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1977,3(5):8-8
6月份,是我地夏收夏种的生产关键时期。作好6月份旱涝趋势的预报,供各级领导安排夏收夏种时参考,是夏季气象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自1966年建哨后,经过大量调查发现,6月份的旱涝与冬季及4、5月份的降水量多少有关。其规律大致是:冬季雨水偏多,4月上、中旬雨水偏少,4月下旬、5月上旬雨水偏多,5月中、下旬雨水偏少,则6月份雨水少,出现旱麦茬。反之,冬季雨水偏少,4月上中旬雨水偏多,4月下旬、5月上旬雨水偏少,5月中、下旬雨水偏多,则6月份雨量充沛,降水频繁,出现麦圪交现象。前者有利于收麦打场,但不利于夏种;后者有利于夏种而不利于收麦打场。  相似文献   

2.
罗喜平 《贵州气象》2003,27(1):14-15,20
利用1951-2001年贵州省32个代表站冬季(12-2月)温度资料,对冷暖向前看进行划分,并分析其环流因子,发现冷冬年西风带亚洲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低纬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暖冬年则相反。冷暖冬年与来年春季总降水量、温度都有较好的关系,对短期 气候预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制作青岛市8月降水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格点资料的相关普查及对相关区域的“EOF”分解两种方法,分别对前期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进行筛选和“浓缩”处理,提取影响青岛地区8月份降水的主要信息,并以相关区域主成分作为预报因子,建立青岛市8月份降水量的主成分回归预报方程。计算表明,青岛市8月的降水量,主要决定于前一年6月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及前一年10月北美大槽的强弱。如果前一年6月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偏低,10月北美大槽强度偏强,则未来8月我市降雨偏少;相反,则来年8月降雨偏多。  相似文献   

4.
罗喜平 《贵州气象》2003,27(1):14-15
利用 1951~ 2 0 0 1年贵州省 32个代表站冬季 (12~ 2月 )温度资料 ,对冷暖冬年进行划分 ,并分析其环流因子 ,发现冷冬年西风带亚洲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 ,低纬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 ,位置偏东 ,暖冬年则相反。冷暖冬年与来年春季总降水量、温度都有较好的关系 ,对短期气候预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降水量正态分布检验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辽宁沈阳市1960—2017年5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沈阳市不同时间尺度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偏度-峰度系数和S-W检验法,对沈阳市降水量的正态性分布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除新民外,沈阳市其他地区年降水量均满足正态分布;春季降水量的正态性最好,冬季降水量基本不满足正态分布;月降水量的正态性较差,经过正态变换后的正态性均得到明显改善。沈阳市年平均降水量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且近58 a来年降水量整体呈微弱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选取1952-2005年北太平洋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经过奇异值分解分析表明:6月份日界线附近西风漂流区的海温集中了北太平洋海温场的主要信息,西风漂流区与赤道冷水区的海温存在遥相关震荡,并且在6月份达到全年的最高值,11月份其振幅出现次高值。6月西风漂流区的海温(SST)可视为来年盛夏(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变化的信号:当6月份西风漂流区的海温(SST)偏低,则来年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反之,则来年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  相似文献   

7.
冬季气温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隆冬季节冷暖空气活动的特征,冷暖空气的活动与降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经过对1972~1973年至1991一1992年冬季候平均气温变化与春季4~6月份降水量的初步观察,发现两者存在着一定关系。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利用冬季气温的某些特征量来预报春季干旱的思路。以单站气温资料来分析隆冬季节冷暖空气活动特征与次年春季4~6月降水量的多少以及春季第一场透雨的时间。现确定以隆冬季节候平均气温变化过程中的某些特征量为指标因子,代表冬季冷暖的长期变化,以榆林市4~6月份降水总量为预报对象11,春季第一场…  相似文献   

8.
我们潮河公社气象哨是一九七三年建立的,几年来,我们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拜贫下中农为师,认真学习群众看天经验,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积极开展气象服务工作,为全社粮食亩产超千斤,贡献了一份力量。群众赞扬我们说:“气象哨,不简单,天气变化早知道,生产有了主动权,有了咱的气象哨,产量哪能不过千。”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阿勒泰地区近53年的气温、降水变化和灾害性天气发生频次,证实了阿勒泰地区的气候在变暖变湿,并通过降水量和6月植被生长情况对比分析,发现阿勒泰地区冬季降水量多少和次年6月植被生长关系密切,证明了冬季开展人工増雪是保持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的一种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广西百色市近60年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广西百色站1951~2010年的气温资料,利用一元回归、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百色气温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百色市年平均气温长期变化呈减低的趋势;春、夏季平均气温长期变化呈减低的趋势;秋、冬季平均气温长期变化呈增高的趋势;高温日数长期变化呈减少的趋势,年最热的一天出现日期有偏早的趋势,60a来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日期偏早了3.4天,60a来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出现日期为1月9日,偏早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通山县近五十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来林 《湖北气象》2007,26(2):171-174
对通山县1957~2005年的气侯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通山县49年来年平均气温以0.055℃/10a的趋势变暖,其中冬季的变暖较为明显,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平均气温无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以6.039mm/10a的趋势增加,这种增加是由夏季、冬季降水量增加而增加的,春、秋季降水量以微弱的趋势减少。  相似文献   

12.
摘要:选取和布克赛尔县1954年-2010年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累积距平等方法,对月、季、年降水变化特征进行气候变化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7a和布克赛尔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6.3mm,年降水量以0.98mm/10a的速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四季中除夏季降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外,春、秋、冬季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全年中仅2月、4月、6月、9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余月份均呈增加趋势。②近57a春、夏、冬季降水异常偏多年份分别出现了12年、14年、6年,秋季异常偏少出现18年,概率为32%。③暴雨事件的发生属小概率事件,中量以上降水发生次数最多,且进入21世纪后明显增多。和布克赛尔降水变化事实表明,降水量增多对农牧业生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局地暴雨洪水、冬季雪灾、牧区干旱等灾害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从1986年以来,新疆已经持续了8个暖冬,1993年入冬以来,新疆开始出现了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的现象,至12月底北疆气温明显较常年偏低,南疆虽然仍维持偏高,但气温距平值出现了减少的趋势,后备北疆气温仍旧偏低,但偏低幅度没有前冬强。另外,整个冬季的降水量也较常年偏多,积雪偏厚,入春以来(3-4月),北疆大部分气温地区偏低,南疆气温偏低,降水量北疆正常略偏多,其中3月份北疆大部分地区偏少或正常略偏少,而4月份大部分地区偏多。五月平均气温和月总降水量3月份平均气温,北疆北部除阿拉山o偏低2.5℃,富蕴偏高2.4℃,阿勒泰…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黑龙江省气候评价业务使用的71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资料,对1981-2010年气候平均值和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冬季偏暖突出;年降水量大部地区增多,春季、夏季、冬季降水量增多,秋季减少,7月降水量增幅最大;年日照时数大部地区减少。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金秀县气象站1961~2009年的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累积距平法和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金秀县近49a来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点表现为两个明显的时期,即60~80年代中期为偏冷期,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为偏暖期;而1998~2007年是最暖时期,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3℃。其中冬季增暖最明显,秋季次之。(2)降水量年代际变化特点为:60~70年代为多雨期。其中,70年代是降水量最多的时期,80年代至2009年为少雨期。各季降水量除夏季外均呈减少趋势,以秋季减少最明显;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趋势变化不明显。(3)暴雨日数呈缓慢增加趋势,但不明显。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暴雨日数占全年总次数的87%,其中又以6月份最多,占全年总次数的22%。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气象局2014年发布的《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的入梅日期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海温资料等,重点研究了1951—2015年江南入梅早、晚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同期(5—6月)大气环流及前期海表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5年来江南入梅日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入梅平均日期为6月8日,最早和最晚相差47 d。入梅日主要出现在6月,占80.0%。江南入梅偏早和偏晚年,对流层高层至低层的同期大尺度环流存在明显的差异。入梅偏早年,高层南亚高压和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西风急流)的建立较早,强度较强,南亚高压北移到青藏高原上空亦偏早,西风急流北跳偏早; 中层中高纬度经向环流较强,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第1次北跳偏早; 低层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建立较早,强度较强,西太平洋为反气旋式距平环流; 入梅偏晚年上述环流系统演变特征则基本相反。冬、春季海表温度的异常是影响入梅早、晚的重要的外部强迫因子,也是重要的前期预测信号:当冬季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为负距平、澳大利亚东部海表温度偶极子为正位相及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子处于正位相时,江南入梅偏早; 上一年12月澳大利亚东侧海表温度偶极子和当年3月北大西洋三极子与江南入梅早、晚关系最为密切,当12月澳大利亚东部海表温度偶极子为正位相时,副高第1次北跳偏早,当3月北大西洋三极子为正位相时,6月西风急流偏强、偏北,有利于江南入梅偏早。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NCAR1961~2010年逐日平均再分析资料, 对中国东部地区前冬季节来临时间进行划分, 并探讨中国东部地区平均前冬季节来临时间偏早/偏晚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 (1) 中国东部前冬来临时间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存在两个正相关带和两个负相关带, 且与其夏季雨带的位置大致吻合。正相关带分别位于华南、西南以及黄河以北的39°N~42°N一带、东北中南部等地区, 负相关带分别位于黄淮、江淮以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和42°N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2) 统计特征表明: 中国东部地区前冬季节来临时间偏早的年份, II类雨型发生频率大于其气候发生频率, I类和III类雨型发生频率则比气候频率偏小; 前冬季节来临偏晚的年份, I类雨型发生的频率偏大, 而II类和III类雨型发生频率偏小, 典型年份的合成分析结果与雨带类型的统计结果相一致。反之, 从雨型与前冬来临时间的对应关系统计分析发现, I类雨型年份, 中国东部地区前冬季节来临时间显著偏晚年份占优, 而II类雨型年份, 前冬季节来临显著偏早年份占优, III类雨型年份对应关系不显著。总体而言, 季节来临早晚与雨带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 (3) 前冬来临早晚对应了不同的前期和同期海温、水汽和环流型, 受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造成降水空间分布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江晓南  简茂球  江帆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4):1-4,9,I0001,I0002
选择候雨量指标定义了福建春季开汛时间,并利用1960~2008年福建25站的降水资料,建立了福建春季开汛时间序列,使用相关、功率谱等气候统计方法对其近49a来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还研究了其与后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是福建春季开汛时间由偏迟向偏早转变的过渡期,而90年代初期以后,它又呈推迟趋势;福建春季开汛时间与福建中北部春季降水量、内陆的春夏季降水量以及3月、6月降水量相关较好.  相似文献   

19.
浮梁县发展茶叶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茶叶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分析了浮梁茶叶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发现浮梁茶叶产量与5月中旬~6月上旬的降水量呈正相关,与3月下旬~5月上旬日照时数、5月中旬~7月上旬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在此基础上,以这3个因子作为区划指标,对浮梁茶叶的生产种植进行了科学区划。另外,针对不利于茶叶生产的气象灾害,提出了具体的优质高产建议:一是选择海拔在600m左右的山区建立优质茶叶基地;二是选择福鼎大白等抗寒抗病性较强的优良品种;三是注意预防冬季冻害、春季低温和夏季高温干旱。  相似文献   

20.
通辽市近百年气温和降水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分析了通辽市近百年以来的年均温、冬季均温、5—9月均温、年降水量变化趋势阶段性和周期。结果表明:(1)通辽市近百年来年均温、冬季均温、5—9月均温都呈上升趋势;(2)通辽市年、冬季、5—9月均温的阶段性明显;(3)通辽年均温的功率谱有两个谱峰值分别对应30年和准2年的周期,并且超过0.05的信度水平;(4)通辽市年降水量在20世纪初至50年代初为波动阶段,5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减少;(5)通辽市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