当铁矿层或磁铁石英岩层褶皱时,金元素易在磁铁矿含量高、动磁强度大的部位(即褶皱转折端或两翼)富集。2)对非铁磁性介质,构造透镜体中的含金性既与低压区有关也与高压区有关,两者共性是沿磁能加大的方向有利于金元素的富集。对含矿围岩则相反,岩石磁性强、弱与岩石含金量呈反比。3)流体内非铁磁性物体动磁的变化对成矿元素富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体的总力—位移—剩磁—运行轨迹—成矿元素分异和富集的对应关系上。4)大陆动磁频度变化对成矿元素富集的影响,反映为同一构造带大陆碰撞频度与动磁强度呈反比,元素富集不明显;而不同方向构造叠加的频度与动磁强度呈正比,有利于元素富集。这些影响将拓宽和加大大陆动力学与成矿作用间的研究内容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癞子岭岩体属地穹型花岗岩类,其构造类型属张裂性质;成矿受构造、岩浆岩、地层等因素控制,以亲氧—亲铜元素富集成矿为特征;矿床具多阶段、多物质来源及多成因类型的“多因复成”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陕西安康梅子铺金矿区化探异常剖析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安康梅子铺金矿区位于秦岭褶皱系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牛山地背斜南缘,通过土壤正规网地球化学测量,重新圈定了化探异常,Au、Ag、Cu、Pb、As、Sb、Bi异常明显,Au—AgPb,As—Sb—Bi相关性较好。通过对异常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或成矿热液自东南向西北方向运移。对重点化探异常进行了优选验证,认为土壤异常与云母石英片岩、北东向片理构造三者配套是确定金矿化富集部位的“三位一体”找矿标志,构造和岩浆活动为主要控矿因素。Au—As—Pb—Ag—Sb异常元素套合良好,浓集中心明显,为矿致异常。Mt-2、Mt-4、Mt-5土壤异常是本区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地段。异常组合特征指示本区东部剥蚀程度较高,西部较低,推测西部可能存在金的隐伏矿体,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江西金山金矿床黄铁矿与金成矿关系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山金矿床明显受金山—西蒋剪切带控制,金矿体产于剪切糜棱岩带中。金矿石的物质成分比较简单,黄铁矿是主要金属矿物,也是矿石中自然金的主要载金矿物,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矿物中仅占2.51%的黄铁矿中所含的金却占矿石金总量的80.80%,可见分散浸染黄铁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为了深入研究黄铁矿与金成矿的关系,作者进行了载金矿物黄铁矿活化、迁移及成分变化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构造作用的高温高压条件下,黄铁矿可以产生活化、迁移,其中的成矿元素含量有所升高,而且在多期构造应力作用下,可使成矿元素Cu、Au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