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10月10日至16日,中国鱼类学会在西安召开了学术年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36个科研、生产和大专院校的代表80余人。会议由中国鱼类学会名誉理事长、著名鱼类学家伍  相似文献   

2.
邓昂 《海洋与湖沼》1981,12(1):100-100
日本著名鱼类学家、日本鱼类学会前会长阿部宗明博士(Dr.T.Abe),于1980年10月在西安出席中国鱼类学会学术年会期间,提出了志愿加入中国鱼类学会的要求,并经该会理事会研究,一致同意接纳阿部博士为中国鱼类学会会员。该会名誉理事长伍献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世界上鱼类分类尚无一个分类系统得到普遍采纳。然而,1994年加拿大著名鱼类学家约瑟夫·纳尔逊(Joseph S.Nelson)撰写的《世界鱼类》及其分类系统甚得现代各国著名鱼类学家的好评,并已被许多教师作为鱼类学或鱼类生物学课程中鱼类分类的入门书,也被许多鱼类学家及其他动物学家作为参考资料。《鱼类分类学》一书首次采用了约瑟夫·纳尔逊1994年的分类系统,并引用了国内外鱼类分类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世界鱼类62个目及分布于我国的1415个属种的分类特征及地理分布,是一部我国最新鱼类分类学著作。全书共分七章,附精美的鱼类插图200余幅,书后有种以上分类阶元的拉汉鱼类名称索引及主要参考文献,便于读者查阅。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率不断加强,高额掠捕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环境污染直接威胁鱼类生态栖息地、人工增养殖培苗系统对天然鱼种遗传多样性的破坏等,已在相当程度上导致物种绝灭、传统鱼种资源衰退和种质资源的退化。因此,尽快查明我国鱼类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持续利用重要鱼类资源和开展濒危鱼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已成为当今鱼类学研究的优先主题,更需委我国鱼类学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着这一热衷愿望,中国鱼类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1993年学术年会,于1993年10月25日-30日在青岛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了全国鱼类学界的积极响应,应…  相似文献   

5.
信息六则     
▲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被定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科普工作会议上,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被命名为"上海市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鱼类标本室由已故著名鱼类学家朱远鼎教授于1952年创立,经过一代一代的研究和工作人员的整理补充,目前已收藏了国内外鱼类标本约2000种(占中国鱼类种数的2/3),近10万号,收藏有常见的淡水和海洋经济鱼类标本以及许多世上绝无仅有的鱼类新种模式标本:有中华鲟、白鲟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本;有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国内仅有的2尾莱氏矮虾虎鱼(成鱼雌体体长不足10毫米)标本;有日本明仁天皇赠送的60余种产于日本的名贵虾虎鱼类标本和各国赠送的罕见鱼类标本.这是我国鱼类标本较为齐全、能为国内外鱼类学家研究中国鱼类提供标本和资料的少数标本室之一.  相似文献   

6.
胡传林 《海洋与湖沼》1983,14(1):102-102
中国鱼类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暨1982年学术年会于9月12—18日在安徽省九华山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十九个省、市的代表共97人。澳大利亚博物馆鱼类馆馆长、鱼类学家John R.Paxton博士偕夫人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这次大会总结了学会成立三年来的工作,研究和确定了今后的工作方针,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刘建康教授当选为理事长,廖翔华、成庆泰教授、郑葆珊副教授当选为副理事长。会议还开展了以鱼类生态、资源为主的学术讨论,共收到论文报告84篇。在大  相似文献   

7.
1991年10月中旬,中国鱼类学会在武昌市召开了1991年学术年会。会议邀请了全国各研究单位及  相似文献   

8.
鳚亚目鱼类是鲈形目中较大的一个亚目,现知全世界有127属,700余种(Nelson,1994)。目前还不断有新种发现,多数为海洋鱼类,世界性分布。鳚亚目鱼类大多体型较小,对它们的研究也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这一类群的认识也愈来愈深入,其种类、区系与动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特点正逐渐为研究者所揭示。其中有些种类由于在海洋生态学、环境生物学和渔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而吸引着许多鱼类学家和生态学家的注意和对其进行研究(Kotrschal,1992;Springer,1993;Stepien,1993)。印度-西太平洋是鳚亚目鱼类种类最多的海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题为“团结奋斗,为了中国鱼类学的明天!”的中国鱼类学会第一届青年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25日~29日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中国鱼类学会名誉理事长刘建康、费鸿年、廖翔华写了贺信,希望青年工作者深入研究鱼类学为祖国多作贡献。大会特邀  相似文献   

10.
1987年8月8日在舟山渔场北丁星正西北与大戢洋东交界附近由涨网在落潮时捕到一尾黄边副鳞潮捕获7小时后死亡。根据资料记载,黄边副鳞鲀分布于南海诸岛海域,属鳞鲀科副鳞纯属鱼类,在东海是首次发现。因此对于研究鱼类学、鱼类生态  相似文献   

11.
信息之窗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科普工作会议上,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被命名为“上海市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鱼类标本室由已故著名鱼类学家朱远鼎教授于1952年创立,经过一代一代的研究和工作人员的整理补充,目前已收藏了国内外鱼类标本约2000种(占中国鱼类种数的2/3),  相似文献   

12.
9月21日,日本大洋钻探船“地球”号载着科学家离开Shingu港,执行“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第314航次———南海地震区域实验项目(图1)正式开始科学钻探。图1 IODP第134航次钻探位置日本是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震源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俯冲带。要理解地震如何发生、对地震作预报,必须研究引发地震的源头,监测太平洋板块在海底向下俯冲的运动。位于日本西南海岸的南海海槽,几百万年以来已经引起了多次大规模的地震和海啸,包括1944年和1946年历史上著名的大地震两次地震按里克特震级算分别达到了8·1级和8·级。科学家将从这一俯冲区采集地…  相似文献   

13.
杜荣华 《海洋与湖沼》1987,18(1):107-107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中国动物学会所属的鱼类学会于1986年8月21—2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了第六次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代表114人参加了这次会议。鱼类学会副理事长廖翔华教授主持了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 中国在1998年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rilling Program, IODP), 迄今为止已组织了4+1个航次的大洋钻探。通过IODP-CPP (complimentary proposal project)项目, 我国科学家主导完成了349、367/368/368X多个钻探航次, 实现了对南海张裂—破裂—扩张发育历史的钻探和取样, 对南海生命史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367/368/368X航次在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钻探取得的最新成果, 证实南海北部陆缘不同于伊比利亚型陆缘, 具有陆洋转换迅速的特点, 洋陆过渡带地壳内有一定程度的同张裂岩浆侵入和底侵。钻探航次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钻探结果提升了对陆洋转换过程和机制的认识。航次期间, 广泛而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极大提升了中国科学家对钻探平台管理、国际大团队合作管理以及人才培养和科普互动等各方面的认识, 加快了中国海洋科考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鳚亚目鱼类是鲈形目中较大的一个亚目,现知全世界有127属,700余种(Nelson,1994)。目前还不断有新种发现,多数为海洋鱼类,世界性分布。 鳚亚目鱼类大多体型较小,对它们的研究也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这一类群的认识也愈来愈深入,其种类、区系与动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特点正逐渐为研究者所揭示。其中有些种类由于在海洋生态学、环境生物学和渔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而吸引着许多鱼类学家和生态学家的注意和对其进行研究(Kotrschal,1992;Springer,1993;Stepien,1993)。 印度-西太平洋是鳚亚目鱼类种类最多的海区之一,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此领域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日本学者Masuda等(1984)总结了日本沿岸鳚亚目鱼类有86属212种,菲律宾已知有36属80余种(Herre,1953)。中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适合于鳚亚目鱼类栖息的生境相当广泛,种类也相当丰富。作者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标本和文献资料,经初步分析得出中国海区现有鳚亚目鱼类33属78种。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00号项目的研究内容为:晚第四纪海面变化、测量、对比及其应用.该项目的最终会议已于1987年7月20日至30日,在加拿大东部的哈里弗克斯市(Halifax)举行,来自28个国家,约有60多位科学家赴会.中国工作组正、副组长秦蕴珊、谢在团,秘书长赵松龄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分两阶段进行,从7月20日至26日为野外地质旅行时间,代表们考察了芬德湾(Fundy Bay)及其附近的大陆冰川堆积地貌、大陆冰川区海面变化遗迹和古岸线变迁的证据.经过一周的实地考察,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7月27日至7月30日,代表们在哈里弗克斯市的达尔赫斯(Dalhousie)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45位科学家在会议上作了科学报告,展示了各国对该项目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由欧洲大洋钻探研究联盟(ECORD)组织实施的IODP 364航次目前开始向各成员国召集船上科学家。该航次同时也是IODP和ICDP(国际大陆钻探计划)联合实施的首个项目。IODP 364航次计划在墨西哥湾钻探地球上最大的陨石坑——墨西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研究白垩—第三纪界线灭绝事件及其造成的环境及生态影响。航次首席科学家由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Joanna Morgan教授和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Sean Gu-  相似文献   

18.
自从几位英国地理学家访问了中国、并报道中国自然地理研究概况以来已将近十年了。那时,虽获知中国科学家对海洋地质学、海岸地貌学和南海珊瑚礁工作的兴趣,但是都无法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已经完成的海岸与海面变化工作相类比。除了在Bird(1985)和Bird and Schwarfz(1985)的最近总结外,很少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有关于海岸和海面变化的论文在会议上宣读或公开发表。1986年10月7—14日在山东青岛和烟台举行的国际海面变化及应用学术讨论会则改变了这种情况。这次会议得到了联合国教  相似文献   

19.
郑澄伟 《海洋科学》1984,8(1):53-54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豪塞(1929,1930)业已证明,脊椎动物脑垂体里的激素对鱼类生殖腺发育排卵具有同样效力,这一发现对人工诱导鱼类排卵技术的创立,无疑起着积极的影响。1932年后,苏联和巴西学者利用垂体诱导圈养经济鱼类排卵获得成功。这些成就引起动物生理学家和鱼类学者的普遍重视。垂体注射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科学家在距离南极公海(外海)850千米的罗斯冰架下面,首次发现生机盎然的生态圈。科学家利用潜水型照相机深入740米的冰层,在温度为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里,实地观察到鱼和片脚类动物,并拍摄了照片和影像。这个生态圈是个楔形区域,深度有10米,顶部是冰层,底部是布满岩石的不毛之地,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这里没有阳光,而阳光一向被认为是地球生命不可缺少的能源。研究人员远距离操作1.5米长的机器人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