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通过建立福建平和矾山三维遥感影像和线环构造解译标志,对区内芦溪—霞寨断裂、坪水断裂等典型断裂以及钟腾破火山口进行了解译。基于三维遥感影像可较好地识别构造解译标志,提高遥感构造解译的精度,降低解译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冀西北1∶20万地球化学数据、遥感线环构造解译成果及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成果,开展了冀西北银地球化学块体与遥感成矿信息集成研究。认为银地球化学块体剩余金属量是成矿物质富集的表现,环形构造是银金属活化的动力标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成矿物质运移存储的空间,北东向区域蚀变异常带是成矿作用发生的标志。将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遥感成矿信息集成,为提高成矿预测的准确性、缩小找矿靶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成矿探测的关键在于成矿构造及蚀变矿物信息的提取,以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相关地质资料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建立构造解译标志,对渝东南地区线性构造解译与环形构造解译,并分析了区内蚀变矿物的波谱特征,针对遥感影像,利用阈值分割、主成分变换及掩膜分析等手段提取了研究区的羟基蚀变信息和铁染蚀变信息。最后结合区内物化探等综合异常信息圈定了6个成矿预测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在河北省遥感地质解译和化探信息的基础上,对区内线、环形构造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线环构造带、环形构造体系等概念,化探信息的提取主要是运用迭代法、主因子分析等方法来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快速提取化探异常信息。通过对遥感和化探异常信息与成矿的相关分析,圈定找矿靶区,并对其控矿特征进行总结,指出了寻找大矿、特大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基于ETM,ASTER卫星遥感数据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我国周边地区开展的1︰100万遥感地质矿产解译,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该区进行大地构造格架遥感解析,提取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和与成(控)矿作用相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信息,并根据控矿地层、控矿岩体、蚀变异常与线环构造等信息建立典型矿床遥感找矿模型;以找矿模型为指导,结合矿床类型、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控矿和成矿要素、遥感地质解译信息、遥感异常信息等多源信息对研究区进行成矿预测及战略选区。  相似文献   

6.
运用遥感和物化探方法,在赞比亚铜带省卢司韦司南部地区开展成矿预测工作。以 SPOT 和 ETM + 为主要遥感数据源,在赞比亚中部省、铜带省和西北省首先建立起地层单元、岩浆岩和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完成工作区的遥感地质解译工作及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根据区内典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遥感解译标志等建立遥感矿化模型,结合提取的遥感矿化信息和物化探异常信息,建立起综合成矿预测模型,进行成矿预测。全区共筛选出 8 个成矿条件有利的预测区。  相似文献   

7.
针对铜聋山矿区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方法对该区进行了综合研究。利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5的TM多波段数据对研究区的构造信息进行了综合解译,结合主成分分析与波段比值法对矿化蚀变信息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该区的主要成矿构造为NE向断裂,线环构造的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最佳环境;遥感矿化蚀变信息得到了有效的增强,与已知矿点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够反映有利的找矿目标。  相似文献   

8.
运用遥感和物化探方法,在赞比亚铜带省卢司韦司南部地区开展成矿预测工作。以SPOT和ETM+为主要遥感数据源,在赞比亚中部省、铜带省和西北省首先建立起地层单元、岩浆岩和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完成工作区的遥感地质解译工作及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根据区内典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遥感解译标志等建立遥感矿化模型,结合提取的遥感矿化信息和物化探异常信息,建立起综合成矿预测模型,进行成矿预测。全区共筛选出8个成矿条件有利的预测区。  相似文献   

9.
张琴  黄航  姜琦刚  杨长保 《世界地质》2013,32(1):170-176
运用遥感技术,以ETM +为主要数据源,在辽东吉南地区建立起地层单元、岩浆岩和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完成区内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工作; 详细探讨了区内主要金属矿床的遥感地质模型。根据区内典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遥感解译标志等建立遥感矿化模型。结合提取的全区遥感矿化信息进行成矿预测,全区共筛选出Ⅰ级成矿预测区24 处,Ⅱ级预测区86 处,Ⅲ级预测区12 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基础,采用遥感信息技术中图像处理增强、解译等方法,提取与成矿相关的线性、环形构造遥感信息,通过遥感影像上色彩的异常,指导该区地质找矿。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分析福建永泰地区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遥感图像反映出的地质信息特征,有效地解译火山—侵入杂岩区火山地层、侵入岩体、火山构造及线性、环形构造等地质内容。对提高整个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与矿产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京津冀地区地质背景与矿产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获取京津冀地区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继而对遥感影像上的线性和环形构造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并借助于ArcGIS平台对研究区内的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及其交汇部位进行缓冲区分析,根据线性、环形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矿点的产出关系,总结出线-环形构造的控矿规律及控矿模式,为以后遥感找矿、圈定成矿远景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SPOT5及ETM+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3D GIS遥感技术,通过对研究区岩性地层、线性构造、环形构造等地质体的遥感影像特征系统总结,结合野外调查,建立岩性地层及构造解译标志,对宁夏贺兰山东北段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解译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多被贺兰山岩群和古元古代花岗岩覆盖,中部及东南部大部分为第四系和新近系地层;东部石峡谷、黑龙贵及老石旦镇地区,主要出露地层有奥陶系及寒武系;研究区构造发育,主要分布在西部贺兰山基岩区,共解译出线性构造113条,以NEE向和近SN向线性构造最为发育,线性构造相互切割,形成"块状"特征;环形构造33个,在区域上总体呈SN向条带状分布;褶皱4处,均为紧密型褶皱组合;不整合界线1条;总体呈"西部构造发育,局部呈块状,东西差异明显"的特点。实践表明,在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中应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提高区域地层构造认识以及遥感解译精度有较大帮助,能有效提高填图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CASI/SASI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对新疆红柳泉地区进行了航空高光谱遥感构造解译,修正了部分线性构造及环形构造。基于航空高光谱遥感提取的蚀变信息,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验证,重点分析了研究区内祥云金矿、盘龙沟金矿与构造、蚀变之间的关系,结合已有的矿产地质特征、航空高光谱遥感地质特征,在该区圈定5处找矿预测区,预测矿种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研究成果为相同地区的成矿预测与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遥感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胡官兵 《江苏地质》2019,43(3):460-468
西双版纳地区地处云南横断山系纵谷南段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常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地形复杂,出露地质信息少,给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有效获取该地区更多的地质信息,配合使用Landsat 8 OLI、SPOT 6、Sentinel-1A雷达遥感数据和高程数据等多源数据,基于建立的解译标志,提取区内地质构造信息,大至宏观上的大地构造背景信息、小至露头尺度构造信息,并详细分析区内各类型线性断裂构造的遥感影像特征与地质意义。提取的构造结果表明,原地质构造与解译构造吻合度较高,同时新解译出大量的线性构造。研究成果为完善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轮廓与特征认识提供了丰富的遥感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西藏桑耶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区内切割强烈,地势陡峻,属于高山峡谷区。为提高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效率,在调查中率先开展了遥感解译研究。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GF-2卫星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影像增强,结合野外验证建立了各地质要素的遥感解译标志,实现了区内不同地层岩性、侵入岩、断裂和褶皱等地质要素的提取,最终编制了研究区1:5万遥感地质解译图,为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数据支撑。结果表明: 各地质要素在GF-2数据上均有良好反映,完全满足1:5万尺度的遥感地质解译和编图的需要,充分显示出该卫星数据在区域地质调查等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The structural feature shown on a remote sensing image is a synthetic result ofcombination of the deformations produced during the entire geological history of an area.Therefore, the respective tectonic stress field of each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complexdeformation of an area can be reconstructed in three steps: (1) geological structures formed atdifferent times are distinguished in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2) structuraldeformation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microstructures (joints and fractures) and the related structures (folds and faults); and (3)tectonic stress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respectively recovered through a study of the features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fields in different periods.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circlular and radial joints are correlated in space to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natural model ofthe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and calculating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by using quantitative dataof th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of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line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精度的提高,中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已难以满足地质构造深入解译的需求。高分一号(GF-1)影像的应用为提高地质构造解译尺度提供了数据基础,特别是在人车通达性较差的地区,可大大减少野外工作量。为此,以地质构造发育的西藏亚东地区为研究区,利用GF-1影像,在分析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的断裂形成机制模型,并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进行遥感解译。结果显示: ①研究区内解译新增断裂418条; ②受SN向应力挤压机制影响,形成于中新世晚期的EW走向断裂为主要断裂,其性质为逆冲断层,EW向应力的引张作用,形成了研究区SN向、NE向断裂,并具有多期活动特点; ③河流和湖泊受断裂控制明显,河流多成SN向,位于逆冲断层上盘的隆升造成了区内河流和湖泊的水位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