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广州前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亭亭  梁卫  罗聪  温晶 《广东气象》2012,34(2):1-4,9
利用广州站1951~2009年的降水资料和历史天气图资料分析广州在过去59年前汛期(4~6月)暴雨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暴雨产生的天气形势分类得出以下结论:1)广州前汛期暴雨累积雨量与前汛期降水变化趋势一致,呈逐年增加趋势,前汛期暴雨贡献率呈现波动变化;2)5、6月份的暴雨占前汛期累积雨量的比例呈1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未来10年广州可能再次进入5月份暴雨高发期;3)前汛期暴雨频次约占全年暴雨频次52.1%,其小波功率谱呈现4~8年的周期振荡,且在1987~2003年最为显著;4)广州前汛期暴雨偏多的年份,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华南地区交汇的机会多,广州暴雨偏多,而暴雨偏少的年份,是极圈附近冷气团过于强盛而海上暖气团过于弱或者冷气团有一定的势力,但是海上暖气团过于强盛,华南地区由单一气团控制,广州暴雨偏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65~1999年共35年北海市3个站的前汛期(4~6月)暴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普查历史天气图,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造成北海市前汛期暴雨的天气形势进行相似分型,并归纳出各种天气类型的预报因子,利用T 213预报场资料对2000~2003年的前汛期暴雨进行24~48h试报,使用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前汛期暴雨气候概况的统计分析得出玉林市暴雨发生的气候分布特征;在普查分析历史天气图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产生暴雨的关键因子,给出了造成玉林市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主要的4类天气形势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相似分析和数学模式计算相结合作玉林市前汛期暴雨的定量预报,为玉林市短期暴雨预报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65-1999年共35年北海市3个站的前汛期(4~6月)暴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普查历史天气图,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造成北海市前汛期暴雨的天气形势进行相似分型,并归纳出各种天气类型的预报因子,利用T213预报场资料对2000-2003年的前汛期暴雨进行24-48h试报,使用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汕尾市53个自动气象站常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及Surfer软件对2013—2017年62个大暴雨(≥100 mm/24 h)以上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汕尾大暴雨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5—8月,且大暴雨日数月变化呈单峰型特征。②前、后汛期大暴雨日变化特征有所区别,前汛期呈双峰型特征;后汛期日变化特征不明显。③汕尾大暴雨小时雨强与出现频率成反比,易出现日雨量300 mm以上极端强降水。④汕尾有2个大暴雨高发区域,分别位于海丰西南部和陆丰中部。⑤汕尾大暴雨影响系统大致分为台风型、季风低压型、冷空气切变线型、西南季风型、东南气流型和偏南气流型,其中5—6月以西南季风型为主;7月以台风型、季风低压型为主;8—10月多为台风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MICAPS实况数据,对1971—2010年间发生在惠州市的前汛期暴雨个例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主要结论有:惠州市各地暴雨分布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不均的特征,暴雨日数龙门最多,惠阳最少;各地区6月份的暴雨日数占前汛期总暴雨日数的比重均较大,约占总日数的50%;暴雨日数和总降雨量均存在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近年来各站前汛期暴雨日数和降雨量均呈大振幅变化趋势;对发生在惠州前汛期的典型暴雨过程可大致分为3类:锋面低槽型暴雨、暖区型暴雨和热带气旋引起的暴雨。  相似文献   

7.
桂西北暴雨的分布特征与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桂西北10个测站1960~2007年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对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气候特征是:暴雨发生率最高出现在6月,其次为7月和5月,暴雨中心主要位于都安、巴马、东兰县.全市多年平均暴雨场数为52场,有80%以上的暴雨出现在4~9月.前汛期(4~6月)东、西部基本持平,后汛期(7~9月)西部略多于东部.  相似文献   

8.
一、前汛期暴雨专家系统功能 1.广西前汛期暴雨专家系统预报对象的选择 华南前汛期是指每年4—6月的华南多雨期,广西前汛期中全区性的大范围暴雨主要集中在5、6月份。其降水特点是强度大、范围广、来得快,分布不均匀。24小时雨量常可达100—200毫米,最大的可达600毫米左右,因此常常造成洪涝灾害。我们把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13年华南区域305个国家级气象台站日降水资料、1980—2013年5—6月NCEP/CFSR再分析资料(分辨率0.5×0.5)等,定义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和暴雨持续日数,分析近53 a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形势;归纳有利于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发生的4种典型环流类型。结果表明:(1)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5—6月,并存在准20 a振荡周期;1960年代前半段6月暴雨次数多,196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5月暴雨次数明显增加,1990年代至2013年暴雨主要出现在6月,2006年后5月暴雨次数逐渐增加;暴雨过程持续日数一般3~4 d,超过10 d以上的单次过程仅4次。(2)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分为东亚槽底型、两脊一槽型、多涡旋型和纬向型,东亚槽底型和两脊一槽型次数相对较多,主要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纬向型次数最少,主要在5月上旬—6月初。(3)各型持续性暴雨过程500 h Pa中高纬地区环流特征各异,其共性是均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低纬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和孟加拉湾南支低槽维持少动,低层850 h Pa华南盛行西南暖湿急流;持续10 d左右的暴雨过程相较持续3~5 d的暴雨过程,副高位置偏西偏强,华南上空多短波槽活动,850 h Pa西南季风气流位置偏西偏北、风速偏大。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前汛期暴雨与50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小波分析、功率谱和交叉谱分析、Lanczos滤波等方法探讨了1961—2008年广东省前汛期暴雨的变化及与影响广东省前汛期降水的50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6月发生暴雨的日数明显增多,强度增强;但90年代后期以来,前汛期暴雨的总日数却减少;前汛期暴雨总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6~7年周期振荡。广东省前汛期暴雨量占总降水量的37.7%,它与总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广东省前汛期降水与500 hPa关键区在大多数年份均存在显著的准单周、准双周振荡。虽然它们也存在30~60 d振荡,但不显著。500 hPa关键区与广东省前汛期降水在准双周振荡尺度上关系最密切,振荡超前或滞后的时间差在2 d之内。统计近48年4—6月50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波谷前后3 d(个别4 d)广东省暴雨出现的概率为79%。采用典型个例的合成分析,得到50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波谷附近有、无暴雨出现的大气环流场演变具有明显差异,可为广东省前汛期暴雨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前汛期暴雨气候概况的统计分析得出玉林市暴雨发生的气候分布特征;在普查分析历史天气图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产生暴雨的关键因子,给出了造成玉林市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主要的4类天气形势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相似分析和数学模式计算相结合作玉林市前汛期暴雨的定量预报,为玉林市短期暴雨预报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西每年从3月份开始降水量逐渐增多,其中4—6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并且在这时段内的大—暴雨过程较频繁,形成了第一个降水量高峰期,称为前汛期。但由于各年前汛期环流形势建立的早晚不同,造成前汛期雨季(简称前汛期、下同)开始早晚却不相同。因此,对前汛期早晚的环流形势分析,作好前汛期早晚的中长期预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前汛期连续暴雨的气候背景及中期环流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中期连续暴雨的成因, 进一步做好4—6月广东省致洪连续暴雨的中期预报, 用统计和合成分析方法, 对1961—2001年广东省前汛期连续暴雨过程的气候背景及中期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6月出现连续暴雨的几率最大; 小波分析和最大熵谱分析表明, 广东省的连续暴雨存在准2~5年和10年左右的周期振荡, 未来几年发生连续暴雨的次数将增多; 用500 hPa候平均高度场资料, 对出现在广东省的前汛期连续暴雨过程的中期环流特征及高、低纬地区的环流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 总结出两类造成连续暴雨过程的中期环流特征的2条指标, 它们的共同特点为:中高纬度具有十分稳定的“西阻”和“东阻”, 中高纬的“东阻”和低纬120°E以东的正距平区相叠加, 使得低纬维持稳定的东高西低形势, 有利于出现连续暴雨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欧洲中心500 hPa高度场未来1~5 d的格点逐日预报资料得到候平均图, 用动力-相似诊断方法作出2003—2005年广东省有无连续暴雨过程的中期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6—2014年4—9月湖南117例强降雨天气过程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依据湖南省暴雨预报经验和方法,将强降雨天气过程分为低涡冷槽型、地面暖倒槽锋生型、副高边缘型、台风型、梅雨锋切变型和华南准静止锋型6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同期222个暴雨日当天08时20°—35°N、105°—120°E范围内500 h Pa高度场和850 h Pa径向风为参数,采用K-均值聚类法,通过反复迭代得到6类暴雨日客观天气型。结果表明:第1、2、6类暴雨日天气形势场特征和强降雨落区分别有60%以上与台风型、低涡冷槽型、地面暖倒槽锋生型强降雨过程的特征吻合;第3、4、5类暴雨日分别出现在2种或以上强降雨天气过程期间,其天气形势场和强降雨特点对应强降雨过程的不同阶段;6类聚类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湖南省汛期暴雨的天气形势和降雨特点,分型结果可作为湖南汛期暴雨预报客观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台于1994年5月对广州中心气象台研制的前汛期广东暴雨预报起始场第二类起始场进行验证,其结果:凡850hPa出现西南风起始场,未来三天内广东省将会出现暴雨降水过程,准确率可达到80%左右。但由于暴雨尺度小,对梅州市来说,准确率就不一定有如此之高了。本文是我们通过1994年5月对第二类起始切应用的几点体会。1850hPa第二类起站场定义(1)在57区有一条切变线,切变线位于达县、信阳二站以南(两站的风向均不为SSW-WSW风);同时位于桂林、赣州、郴州三站以北(三站均为SSW-WSW风)。(2)在切变线以南,105~115°E之间的大陆…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61~2017年广西87个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NCEP/NCAP逐日再分析资料并综合运用诊断分析方法,从月际变化的角度分析广西前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气候特征、大气环流特点以及水汽、动力等物理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1)广西前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出现频数在4、5和6月份中呈逐月递增趋势。(2)不同月份发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影响机制各异,500hPa表现为4月的两槽两脊并在低纬度地区有分裂出的短波槽影响广西;5月为两脊一槽形势;6月份的一槽一脊配合中低纬度的东亚槽。低层850hPa表现为异常的气流辐合,随着月份增加辐合不断加强。(3)4~6月的主要水汽来源和水汽含量各异。(4)4~6月广西上空不稳定能量增强,为广西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探空资料,对2011年6月中旬梅汛期暴雨的大尺度背景及暴雨中的天气尺度系统、低涡演变和冷空气活动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2011年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共发生3次暴雨过程,强降雨集中在28°N ~ 32°N,其中第二场降雨强度最强;第二场暴雨中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叠置于500 hPa槽前形成高空强辐散,有利于低涡和上升运动的发展,且高空急流和西风槽同步东移,暴雨得以维持和东传;梅雨期间有多个低涡活动,第一、第三场暴雨各有4个低涡先后影响,而第二场暴雨为单一低涡东移,单个低涡活动和多次低涡降雨叠加均有可能造成区域性暴雨;降雨强度最大的第二场暴雨暖湿气流尤为旺盛,当高层有干侵入时,锋面结构破坏,降雨结束.  相似文献   

18.
广西前汛期4-6月,是大—暴雨的多发季节。大—暴雨产生的天气形势,按地面形势分析,主要有锋面、热带低压(含热带风暴、台风)和高后大—暴雨三类。根据1961—1988年4-6月资料统计,锋面大—暴雨占前汛期大—暴雨天气过程之86%,其它两类均仅占6—7%。本文主要分析锋面大—暴雨的基本形势,提出大—暴雨24小时短期  相似文献   

19.
关于广西前汛期暴雨预报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汛期暴雨是我区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我区的汛期按其季节分为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前、后汛期暴雨的天气系统有明显的不同,前者以西风带系统为主,后者以热带、东风带系统为主。前汛期暴雨主要集中在5、6月份,其强度大、范围广、来得快、分布不均匀,24小时日雨量常可达100—200毫米,最大的可达500毫米左右。多数出现在内陆地区,因此容易在我区造成大的洪涝灾害,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如何准确、及时地作出前汛期暴雨的预报,成是我台主攻灾害性天气项目之一。近些年来在前汛期  相似文献   

20.
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1961-2011年广东省86个测站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及1979-2011年NCEP-DOE第2套分析资料,提出了广东暴雨日的定义指标,分析了近51a广东前汛期及其各月持续性暴雨的变化特征,进一步诊断了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来源.结果表明,广东暴雨新指标避免了原指标定义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和需要人工操作等问题,并且得到的广东暴雨日数及暴雨累积雨量的年际变化更能反映广东的旱涝情况.51a平均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在4、5、6月分别占10%、29%和61%,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持续性暴雨多发生在5月,而60年代前中期、90年代至2011年持续性暴雨则主要在6月出现,这种年代际变化是由东亚地区中低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所造成的.除了过去所认识的“三脊两槽”和“两脊一槽”两种类型天气形势外,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500hPa中高纬度环流还有一种“高纬阻塞-中纬平缓型”(称为Ⅲ型),Ⅲ型主要出现于6月,占6月持续性暴雨过程的22%,因此,这种环流类型的补充提出,将减少6月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漏报现象.由于气候背景场各月有所不同,无论是三脊二槽型还是二脊一槽型,各区域槽(或脊)的相对强弱和形态也随月份有所不同,例如二脊一槽型,东北亚地区高压脊4、5、6月逐月加强向北扩展,贝加尔湖槽区逐月变宽,中低纬度阿拉伯海以东槽逐月向西移动,孟加拉湾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月加强.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随月份发生变化,4月热带西太平洋地区水汽来源贡献最大,5月孟加拉湾、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水汽都有贡献,而6月则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所有类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广东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水汽通量辐合区,说明动力辐合作用和水汽来源是暴雨的必备条件,持续性暴雨是各类中高纬度环流型的稳定维持与来源于热带的水汽输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