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韩晓华  潘永信 《岩石学报》2024,(4):1299-1310
铁还原细菌是微生物诱导矿化的典范之一,它可以利用有机质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还原三价铁,并在细胞外矿化形成多种含铁矿物,比如磁铁矿、菱铁矿、蓝铁矿和绿锈等矿物,从而广泛参与自然界中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文主要介绍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物的矿物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此外,通过实验室内建立严格厌氧的环境体系,以与微量元素共沉淀的水合氧化铁为底物,本研究分别利用Feap2+和铁还原细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4合成非生物成因和生物成因的磁铁矿,结果发现微量元素的存在会改变磁铁矿的形貌和粒径。结合前人提出的微生物可能参与铁建造沉积的过程,本文评估了微量元素作为识别矿物成因指标的有效性,探讨铁还原细菌矿化产物对铁建造沉积的潜在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贵州董哥洞岩壁分离出沉积Fe3 的菌株,在室内模拟铁细菌引起的沉积过程,探讨了细菌在洞穴含铁沉积物形成过程中的机制。结果表明,铁细菌对数生长期结束后,实验体系中的铁、钙开始沉积,且在约4h之内Fe3 和Ca2 的浓度降低至接近零。通过比较铁细菌作用后的岩石样品与未经微生物作用的岩石样品的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探针图谱,发现不论经过细菌作用与否,岩石样品中的元素和矿物成分均相同,主要元素均为Ca、Fe、Mn、Mg、P、Si和Al,矿物成分都有方解石、纤铁矿和粘土矿物。结合洞穴环境条件分析,指出细菌能够富集洞穴渗水中的铁离子,其生物成矿作用形成铁矿物和非晶质铁壳覆盖于洞穴沉积物表面,改变了洞穴沉积物的色泽。  相似文献   

3.
铁细菌胞外多聚物对铁矿物的调控形成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介质溶液中铁的水解作用和稳定化作用主要受铁细菌及其代谢有机物质的影响。铁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利用低价铁源为自身生长所需能量。铁细菌胞外有机物的主要组分如多糖和蛋白质等可与铁结合,并通过氧化或沉淀作用使铁稳定、沉积而形成铁矿物;此外铁细菌胞外多聚物可催化铁的氧化或促进铁的聚集。这些生物成因铁矿物因具有良好的表面吸附与氧化还原等化学活性,及有效固定环境中的重金属、放射性核素和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良好环境属性,在环境生物矿物材料和环境治理研究领域被日益重视。故本文基于铁细菌及其胞外多聚物对铁矿物矿化形成的重要调控作用,介绍了环境中存在的铁细菌及其生物矿化特征,重点阐述了铁细菌胞外多聚物(组分、结构及特性)及其在铁矿物矿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对铁细菌胞外多聚物及生物成因铁矿物的环境意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庐枞盆地龙桥铁矿床中菱铁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桥铁矿床是庐枞火山岩盆地中的一个大型的铁矿床,多年来对其矿床成因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争论.文章在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中菱铁矿的岩矿分析鉴定和电子探针测试,确定了矿床纹层状矿石中的菱铁矿为沉积成因.通过对菱铁矿的产出特征分析,并结合龙桥铁矿床的部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在该矿床形成过程中,早期沉积形成了纹层状的菱铁矿层,在燕山期的岩浆热事件中,部分沉积菱铁矿被交代形成了磁铁矿和具有残余骸晶结构等一系列矿石交代组构特征的矿物.纹层状矿石既具有沉积特征,也具有热液改造特征,证实了矿床的形成存在早期(三叠纪)的沉积成矿(菱铁矿)作用和晚期(燕山期)的热液成矿(磁铁矿)作用.菱铁矿的研究为进一步确定龙桥铁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新疆尼勒克县松湖铁矿床黄铁矿的特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松湖铁矿床位于阿吾拉勒地区东部,矿体呈层状产在石炭系阿吾拉勒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湖铁矿床赋矿围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松湖铁矿床含有草莓黄铁矿、他形-半自形黄铁矿(含有大量黄铁矿化生物遗骸)和钴黄铁矿三种不同成因的黄铁矿。铁成矿前沉积成因草莓黄铁矿受成矿热液影响发生重结晶,其钴含量及Co/Ni比值明显增大。铁成矿期的他形-半自形黄铁矿和伴生的黄铁矿化生物遗骸具有相对较高的钴含量和Co/Ni比值,显示其成矿流体与火山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松湖铁矿床后期叠加了铜-钴矿化作用,形成了大量的黄铜矿和钴黄铁矿。钴黄铁矿的钴含量>1%,Co/Ni比值>26,显示该矿床铜、钴的富集过程与后期火山作用有关,该矿床是一个与火山岩有关的沉积型铁矿床,其形成温度为270~325℃。  相似文献   

6.
浙江舟山海岸带古木埋藏区铁的微生物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舟山海岸带铁矿石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铁矿石及其周围环境背景样品的形态学显微观察、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分析, 结果显示渗漏水沉淀铁泥中存在大量形貌与Leptothrix ochracea和Gallionella ferruginea中性铁氧化菌极为相似的微生物鞘, 该微生物可促进Fe2+的氧化和Fe3+的快速沉淀, 并且细胞最终被完全矿化后将永久保存起来.与此相对应的是: 在铁矿石内部存在大量的似球形和丝杆状的针铁矿, 并且还保留了死亡的铁细菌外鞘, 这些特征揭示该铁矿石与微生物历史活动密切相关.将现代渗漏水铁泥中铁细菌的矿化作用和铁矿石中保留的微生物活动记录相对比, 为该环境下的铁矿石生物成矿作用及其成因机制提供了良好的佐证.铁矿石的形成与古木堆积密切相关, 古木埋藏腐烂过程产生的腐植酸加剧了基岩及其周围土壤中的铁淋滤进入到潮间带, 从而为铁矿石形成提供充足的铁来源.该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和认识地史时期腐植质及微生物在铁矿床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鲕状铁建造(Ooidal Ironstones,OIS)是一种独特的含砂质、泥质、硅质或硅质碳酸盐,且铁质鲕粒含量超过50%,铁含量超过15%的沉积铁矿床.上扬子地区中—上泥盆统OIS广泛发育,被称之为"宁乡式铁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铁矿资源.本文选取鄂西地区的火烧坪铁矿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沉积相的识别与划分、矿石组构的鉴定与统计、鲕粒的显微形貌和成分分析,试图精确厘定铁质鲕粒的形成环境以及形成过程,建立和完善火烧坪乃至"宁乡式铁矿"的成矿模式.研究表明,火烧坪铁质鲕粒主要产于以含泥砂质碳酸盐为主的滨-浅海带,特别是滨-浅海转换带远端和浅海带近端,而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层均产于海侵旋回中海进—海退—海进的快速转换带.结合火烧坪铁矿沉积环境,本文为鲕粒的胶体化学成因模型提供了新证据,并完善了 OIS成矿模型:①海进过程中,风化作用加剧所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促使海水深部呈缺氧的还原环境,Fe2+得以局部富集;②短时期的海退给鲕粒的形成提供了核心物质的来源的同时,还使得水体动力环境和氧化还原环境发生改变,促进了鲕粒的沉积和生长;③又一次的海进使OIS得以沉积埋藏和保存.  相似文献   

8.
青海肯德可克铁、锌、铅矿床与国内其他矿床比较,有两点是很特殊的。其一是矿床与钙镁橄榄石矽卡岩和透辉石矽卡岩等镁质矽卡岩有十分密切的成因联系;其二是矿石的基本类型和组合特征与一般矽卡岩型铁矿床、铜铁矿床和多金属矿床不同。本文通过对该矿床几种主要金属矿物标型特征的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由沉积变质岩石、经镁质矽卡岩化作用、形成的镁矽卡岩型高中温热液铁、锌、铅矿床。  相似文献   

9.
遵义地区是沉积锰矿、铁矿、硫矿比较丰富的地区,但长期以来其工业远景和地质规律不清.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指引下,我们对区内锰、铁、硫矿床赋存的规律,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对龙潭组底部锰、铁、硫矿产分布和相变规律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并发现:1.所谓"孤立"的数十个锰、铁、硫矿点之间,系由粘土沉积紧密联系,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10.
含铁石英岩仅仅是存在于前寒武纪韵律层中的一种贫铁矿。它是由地表风化或火山成因的物质中铁沉积富集而形成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含铁石英岩与浅水沉积有关,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与深水(远海)沉积堆积有关。浅水沉积成因的含铁石英岩,它包括陆源的、生物成因的,甚至溶液沉积方式富集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我国铁矿主要成因类型的划分方案,并指出在我国今后富铁矿的找矿中,除对玢岩型、矽卡岩型、细碧角斑岩型、风化壳型等应继续予以大力重视外,还应对地槽型的沉积和火山沉积(铁的物质来源主要是火山的,而形成方式是沉积的)富矿(简称“沉积型富矿”)给以应有的注意.我国这一类型富矿分布广、延续时间长(从太古代到侏罗纪),并为以后的叠加—再造提供了基础.来自深部的含铁的成矿物质的上升主要受深大断裂带和海底扩张带的控制.本文还讨论了铁建造的某些形成条件及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高蕊  宋晟 《云南地质》2014,33(3):346-350
通过对云南禄劝付腥田铁矿区的地质普查工作,发现了2个赤铁矿体、2个磁铁矿体和3个铁矿化点,铁矿体受控于中元古界美党组五段、三段,矿床成因为美党组高含铁质碎屑沉积再经后期热液改造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3.
<正>新疆东天山是我国一重要铁成矿区,主要分布于阿奇山-雅满苏构造带,由西至东分布有红云滩铁矿、铁岭铁矿、百灵山铁矿、多头铁矿、乱山包铁矿、红岭铁矿、东北岭铁矿、赤龙峰铁矿和菱铁滩铁矿等。百灵山铁矿是"铁矿会战"时发现,1986年开始开采。目前其研究程度较低,关于矿床成因还存在有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型和海相火山喷发沉积-热液  相似文献   

14.
蒙库铁矿是新疆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其成矿过程及成因复杂.据蒙库铁矿床不同地段矿体主要矿物共生组合情况、形成先后顺序及相互穿插关系,结合显微镜下矿石或矿化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总结了蒙库铁矿成矿作用特征.蒙库铁矿经历3个成矿期:海相火山沉积成矿期、区域变质成矿期和热液交代成矿期.区域变质成矿期包括浸染状-条带状磁铁矿阶段、块状磁铁矿阶段.热液交代成矿期包括钙硅酸盐交代阶段、硫化物阶段和方解石石英脉阶段.区域变质期是铁的重要成矿期,热液交代期是铜矿化期.据此,认为蒙库铁矿属喷流沉积-区域变质-热液交代多期多成因叠加的铁矿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湖北省富水、南河水库坝基渗漏水及其析出物的研究 ,探讨了不同水库沉积环境中显微针铁矿的成因差异及微生物在铁的生物矿化中的作用和意义。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穆斯堡尔谱、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 ,研究了两个水库坝基渗漏水析出物的组成、物相和形貌特征。两个水库坝基渗漏水的成分相似 ,阳离子均以Ca2 + 、Mg2 + 、K+ 、Na+ 为主 ,Fe2 + 和Fe3 + 含量极少 ,阴离子以HCO-3 为主。渗漏水析出物的化学成分以铁的氧化物为主 ,析出物的主要矿物相为针铁矿、石英、伊利石、蒙脱石及微量方解石 ,呈弱结晶状态。穆斯堡尔谱图和SEM显微形貌特征证实了南河水库中针铁矿以化学成因为主 ,系菱铁矿风化而成 ;富水水库中针铁矿的形成受铁细菌的影响 ,以生物成因为主。  相似文献   

16.
杜再飞  徐茂华  赵波  潘泽伟  唐忠 《云南地质》2013,(4):393-396,392
鹅头厂铁矿是滇中元古宙铁铜矿床的典型矿床,认为该铁矿是一个复成因矿床,矿床主体(Ⅰ1矿体)为沉积-热液改造型,次要矿体(Ⅰ2矿体)是热液脉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7.
黄启春 《福建地质》2011,30(2):113-120
漳平洛阳铁矿是一个中型铁矿床,共(伴)生有锌、硫、钼矿等,前人认为铁矿床的成因主要有矽卡岩型、沉积-热液改造型、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复合-叠加层状型等4种.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研究区内铁矿控矿地质条件出发,对其重新总结和认识,认为洛阳铁矿床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为洛阳铁矿深边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外悬浮颗粒物中自生纤铁矿和胶黄铁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德江  陈彬  王亮  孙晓霞  刘明  杨作升 《地球科学》2014,39(10):1364-1370
以2010年11月“长江口及东海海洋综合考察”的基金委公共航次期间采集的长江口外不同站位的水体悬浮体颗粒为对象,使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发现了铁氧化物和铁硫化物两种自生矿物集合体.铁氧化物集合体由纤铁矿微晶构成,形态不规则;铁硫化物集合体由大小均一的胶黄铁矿微晶构成,呈莓球状.纤铁矿的形成与周围水体的物理化学条件相关,而胶黄铁矿的形成则与有机质包裹的局部微环境有关.水体中所形成的两类自生铁矿物沉降到海底后,会受到底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制约.本研究表明陆架泥质沉积体中的一部分莓球状铁硫化物属于水体沉积成因,当利用沉积物中黄铁矿莓球体进行环境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该部分自生铁硫化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庆巫山桃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矿区岩相古地理条件、成矿主要物质来源、赤铁矿鲕粒的形成机制等对重庆巫山桃花铁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描述,探讨铁矿床的成因,认为其属于“宁乡式”铁矿床,赤铁矿鲕粒以胶体化学方式沉积,成因类型系同生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20.
<正>夕卡岩铁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渗滤一扩散说;同时许多夕卡岩铁矿床也具有"矿浆"型铁矿床的特征。因此,部分矿床学家认为在夕卡岩铁矿床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类型流体的作用(林心多等,1989)。到目前为止,夕卡岩型铁矿床的成因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笔者通过对河北武安西石门铁矿床的研究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