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为适应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需求,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实现气象精准为农服务,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服务需求分析,融入现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发了山东省智慧气象为农服务业务系统.该系统依托Web API、HTML5、LBS、数据加密同步等技术,开发了精准农业气象服务接...  相似文献   

2.
国家气象网络计算应用节点门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彬 《气象科技》2006,34(Z1):5-9
作为对外共享高性能计算资源的主要通道,门户系统是国家气象网络计算应用节点项目的首要开发任务之一。门户系统从设计上划分为服务中心门户、用户接入门户、气象模式应用门户等3个子系统。服务中心门户是整个项目平台的对外Web入口,提供项目规划、进展汇报、资源信息、用户支持、使用帮助等方面信息。用户接入门户完成用户登录进入气象网络节点的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功能,同时提供用户进入系统后共享资源的主要页面。气象模式应用门户,以Web方式来共享使用承载于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上的气象模式。系统的开发中采用了J2EE的Servlet/JSP Web组件技术,在“Eclipse lomboz插件”集成环境进行开发调试。目前已经完成了3个门户子系统主要模块的开发,并已集成打包为一整体,运行于中国气象局国家园区网内。  相似文献   

3.
针对强对流天气监测业务及预报预警服务需求,并充分发挥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建设的效益,设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综合显示系统。该系统根据地市级气象部门天气雷达产品的数据源现状,基于GIS几何对象模型和分布式实时数据流处理框架对多台雷达产品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网络传输;结合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技术提供雷达产品Web地图服务接口;采用HTML5技术实现雷达产品对比分析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个安全、实用的分布式网络用户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着重阐述了在IBM Websphere构架下,应用Web Service技术,设计和实现网络用户的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以及认证系统的架构与接口设计、安全性设计、主节点全局用户统一认证模块设计、分节点用户认证集成接口模块设计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辽宁”)的数据应用服务,结合JavaScripts、HTML,CSS、Echarts、Vue、高德API等Web技术和Meteoinfo、SpringBoot等后端框架技术,采用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建立适用于沈阳市的智慧气象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平台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数据产品叠加地理信息实现数据查询、天气监测和报警提醒,通过Meteoinfo库实现灾害性服务产品制作,通过Echartsjs和高德API技术实现不同气象要素图表信息分析和地理信息联动。平台投入业务应用以来,为沈阳市县两级气象业务应用和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提升了气象服务能力效率,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详细介绍Silverlight技术的特点,Silverlight在Web中的应用,以及Silverlight的生成、开发和部署步骤,并通过多个实例介绍了Silverlight在公共气象服务平台WEB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1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网络时代已经从当初的Web1.0过渡到Web2.0,每一位互联网用户的角色也在发生着改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采取与用户互动的方式。用户不再是单一的浏览者、使用者和消费者,逐渐成为参与者、开发者和生产者。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信息和内容由用户产生和创造。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方法并考虑用户评价属性(相似度和可信度)的Web选择算法,从Web服务质量数据来源角度对服务质量的属性进行了分类和计算.对非功能质量属性,使用模糊控制的度量方法,将非功能属性值转换成0~1之间的实数值.使用反馈相似度和可信度相结合的方法,将最终的推荐权值推荐给用户.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提高Web服务选择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广东省气象台开发的气象智能手机客户端的总体结构、主要功能模块和数据处理方式,以及后续开发的方向。总体结构分为4个部分:气象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存储系统、Web服务系统和移动客户端。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最新预报、监测实况、预警信号、台风路径、决策材料等。气象信息数据分为点类型、线类型、网格类型、文本类型等,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提高客户端展示速度及用户的体验效果。未来应当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应用4G移动网络和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进行后续开发。  相似文献   

10.
针对供电部门所辖范围内的用户,开发出一种能完成电费管理、信息管理等功能的综合管理系统.该电费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面向对象语言Java作为编程开发语言,动态网页采用JSP技术来制作,网络数据库则使用MySQL,同时采用JDBC接口连接MySQL数据库,Tomcat作为Web服务器,集成开发环境选择MyEclipse6.6.该系统可以较大地降低电力部门的管理成本,减轻供电系统日常管理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林江  俞宙  肖然 《广东气象》2014,(3):71-73
作为移动互联网气象服务的新渠道,全国气象部门陆续开通了提供气象服务的微信公众号。但微信公众号通用的菜单式服务存在排版生硬,功能分散等不足,大多数微信公众号粉丝增长缓慢。本文阐述了通用微信公众号技术存在的不足,并以广东天气微信微门户(缤纷微天气)项目建设为例,介绍了HTML5关键技术以及如何通过HTML5技术,把微信公众号打造成类似手机客户端的效果,为用户提供更精、更细、更受欢迎的气象服务。全新推出缤纷微天气后的统计数据显示,明显提高了粉丝的新增率、留存率和活跃度,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HTML5技术不断被互联网公司认知,该技术在多终端信息展示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作为信息资源的一个分支,气象服务信息在决策、公众、专业与科技服务中起到重要作用。采用HTML5技术在多终端设备上传播与展示气象服务信息是大势所趋。首先介绍了气象服务信息在多终端展示方面的迫切需求,然后说明HTML5在多终端展示的两个关键技术与优势,最后基于三个应用领域阐述了HTML5技术在气象信息服务多终端展示的实现,对相关网站建设人员提供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采用MS.NET平台,利用ASP.NET、Web Services、数据加密及用户认证等技术,在研究各类暴雨洪涝标准及数据集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中上游地区暴雨洪涝数据库及共享网站,实现了用户的认证机制和暴雨洪涝数据分布式服务,为用户提供长江中上游地区9省市暴雨洪涝相关的历史和实时信息.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能够实时为各政府部门提供个性化、可视化的天气趋势服务和预警灾情信息,提出建设手机APP系统。采用MVC架构,使用HTML5技术的多种新特性和跨平台特点构建系统。首先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出整体功能框架;然后分析该框架中数据的来源、功能模块设计、客户端的展示;最后总结出系统使用HTML5技术的适合性、运行以来的应用效果以及下一步系统的完善优化,力求更好更快地提供权威性的天气信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于Web发布的地理信息系统MapGIS,采用了HTML5技术、B/S架构等较前端的技术,设计完成了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气象服务系统。该系统提供了第十五届省运会重点地区的气象实况自动显示、强降水监测、大风监测预警、比赛场馆未来3 d逐3 h的天气预报和天气预警等气象服务信息,提高了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在2018年6—8月的第十五届省运会气象保障服务中,取得很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寅伟  董雪莹 《气象科技》2015,43(6):1070-1073
气象数据开放平台是类似百度开放平台、淘宝开放平台和腾讯开放平台的气象服务数据开放平台,通过提供基于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协议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面向社会上的个人和机构提供气象服务数据。平台采用Nginx Web Server提供Web数据接口服务,研发Nginx Module处理用户请求和业务逻辑,利用Nginx模块占用内存少、并发能力强、稳定性高的特点,解决因海量用户访问带来的Web Server高负载问题。平台由3个业务处理子平台组成,包括:API接口平台、用户申请平台、业务管理平台,分别负责接口请求处理、用户申请管理和后台管理。  相似文献   

18.
利用Lotus系统开发Web应用系统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作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台站上行的各类气象数据传输质量信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以Web方式,使用ASP和VC语言开发了一个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集统计、查询、管理、报表生成、相关文件规定检索等功能干一体的综合应用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拓展县级气象部门服务公众渠道,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和时效,利用C#、Web services、GIS等技术,在微信上开发与设计县级气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以“寻甸气象”的开发与设计为例,阐述了该平台的系统结构和功能;使用图片服务器分离技术、缓存技术、库表散列技术可确保用户便捷、快速访问该平台,及时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该平台解决了县级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大力提升了县级气象部门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