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AGU2004秋季年会看地震层析成像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和整理最近几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发展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参考了AGU2004年秋季会议的相关文章,分以下5个方面讨论了近年来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进步和发展:(1)地震层析成像的正演与反演方法;(2)多震相层析成像技术;(3)利用层析成像研究岩石物性及热状态;(4)多尺度和非规则地震层析成像方法;(5)其它层析成像方法及其与地震层析方法的联合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2.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震层析成像的模型参数化、正演、反演、解评估四个方面回顾了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近期发展历程以及各时段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岩溶对于目前的工程建设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本文介绍了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的原理及工作方法,简要地阐述了地震波的反演理论基础。并利用层析成像反演软件对其在工区里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对得到不同测线的反演剖面图进行解释。通过这一工程实例的应用效果,说明井间地震CT技术在圈定岩溶勘察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对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及其在勘探地球物理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对地震层析成像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开展多参数研究的设想,论述了地震层析成像研究中走时拾取、三维地震波场、三维地震时间场、广义线性反演解的分辨率问题以及重建图像的地质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天然地震折射与反射速度CT的精度,我们运用"走时最小纵横波速度层析成像"与"波形基本解纵横波速度层析成像"相结合的方法,反演各层界面形状及各层纵波、横波速度。反演结果图与"正演地球模型剖面图"基本一致。本文在数学上发展了"层析成像"的内容,提出"波形基本解纵横波速度层析成像"基本概念,是天然地震简单模型实验的初步...  相似文献   

6.
基于Matlab平台GUI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快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是地球物理反演中的成熟方法之一,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围绕地震走时层析成像GUI的快速实现,首先简要介绍了地震走时成像方法的原理和方法,并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利用GUI开发环境编写了二维横向非均匀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图形用户界面(GUI),实现了方便快捷地反演地震测深资料的速度结构并以人机交互方式快捷灵活地将图像显示出来;结合实际观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文编制的GUI软件能够有效地实现地震走时层析成像结果的窗口化、图像化和快捷化。  相似文献   

7.
自层析成像被引入到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以来,地震层析成像发展迅速,现已成为研究地球深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按层析成像的理论依据,可以把地震层析成像分为射线层析成像和有限频层析成像。本文旨在掌握一种有限频灵敏度算核的计算方法,进而构建有限频层析成像的反演计算,并用有限频层析成像的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上地幔的速度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MSFM的复杂近地表模型走时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是解决复杂近地表模型速度建模问题的重要技术.该方法是一种迭代反演方法,在反演过程中需要反复计算地震射线走时.故而,高效高精度且能适应复杂模型的走时计算方法是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引入医学成像领域研究的MSFM(Multi-stencils Fast Marching Methods)用于地震层析反演中的走时计算.该方法在标准FMM(Fast Marching Methods)基础上利用坐标旋转生成新的FMM计算模板,使计算网格点对角方向邻点参与计算,改善了标准FMM存在对角方向误差大的缺陷.本文分析对比了MSFM和标准FMM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针对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解决的起伏地表模型建模问题,研究了起伏地表模型地震走时计算的MSFM实现方法;采用炮点邻近区域局部细分网格技术只需增加很少的计算量即可大幅提高计算精度.理论分析和模型试算表明MSFM算法明显改善了FMM的计算精度,同时保持了FMM算法的高效性.文章通过对崎岖地表模型的正演和层析反演试算,验证了基于MSFM的地震走时计算方法对复杂模型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研究表明该方法作为地震走时层析反演中高效高精度的正演算法,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噪声层析成像在壳幔结构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  高原 《地震》2012,32(1):70-81
噪声层析成像是一门最近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用环境噪声为数据研究地球结构, 摆脱了对震源信号的依赖。 由于噪声资料含有丰富的短周期信息, 噪声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对地壳浅层结构的分辨能力, 并可有效用于城市地下结构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噪声成像的发展现状、 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的综述, 分析了噪声层析成像的优缺点, 对噪声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噪声资料结合地震面波和体波反演的各向异性研究, 有助于更准确地揭示壳幔结构和深部动力特征。 综合运用噪声分析技术与其它有源信号的分析技术, 将会促进对壳幔地震学参数动态变化和地震前后的物性变化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是反演地层各向异性参数分布的有效方法,但是关于地震各向异性介质走时层析成像的研究并不多,其技术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在野外数据采集时,地表反射波观测方式相对井间和垂直地震剖面观测方式的成本更低,利用qP反射波走时反演各向异性参数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价值.本文实现的TI介质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结合了TI介质反射波射线追踪算法、走时扰动方程和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它可以对任意强度的TI介质模型进行反演,文中尝试利用qP反射波走时重建TI介质模型的参数图像.利用qP反射波对层状介质模型和块状异常体模型进行走时反演,由于qP波相速度对弹性模量参数和Thomsen参数的偏微分不同,所以可以分别反演弹性模量参数和Thomsen参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qP反射波可以反演出TI介质模型的弹性模量参数与Thomsen参数,不同模型的走时迭代反演达到了较好的收敛效果,与各向同性介质走时反演结果相比较,各向异性介质走时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上对地震层析成像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地震层析成像方法逐渐成熟,并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地球物理各个领域中.以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发展作为主线,主要介绍了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和所用地震数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下介质和物流运移的综合成像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借鉴描述冷暖气流等多科参数(气压、温度和湿度、风速、风向、水蒸汽密度等)的动态三维显示,初步解决了暴雨和天气预报的难题,促进了天气预报的成功,在地球科学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联想到在地下介质和物流运移过程的综合成像。资料和方法本文总结了地面和地下探测手段的多样性,列举了天然地震CT的精度已能达到l~5km的量级,地震人工曝破作勘探可以达到10~20米的成像分辨率,地下电阻率和电磁成像可以分辨到l—2米的量级;将磁共振(MRI)用于地下成像可得到地下水分布的动态观测深度,概括了这三方面的前沿性进展,并与震源的空间分布和地应力相结合,进而设计出综合性的观测系统。发展地下水、岩浆、地应力和活断层结构和地震破裂面等多种参数的动态显示,设计出一套观测系统,并阐述言的科学意义。结果和结论:将以上三方面的观测方法综合起来;可在有火山喷发危险的区域,具有诱发地震危险的大型水库地区,和在发生了强烈地震的地区,为了抗震救灾,有必要同时进行以上三个系统的观测,引入可视化数字科技,便于了解地下水和岩浆的过移过程及相关参数的变化,并配合当前已有的综合监测系统(震源空间分布、地震应力和其他前兆等),服务于保障大型水库的安全、促进强震预测,及对火山喷发、矿井塌陷、突出的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背景噪声成像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时间序列的背景地震噪声进行互相关计算可以得到台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这种方法不依赖天然地震及人工震源,仅利用台站记录的背景噪声就能得到地下结构,该方法可以更为便捷地获得地震活动性较低地区的地下构造.随着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应用,该方法会进一步提高地壳上地幔速度模型的分辨率.本文综述了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及其在中国大...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观测方法,并结合4个典型实例对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实践证明,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高效、采集数据丰富的物探方法,具有多种方法复合探测的优势,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Recent advances in commodity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technology have dramatically reduced the computational cost for solving the seismic wave equation in complex earth structure models. As a consequence, wave-equation-based seismic tomography techniques are being actively developed and gradually adopted in routine subsurface seismic imaging practices. Wave-equation travel-time tomography is a seismic tomography technique that inverts cross-correlation travel-time misfits using full-wave Fréchet kernels computed by solving the wave equation. This technique can be implemented very efficiently using the adjoint method, in which the misfits are back-propagated from the receivers (i.e., seismometers) to produce the adjoint wave-field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djoint wave-field and the forward wave-field from the seismic source gives the gradient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nce the gradient is available, a gradient-base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an then be adopted to produce an optimal earth structure model that minimize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is methodology is conceptually straightforward, but its implementation in practical situations is highly complex, error-prone and computationally demanding.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automating wave-equation travel-time tomography based on the adjoint method using Kepler, an open-source software package for designing, managing and executing scientific workflows. The workflow technology allows us to abstract away much of the complexity involv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in a manner that is both robust and scalable. Our automated adjoint wave-equation travel-time tomography package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on a real active-source seismic dataset.  相似文献   

16.
电阻率层析成像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球物理新技术,目前逐渐成为工程物探中的主要方法。在辽阳市地震活断层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中运用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在目标区布设探测剖面,辅以浅层地震,地质钻探,可以准确地探测断层的几何结构和物理特征,为辽阳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探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全波形反演在缝洞型储层速度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速度是地震偏移成像准确与否的关键所在.全波形反演综合利用地震波场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能够得到相比传统速度建模方法更高频的成分.全波形反演的理论比较成熟,但实际应用成功的例子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陆上地震资料.塔里木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为了实现缝洞型储层的准确成像,本文开展了针对目标靶区的全波形反演精细速度建场研究.采用一种时间域分层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流程:首先通过层析成像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其次利用折射波反演浅层速度模型;最后利用反射波反演中深层速度模型.偏移成像结果表明基于全波形反演的速度建模技术能有效改善火成岩下伏构造的成像精度,显示了全波形反演在常规陆上采集资料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复杂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集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历经六年,通过对深水海域、西部复杂山地、西藏高原、南方碳酸盐岩、火山岩覆盖区等几类典型地球物理勘探久攻不克的复杂地区开展地震、重磁电、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联合攻关,以及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攻关实验,取得了长足进步,直接带动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油气...  相似文献   

19.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hole seismic tomography as an imaging method for the subsurface has been hampered by the scarcity of real data. For boreholes in excess of a few hundred metres depth, crosshole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is still a poorly developed and expensive technology. A partial solution to this relative lack of data has been achieved by the use of an ultrasonic seismic modelling system. Such ultrasonic data, obtained in the laboratory from physical models, provide a useful test of crosshole imaging software. In particular, ultrasonic data have been used to test the efficacy of a convolutional back-projection algorithm, designed for crosshole imaging. The algorithm is described and shown to be less susceptible to noise contamination than a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SIRT) algorithm, and much more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