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北侧发育有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带,位于甘肃徽县地区的太白岩体是该花岗岩类的一部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表明,太白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21.8Ma±1.5Ma,属于印支期晚期。主要岩石类型为灰白色—肉红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太白岩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79.0×10-6~194×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Eu负异常明显;高场强元素(HFSE)Nb、P、Ti、Y、Y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强烈亏损。太白岩体是以中基性岩石为主的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且处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后碰撞(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期花岗岩,是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全面碰撞导致增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西南缘地处北秦岭、北祁连、贺兰山构造带交接部位,构造带西段的南华山弧形构造带中发育有大量早古生代花岗岩体(岩株),侵入于下元古界海原群以及中寒武统香山群、下奥陶统阴沟群中。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其次为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并有少量角闪奥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等,其中普遍含有暗色闪长质包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主要为准铝-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具有明显高Al2O3、低MgO特征,尤其是低Y和Yb、高Sr和Sr/Y比值特征,类似于典型的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组成。同时,岩石明显亏损Nb、Ta、P 和Ti,富集Cs、Rb、Ba、Th、U、K、Pb、Nd、Zr 等。综合分析认为,早古生代祁连俯冲洋壳板片熔融,熔体与楔形地幔熔体混合后上侵,并与下地壳熔体再次混合形成了南华山花岗岩。利用LA-ICPMS法测得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16±14 Ma,代表了花岗岩结晶年龄。综合利用区域地质、地层特征和不整合接触关系,限定祁连-秦岭交接区俯冲、碰撞造山和地壳加厚发生在志留纪末期。  相似文献   

3.
南秦岭勉略带北光头山花岗岩体群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1,自引:15,他引:31  
南秦岭勉略带北部花岗岩体从闪长岩到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变化,反映了钙碱性岩岩石组合特征,矿物组成以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为主,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磁铁矿和榍石,岩石化学上它们相对高K、Sr,Zr/Y比值较高,富集LEE和LILE,贫化HFSE,与后碰撞富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一致。此外,它们明显亏损Nb、Ta,低Y、Yb和有较高的 LaN/YbN和Sr/Y比值,多数岩体发育淬冷岩浆结构的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包体与寄主花岗岩的稀土及微量元素存在明显差异,证明它们是地壳增厚背景下,可能由下部地壳拆沉作用导致的分别来自幔源和下部地壳熔融的二元岩浆混合演化的产物。个别高分异岩体的Fetot/Mg比值高、明显亏损Sr、Ba、Ti、P,呈现了向强分异A型花岗岩过渡的后碰撞富钾过铝偏碱性花岗岩特征。因此,结合西部岩体形成年代早于东部岩体分析,西部形成时代较早偏中基性的含有大量闪长质微粒包体的岩体代表了早期下部地壳拆沉作用的发生,东部形成较晚分异程度高的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体的出现指示了南、北两大陆块碰撞汇聚后向伸展的转折,而更晚期高度分异的姜家坪富钾花岗岩体的出现则表明秦岭造山带已进入主碰撞结束期的伸展拉张演化阶段,并预示了新的板内演化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位于大别山东段,钼矿化与石英正长斑岩和爆破角砾岩紧密相关.石英正长斑岩和爆破角砾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6.1±2.2Ma和112.9±1.2Ma,侵位于早白垩世.两类岩石都显示出高钾、富碱、富铝的特点,属过铝质A型花岗岩,具有较高浓度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相对低含量的高场强元素以及较低的HREE和Y、Yb含量,暗示其源于石榴石作为残留相的较深层次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石英正长斑岩εHf(t)变化于-14.4~-12.4,分布于亏损地幔演化线之下,tDM2变化于1598~1707Ma,指示岩浆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古老下地壳可能由宽坪群(1.85~1.4Ga)组成;爆破角砾岩εHf(t)为-10.1~-2.7,tDM2为1097~ 1486Ma,指示物源区比斑岩更年轻,可能来自宽坪群与地幔物质的混合.以上表明,从石英正长斑岩到爆破角砾岩,成岩岩浆来源变深,由地壳为主演变为壳幔混合,形成于碰撞造山加厚地壳的减薄过程;在大地构造上,能够作为源区的地层单元皆分布于矿区以北,因此我们认为在中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华北大陆板块向南俯冲到大别山之下.  相似文献   

5.
弓虎军  朱赖民  孙博亚  李犇  郭波  王建其 《岩石学报》2009,25(11):3029-3042
东江口花岗岩体位于商丹与勉略缝合带之间的南秦岭中部,其中存在大量基性暗色微粒包体.锆石的LA-MCICPMS联机U-Pb年代学分析表明,东江口岩体的形成年龄为223Ma,其包体锆石的结晶年龄为222Ma,与寄主岩体大致同时形成,指示秦岭造山带印支晚期岩石圈构造体制属性从挤压.伸展转变发生在220Ma左右.锆石的Lu-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南秦岭晚三叠纪花岗岩是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亏损的幔源岩浆与南秦岭(或扬子)的基底地壳物质可能为南秦岭地区晚三叠纪花岗岩的源区物质,它们的形成起因于秦岭造山带在主造山期后发生的岩石圈拆沉作用.大约220Ma开始,南秦岭岩石圈构造应力性质从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转变,岩石圈发生拆沉作用,地幔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底侵于下地壳,诱发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当岩浆沿构造薄弱带上升过程中,幔源岩浆与寄主岩浆发生成份的交换,两种岩浆混合过程中不完全混溶,最终形成寄主岩体和暗色基性微粒包体.  相似文献   

6.
铜厂沟大型斑岩型Mo-Cu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西缘义敦岛弧带南端,钼矿化与花岗闪长斑岩紧密相关。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4.57±0.29Ma(MSWD=0.73),侵位于晚白垩世。岩石的Si O2为63.03%~69.60%,Na2O+K2O为6.97%~9.11%,具高钾钙碱性和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88~1.05)特征。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Pb等),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Ti、Nb、P等),并且具有较高的Sr/Y和La/Yb比值,及较低的Y、Yb及Mg O含量。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铜厂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可能起源于加厚下地壳岩石的部分重熔。地球化学投图显示,铜厂沟岩体呈现出晚碰撞-碰撞后花岗岩特征,指示着岩体可能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后由挤压转换为伸展构造环境;岩浆上侵过程中含矿热液沿构造发育部位运移,在酸性岩体内形成细脉浸染状钼(铜钨)矿化,在构造破碎带、层间滑动带和玄武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交代形成矽卡岩型Cu、Pb、Zn多金属矿体和热液脉型Pb、Zn、Ag多金属矿体,构成钼(铜钨)→铜钼→铁铜金→铅锌的成矿元素分带和斑岩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斑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对该铜矿带南段日曲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件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8.2±0.2)Ma、(38.8±0.2)Ma,为喜马拉雅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斑岩具有C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未经明显的地壳混染;源区残留相主要由角闪石、石榴子石、金红石组成,并经历了较弱的壳幔混合作用。研究表明,日曲岩体的形成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诱发妥坝-芒康左行走滑断裂活动有关,下地壳部分熔融及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使斑岩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晚三叠世花岗岩类在秦岭-大别造山带西端广泛分布,其成因机制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对于反演华北、扬子两大板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在三叠纪时期的拼合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西秦岭天水地区柴家庄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进行精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暗色包体中普遍发育针状磷灰石及斜长石捕掳晶,暗示岩浆混合作用;暗色包体具有较低的SiO2(60.27%~60.38%)、高的Mg#(54~55)和Nb/Ta比值(14.8~16.6),表明其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作用;寄主二长花岗岩表现出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富集Sr、Ba,亏损Y和HREE,岩石的Sr/Y比值介于88~98之间,Y/Yb比值介于13~15之间,暗示源区有石榴石残余.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提出柴家庄二长花岗岩可能为增厚的造山带下地壳在碰撞后伸展环境下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可能与晚三叠世时期秦岭造山带的板片断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糜署岭花岗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秦岭造山带南缘勉略缝合带附近发育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带,位于西秦岭地区勉略缝合带北侧的糜署岭岩体是该花岗岩带的一部分。本文对糜署岭岩体寄主岩及二长闪长质包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糜署岭岩体的结晶年龄为214.5±1.6Ma(MSWD=0.24)。糜署岭岩体寄主岩和二长闪长质包体A/CNK在0.64~0.97之间,具有准铝质特征。稀土元素总量(∑REE)为197.3×10-6~246.6×10-6,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上显示为右倾型,Eu具有中等的负异常。高场强元素Ta、Nb、P、Ti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明显亏损,而Rb、U、La、Zr、Hf、Nd、Y等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寄主岩和包体是同源岩浆演化而来,是以基性岩为主的源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为I型花岗岩。糜署岭岩体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花岗岩类,是印支期扬子与华北地块全面碰撞导致的地壳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秦岭印支期构造背景、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衍景 《中国地质》2010,37(4):854-865
秦岭造山带以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复杂的地质演化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成为地质科学研究的焦点,科学家已经基本清楚了其大地构造格局和地质演化轮廓,共识其在印支期(三叠纪:251~199.6Ma)彻底实现了由海盆向大陆造山带的转变。但是,盆山转变的过程细节、洋盆闭合的时间、三叠纪大地构造属性以及相关的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研究薄弱,认识分歧较多。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产资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三叠纪的秦岭恰似现今地中海,并存着洋陆俯冲和陆陆碰撞,并逐渐由洋陆俯冲转变为陆陆碰撞体制;秦岭古特提斯洋于230~200Ma期间自东向西拉链式缝合,扬子陆块与华北-秦岭联合大陆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接踵而至;三叠纪的秦岭构造背景并非单一的陆陆碰撞,更非过去认为的造山后或碰撞后。秦岭印支期岩浆作用强烈,形成了埃达克岩、钙碱性花岗岩、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碱性岩、疑似奥长环斑花岗岩、碳酸岩等多种岩浆岩;它们自勉略缝合带向北显示分带性,依次是:阳山—胭脂坝过铝质S型或改造型花岗岩带、南秦岭高镁埃达克质的钙碱性花岗岩带、北秦岭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带、华北克拉通南缘碱性岩-碳酸岩带;印支期岩浆作用的复杂性、多样性、空间分带性和成分极性等特点无法用陆陆碰撞或碰撞后构造体制来解释,而应是勉略洋板块向北俯冲的结果。秦岭印支期成矿作用长期被忽视,但最近已发现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印支期矿床类型有碳酸岩脉型、造山型和斑岩型钼矿床,卡林型-类卡林型、造山型和斑岩-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造山型银多金属矿床,表明在洋陆俯冲向陆陆碰撞转变体制的成矿作用强烈、成矿类型多样,印支期矿床的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对新疆三峰山铜金矿区内出露的花岗岩体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并探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三峰山花岗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花岗细晶岩组成,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二者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62.3±2.4)Ma和(461.8±2.7)Ma,表明岩体侵位于中奥陶世,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产物。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三峰山花岗岩体总体呈现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的Ⅰ型花岗岩特征,同时相对富集Th、U、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等,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此外,岩体具有较高的Sr含量,较低的Y和Yb含量,较高的Sr/Y值(31~108,20),属于C型埃达克岩。岩浆起源于加厚的铁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源岩可能为加厚地壳底部的角闪榴辉岩。岩石的形成与古亚洲洋向塔里木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构造环境为俯冲带背景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半砬山钼矿位于西拉木伦钼多金属矿带东北段,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中型斑岩钼矿床。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含矿花岗闪长斑岩成岩年龄133.5±1.7Ma,说明半砬山钼矿是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赋矿围岩流纹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60±2Ma,早于成矿年龄27Ma。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流纹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εHf(t)基本为不大的正值,集中在+2~+3.5左右,说明其岩浆来自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地壳物质。除同位素特征相似外,流纹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比如都具有富Al、K,低Mg、Ca及TFe,呈高钾钙碱性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上,流纹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都具有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相对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所不同的是流纹斑岩∑REE含量较花岗闪长斑岩高,Eu负异常也较明显,并且流纹斑岩为低Sr高Yb(Sr平均为37.3×10-6,Yb平均为4.81×10-6),而花岗闪长斑岩为高Sr低Yb(Sr平均为628×10-6,Yb平均为1.64×10-6)。这些特征暗示流纹斑岩形成的源区可能为中上地壳,花岗闪长斑岩源区物质可能为加厚的下地壳熔融产物,即在岩石圈不断伸展过程中,成岩岩浆源区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盐源西范坪渐新世含矿二长斑岩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型铜矿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通过对含矿二长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为31.68±0.28 Ma(MSWD=1.2;2σ),表明其形成时代为古近纪渐新世早期,与区内碱性斑岩岩浆活动的高峰期一致。岩石碱度率指数(A.R.)为3.59~3.69,K/N为0.89~1.11,A/NK为1.16~1.24,A/CNK为0.97~1.13,属准铝—过铝质碱性石英二长斑岩;岩石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δEu(0.80~0.85)异常不明显,并且富Sr贫Yb(Y),具高Sr/Yb和Sr/Y比值,系典型的埃达克岩。西范坪埃达克质含矿斑岩为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造山晚期远程压力释放环境下,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陕南秦岭造山带东江口花岗岩体群含磁铁矿极高,并含镁质黑云母,稀土元素负铕异常极不明显,氧同位素和锶初始比值都较低.因此,东江口岩体肛为一典型的Ⅰ型花岗岩.用数学地质和图解法与全球重要造山带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类比后发现,本岩体群花岗岩为碰撞型花岗岩,是秦岭造山带碰撞造山的产物.据此分析了晚古生代秦岭造山带的演化.讨论了花岗岩成因类型与其构造环境的关系,认为碰撞型花岗岩既可是S型花岗岩,也可以是Ⅰ型花岗岩,这主要与花岗岩的源区岩石有关.而与构造环境没有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秦岭造山带内高压榴辉岩变质带与元古宙碰撞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群中发现两个高压变质带,分别出露于秦岭群的北部和南部边界线之内侧。其中北带内以榴辉岩为主,并伴生有石榴角闪岩、含石榴斜长角闪岩、含多硅白云母及石榴石的长英质片岩;南带中由石榴单辉岩和石榴角闪岩组成。变质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榴辉岩或石榴单辉岩阶段、石榴角闪岩阶段,斜长角闪岩阶段,前二者是元古宙时期华北和华南板块碰撞中地壳发生了强烈增厚的作用的产物,后者是晚期抬升作用下再现降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阳山金矿带花岗斑岩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甘肃阳山金矿带的花岗斑岩脉中含有石榴子石,A/CNK=1.65~3.65,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类.花岗斑岩相对富集LILE和LREE,亏损Ba、Sr、Nb、Ta、P、Ti等,配分模式类似于典型同碰撞型花岗岩类;花岗斑岩ΣREE=54.35~124.01×10-6,(La/Yb)N=9.72-27.80,δEu=0.70~0.89,表明其岩浆形成时部分斜长石进入熔体,而非完全残留.花岗斑岩Isr值为0.70806~0.71756,平均0.71107;εNd(t)值变化于-2.9~-5.0,平均-3.4;Nd模式年龄(T2DM)为1.24~1.41Ga,平均1.34(Ga).以上同位素特征表明花岗斑岩岩浆应源自成熟度较低的中元古代基底地壳物质.花岗斑岩的(206pb/204Pb)220Ma、(207pb/204Pb)220Ma和(206pb/204Pb)220Ma的平均值分别为17.875、15.604和38.296,与秦岭微陆块的中元古代基底和碧口地体碧口群的Pb同位素组成一致.考虑到前人获得碧口群的年龄为1.235~1.367Ga,而秦岭微陆块沿勉略缝合带向南仰冲到碧口地体之上.我们认为由碧口群等组成的俯冲板片的变质脱水熔融作用导致了阳山金矿带花岗斑岩的形成.因此,阳山金矿带的花岗斑岩是扬子与华北大陆中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同碰撞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7.
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内分布着一系列小型斜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岩岩体,锆石U-Pb年龄分别为97.4±1.1Ma和91.94±0.78Ma,具埃达克质岩特征,高Si O2、Al2O3和Sr,低Y和Yb,Sr/Y35,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亏损Nb、Ta和Ti,Cr和Ni含量很低,推测为玄武质岩浆底侵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辉石闪长岩脉分布于南侧日土花岗岩内,推测年龄为80~76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亏损Zr、Hf、Ti、Y等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且具较高的Sc、Y、Cr、Co、HREE和Mg#值(40),源区为经过熔体交代的上地幔。结合前人资料,本文认为班公湖地区在97~92Ma仍处于持续碰撞造山、地壳加厚过程中;92Ma之后,构造体制从碰撞期的挤压转变为碰撞后的板内伸展;80~76Ma,板内的伸展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8.
位于西准噶尔南部的庙尔沟岩体主体由碱长花岗岩和少量紫苏花岗岩组成。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岩体东南边缘新发现的花岗闪长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确定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揭示岩石成因类型及源区属性、探讨其与碱长花岗岩和紫苏花岗岩岩浆演化成因联系及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317.4±1.9Ma,为晚石炭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明显早于紫苏花岗岩(~307Ma)和碱长花岗岩(~303Ma)。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硅、中等铝,贫钙、铁、镁,富集Rb、K、Th、U,强烈亏损Nb、Ta、Ti的特征,为钙碱性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紫苏花岗岩更多的表现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镁质I型紫苏花岗岩特征;碱长花岗岩为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紫苏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均具有高正的ε_(Hf)(t)值(+11.6~+15.8)和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325~600Ma),表明其原始岩浆主要起源于亏损地幔新衍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综合分析认为,庙尔沟岩体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洋壳俯冲背景,由底侵的、受流体交代的幔源基性岩浆与其诱发的年轻下地壳酸性岩浆在深部混合而成。紫苏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背景,前者是伸展初期继续底侵于下地壳的幔源玄武质岩浆降温释放大量的水和热诱使早期侵位于下地壳的镁铁质岩石再次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后者是伸展后期大规模软流圈地幔上涌底垫加热年轻中下地壳使其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19.
一、区域及矿点地质概况晶质铀矿矿化点,位于东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前称“秦岭地轴”)西段。褶皱带中,秦岭群(前称太华群)变质岩系广泛出露,加里东混合交代片麻状花岗岩岩体、岩脉群发育其中,东西向压扭性构造是该区主要构造形迹。矿化区南缘,出露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片岩等变质岩。矿化区内,火成岩广泛发育,以中粗粒钾质花岗岩为主,次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灰白色中细粒花岗岩。压扭性断裂构造发育,多属矿后断裂。  相似文献   

20.
华北陆块南缘的崤山地区,呈北东向分布着龙卧沟、后河、白石崖等燕山期花岗岩体,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斑岩为主.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崤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总体成分呈酸性,岩石主要属于高钾-钾玄质系列;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含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REE、HREE分馏明显,(La/Yb)N=9.52 ~41.21,平均26.16,Eu异常不明显(δEu =0.82~1.35),大部分岩体呈现出微弱的负Eu异常,少部分样品显示出微弱的正异常;富集Rb、Ba、Th、K、Pb、Hf和Y等元素,亏损Ta、Nb、Zr、P和Ti等元素,岩体高Sr(392.8×10-6~916.9×10-6,平均678.8×10-6),低Y (8.12×10-6~21.34×10-6,平均14.86×10-6)和Yb(0.503×10-6~1.756×10-6,平均1.26×10-6),暗示源区有石榴石残留.岩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0.70645 ~0.71022,平均0.70828,εNd(t)=-19.7~-3.4,平均-14.6,二阶段Nd模式年龄t2DM集中在1827 ~2372Ma,具有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7.228 ~ 18.720,平均17.905;207pb/204Pb=15.444 ~ 15.656,平均15.544,208pb/204Pb =37.519 ~38.707,平均38.187.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崤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是华北陆块南缘加厚地壳底部熔融的产物,源岩以南秦岭结晶基底为主,同时有华北陆块的太华群、熊耳群及幔源物质的混入.岩体是扬子板块携秦岭微板块俯冲到华北板块之下,随着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换,岩石圈巨量减薄、软流圈上涌底侵上覆岩石圈,加热加厚地壳熔融形成,表明南秦岭板块的结晶基底在拆离式俯冲的作用下向北已楔入崤山地区结晶基底之下,而崤山北麓可能是其在东秦岭的北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