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碌式”铁氧化物_铜(金)_钴矿床成矿模式初探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石碌铁矿是中国著名的以富赤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除铁矿外,还共生或伴生铜、钴、镍、银、铅、锌等金属矿产和白云岩、石英岩、重晶石、石膏、硫等非金属矿产。文章通过对石碌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再认识,结合成矿时代的探讨和矿床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该矿床严格受层位(主要为青白口纪石碌群第6层)、岩性(钙镁质矽卡岩等)、构造(复式向斜、层间滑脱带、片理和劈理)和/或岩性界面等控制;并强调石碌铁矿所经历的成岩成矿作用与海西期-印支期花岗岩侵位所导致的伸展构造(变质核杂岩构造?)密切相关,而岩浆热扰动则是导致深部含矿热卤水形成、上升并渗滤、交代矿源层的重要因素。最后,作者将该矿床称之为"石碌式"热液铁氧化物-铜-(金)-钴矿床,初步将其归属为IOCG(即热液铁氧化物-铜-金-钴)型层控式钙镁质矽卡岩矿床,并初步构建了该类型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单惠珍  陈志中 《地层学杂志》1993,17(2):81-88,134
<正> 石碌铁矿区及其外围地层,自华南富铁科研队在三稜山组发现古值物和瓣鳃类化石,解决了其上限的地质时代后,对其下限的地质时代仍有不同意见(表1)。南颐(1987)、张仁杰(1989)在石碌群第六层中找到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Tawuia dalensis Hofmann等宏观藻类化石之后,把石碌群划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宜昌地矿所(1990)对石碌群第六层铁矿石测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840Ma,亦相当于青白口系。陈毓蔚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在海南石碌地区进行金矿科研工作。1990年发现原抱板混合岩的主体是中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440.87Ma。岩体侵入到前人划分为旧村岭群的千枚岩、条带状千枚岩、千枚状板岩等一套绿片岩相的岩系中,因此,其地层时代应早于14亿年。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于年底又在石碌矿区石碌群剖面发现第三层石英绢云母片层和第四层石英岩之间有一不整合面。这与过去认为石碌群第一层至第四层是连续沉积的看法不同。同时在第三层石英绢云母片岩中获得人工重砂的锆石,呈浅褐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细长柱状、长柱状、短柱状等,晶形完好,晶棱清晰。第四层石英岩中的锆石呈浅黄色、黄色,  相似文献   

4.
石碌铁矿位于广东省海南岛昌江县.区内出露地层称为石碌群,是一套遭受中一浅区域变质作用的沉积变质岩系,通常划分为六层,铁矿和钴铜矿均分布于第6层中.矿区四围及底部为大片印支一燕山期岩浆岩体所环绕,与矿体及石碌群地层呈侵入接触关系.区内构造为一轴向近东西的复式向斜,次级褶皱及断裂比较发育,但以成矿后的近南北向及北西向压性断裂为多见.  相似文献   

5.
海南石碌铁矿曾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其形成、定位与褶皱变形及伴随的剪切、塑性流动等构造密切相关。石碌矿区构造变形大致分为早期(D1)复式向斜的形成时期、晚期(D2)褶皱叠加和剪切变形时期。后者又进一步分为韧-脆性变形(D2a),脆-韧性变形、层间滑脱断层形成(D2b)和脆性变形、矿体破坏(D2c)3个阶段。石碌铁矿床受NW—SE向复式向斜及其与NE—NNE向褶皱叠加所形成的横跨或斜跨褶皱的严格控制;褶皱过程所伴随的剪切变形和高温塑性流动是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机制。复式向斜轴部,尤其是2期向斜褶皱轴的叠加部位往往可发现厚大的富铁矿体。  相似文献   

6.
本小组自1976至1978年承担了化探找石碌式富铁矿的研究任务,经组内同志的努力及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石碌式富铁矿的基本指示元素为钡和锰,以常规的化探方法能够达到找矿目的.石碌铁矿赋存在海西地槽一套浅变质岩系-石碌群中.本群分七层,其中第六、七层为含矿层,以六层为主.矿区有大小矿体30多个,赋存在复式向斜的槽部,大部份为富赤铁矿.在主矿体的底部还有6个铜矿体、4个钻矿体.矿床成因为受变质的沉积铁铜钴矿床.铁矿床的指示元素一、指示元素的选择方法:石碌铁矿为优质铁矿,矿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极低,种类亦少.如果采用传统方法,从矿石中找指示元素,那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针对铁矿受层位控制这一事实,加强了对层位,特别  相似文献   

7.
砷方硫钻矿是自然界首次发现的方硫钴矿的含砷亚种.砷方硫钴矿产在海南石碌矿区北一钴铜矿体中.该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分布在铁矿体之下,呈平行叠置,其基本产状受石碌群控制,仅在石碌群第二层和第六层见有钴铜矿化.含矿岩石主要为透闪石大理岩、结晶灰岩和白云岩.岩石经受强烈的绿泥石化、滑石化和蛇纹石化等蚀变.砷方硫钴矿是北一钴铜矿体中种类繁多的钴矿物之一,与之共生和伴生的含钴矿物有十多种:辉钴矿、辉砷钴镍矿、钴黄铁矿(15~20wt%Co)、含钴黄铁矿(1~15  相似文献   

8.
海南石碌铁矿的Sm-Nd法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最新测定的海南岛石碌铁矿 Sm-Nd 同位素年龄(841±20Ma)与石碌群第六层所含宏观藻类化石群代表的地质时代完全吻合,进一步肯定含铁矿的石碌群应归属青白口系。同位素测定结果还表明该铁矿的原始物质形成时间与成矿作用为同一时期,结合含矿层底部存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稀土模式及矿体产状等特征,推测该铁矿的铁质来源于近源海底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9.
以富产铁、铜、钴矿床而著名的海南岛石碌铁矿,赋存于石碌群之中.为了进一步寻找这一类型的矿床,70年代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富铁矿会战.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研究石碌群的地质时代.尽管以往有许多单位和个人到石碌地区进行过考察或研究,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古生物依据,这一问题始终悬而未决.有的认为石碌群属寒武纪、奥陶纪(海南地质队,1964;广东冶金地质研究所,1975;广东区调队,海南地质队,1976);有的推测其为泥盆纪(杨遵仪等,1977),或石炭纪(莫壮观、赵修祜,1981;欧阳舒、李再平,1981).  相似文献   

10.
方中  赵建新 《地球化学》1993,(4):326-336
对海南岛石碌群第6层及其相当层位中海相双峰火山岩Sm-Nd同位素,微量和稀土元素的研究表明,位于火山岩带西段军营和石碌的细碧岩具有N-MORB特征,在中段和东段芙蓉田和兰洋的变拉斑玄武岩具有E-MORB和IRT(初始裂谷拉斑玄武岩)特征。石碌群的玄武岩和石碌Fe-Co-Cu矿床分别与红海裂谷中南段的新生代玄武岩和Athantis Ⅱ DeeP多金属矿床有许多相同之处。双峰火山岩的另一端元为壳源型石  相似文献   

11.
杜保峰 《地质与勘探》2012,48(2):332-343
[摘 要] IOCG 矿床是近些年来被认知的一种重要矿床类型,因其巨大的经济和理论研究价值受到 国内外矿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海南石碌铁钴铜(金)矿床在构造环境、与岩浆岩的关系、矿体特征、元 素和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方面与国外典型的IOCG 矿床有相似之处。该矿床处于大陆边缘拉张的裂 谷环境,早期火山沉积岩为成矿提供初始矿源,后期侵入岩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矿体基本 呈层状、似层状及少量脉状产于石碌群第六层中,一般铁矿体在上,钴铜矿体在下,具Fe-Cu-Co( -Au) 多元素组合,铁氧化物主要为赤铁矿,蚀变以透辉石化、透闪石化为主;在成矿时代方面区别于多数产在 元古宙的IOCG 矿床,而是经历了新元古代海相火山喷流沉积阶段、加里东期区域变质阶段、海西-印支 期热液改造阶段和燕山晚期热液改造阶段。文章认为石碌铁钴铜(金)矿床不仅与IOCG 矿床有较多相 似之处,与国内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矿床、四川拉拉铜铁金钴钼稀土矿床、新疆乔夏哈拉铁铜金矿 床、云南迤纳厂铁铜稀土矿床和东川稀矿山铁铜矿床等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在中国开展寻找IOCG 矿 床尤其是大型矿床,是很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石碌群层间及相邻地层的接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碌群第三层与第四层属连续沉积,并非角度不整合接触,石碌群各层之间的为连续沉积关系,石碌群同上覆石灰顶组和青天峡组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面,并分别与晋宁运动和加里东运动相对应,这些角度不整合面多因后期强烈的构造作用而破坏,戈枕韧性切带多期活动,形成抱板杂岩逆掩于石碌群之上的构造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赋存于石碌群上部的海南岛石碌铁矿,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富铁矿。但是,由于没有在石碌群内找到有说服力的化石证据,致使这个在基础地质和矿产普查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长期悬而未决。1986年,我们在石碌群发现晚前寒武纪的宏观藻类化石,在解决石碌群的地质时代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公司934队以阶级斗争为纲,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研制成功O型乳化油,解决了人造金刚石钻头在白云岩、灰岩等地层钻进的糊钻问题,打完了一个837米的深钻孔,质量达到地质要求,为海南石碌矿区研究地质构造提供了第一个深孔资料,为加快南方富铁矿会战速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侯威  肖勇  陈翻身 《地质科学》2007,42(3):483-495
在详细介绍了海南石碌韧性剪切带宏观和显微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构造控制成岩成矿”新理论,对石碌铁矿成因进行了全面剖析。通过多年的调查及研究,提出石碌矿床控矿构造是韧性剪切带及其“构造透镜体(箭鞘褶皱)”。石碌富铁矿床主要成因是:原始沉积的贫铁矿在构造透镜体形成过程中经过塑性流动富集、压溶去硅等构造—成岩成矿作用,使贫铁变富铁,形成厚大的“北一”式矿体。总结了“北一”式铁矿的主要特征,根据厘定的石碌韧性剪切带及其构造透镜体的构造控矿及成岩成矿机制圈定了“北一”式矿体的找矿靶区,并进一步探讨了在基底变质岩系中和深部的找矿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昌江县石碌是我国著名的富铁(钴、铜)矿区。我们对矿区以大比例尺的专门构造地质填图为基础,从石碌群中筛选出普遍发育的四种构造要素,两类褶皱样式群;结合大量剖面、化探及钻孔资料等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石碌群的基本构造格架,主要是由两期褶皱变形叠加组成的“W”型叠加褶皱。本文重点论述石碌群的基本格架及大型组构解析。一、石碌群的“W”型叠加褶皱“W”型叠加褶皱是指:当先存褶皱为轴面陡倾的紧闭线性褶皱,受到后期与其轴向  相似文献   

17.
海南石碌铁钴铜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石碌矿床是以富铁矿为主,并伴生有钴铜等矿产的著名大型矿集区。通过对该矿床控矿地质条件的再认识,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成矿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铁钴铜等物质来源很可能来自原始火山沉积地层石碌群中,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对其形成起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初步定义其为火山-沉积变质+多期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该矿床成矿模式概括为:1)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奠定了铁钴铜等成矿物质的基础;2)加里东—海西期的变质改造成矿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贫矿体;3)印支—燕山早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石碌矿床发生了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铁矿体;4)燕山晚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对原来矿体进行改造富集,并形成了脉状、角砾状铁矿体及伴生的铜钴矿体。  相似文献   

18.
孙剑  朱祥坤  李志红  陈福雄 《岩石学报》2014,30(5):1269-1278
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著名的富铁矿床。由于其复杂的地质特征,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富集机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石碌铁矿的碧玉和铁矿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相学和岩相学研究,特别是对肉眼无法识别的微小的碧玉进行了识别和观察。结果发现,碧玉除了在铁矿层的露头中有发育,在微观尺度上,微小的碧玉在铁矿石中也普遍发育,并和铁矿具有密切的共生关系,说明碧玉是石碌矿床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碧玉是一种与火山-热液活动有关的化学沉积产物,因此可以明显地排除铁矿的矿浆喷溢型成因模式和矽卡岩型成因模式观点,表明原始的石碌铁矿是一套化学沉积的Si-Fe建造,从而为矿床的火山-热液沉积模式提供了直接有力的证据。由于Si-Fe质沉积过程有可能直接沉积形成富铁矿,所以石碌矿床的富铁矿是否像前人所提出的由构造去硅作用富集形成,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石碌铁矿早在1935年即已发现。1964年,海南地质队在矿区进行勘探时,将矿区地层分为7层,命名为“石碌群”,时代确定为“寒武—奥陶纪”。后人从古生物、同位素年龄测定和沉积建造等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时代从前寒武纪—三叠纪均有论及。由于缺乏可靠能确定时代的化石,所以久无定论。笔者于1976年3—7月参加中国科学院华南富铁科研队地层组工作,据野外观察,结合近年来有关单位的新资料,试论含矿地层的划分和时代的归属。  相似文献   

20.
海南石碌钴-铜矿体赋存于石碌群第六层的下段,即介于铁矿体与石碌群第五层片岩之间的含钴-铜层位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白云岩、透辉石透闪石化白云岩。钴-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海底喷溢沉积期、石英-硫化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海底喷溢沉积期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12~205℃,多集中在130~205℃;盐度w(NaCleq)为1.74%~6.59%;密度变化于0.88~0.95 g/cm3。温度范围与很多古代沉积喷流矿床及正在活动的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温度相似,盐度低于曾报道的多数沉积喷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盐度值, 但与那些同为低密度成矿流体的喷流沉积矿床极为相近。海底喷溢沉积期形成的硬石膏δ34S值为+21.4‰~+21.8‰,平均值为+21.6‰,强烈富集重硫,硬石膏δ34S值代表着新元古代石碌群沉积时海水的δ34S值。石英-硫化物期石英、白云石和方解石均一温度多集中在170~270℃;盐度w(NaCleq)为1%~7%;密度变化于0.88~0.95 g/cm3。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低盐度流体。石英-硫化物期成矿流体δD值为-63‰~-83‰,成矿流体δ18O值变化于1.3‰~6.8‰之间,指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石英-硫化物期硫化物δ34S值为+8.1‰~+21.2‰,硫源来源于石碌群中蒸发岩的溶解作用。石碌钴-铜矿床属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与矿床周围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