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对鲁32井水温变化、井孔条件及影响因素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2014年以来该井周围300 km范围M_L4.0级以上地震、2008年以来500 km范围M 4.8级以上地震及日本本州M 7级以上大震及特大地震与该井水温异常的关系,给出了有震异常占总异常的概率水平及有异常响应的地震占总地震的概率水平,显示鲁32井水温异常对300 km范围M_L≥4.0级小震、 500 km范围M≥4.8级地震的前兆意义不明显,映震能力较弱;对东部远场区M≥7级地震,尤其是日本本州及近海的"大震"及"特大地震"前兆意义明显,映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差分、滤波、拟合、去周期等方法,分析了临潼地震台流体与汾渭地震带上的地震及个别远场大震的关系,着重以洪洞地震为例,详细分析了地震前后临潼台流体的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临潼台水氡、水温在震前以中长期、短期前兆异常为主,水溶气主要表现为短临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3.
山东莒县井远大震异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山东莒县井水位、水温资料的分析,认为莒县井水位、水温的异常典型模式为突降,异常多为远场大震的临震异常;远场大震的发生,是对莒县井孔区域应力的卸载。目前该区域的应力状态为拉张,对莒县井孔附近区域近期震情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甘东南成县、樊坝、清水温泉、两水4口水温井自2007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后4口水温井资料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前兆异常变化,但前兆异常信息大部分淹没在趋势上升的背景中。为了更好地提取前兆异常信息,文中采用了流体资料处理时常用的差分法、变差率法、从属函数法、趋势速率法等前兆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分析了4井水温前兆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数字化水位水温资料的远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年以来全球12次M≥7.8级大震为例,从"一震多井"和"一井多震"两个不同的侧面,结合井孔的水文地质条件,依据水位同震异常变化的记录图形,分析福建省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网对不同方位的地震的远场效应。福建省数字化水位、水温资料对M≥7.8级大震产生远场效应所记录到的同震异常与震级、震中距、地震类型、地震所处的构造位置以及水点的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薛红盼  张乐  陆丽娜  李静  卫清  刘青 《地震》2020,40(1):184-202
地震地下流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监测手段。 本文分析夏垫断裂带上观测井的同震响应特征, 探讨观测井水位、 水温同震变化对夏垫断裂带的影响机理, 收集和整理布设在夏垫断裂带上的赵各庄井和西集井两口观测井水位和水温同震响应资料, 从响应的地震次数及发震位置、 异常幅度、 时间和形态类型等方面对其响应特征进行分析, 从震中距、 震级和井-含水层岩性等方面探讨了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异常的成因。 结果显示, 赵各庄井和西集井水位地震响应能力强于水温, 响应形态以振荡型为主, 对于MS7.0以上地震具有显著的映震能力。 在水温资料中, 仅有赵各庄井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有响应, 响应幅度为0.0129℃。 综合分析认为, 井-含水层岩性影响了两井同震响应形态特征, 远场大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变导致了较大的水位变幅。  相似文献   

7.
张明哲  王静  罗娜  凌燕  张朋杰 《山西地震》2021,(1):34-37,56
对河北冀16井2018-2019年水温动态特征、同震效应及干扰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整体呈趋势性下降变化,年、月、日动态规律清晰,对人为干扰、自然环境等干扰因素反应灵敏;该井水温固体潮效应明显,与水位呈反向变化,滞后水位1~2 h;水温对远场大震有同震响应,能记录到全球7级以上地震,响应特征为振荡后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宁波地震台"九五"水温仪能灵敏记录到地震前兆异常变化,2010年4年2日"十五"水温仪安装,在ZK03井同一深度并行观测。并行观测期间,2套水温仪未记录到地震前兆明显异常变化,2015年4月24日"十五"水温仪探头因供电故障停运,"九五"水温仪恢复正常记录特性。分析认为,2套水温仪探头在运行状态下产生相互干扰,从而无法记录到地震前兆异常变化。因此,小孔径、小流量观测井不宜进行水温同层平行观测。  相似文献   

9.
江苏05井、06井水温的中短期地震异常典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宿迁05井、金湖06井自2001年数字化改造以来,水温观测记录到的典型中短期异常较好地对应了华东地区的几次中等地震,并较成功地应用于日常短临预报工作。对这两口井水温的典型异常图像和预报实践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水温作为地震的直接前兆异常观测项目,在地震预报中具有相当突出的短临特征,它更多的反映了井孔区域内的中等地震引发的应力活动,在江苏地震的短期、短临预报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聊城地震水化站水温观测井于2008年8月出现奇异变化,水温大幅度指数型下降。作者在收集分析井区-水文地质背景条件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奇异变化的可靠性、产生的原因及作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奇异变化可能是井管老化微裂,导致新的低温含水层中地下水渗入井内而引起的,作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10号泉水汞短临前兆特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从10号泉地下水汞的地球化学特性入手,结合近5年来10次震例,分析并初步总结了地下水水泵的短临前兆特征,水泵的短临异常的出现往往是突发性的;汞异常形态特征基本上具有一定重复性的正异常,仅有个别地震时出现负异常。映震范围;对5级以下地震,水汞异常范围约在600km以内,对5级地上地震,水汞异常范围约在350km以内;对个别7级以上地震可能映震范围接近1000km。汞异常时间与发震;在前兆近场,往往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玉树与德令哈二口地热观测井自2007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这两口井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此外某些强地震前也有类似的异常信息.进一步对每口井的水温异常信息(诸如异常幅度、持续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及每口井对应不同地震的异常曲线形态对比、异常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这两口井在不同地震前的水温异常形态表现出高度相似性;通过对这些曲线形态的认识与分析,为今后利用水温数据进行经验预报地震的探索开辟一条新路径.另外得出玉树井水温异常的幅度随震级与震中距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震级越大、井震距越小,对应的异常幅度越大、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且玉树井的异常主要是中长周期的异常,这种特性对利用水温异常特征判断未来地震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德令哈井则呈现出短临异常特性十分明显的特点,这种特性对利用该井水温数据来判断发震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原始形态法对昌黎井数字化水温观测在4次强远震前记录的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强远震前的异常形态特征相近,主要是打破趋势,且幅度明显,认为可能是断层预滑或断裂预扩展产生的,对提高强远震前的异常识别及地震预测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芬  金明培  赵家本 《中国地震》2007,23(2):175-183
本文使用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即应用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和前兆综合信息量S数学分析,以及相关计算软件,对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N24~28°,E98~102°)的断层形变和地下流体各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台多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映震效果优于多台单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应震效果;前兆群体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且一组前兆群体异常一般会对应2次以上中强地震,显示了前兆群体异常与地震成组对应关系,而不是以往单次前兆与单个地震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系统清理分析了中国新疆温泉台、哈萨克斯坦20多年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新疆温泉台30井(泉)的氡、流量、水温,哈萨克斯坦卡帕尔井的氦气、扎尔甘特井的流量、博古特井水位、下卡姆井的氦气、萨雷扎斯井水位,映震率较高,在震前都有一定的震兆异常显示,而且前兆异常特征以高值异常为主,异常时间分布特征显示为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6.
甘肃地区水氡(流量)异常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17.
苏维刚  刘磊  孙玺皓 《地震工程学报》2022,44(3):700-706,712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发生了MS7.4地震,该次地震打破了中国大陆长时间的7级地震平静,随后在2022年1月8日发生青海门源MS6.9地震,分析这两次地震前的前兆异常变化对于青藏高原强震孕震过程和强震短临跟踪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两次地震前青海西宁佐署地震台地下流体异常变化特征、同震响应和震后效应特征分析,发现:佐署动水位异常在2021年2月25日和2021年8月25日出现突降异常变化,较好地对应了玛多MS7.4和门源MS6.9地震;佐署动水位、水温在2021年7月10日同步出现的趋势性转折异常对门源MS6.9地震有一定的时空指示意义。佐署台作为构造敏感点,其地下流体异常变化对青海及邻区次级块体上强震具有较好的短期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震源硬化模型的理论、实验及观测事实依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立德 《地震》2000,20(1):1-9
从前兆异常共性特征、有关理论分析及岩石实验结果等方面,论证了震源硬化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强震水化学前兆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研究了唐山、松潘两次7级以上强震的水化学前兆场特征。结果表明,两次强震水化学前兆场有相似的特征。在震源区,水化趋势性异常和短临突变异常所占的比例大,远离震源区所占的比例小,且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在震源区,水化趋势性异常起始的时间早,远离震源区异常起始的时间晚,趋势异常的形态均为逐渐升高。水化学前兆场的形成与区域应力场有关,但与震源应力场关系密切,可能起主导作用的是震源应力场。  相似文献   

20.
晋2井动水位与周围显著地震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晋2井动水位15年观测资料的清理,从多种观测信息中筛选出阶变型前兆异常,制定了阶变异常的标准,进而从阶变频率入手,提取阶变组异常作为周围中强以上地震的中短期前兆信息。通过R检验,认为晋2井动水位阶变异常与周围显著地震以及阶变组异常与周围中强以上地震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实践中,利用晋2井阶变组异常,曾先后较好地预测了晋2井周围3次中强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