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时气象资料支持系统包括资料预处理,客观分析,物理量诊断及图形显示三部分。该系统操作简便,分析质量高,即省时省力又可极大地增加预报信息量,是进行天气预报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地面实际蒸发量与降水是估算水资源各分量的两个重要物理量,本利用青海东部地区9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蒸散经验公式,计算了青海东部地区地面蒸发和可利用降水(降水量-蒸发量)等水资源有关的主要物理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资源部分初步分析了青海东部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应用常规高空资料和T213物理量场资料综合分析阿克苏地区大降水落区与天气系统和物理量的对应关系,给出了大降沓落区预报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山东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决策系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由11个子系统组成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决策系统中,利用在人工增雨作业前能得到的探空、雷达和云的宏观物理量等资料,确定可播区的空间分布和播云时间。运用产生降水的指标性物理量分布、卫星云图降水概率分布和模式的降水预报等综合确定作业区的地理位置。决策系统还包括航线设计和效益估算。该系统使得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指挥决策系统化,可减少盲目作业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1995年初夏致洪暴雨的卫星云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年卫星云图为基本资料,通过云图增强显示,结合气象常规资料,物理量诊断资料及降水资料,探讨贵州暴雨云团产生的大尺度天气形势背景,基本类型及活动特征,分析高低空急流和物理量场与云团活动的空间配置,并分析三种不同类型暴雨云团与降水的关系,提出了暴雨云团降水的短时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6.
阿克苏一次暴雪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高空资料和T213物理量预报产品综合分析发生在2003年3月上旬阿克苏地区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天气系统演变特点及其物理量特征,指出T213物理量预报产品对大降水落区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严萍 《广西气象》2007,28(A01):51-52,6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6年7月16-17日宜州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指出地面赤道辐合线与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减弱成的低压环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单站资料和物理量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宜州上空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  相似文献   

8.
罗雅 《贵州气象》2006,30(B09):22-23
通过分析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环江县2005年4月25日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特征分析,指出此次大暴雨天气是高空槽与850hPa,切变线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低层暖湿舌的建立及不稳定能量区是产生强降水的条件;4月由于暖湿气流不活跃,对强降水过程除了常规资料分析外,相关物理量的分析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按暴雨起始场主要天气系统的不同配置,将25例暴雨分成两类,利用同时次高空有限区网格点物理量资料,着重分析了与暴雨密切的五条基本物理量条件及对应下影响系统含义的解释。结果表明:同类暴雨中各影响系统物理图像清晰,整场分布特征更包含着有利降水发生发展的天气形势,非同类暴雨间若干物理量和场的分布特征差异明显,所得两类高空物理量场特征对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雅安区域暴雨过程的物理量特征》一文的基础上,根据成都中心气象台发布的物理量资料,对33次雅安地区区域暴雨前的物理量网格资料进行了反查,总结出了雅安区域暴雨的散度、涡度和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1.
徐海  康岚 《四川气象》2002,22(4):23-25
利用卫星云图追踪2002年7月29日-8月1日成都地区的强降水过程,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其物理量诊断场分析它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对比物理量诊断场与T213数值预告场,总结数值预告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物理量场统计分析,利用省地远程终端提供的资料设计了以天气形势与物理量场相结合的区域性暴雨剔除、预报判别模型。建立了宝鸡市盛夏区域性暴雨预报业务系统。经回报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3年6月26~28日广西全区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指出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与弱冷空气在广西维持对峙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和云图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广西上空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造成本次的强降水是对流层中低层暖湿空气被地面弱冷空气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次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孟松  卢伟萍 《广西气象》2004,25(B12):13-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3年6月26~28日广西全区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指出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与弱冷空气在广西维持对峙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和云图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广西上空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造成本次的强降水是对流层中低层暖湿空气被地面弱冷空气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云导风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采用遗传算法同化系统和中尺度MM5模式对2005年7月9~10日长江流域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同化系统可以同化常规资料和非常规资料.使用遗传算法同化系统可以有效改善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始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理量场的预报,但对降水场的预报效果改善不明显.加入云导风资料后,可进一步改善风场和温度场,使得物理量场和降水场的预报更加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16.
实时气象资料支持系统包括资料预处理、客观分析、物理量诊断及图形显示三部分。该系统操作简便,分析质量较高,即省时省力又可极大地增加预报信息量,还是进行天气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次华南暴雨过程,采用WRF区域中尺度模式进行了控制试验和同化试验.利用WRF-3DVAR同化系统同化了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种资料对初值场的影响,以及对降水和各物理量预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能改进初始场,并可改进暴雨落区和强度预报;同化可提高WRF模式对风场、温度场、高度场以及水汽场的预报能力.但有一定的时效性;同时同化探空和地面资料,比仅同化探空资料对大气低层物理量的预报能力要提高较多.  相似文献   

18.
摘 要:本文对2017年贵州中西部发生的7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划分和特征物理量分析,并与万雪丽等的环流划分方法和物理量指标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环流分型方法基本适用于贵州中西部的冰雹天气,大气层结背景如0℃层、-20℃层高度,层结温差,CAPE等与标准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说明原有的物理量阈值有可改进的地方。采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对冰雹发生最近时刻的环境潜势物理量特征的分析发现,各型对流性天气物理量特征有着共同的特征,且物理量的强度、配置等对于产生对流性天气的强度、种类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高空及地面资料、实况物理量场数据、预报经验指标、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综合分析了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为今后预报忻州市冬末初春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总结出了前期环流形势和各高度层物理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含水量、温度与云中能见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祖凡 《气象》1994,20(10):40-41
含水量、温度与云中能见度的关系江祖凡(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庐山云雾试验站,332900)我国有很多高山气象站,有大量的云中能见度与云中温度资料,能否将云中能见度、温度与云含水量之间建立起一种关系?本文试图解决这两个宏观物理量与一个微观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