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各级层序界面,建立地层层序格架,探讨地层格架下沉积相类型、演化规律以及平面展布,并就有利沉积相带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从钻测井资料看出,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主要为岩性和颜色发生突变,沉积相类型发生突变,电性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等;将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2个四级层序;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上亚段扇三角洲发育,中亚段广泛发育湖底扇相沉积,下亚段以深湖、滨浅湖相为主,斜坡边缘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相和下亚段扇三角洲相的储集物性最好,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2.
王哲  金振奎  付晶  郭守波 《沉积学报》2013,31(3):553-562
运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滴水泉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相,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充填及沉积演化特征,预测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为“一个半”层序,包括5个体系域。整体经历了一个先退积、后进积、再退积的过程。研究区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5种沉积亚相类型和10种沉积微相类型。JSQ1层序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JSQ2层序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湖侵体系域以滨浅湖沉积为主。滴水泉地区八道湾组发育的有利储集砂体是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主要发育于低位和高位体系域。研究区八道湾组沟谷型古地貌可与JSQ1低位体系域广泛分布的辫状河道砂体组合形成地层-岩性圈闭,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建立松辽盆地七棵树油田沙河子组层序地层格架,并划分沉积相,识别了沉积相在纵向上的演化规律和横向上的展布特征。同时,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展布特征和油气的分布规律,并预测了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组为一个三级层序,内部可划分出2个四级层序,其整体演化经历了一个由快速退积到缓慢进积的过程。受构造沉降、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的影响,砂体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是寻找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和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
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发育的厚层炭质页岩为寻找页岩气的有利层位。根据岩芯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各种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研究区陡山沱组主要发育浅水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进一步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相、斜坡相及若干亚相。以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以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为主的层序界面识别,确定陡山沱组发育3个Ⅲ级层序,每个层序可划分出TST和HST两个沉积体系域。在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并对其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不同沉积背景下的烃源岩其有机质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说明岩相古地理对烃源岩的发育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各相带烃源岩物性特征,认为台内盆地相为陡山陀组最有利页岩气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5.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剖面地层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反映的沉积岩相,以及不整合面等沉积特征,可将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初步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Ⅰ、Ⅱ)。层序Ⅰ代表上新统地层层序,并进一步区分出退积准层序组和进积准层序组。对应上新世湖相沉积由低位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收缩体系域的演化,反映湖泊由源区水系冲积亚相—滨湖三角洲亚相—滨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滨浅湖亚相的湖泊,由扩张到萎缩的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化旋回。层序II代表下更新统地层层序,反映一个盆地受构造和气候(冰期—间冰期)双重控制的夭折型冰湖形成演化的由冰水冲积相到冰湖沉积相的不完整沉积旋回,为青藏高原新近系上新统与第四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映辉 《云南地质》2000,19(4):460-466
提出以地震剖面控制地层对比的总体框架 ;以附近的野外露头剖面控制层组划分 ,利用野外剖面的岩性组合特征来进行地层层序对比 ;未钻井前在野外剖面上寻找可能的特征标志层 ,与钻井剖面进行细致的地层对比 ,确定标志层后再进行层组划分及小段对比的地层对比方法。即地震控制大框架 ,组合层序控制大套层位 ,标志层控制层组及小层的对比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区域探井或参数井地层的划分和层位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以松辽盆地裕民地区泉头组四段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并结合测井、岩性资料,识别该地区的层序界面并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结果表明,该地区泉四段可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7个短期旋回,发育曲流河相和浅水三角洲相,识别出河漫、河床、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4个沉积亚相及多种沉积微相.通过沉积相类型、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垂向变化分析,绘制细分层单元沉积微相图件,为寻找有利砂体提供预测.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杨永泰  张宝民  李伟  瞿辉 《地学前缘》2000,7(3):145-151
依据钻井、露头的生物地层研究成果 ,特别是以冷科 1井的生物地层标定为基础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柴北缘覆盖区侏罗系进行了地震地层的追踪对比与地震相、沉积相研究 ,并探讨了层序格架内烃源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其结果表明 ,柴北缘侏罗系可划分为 5个层序、11个体系域。其中 ,下侏罗统可划分为两个层序 ,沉积相均以扇三角洲与半深湖—深湖相为特征 ;中侏罗统为一个层序 ,沉积相主体为河流、沼泽相 ,仅该层序顶部发育浅湖—半深湖相 ;上侏罗统为两个层序 ,沉积相以氧化宽浅湖、三角洲、河流为特征。烃源岩发育于中下侏罗统中。而侏罗系砂体分布广泛 ,可构成天然气的优质储层 ,部分可构成原油的良好储层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依据层序界面反射特征,建立了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南屯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Sq1相当于南屯组一段,层序Sq2相当于南屯组二段。每个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分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湖泊等沉积体系。Sq1层序在凹陷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而在南部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Sq2层序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盆周围发育沼泽相。综合分析各层序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指出了呼和湖凹陷南部沉积砂体为较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地区的青山口组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工作,从中识别出6个具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4级层序)。建立了层序界面的岩心识别标志,即旋回叠加样式的变化面、岩性突变面—冲刷面、相类型的变化面和暴露剥蚀面,在测井曲线上,层序界面位于测井曲线幅度发生明显变化或曲线组合型式的转换处,在研究区地震剖面上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超削反射终止特征)不明显。根据层序划分和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把4级层序界面划分为不整合面、沉积作用转换面和顶超面,并对层序界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确定了研究层段湖泛面包括三角洲体系—湖泛面、深水湖—浊积体系—湖泛面和河流体系—洪泛面3种类型。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的识别和确定,对于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和对储层分布规律的研究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延安组地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岩芯、测井等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安组的煤层或炭质泥岩、侏罗系与三叠系之间的不整合面以及延长组的凝灰岩、凝灰质泥岩或泥岩等不同类型的标志层特征,并利用这些标志层对地层进行了油组划分和对比,重点分析了延长组2段-延安组10段各油组地层的分布特征:三叠纪延长组上部地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剥蚀,西南部的地层缺失较...  相似文献   

12.
王起琮  李文厚  赵虹  王岚  屈红军 《地质科学》2006,41(1):54-63,I0003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一段湖相浊积岩主要分布于子长县寺湾和横山县庙沟等地区,位于长一段上部。岩石类型包括:块状砂岩,近基的中细粒砂岩,远基的粉砂岩及细砂岩,不规则砂、泥岩互层和深湖相泥岩。据岩石组合类型将该浊积扇划分为上扇和中扇,其沉积序列为向上粒度变粗、砂层变厚的进积型浊积扇沉积序列。根据底部印模构造指向,物源区大致位于研究区的北东。本文总结了浊积扇的演化,探讨了该浊积扇的发现对于认识区域构造背景及油气勘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姬塬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区,晚三叠世延长期该地区处在北部的安边三角洲与西部的环县三角洲交汇部位。以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为指导思想,通过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该地区延长组长油层组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和湖泛面的成因类型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将长6段河控三角洲沉积划分为1个长期、3个中期、10个短期和20个超短期旋回层序,比较了各级次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分布模式,建立了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分析了砂岩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发育状况,编制了短期、超短期旋回相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描述了不同时期三角洲砂体的展布特征,对有利储层发育层位和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等资料,对靖安油田长2油层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分布规律对圈闭的影响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发育主河道与分流河道砂体,靖安油田受沉积相带、鼻状隆起等因素控制.经油藏分析,靖安油田有利圈闭主要以构造圈闭为主,高闭合度鼻状隆起对油气藏形成具重要控制作用,分流河道汇合部位厚砂体是油气富集主要场所,大规模溶蚀作用形成局部高孔、高渗带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杭东普查区煤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但由于含煤地层为陆相沉积,煤层层数多、厚度、间距变化大,沉积岩相变化快、大范围内缺乏稳定的对比标志层,因此煤岩层对比是本区勘查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通过对比杭东普查区与邻区200余孔的测井资料,分析煤岩层在各种测井曲线的异常特征与异常组合规律,确定了对煤岩层对比有重大意义的标志层,如延长组与上覆延安组的典型视电阻率异常分界;延安组在高视电阻率曲线上的“树杆”状凸起特征;安定组视电阻率曲线近直线的低值形态;4-1煤在视电阻率曲线上呈现出的“斜坡”状或“刀”状高异常,以及在自然伽玛曲线上的“凹坑”特征;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的高伽马异常,等等。这些典型特征保证了该区煤岩层对比可靠性,为提交优质地质勘查报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构造背景、野外露头、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和总结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洛河组至环河华池组沉积相、相带分布范围和沉积特征。洛河组主要沉积了冲积扇相、风成沉积相、辫状河相和沙漠相;而在环河华池组主要沉积了湖相、三角洲相、曲流河相及风成砂岩夹层。平面上沉积相带的变化规律性较强,由盆地边缘的冲积相、冲积—河流相砾岩向盆内渐变为河流相—滨浅湖—半深湖相泥岩。沉积特征受构造运动影响和沉积相带控制,洛河组是从山缘向盆地内砂岩厚度迅速变薄、尖灭;环河华池组岩性变化表现为北粗南细、东粗西细,在北部砂体呈现东薄西厚,东北向西南增厚,在南部砂体呈近南北向展布,东薄西厚,南薄北厚。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层序地层格架及介形类特征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古生物学分析方法建立了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层序地层格架,查明了介形类演化对层序地层格架的响应。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合相当于青山口组二三段、姚家组和嫩江组一段地层,由6个三级层序构成,青山口组二三段相当于3个三级层序,姚家组一段、二三段和嫩江组一段分别相当于1个三级层序。不同层序及不同体系域介形类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试采成果,运用石油地质学理论方法,通过精细地层对比及密井网大比例尺编图等,对鄂南陕北志丹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长2油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2油气富集成藏受地层、古地貌、不整合、局部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区域盖层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印支古地貌控制了长2地层和油藏的分布状况,古高地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和富集的最佳场所;局部群构造及优势砂岩区带的发育、储层岩性的侧变及尖灭、旋回性泥岩及区域盖层的覆盖、有利相带组合及其与西倾单斜背景的恰当配置、斜坡处不整合的侧向封堵等不仅为长2油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也控制了其油气富集规律和油藏分布。油藏类型多样,以构造-岩性油藏和构造-地层油藏为主,其次为构造油藏、岩性油藏、岩性-地层油藏、水动力油藏等。  相似文献   

19.
对迪那气田苏维依组采用“标准层对比,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地层对比方法,开展储层精细划分对比研究工作.研究区苏维依组下伏和顶部的2个区域一级标准层以及内部4个二级标准层是划分气层组和砂层组的关键;3个三级旋回、5个四级旋回以及19个五级旋回的沉积特征是进行砂层组和小层划分对比的依据.根据以上标准层和旋回特征将迪那气田古近系苏维依气层组划分为5个砂层组和19个小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辽西九佛堂组存在多种内部划分方案及其他相关问题,通过实测累计达106km的十余条地质剖面,运用岩石地层学、沉积学的基本原理,从喀左盆地九佛堂组识别出5个由凝灰质岩石构成的标志层或层组,并以标志层或层组1、2、4、5的顶界将九佛堂组划分为4个段:一段主要以浅灰、灰白色富凝灰质岩石为特征,砂岩、砾岩比例大;二段以浅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部分地段夹油页岩、砂岩、砾岩;三段以褐灰色泥质粉砂岩、深灰及绿灰色粉砂质泥岩为主,根据由标志层或层组,此段又可分为2个亚段,其中上亚段含有工业意义较大的油页岩;四段主要由浅灰、灰白色粉砂岩、黄灰色砂岩、绿灰色泥岩构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凝灰质沉积造成大量生物死亡这一与火山活动相关的事件,认为盆地不同地段同期沉积的碎屑岩和部分泥质岩受源区母岩类型控制致使颜色存在差异。沿用前人意见将九佛堂组与沙海组的界线放在标志层或层组5的顶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