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罗大有 《矿床地质》1998,17(Z3):483-486
近年在辽阳市铧子地区勘查工作中,首次发现和评价了下寒武统碱厂组V号石膏工业矿层,该矿层较比现正开采的东北地区唯一的工业膏层——馒头组I号膏组的厚度大、品位高,展示了良好的地质前景。本文介绍了含膏岩系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成因类型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粤北星子盆地石膏矿床控矿因素分析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新 《广东地质》2003,18(2):33-37
星子盆地石膏矿床位于粤北,是目前在粤北地区发现的唯一石膏矿床,3层巨厚层状含膏层赋存于晚白垩世灯塔群地层中。按其分布地理位置划分为星子、三里岗、良塘3个矿段,总矿化面积达66km^。初步分析表明,矿床严格受地层、构造、岩浆岩、古地理环境、古气候等因素的控制。以往对矿床的地质评价工作程度较低,今后需对矿床重新评价,扩大矿床规模,其潜力巨大。矿区外围的清水盆地和南雄盆地,成矿地质条件与星子盆地类似,而且在南雄盆地也已发现石膏矿化,是外围找矿最有利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南坑石膏矿床位于赣中南吉泰盆地的泰和县,是目前在赣中南早禾凹陷中发现的唯一石膏矿床,3层中层状含膏层赋存于晚白垩世周田组地层中。按其分布的地理位置划分为东、西二个矿段,东矿段(8~22线)、西矿段(7~0线),总矿化面积为29km2。初步分析表明,矿床严格受地层、构造、古地理环境、古气候等因素的控制。以往对矿床的地质评价工作程度较低,今后需对矿床重新评价,扩大矿床规模,其潜力巨大。矿区外围的泰和凹陷、早禾凹陷和桐坪凹陷,成矿地质条件与南坑类似,而且在泰和凹陷已发现石膏矿层,是外围找矿最有利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云南保山市西邑铅锌矿矿体顶板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邑铅锌矿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香山组(C1x)地层中,矿床成因为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流沉积型(SEDEX型)铅锌矿床.矿体顶板炭质层厚度与矿体厚度显示出具正相关关系.根据矿体与相邻地质体及地质现象的关系,结合区内找矿实践,直接找矿标志有:铁帽、构造破碎带、重晶石化等,间接找矿标志有物、化探异常等.  相似文献   

5.
王孝国 《地质与勘探》2014,50(5):932-937
郭家沟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发现历时约十年时间,矿床位于西成铅锌矿带(田)的东段,属于洛坝铅锌矿床的东延,在地表无任何矿化显示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分析地质成矿环境,确定找矿靶区;然后使用激发极化发现异常,并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研究深部含矿层位、控矿构造形态;最后通过研究区域构造、围岩蚀变、含矿地层及其岩性组合特征得出:郭家沟矿区含矿带地层就挟持于F1与F5断裂之间,形成一个呈东西向展布的舌状地质构造体,是寻找本类型铅锌矿的直接标志;矿体集中分布在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焦沟层(D2a2-2b)的千枚岩与(D2a2-2a)的厚层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硅化灰岩接触带的硅化灰岩一侧;另外,硅化、铁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网脉状)、碎裂角砾岩等蚀变是找矿的重要标志。通过矿床的发现经过、矿床地质特征及物探异常特征研究,指出了该区的找矿方向;郭家沟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发现拓宽了西成铅锌矿带(田)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矿床地质研究中的下列进展:①全球构造与成矿作用已成为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②超大型矿床研究进展;③研究成矿作用的新思想;④在已知矿区(带)及其附近和深部找矿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突破;⑤流体与成矿研究异军突起;⑥矿床地质研究中高新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了矿床地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宋旭波  李光明  张志 《地质论评》2016,62(S1):43-44
吉松铅锌矿位于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吉松村,是扎西康整装勘查区中新近发现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宋旭波等,2015)。由于矿床整体工作程度较低,目前仅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尹远等,2015;曾凡淼等,2010;余江等,2016),但对于矿床找矿方向问题研究却极为薄弱,特别是矿床外围找矿潜力评价工作尚未进行,严重阻碍了勘查工作的推进。在近来对于矿床外围开展的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一系列较好的找矿远景区。本文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探讨吉松铅锌矿外围的化探异常,为在外围找矿的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岔沟门银多金属矿田是冀北地区发现的具超大型远景的大型矿床,是地物化综合找矿的成功实例。本文在简述矿床地质特征及发现过程的基础上,从勘查技术方法、成矿规律和找矿思维三方面论述了矿床发现的地质意义。总结了该矿床的有效勘查工程系统及工作程序;提出了“激电异常+土壤异常+蚀变”三位一体的找矿模式;指出了矿区内Mo(Cu)-(Cu—Pb—Zn)~(Pb—Zn—Ag)-(Ag—Au)的矿床分带特征;强调了矿床勘查活动是一种探索性很强的劳动,在收集好准确、洋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同时,用创造性思维,从成矿系统的角度,在系列异常中寻找可能存在的矿床或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9.
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上部。含膏岩系为一套局限海潮上泥坪相和萨勃哈蒸发泥坪相的碳酸盐岩沉积。一般含膏5层,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好。膏层中心为斑状石膏一硬石膏,上部和下部则为石膏,直接顶、底板和夹矸皆为膏化角砾状微晶白云岩,呈交代渐变接触。石膏中未见气液包裹体,硫同位素δS~(34)在12.20—14.18‰之间。该矿床为古萨勃哈成因的石膏矿床。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相山铀矿田北部多个铀矿床深边部找矿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找矿空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铀成矿与次火山岩(脉)体有着密切联系的规律愈加明了。通过与石马山(612)矿床位置毗邻的中型以上岗上英(613)铀矿床类比,阐述了矿床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地质因素,并分析石马山(612)等矿床探采资料,认为石马山(612)矿床深边部存在着类似岗上英(613)矿床控矿的构造和次火山岩(脉)体,并可发现盲矿体,为该铀矿床深边部找矿提出了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三都地区发现许多汞、金、锑、铅锌矿床(点),在以往地质工作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认识基础上,通过遥感、物探、化探方法对各矿床(点)间的空白带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在下排正地区发现了金锑矿体。下排正地区金锑矿产于F33断层上盘,围岩为上寒武统三都组一段(∈3s1)条带状灰岩,蚀变有黄铁矿化和毒砂化;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具有较大的金锑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周边地区与新生代盆地卤水活动有关铅锌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随有  祝新友  王京彬 《矿产与地质》2009,23(3):210-213,246
青藏高原周边已发现大量的铅锌矿床,规模巨大,具有一些相似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均属于后生的、低温热液型矿床,具强烈层控性质,受控于特定的含矿地层(岩石)组合,下部为相对透水的砂岩、砂砾岩,上部为碳酸盐岩,发生广泛的蚀变作用,包括退色、白云石化等。这类矿床大体可与MVT矿床类比。矿床的形成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盆地卤水的活动有关,圈闭在不整合面下的含贱金属元素与油气的卤水沿透水层运移,在适当位置沉淀成矿。由此决定了这些地区的主要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入及勘查的进展,将会有更多更大规模的(MVT)铅锌矿床被发现。  相似文献   

13.
方开雄  朱光荣 《贵州地质》2010,27(3):213-216,212
本文根据该矿区所获地质勘查成果资料,通过初步综合分析,总结描述了矿区基本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提出区内划分留茶坡组(Z∈ lc)与九门冲组(∈1jm)分界及钒矿层(体)对比的标志层,对指导该区找矿及勘查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1:10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查证,在河谷的水系洪积物中发现孔雀石化中粒砂岩之转石,按照转石找矿法进行矿源层追索,新发现砂1岩型铜(银)矿产于上石炭统科古琴山组微细粒-中细粒砂岩中,是阿吾拉勒地区新发现的一种铜(银)矿床类型.发现铜(银)矿(化)体15条,矿体中铜与银呈正相关关系.该矿床的发现对阿吾拉勒地区普查找矿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连金石滩海岸带地层剖面由凉水湾始,经大林子海岸至葛屯金石滩港止,沿途可见新元古代震旦纪营城子组、十三里台组、马家屯组、崔家屯组、兴民村组和早古生代寒武纪葛屯组、大林子组、碱厂组及馒头组。其中,葛屯组和大林子组为二组层型剖面的命名地。除碱厂组和馒头组以外,其他各组命名地均来自大连地层小区,为大连地区独有。在考察珍贵地层剖面的同时,还可欣赏玫瑰园景群、恐龙园景群、南秀园景群和鳌滩园景群等丰富的地质地貌遗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繁峙县龙池河矿区铁矿成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论述,针对五台群石咀亚群金刚库组(W1j)火山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的赋矿特点,明确了条带状磁铁石英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层。磁铁石英岩层紧闭式褶皱部位与呈东北-西南走向、形状较为规则且有宽缓变化趋势的磁异常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东部。前人对姚家岭矿床开展了一系列矿床学、地球化学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但在矿区进一步的找矿勘探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为姚家岭矿床地质特征复杂,先期的矿床普查勘探和综合地质研究程度不够。近年来一些学者基于新的勘探成果对于姚家岭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有了新认识。本文基于姚家岭矿床新的地质勘探数据和研究成果,利用GeoModeller隐式三维地质软件重新构建了矿区三维地质模型,深入解析了姚家岭地区复杂的地质特征和构造形态,并进一步利用三维成矿预测方法对矿区深部未探明的层控式和接触式矽卡岩型矿体进行了预测,圈定了深部找矿靶区。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矿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鲁甸乐马厂银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云满 《矿床地质》1999,18(2):121-128
乐马厂银矿为地矿部“八五”重点普查项目,普查找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矿床达大型规模。该矿床类型独特,为国内、外少见的独立银矿床,因此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赋存规律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文章在乐马厂银矿床地质背景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作用,并论述了其为产于叠瓦状逆冲-推覆断裂破碎蚀变带中的独立银矿床,其矿化作用过程经历了古构造-沉积(矿源层形成)和构造-热液(充填交代富集)两个阶段,构造活动控制了银矿化作用和银矿体的最终定位。这对在滇东北地区寻找此类银、铅锌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元古界和古生界层控铅锌矿床与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与交代,以及火山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主要成矿时代为中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本文着重讨论其超大型铜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评价标志。并对比我国相似铜铅锌矿床类型,探讨我国热水成因铜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提出进一步找矿评价方向。  相似文献   

20.
信和培 《物探与化探》1988,12(4):308-311
合口石膏矿是在地质上施工了1、2、3三个千米孔(见图1)均未见矿,地质找矿失去方向的情况下,后经重力、电测深普查圈定了找矿靶区,通过钻探验证发现的特大型矿床,取得了运用重力、电测深普查膏盐矿床的重大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