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道汉 《天文学进展》1999,17(2):178-184
综述了国际上进行太阳系空间探测的现状,着重介绍探测月球、火星、小行星和外行星的意义、目的、手段和成就。择要介绍美国宇航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俄罗斯和日本近年来和下世纪初的空间计划。  相似文献   

2.
今年 6月 2 2日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令人吃惊 :来自NASA火星全球巡查飞船的最新观测结果表明 ,火星上的液态水就存在于表面附近。并且 ,有时候会流出到表面上来 ,形成的溪谷就象地球上短暂洪水所冲刷出来的一样。证据尽管不是“直接的” ,但是 ,却是令人不能不信服的。这一发现在6月 3 0日的世界著名刊物《科学》上发表。自 2 8年前美国水手 9号飞船在火星上发现水道和山谷流域地形以来 ,科学家认为 ,在几十亿年前火星上可能有过水。自那时以后 ,火星科学的研究焦点就集中在这么一个问题 :“水到哪里去了呢 ?”…  相似文献   

3.
人类下一个目标就是载人登上火星。载人火星航行则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还需要解决因长期星际飞行产生的若干难题,比如,载人飞船要飞往火星,首先必须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船飞往火星走什么样的航线和航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它相对于太阳的速度。速度越大,飞往火星的航程越短,航行时间也越短。双切轨道要求的初始速度最小(11.6千米/秒),是最省能量的航线,但是它的航程长,航行时间也长。沿双切轨道飞抵火星需要259天。  相似文献   

4.
未来10年的火星探测钟建业周世骧1996年8月6日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宣布了一则消息:对一个名为ALH84001的陨石进行的研究表明,在火星上可能有生命的痕迹,这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科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对此争论不休。1997年7月4日...  相似文献   

5.
万同山 《天文学进展》1999,17(3):217-227
“下一代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NGST)、“空间干涉测量飞行任务”(SIM)和“天体物理的全天球天体测量干涉仪”(GAIA)是21世纪初的大型空间天文望远镜的计划。NGST和SIM是NASA“起源计划”的关键项目,可用于探索宇宙最早期形成的第一批星系,星团,NGST是大孔径被动控制冷望远镜,口径4-8m,是哈毂空间望远镜(HST)和红外空间望远镜(SIRTF)的后续项目,它强大的观测能力特别体现在  相似文献   

6.
人类从空间对彗星进行近距离观测研究,是1986年从对著名的哈雷彗星开始的。十多年来,人类再没有派出使者如此地走近彗星。不过,美国航天局(NASA)宏伟的“新千年计划”(NMP),将发展最新技术,从空间对地球和行星系进行探查,其中包括两项与彗星相遇的计...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中子星吸积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超新星SN1987A晚期光度演化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SN1987A晚期X射线辐射的一种新的解释.利用模型计算出的吸积光度以及SN1987A膨胀气体包层的化学组分及分布,计算了出射的软X射线(0.52keV)光度的演化,并与观测作了比较.我们认为SN1987A晚期由中央中子星吸积产生的软X射线光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将在4100天左右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中子星吸积模型较好的解释了超新星SN1987A晚期光度演化的基础上,本提出了SN1987A晚期X射线辐射的一种新的解释。利用模型计算邮的吸积光度以及SN1987A膨胀气体包层的化学组分及分布,计算了出射的软X射线(0.5-2keV)光度的演化,并与观测作了比较,我们认为SN1987A晚期由中央中子星吸积产生的软X射线光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将在4100天左右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9.
StarPhysicsProgressintheStudyofAbundancesofHeavyElementsinMetal-PoorStarsZHOUGui-de ( 4) . 7……………………………………………………………………SolarPhysics RadioAstronomyTheDynamicalFeatureofFilamentsinAR750 0JIANGYun -chun ,LUANDi ( 1 ) . 1 8………SolarRadioMetricWaveEventsFromActiveRegion 653 8…  相似文献   

10.
C 1 999S4Linear彗星 ,是在 1 999年 9月 2 7日被发现的 ,C 1 999 S4是它的编号 ,LINEAR是近地小行星计划的缩写。尽管发现该彗星时它十分暗 ,但天文学家们经过计算发现该彗星将在 2 0 0 0年 7月 2 4日过近日点 ,届时的亮度可能达到 3等或 4等 ,这是一颗在北半球的夏夜可以用肉眼观测的彗星。进入今年 5月份 ,我们巡天会就开始密切关注该彗星的动态 ,不断查看skypuk(skyandtelescope) ,skymap ,NASA的主页 ,下载各种有关 1 999S4的数据。我们发现SKYMAP预报的彗星的亮度与另两个网站…  相似文献   

11.
小行星和SCAP计划朱进,刘蓉晖大家都知识,在太阳系中,除了包括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之外,还有许多象九大行星那样在椭圆轨道上绕着太阳运动的小天体,这就是小行星。绝大多数小行星的绕日运行轨道都集中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平均轨道半长径大约是2.8个天文单位...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的4月25日,即1990年4月25日,美欧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地球轨道,以探索宇宙的奥秘———这项计划已经取得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成果。10年来,“哈勃”为我们传回了大约29万张高质量的精美图片,而这些图片所展现的许多天体,我们似曾相识,但更多的是黑洞、衰亡中的恒星和遥远的星系等陌生的宇宙图景。“哈勃”不仅使天文学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而且也使公众得以亲眼目睹来自宇宙深处最为壮观的神奇景象。实施宏伟的“哈勃”计划哈勃空间望远镜是美国航天局(NASA)与欧洲航天局(ESA)的合作计划,以美国天文学…  相似文献   

13.
寻找地外文明(SETI)陈壮叔编译·寻找地外文明(SETI)的活动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迄今毫无结果,不过这并不使人意外,也不令人气馁,科学界正以加倍的努力投入这项活动。现在已从过去私人(或团体)资助的研究,一跃而为国家的科研项目。美国宇航局(NASA...  相似文献   

14.
空间紫外天文探测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同山 《天文学进展》1999,17(3):207-216
现代紫外天文学的测波段是3100-100A,和X线相接,紫外观测要把望远镜到150km高度以上,以避开臭氧层和大气吸收。90年代以发射的专用紫外空间探测器有Astro-1,Astro-2,IUE,EUVE,在HST和TRACE上也安装有紫外空间探测器。这些紫外空间观测已覆盖了全部紫外光谱。1999年6月24日发射升空的FUSE卫星是NASA的“起源计划”项目,将通过氘或“重氢”的探测来研究轻元素丰  相似文献   

15.
未来10年天体测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回顾了依巴谷卫星的观测结果在天文学上的意义,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极限星等仅为 12mag,自行精度不够高等,介绍了正在进行的各种地面上的暗星扩充计划,如TAC、SDSS、UCAC-S,POSS等,并对它们的预期计划和目前进展情况作了详细描述。叙述了未来10年可能实施的几个空间天体测量计划,如欧洲空间的GAIA,美国喷气推进实室的SIM,德国的DIVA,美国海军天文台的FAME和俄罗普尔科沃天文  相似文献   

16.
史忠先  吴琴娣 《天文学报》1999,40(2):142-148
通过对12-22周((1878-1995年)太阳大黑子群分布南北半球不对称的整体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太阳活动周的长期演化趋势.约定N与S分别表示北南半球大黑子群数之和,BN与BS为北南半球大黑子群的纬度和.由这4个物理量定义了太阳活动周的3个参量:(1)太阳活动不对称指数AS=(N-S)/(N+S);(2)平均纬度BT=(BN+BS)/(N+S),BS取负值;(3)太阳活动带的宽度BW=BN/N-BS/S.对上述11个活动周,得到了有关80年周期的性质及奇偶数周大黑子群数变化的有意义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超新星SN1987A爆发六年多来的研究进展情况,分三个方面介绍,首先介绍关于热光变曲线演化的研究情况,其次,介绍超新星 SN1987A的光谱形成及其演化(重点介绍星云相期间)。最后,讨论X射线和γ射线的辐射,并展望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罗兰-C最新进展及其对我国相关系统改造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罗兰-C的最新进展。风险评估表明基系统(GPS、GLONASS)不能作为唯一的导航、定位、定时手段。现代罗兰-C系统的性能已得到较大改善,也具有发播关分GPS、DGLONASS等数据的通信能力。它与星基系统能以多种方式组合,可以获得比单独一个系统更好的民航、定位、授时性能。最后讨论了我国相关系统发展的一些体会和设想。  相似文献   

19.
低质量恒星形成区Taurus-Auriga外围区ROSAT定点观测选弱发射线T Tauri星候选体(WTTS)的光谱证认新发现4个WTTS。本给出了目标源的USNO R星等、USNO坐标(J2000)、分类光谱型、Hα发射/吸收线和富LiX射线源,包括新发现WTTS的LiI吸收线强度等参量以及WTTS的特征光谱。并利用Hipparcos星表对部分目标源进行了视差和自行的研究。另外,本第一次给出  相似文献   

20.
空间VLBI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同山 《天文学进展》1999,17(2):136-147
空间VLBI卫星VSOP/HALCA是日本宇航科学研究所(ISAS)的飞行任务,已经在1997年2月升空。它拥有8m直径的射电望远镜,远地点达22000km。和地面的射电望远镜联合观测(干涉观测),其最高分辨率比地面VLBI提高了3倍。该项空间VLBI观测由NSAS的地面跟踪站支持。第一批VLBI图像已经在因特网上发表。RadioAstron项目由俄罗斯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天文空间中心(A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