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滨州地区风力预报分片方法王月兰(滨州地区气象局·256612)通过对滨州地区(包括东营市)日最大风速时空分布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本区风力预报的分片思路方法,并对滨州地区近海风力做了定量估计。1使用资料1984~1989年全区九个气象台站的日最大风速自...  相似文献   

2.
综合识别冰雹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郁青  王雨曾 《气象》1995,21(7):26-28
通过多因子综合识别法对满城1986-1988年103个强对流云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河北满城及周围地区雷达识别冰雹去的综合指标。使用该综合指标对历史冰雹云和雷雨去资料进行拟合,对冰雹去的识别成功率达95%。  相似文献   

3.
滨州雷达业务楼是与滨州第一代天气雷达站建设项目相配套的基建工程。为了适应雷达系统与外部通信系统联接的性能需求及滨州地区气象业务的需要 ,对雷达业务楼的计算机网络及语音通讯等弱电系统利用综合布线技术 ,进行统一规划、布设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滨州雷达业务楼是与滨州第一代天气雷达站建设项目配套的基建工程。为了适应雷达系统与外部通信系统联接的性能埯求及滨州地区气象业务的需要,对雷达业务楼的计算机网络及语音通讯等弱电系统利用综合布线技术,进行统一规划、布设,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模糊数学方法在国内农业气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经应用的方法有模糊聚类、模糊综合评判、模糊相似分析、模糊决策等多种。模糊数学方法中的模型识别也是农业气象预报中最常用的一种预报方法。模型识别有模型识别的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两种。下面仅介绍模型识别的间接方法——贴近度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增雨农业减灾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项目在河南、山东、吉林3省建立了层状云人工增雨外场观测作业试验区,研制了层状云数值模式,结合分析得出了层状云人工增雨新的概念模型、相应的催化条件判据和作业指标;研制了催化条件的飞机实时识别技术和地面综合集成识别技术;建立了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模拟预报的实时业务和省级的人工增雨综合技术系统(催化条件综合识别判据、实时监测识别技术、催化指标和作业决策系统等),提出了相应的作业流程。 在鄂西北(十堰市)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区进行了大量外场观测和作业试验,用研制的三维对流云催化模式进行实时预报和催化数值试验,初步提出了催化的最佳部位、时机和剂量;开发应用了高成核率火箭;用雷达识别作业条件并建立了指挥作业的技术流程,因而大大减少了作业的盲目性,提高了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徐阳春 《高原气象》1991,10(4):420-425
本文采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概率法、双参数点聚图法,综合对六盘山区151个暴雹个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六盘山区雷达识别冰雹云的定量综合指标。结果表明,综合指标达到2.9时,识别雹云的成功率达92.1%。  相似文献   

8.
“双线偏振雷达气象产品生成软件系统研制”是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已经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利用多种双线偏振雷达资料,针对双线偏振雷达资料预处理和质量控制、降水估测方法、降水粒子系统识别、雨滴谱反演、含水量计算等方面的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集成,建立了“双线偏振雷达气象产品生成软件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多种双线偏振雷达数据进行处理,实时生成降水估测、冰雹识别、降水粒子系统识别、雨滴谱反演等产品。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概率法、多参数点聚折线法,对宁夏川区2003~2008年汛期160个暴雹天气个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多普勒雷达识别宁夏川区强对流天气的定量综合预报指标。结果表明,综合指标达到2.8时,识别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成功率达87.1%。  相似文献   

10.
刘书华 《贵州气象》1997,21(2):28-29
通过对六盘水市1994-1996年15个强对流云的多因子综合识别法,找出了六盘水市识别雹云的指标。另外,该系统还有如下功能:预测雹云移动径、文件删出、指挥高炮作业,防区作物显示、文字地图叠加等。  相似文献   

11.
暴雨云团的多尺度识别方法及其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改利  刘黎平 《大气科学》2007,31(3):400-409
将一种暴雨云团的多尺度识别方法——层级聚类法,应用于β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及临近预报中。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笛卡尔坐标下的雷达反射率因子进行聚类,得到比较详细的较小尺度的暴雨云团,然后设定阈值,将云团之间差异小于阈值的进行合并,可以得到较大尺度的云团,逐步放宽合并阈值,可得到更大尺度的云团。选取广州雷达2005年3月的飑线过程和温州2005年9月的台风过程对这种方法的识别结果进行了详细说明,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识别不同系统的β中尺度对流云团,并能识别出其中反射率较强的γ中尺度云团,识别结果合理。采用这种方法识别不同尺度的暴雨云团,有利于跟踪、预报造成中国暴雨主要原因的β中尺度系统,也可兼顾β中尺度系统中的γ中尺度对流单体。根据预报时效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云团识别尺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逻辑的冰雹天气雷达识别算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确定了冰雹天气的5个雷达识别指标和不同季节识别指标对应的隶属函数,采用等权重系数法建立了基于模糊逻辑原理的冰雹天气识别算法。应用雷达回波拼图数据、冰雹灾害报告和常规探空资料,对2008—2012年华北地区103个冰雹样本进行了识别效果检验,给出了识别评分结果、识别提前量和冰雹位置等。结果表明:华北区域性冰雹的识别命中率、虚警率和临界成功指数分别为73.9%,36.4%和51.9%,其中石家庄地区的零散冰雹能够被完全识别,最大直径超过30 mm冰雹对应风暴单体综合识别判据在0.85以上;在空间分布上,被识别到可能出现冰雹的风暴单体区域和实况有冰雹的测站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冰雹出现位置一般位于强风暴单体的周边区域;相对单要素识别,综合识别算法识别准确率有所提高,识别范围得到改善,自动化程度也较高;冰雹被识别到的最早时间普遍早于冰雹出现时间,平均提前量为30 min。  相似文献   

13.
一种简易的多普勒雷达速度模糊纠正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普勒天气雷达是监测强对流天气中尺度风场的重要手段。纠正速度模糊是多普勒雷达探测风场信息有效应用的前提。速度模糊纠正技术大多需要首先对模糊点集或非模糊点集进行识别,如果无法识别或识别错误,将造成纠正过程的失败或需要人工识别。文章提出了一种不需先对模糊点集或非模糊点集进行识别的纠正速度折叠的简便方法。它只需首先将存在折叠的速度场恢复为连续的速度场;然后对其速度数值是否存在整体偏移做出判断和调整。给出的存在严重模糊的台风个例的速度模糊纠正实例表明,这种方法对二次折叠也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4.
阵风锋自动识别与预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阵风锋的回波特征, 该文设计了阵风锋自动识别算法。在速度场中,考虑辐合线识别;在强度场中,考虑窄带回波识别;根据窄带与辐合线的空间一致性,综合二者识别出阵风锋。基于该算法,以锋线闪烁和物理量输出两种方式实现了预警功能。最后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和2009年6月3日河南商丘、郑州及2009年6月5日安徽阜阳3个雷达站探测的阵风锋98个体扫样本资料检验了识别效果,并采用临界成功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双向梯度法能有效滤除大范围降水回波而保留窄带回波;该算法只需考虑较低仰角层,大大提高识别效率。在速度场中采用的算法能有效识别出径向辐合线,同时也适用于低空径向风切变和辐合线的识别;利用临界成功指数对98个体扫样本进行识别率评估,识别率达到68.4%。  相似文献   

15.
海陆风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20年国内外海陆风环流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海陆风日识别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根据研究中所采用资料类型的不同将识别方法分为:①应用常规资料识别,②应用大气遥感资料识别,③应用数值模拟结果间接识别.在第1种识别类型中,从影响海陆风形成的主要因子入手,将海陆风日识别标准归结为6项,并分别对各项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后两类的讨论中主要评述了几种典型的海风日识别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人工防雹作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防雹作业中冰雹云的预报、识别的几种方法,并对冰雹云的作业部位、作业时机、催化剂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现今利用普通气象资料对下击暴流进行识别预警的可行性很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下击暴流识别追踪和预警方法。首先,采用光流法对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的光流场进行分析,得出风暴核心随时间演变的规律。然后,采用拉格朗日力学模型对风暴核心顶高的下降过程进行函数拟合。再采用直方图和巴氏系数统计分析法,对风暴核心中层径向速度场中的"正负速度对"图像进行匹配识别,综合一系列阈值的判定,最终实现下击暴流的智能预警。提出基于多层迭代的局部约束光流算法,有效改善了传统光流法对回波这类非刚体移动目标的不适用性。提出直方图和巴氏系数统计分析法,解决了因径向"正负速度对"图像的非对称结构而造成的图像匹配难题。个例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风暴核心抬升和急速下沉的前期识别出潜在的下击暴流,并对风暴核心下沉速率和到达近地面的时间做出估测,从而实现下击暴流的智能识别、预警。  相似文献   

18.
陈青青  李彪  汤志亚  杨玲  王耀萱 《气象科技》2017,45(6):1006-1010
为增强地基可见光全天空云图中云与天空的特征和区别,提高云检测率,基于图像复原和图像增强技术提出一种改善云图质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暗通道去雾算法进行图像复原;采用亮度直方图均衡增强图像纹理细节;综合两种方法,先图像复原,再图像增强。按低能见度薄云、低能见度厚云、高能见度薄云、高能见度厚云4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除高能见度薄云采用单一的图像复原使云检测效果降低外,图像复原和图像增强都能使云检测和云量识别准确率提高;综合二者,云检测和云量识别准确率进一步提高;该方法对薄云和低能见度云图的改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朱天征  腾岩 《贵州气象》1999,23(6):33-35
利用滨州地区1988-1997年的雷达回波,降雹资料及有关的高空探测资料,对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参数和环境场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降雹与雷达回波顶温度,回波强度,0-20℃之间云体的厚度,700hPa上的比湿及云体的冷暖厚度之比等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对华南前汛期同一天出现的两次强对流天气的不同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锋面过境前,局地辐合引发了单纯性分散的雷雨大风,在雷达速度图上无明显特征。锋面和切变线过境时,伴随着局地涡旋,造成了更为激烈的雷雨大风和广州市区突发性暴雨,在速度图上出现了明显的逆风区,本文还对雷达速度图和自动站资料在强对流天气识别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