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正>近日,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设计")中标贵州遵义高新产业园规划及建筑项目。该项目位于遵义北部新城工业园板块,总用地面积为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包含标准厂房、公共配套、核心办公、居住小区等组成部分。据介绍,在规划方面,该项目方案结合了贵州山区传统村落的布局方式,即以道路或者河流为核心,紧密布局建筑,逐步向外拓展,建筑密度逐步降低,形成向心汇聚  相似文献   

2.
徐画  陈建平 《江苏地质》2020,44(4):415-421
为揭示大连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DSM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1998—2013年大连地域边界,并得到各地区的灯光阈值及地域边界分区统计面积。通过计算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城市用地增长景观格局指数,研究该市16年来的城市用地扩张方向、强度和空间景观格局变化,以揭示大连20年来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用地扩张主要集中在沙河口区、中山区和西岗区,并以其为中心向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等区域扩张。城市用地空间格局总体基本稳定,受地理条件、空间距离、经济发展和政策指引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用地扩张在不同方向上差异化显著。研究成果可作为大连城市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到"十二五"期末,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这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出台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文见后)提出的规划目标。《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实施路径以及重点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  相似文献   

4.
南昌市2010年规划中心城区建筑密度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南昌市建筑密度调查的技术方法,阐明了城市建筑密度的现状分布和分区,分析了建筑密度对 城市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应用最新航摄的彩红外航片解译调查城市用地适宜性,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和地质构造条件,进行合肥城市用地评定,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所以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高层建筑成为首选,现阶段,在城市间随处可以看见一栋栋高层建筑。但是,高层建筑的施工相对于传统低矮层建筑来说,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标准、规格都明显提高。所以,高层建筑质量事关社会公共利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好质量,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对施工进行规范化管理,使高层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达到最优标准。今天,本文就是通过对现阶段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规范化控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得到初步控制之后,沿海地区城市工程建设引起的地面沉降就显得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上海城区建筑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直接导致工程性地面沉降同步增长。建筑密度越大,建筑容积率越高,地面沉降越显著。分析了一定间距的荷载共同作用的宏观效应,提出了等效影响荷载的概念,进而揭示了城市工程建筑与大面积等效影响荷载的关系。据此对文献中观测得到的上海城市建设与地面沉降的关系进行了较好的解释。有关分析对软土地基上城市建设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到"十二五"期末,新建绿色建筑1 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这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出台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文见后)提出的规划目标.《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实施路径以及重点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选取长春市2009—2018年城市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从城市用地规模和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长春市2009—2018年城市用地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长春市城市用地总量及年均增长率均显著偏高。(2)长春市城市用地呈缓慢增长趋势,用地类型除其他土地面积略有下降,各类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工业用地增速最快。(3)信息熵结果显示长春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逐渐趋于稳定。(4)公园与绿地面积偏小,其占比有待提高。(5)长春市各区人均用地面积差异较大,特别是公园与绿地,除南关区符合国家标准以外,其他各区人均面积均偏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本文对1985~2000年期间河西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00年期间河西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稳定,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并在县级行政单元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城市用地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而言不显著;2)整个河西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缓慢,表明其城市化进程缓慢.与城市用地变化有关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多分布在金昌、嘉峪关、张掖、武威和酒泉5个地级市所在地区,表明这些区域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活跃;3)城市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使生态环境原本较差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增加,而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4)城镇用地与工矿用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基本一致的规律,但农村居民点则对生态环境正、负两方面影响都较为显著;5)城市用地扩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体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类似的区域分异特征;而城市用地收缩的影响则与此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1.
土地储备是政府为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和加强宏观调控,主动进行的制度创新。上海土地储备制度在探索实践中完成了从"市场主导"模式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的过渡,而全市开展的土地储备规划和计划编制则在引领城市发展、规范土地市场运作、提升土地调控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土地储备制度落实,需在政策、资金、计划、市场、规划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惠  刘晓燕 《山东地质》2008,(7):111-113
城区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是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的反映,它客观地揭示了城区内不同区段土地使用价值及变化规律,是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产的有效手段。随着枣庄市市中区经济建设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带动了城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土地使用权价格稳定上涨。该文通过对枣庄市市中区新一轮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涛  孟光明  刘文鹏 《山东地质》2013,(10):137-139
当前,国家收紧地根,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成为各地建设项目顺利落地的制约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结合莱芜实际,分析了规划修编、指标利用、挖潜存量、加快供地等做法,对保障项目用地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庄少勤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16-17,39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杨浦区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本文从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推进示范工程等方面对杨浦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对杨浦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未利用地较多且集中连片,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深入分析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未利用地特点和近几年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开发中应注意加快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修编和各专项规划的衔接、抓紧开展土地利用集约评价工作、招商引资与以地选商并重、创新开发模式实行高效开发等问题,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做好滨州市未利用地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人居环境是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量化人居环境适宜性有助于引导区域人口规划,促进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大数据,运用GIS技术,从居住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1 km栅格为基本单元,对上海市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空间测度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9~45.57之间,空间分布上呈现中心城区向周边区域递减的态势,整体分布趋势与人口密度相关性较高。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一带,土地面积较小,人口密度大,承载压力较大;发展潜力较高的中等适宜区主要涉及外环及新城区域,土地面积大,是未来人口导向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7.
薛涛  史玉金  朱小弟  王军  刘婷 《地学前缘》2021,28(4):373-38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和属性模型,能够立体直观地展示地下构筑物、河道、水系等,进一步与三维模型融合后,可以更好地展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为示范,设计了三维地质结构和属性模型一体化建模方法,构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与地下构筑物模型的自动融合。最后根据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的三维建模。本文成果已经应用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局部规划以及工程建设项目中。  相似文献   

18.
以安丘市为例,通过对1999—2008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变化趋势的分析,以及对安丘市建设用地增加的驱动力研究,采用平均增长率法、回归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预测分析安丘市2020年的建设用地需求量;通过对安丘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依据上级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定,分析安丘市2020年建设用地供给量,以此来探讨安丘市建设用地可能的供需矛盾,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了淮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估算了该市农村工矿废弃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利用研究所得到的理论潜力实现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从而测算出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淮安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24564.53hm2和28436.64hm2。测算结果可为规划和实施未来淮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村工矿废弃地等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