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玉米的中后期生长分为稳期阶段和花粒期阶段,其中穗期阶段包括拔节、抽雄两个生育时期;花粒期阶段包括开花、吐丝、成熟3个生育时期。1玉米中后期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1.是玉米中后期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春玉米出苗后幼苗随温度上升而加快生长,当日平均温度达到18℃以上时,植株开始拔节,在23~25℃内温度愈高生长愈快。玉米抽雄稳、开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在23~28℃之间,此时是玉米一生中要求温度较高的时期。但温度过高对玉米授粉和授精不利。当温度高于35C及空气湿度wt30%时,散粉后1~3小时内花粉即失去萌发能力;花丝亦容易…  相似文献   

2.
红肉脐橙生育特性与气象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2年红肉脐橙各物候期、落花落果数等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肉脐橙春梢的生长量随积温的增加而增加,生长曲线符合指数规律。生理落花落果时间在4月30日至6月10日之间,着果率1.59%。果实膨大停止并达到商品成熟期为12月中下旬,成熟时间比国内最优脐橙纽荷尔晚30余天,大于等于10℃的积温5685.5℃,降雨量1039.9mm,日照时数1416.9h,丰产性能好。生理落果期平均温度22.6℃,平均相对湿度73%.落果率86.9%;平均温度21.1℃,平均相对湿度82%,落果率96.9%。  相似文献   

3.
低温对于日本北部的水稻栽培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因子。整个营养生长期的连续低温会使抽穗延迟,结果产量会大大地减少。然而出苗或移植短期低温的影响,也好像幼穗形成期到开花期一样,是值得注意的。如果移植后最初十天遭受低于13℃连续低温,水稻植株就会死亡。生长在洼地苗床中的稻秧移植后在温度高于16℃时开始发根。 在幼穗形成期至开花期之间,如果短期温度降低到17℃以下,就会出现明显的不实。这种减产型式跟延迟型不同。柿崎和木户(1938年)发现,这个时期的低温阻碍减数分裂阶段花粉母细胞的正常发育,因此造成不实。他们的结果后来被田中(1940,1941年),木户  相似文献   

4.
入秋以后我省连作晚稻先后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时期。此时适值北方冷空气开始加强,並不断影响我省,造成低温、阴雨、寡照的气象条件,当严重影响时,常导致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产量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荔枝花芽分化期的冷暖气候指标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素华  黄增明 《气象》2004,30(3):17-21
荔枝的营养生长期需要温暖、湿润的天气,但花芽分化期需要适度的低温和干旱。通过对20世纪后半叶的荔枝产量和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了气候对荔枝花芽分化影响最大的关键期及气候指标。粤中的中、迟熟荔枝关键期是12月中旬~1月中旬(大致是荔枝的花序原基分化阶段)。关键期的4旬平均温度在11~14℃之间,有利于花芽分化,荔枝丰年比例约占70%,关键期4旬平均温度在15~17℃的偏暖年则不利于花芽分化,歉年比例约占75%。偏暖年若在1月中旬以前出现达到适度低温的过程,连续两旬平均气温低于15℃,荔枝仍可有较好收成。  相似文献   

6.
北半球(南半球)50%(10%)以上的陆地(占全球陆地的37%)的月平均最高、最低温度资料表明:1951~1990年最低温度以3倍于最高温度的速率上升(0.84℃/0.28℃),温度日较差的减小值近似于平均温度的升高值,在所有季节及本文研究的大部分区域均可观测到这种非对称性。日较差的减小与云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此外,许多大气和地面边界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最高、最低温度。而观测到的目较差变化与大尺度气候强迫(如硫酸盐气溶胶、温室气体或生物燃烧(烟)的人为增加)的关系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如此,日较差减小这一观测事实,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州45a温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05年黔西南州8个气象站45a的逐年逐月平均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和平均最高温度资料,分析了全州的变暖情况,结果表明,黔西南州年平均温度以0.135℃/10a的线性趋势增加;四季中春季没有增温趋势变化,冬季、夏季和秋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暖,而冬季的增温幅度最大为0.256/10a。  相似文献   

8.
气象条件对杂交籼稻开花结实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在干旱高温年份开花结实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1)8 月上旬开花期旬平均气温24.5~26.5℃产量较高, 稳产丰产性较好; (2)8 月上旬开花期日照较多, 降水较少, 湿度适宜, 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3)开花后30 d 平均气温23.1~25.3℃、平均最高气温<31.9℃、日照155.3~213.8 h 有利于灌浆结实, 平均气温> 26.9℃、平均最高气温> 33℃、日照< 151.2 h 秕粒率增加, 粒重下降。由此提出促进适期开花结实的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尹淑娴  陈玲  罗鹍  庾玉青 《广东气象》2013,35(3):32-34,44
根据1980—2010年东莞市国家气象观测站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东莞市近30年浅层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地温升温率在0.001~0.105℃/年,夏季最大,春季最小;20世纪80年代前期变化较为平稳,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处于低温期,2000年之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地面最高温度呈逐年递减,递减率为0.344℃/年,地面最低温度呈逐年递增,递增率为0.036℃/年,地面最高温度的递减趋势远大于最低温度的递增趋势,地面气温差距也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东北草原亚洲飞蝗孵化进程与热量条件的关系,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了温度和积温对亚洲飞蝗越冬卵孵化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出蝻数、出蝻率、累积出蝻数、累积出蝻率均随日平均气温升高而增大。日最低温度连续3 d稳定通过25 ℃时,蝗虫开始萌动、孵化;在26.0 ℃左右时孵化最快。低于25.0 ℃时,蝗虫出蝻速率缓慢。25.0 ℃以上有效积温达到11.6 ℃•d,活动积温达到211.6 ℃•d时,蝗卵开始孵化出土。当有效积温增加到20 ℃•d,活动积温320 ℃•d后,孵化速度回落,紧接着达到第二个孵化小高峰,然后孵化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近50年气温变化及四季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浙江省所有站点自建站以来的日气温资料,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其升温率为0.117℃/10a,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研究了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绝大部分站点表现为升温趋势,只有岱山、普陀、武义几个站点表现为降温趋势。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浙江省极值温度的变化情况,衢州、金华和丽水西部地区超过35℃的天数为减少趋势,其他地区均为增加趋势。极端最高温度的年际变化趋势跟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最低温度低于0℃的天数全省都为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温度为上升趋势。气温年较差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日较差呈微弱的下降趋势。按照气候季划分季节的方法,对浙江省分南、北两部分阐述了四季的平均入季时间及平均季长。确定历史各年的季节划分以后,讨论了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南北地区都表现春冬增暖,夏秋变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汉中盆地杂交稻空秕率与温度的关系.表明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气温<23℃,空秕率迅速上升,<16.5℃达100%,各品种间有1~2℃差异;空秕率不但受<23℃低温强度影响,还受持续日数影响;日平均气温>28℃空秕率逐渐增大,籼稻各品种间有1℃差异,粳稻不受影响;空秕率受高温强度和空气湿度影响,但对高温持续日数并不敏感,当日平均气温>29℃且日最高气温>35℃空秕率较大;日平均气温23~29℃宁秕率<20%,为汉中盆地杂交稻抽穗扬花期安全温度;日平均气温25~28℃空秕率最小,为汉中盆地杂交稻抽穗扬花期最适温度.空秕率还受灌浆结实期温度影响,但影响程度较抽穗扬花期轻.由此确定汉中盆地杂交晚稻安全齐穗期为8月上旬,适播期为3月底到4月上旬;早中稻及粳稻安全齐穗期比晚稻提早5~10天,适播期推后5~10天.  相似文献   

13.
烟雾层的长波辐射效应以及对边界层温度层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一个简化的长波辐射方案,计算了兰州城市烟雾层大气的辐射效应.计算表明:烟雾层气溶胶增加了到达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和气层的冷却率,平均污染状况时,增加量分别为15.2%和0.073℃/h.与烟雾层对太阳辐射吸收加热率相比,冷却率量值较小,但对全天边界层能量平衡所起作用不可忽略.对比分析了兰州和郊区夜晚的平均温度廓线演变情况,可以看出烟雾层长波辐射效应增加了低层大气中上部的冷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太原基准站2009年1月一2010年12月的草温与地温同步观测资料分析,总结出草温与地温在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草温与地温的差异,简单阐述了产生不同特征的原因。分析表明,草温年平均值小于地温年平均值,草温各月的年平均值均小于地温;地温极端最高温度高于草温极端最高温度,草温极端最低温度低于地温极端最低温度;草温的平均最高温度在冬、秋季高于地温,草温的平均最低温度全年低于地温;草温在不同季节变化有所差异,在冬季、秋季草温的平均温度的振幅大于地表温度,草温的低温低,高温高;在秋季草温变化与冬季相仿,但幅度略小于冬季;春季、夏季草温与地温对比趋势相同,草温的高温低,低温持平,夏季草温与地温对比,草温的低温略低,高温偏高胜于春季。 草温的日较差常常大于地温的日较差,出现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①传感器安装环境不同。②被测量的介质热容量不同,热容量愈大,物质的温度变化愈小,反之依然。③被测介质吸收到的辐射量、热传导不同。  相似文献   

15.
分析201 1年兴安县双季晚稻生育状况受寒露风影响产生空秕粒率及日照、气温、降雨各气象要素对水稻秕粒率的影响程度,用回归公式推算出晚稻丰收或减产大概趋势.  相似文献   

16.
1玉米苗期生长的生物学特性1.1玉米发芽对气象条件的基本要求五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8℃。6~7℃虽能发芽,但发芽极慢,易感染病害而发生霉烂。10~12℃发芽正常。玉米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5℃,最高为44~50℃。玉米从播种到出苗所用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十分密切:温度10~12C需18~20天;15~18C需8~10天;20℃以上时,5~6天即可出苗。玉米种子发芽除要求有适宜的温度外,还需要一定的水份,一般玉米播期的土壤水分需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才能使种子正常发芽出苗;低于50%或高于80%,均不利幼苗扎根。1.2玉米苗期气象…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加温是改善冬季日光温室作物生长温度环境的主要措施之一。选择典型节能型日光温室,利用暖风机加温试验研究加温方式作用下温室内温度时间、空间变化以及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和不同外界温度条件下的加温效果,并进行经济投入分析。结果表明:电暖风机加温后温室内温度明显提高且温度分布较均匀,平均温度较对照温室高4.23 ℃,其中平均最低温度提升效果最明显;低温天气时,平均温度比对照温室温度高4.24 ℃;寡照天气时,平均温度比对照温室温度高4.48 ℃。暖风机在外界温度-12 ~-4 ℃时对温室进行加温的效果最佳。通过对几种传统的温室加温方式经济投入的分析表明,电暖风机是一种投资小,耗能低,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加温方式。  相似文献   

18.
袁应泽 《四川气象》2003,23(3):36-38
分析了汉中盆地杂交稻空秕率与温度的关系。表明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气温 <2 3℃ ,空秕率迅速上升 ,<16 5℃达 10 0 % ,各品种间有 1~ 2℃差异 ;空秕率不但受 <2 3℃低温强度影响 ,还受持续日数影响 ;日平均气温 >2 8℃空秕率逐渐增大 ,籼稻各品种间有 1℃差异 ,粳稻不受影响 ;空秕率受高温强度和空气湿度影响 ,但对高温持续日数并不敏感 ,当日平均气温 >2 9℃且日最高气温 >35℃空秕率较大 ;日平均气温 2 3~ 2 9℃宁秕率 <2 0 % ,为汉中盆地杂交稻抽穗扬花期安全温度 ;日平均气温 2 5~ 2 8℃空秕率最小 ,为汉中盆地杂交稻抽穗扬花期最适温度。空秕率还受灌浆结实期温度影响 ,但影响程度较抽穗扬花期轻。由此确定汉中盆地杂交晚稻安全齐穗期为 8月上旬 ,适播期为 3月底到 4月上旬 ;早中稻及粳稻安全齐穗期比晚稻提早 5~ 10天 ,适播期推后 5~ 10天。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的春季生长包括返青期、起身期和拔节期,是其个体旺盛生长、合理群体建成以及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壮秆、大穗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农业气象服务的重点就是依据春季的天气气候特点,围绕冬小麦分美成稳规律和幼穗发育规律,为生产单位的田间管理提出措施和建议。1冬小麦春季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1.1冬小麦返青期的农业气象条件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后,麦苗根系开始活动,气温稳定通过3℃以后,麦苗开始近青,返青生长主要是生根、长叶、分蘖。气温稳定通过5℃以后,麦苗进入春季分蘖盛期。分蘖平稳粗壮要求的温度为6~13℃,低于…  相似文献   

20.
利用柴达木地区16a的气象资料和1a枸杞虫害观测资料,得到虫害不同时期的气象指标,并对2015年枸杞虫害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旬平均温度达到4~6℃之间时,虫卵开始孵化,6—9月的旬平均温度≥15℃、平均相对湿度≥33%时,虫害繁殖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密度增大;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平均气温≤5.0℃,虫害进入越冬期。2015年虫害发生程度较重主要是4—5月份平均气温偏高,6月份相对湿度偏大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